第5章:破家的砖窑
“也就是说,加在一起咱们也只能有不到5000块,再加上咱们自己的,最多也就不到1万五!钱还是不够,怎么办?”三叔的脸色不是很好看,声音也比较低落。
一时间,大家都沉默了,没人知道该怎么办,缺口太大了!
李去病也沉默了,他没想到原来这么难!
等了好一阵,李去病见长辈们都沉默的不说话,知道他们已经没了什么主意,他知道,如果自己也想不出办法的话这个砖窑肯定没办法搞下去的!于是也拼命地想办法!
沉默、沉默,寂静的沉默!
突然间,停电了,屋里一片黑暗!
李父站起来,开口说:“今天就先这样吧,怎么办还是等我和小花借钱回来再说吧!”
李去病知道,必须要赶快想个办法,否则无论父母能借到多少钱,长辈们的信心都会受到严重的打击!
看到两个叔叔站起身准备离开,脑中一个念头闪过,李去病张口说:“我有一个办法!”
李父很不确定地说:“你一个小孩儿会有什么办法?你...”
“伯,我怎么就不能有办法了,砖窑这个事不就是我想的么?”
一听侄子这话,三叔开口说:“去病,你有什么办法?”
“咱们家穷,不是关系很好肯定没人借给咱们,可是如果咱们不是借钱而是去卖砖呢?”
四叔说:“傻孩子,要是去卖砖肯定能卖到钱,可是咱们没砖呀。”
“咱们是没砖,可是咱们准备盘窑烧砖呀!三叔、四叔,你们也别去借钱了,钱让我伯妈去借,你们把咱们村和附近相熟的几个村跑一遍,打听一下谁家准备买砖盖房子。然后咱们就找上们,和别人说,我们准备盘砖窑卖砖,但是钱不够,不过要是他们肯先付一半的砖钱,我们就给他们便宜一些。比如:一万砖400块钱,咱们只要350,只要他们先给咱们200块钱,咱们烧好砖后再掏150就能把砖拉走,如果他们不提前给钱,就卖他们400块,不便宜!”
三叔一拍腿,道:“二哥,去病说的对呀!我觉得很可行,生产队的时候,咱们和附近的几个村的人没少在一起挖河、修路,上学也是在一起上的,同年级的不说全部认识,但是也认识七七八八,大都知根知底,说起话来也好说。一定行...”
来电了,黑暗中说话的三叔被刺眼的灯光打断了...光明重新笼罩了这个贫穷的家!
世事难料!
事情的发展很多时候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李父李母外出借钱的结果出乎意料之外而又在预料之中。
李母原先预计的借钱结果是:大姐、四妹家应该都能借到的比较多,一千块左右;二姐那边就不一定了,可能一二百也可能三四百;两个兄弟家由于比较穷,就别想了;舅舅和姨家能借到,也就一二百块——最好的情况也只能借到不到2000元!
事情的发展在预料之内:能借到钱的人都预料到了,谁的多谁的少也预料到了!
事情的发展在出乎意料:谁也没想到四妹家能借给5000块!一笔巨款,快够盖三间平房的巨款!
也是在父母借钱回来之后,李去病才想起来上辈子四姨家也是这个时候逐渐发达的——四姨夫家祖传的胡辣汤手艺在四姨夫这一代终于有了用处,在县里春园市场对面开了个胡辣汤店,赚钱了,而且,由于入市早、味道好、四姨四姨夫又待客有道,所以回头客多,生意逐渐红火了,也成了县城的半著名品牌。
回想起上辈子四姨四姨夫家对自己家的帮助,再看看父母因为借到钱后如释重负的表情,李去病对四姨家的好感直线上升。
李去病提醒父母道:“伯、妈,我觉得吧别把钱都拿出来,咱们是按照借到3000块准备的,借到的多可以提升叔叔们的干劲,但是我觉得吧还是少说一点,就说借了2000块,加上其他家的不到4000,咱们还是按照借到3000块去干,那3000块留着应急,毕竟咱们家也没自己做过砖窑,也不知道还会碰到什么难题,留下点钱应急很有必要。”
李父、李母对视一眼,然后李父开口:“去病说的对,是这么个理儿。”
然后李父犹豫了半天才说道:“还是孩子的脑子行呀!比咱们明白多了!”
“是呀,十二了,要不了几年就可以当家了!”李母接口道。
“是呀,不敢算呀,我都45了,干不了几年了!”
“伯,别这么说,你才45,我觉得吧你最少能活到90。”
“哟,你咋觉得我能活90是呀,那不是成老不死了么,惹人厌呀!主席他老人家才活了83呀!”
“伯,不能这么说。你想想,主席他们那一代人年轻时候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主席光长征和长征前的那场大病有命在就不错了!年轻时的把身体底子都用掉了,年老了肯定得病多,活不到太大年纪。你看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医疗条件也越来越好了,将来的人肯定都长寿......”
李去病的话让李父、李母同时看向李去病,死死地盯着他看。
被两人盯的很不自在,李去病不由自主地中断了话语。
李父、李母又对视一眼,李父开口道:“哎,没想到活了半辈子,还不如一个孩子!”然后站起身来,往门外走去。
看着老公落寂的样子李母也站起身才出去了,只留下李去病一个人在那里。
李去病知道自己现在表现的有点不合年龄,但是为了这个家他必须表现下去,毕竟现在是1990年,他才12岁,还不能独立地做事情,什么事情都要靠家里的大人去做。
但是,家人都没什么文化,也没做过生意,两辈子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如果自己不逐渐表现,到了自己长大了,家里依然会是穷光蛋,白白地错过了资本积累的黄金时间。
而从现在起,自己要逐步地表现,争取在十五六的时间成为家人事业上的主心骨,可以完全被父母放心地去干一些事,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做一些父母根本无法理解的事,只有如此自己家才有暴富的可能!
李去病决定了,一定要在这几年里好好地表现,要在96年之前帮家里赚到钱并取得花钱投资的机会!这很重要!当然,如果时间提前,那更好了!
漫长的暑假是无聊的,特别是对自己这个40岁心理年龄的小孩儿来说,更是无聊!
但,再无聊的日子也要一天天无聊地过。
小伙伴们已经很少再找李去病玩了——虽然上辈子李去病就不是很合群,但还是能和小伙伴们玩到一起的。这辈子基本上不可能了,李去病的心理年龄让他彻底地脱离了小伙伴们!
又经过半个多月的奔波、忙碌,李家四个大人预售的战绩不错,超出了大家的想象!预售了超过200万块儿砖,分,200万块儿就是7万块,90年的豫中南农村这是一笔超级巨款!
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主要原因还是大家知根知底,知道李家兄弟去年烧了20万块儿砖,也知道他们兄弟在四处借钱,更因为他们的砖便宜。买谁的不是买呀,一块儿砖可是便宜5厘钱呀,1万块就是50块,一套房子6万砖就是300块,2亩地一年的收成。
原来是李家兄弟四处跑着和别人说,去预售,后来是人家找上门来自己把钱送过来!
李家4个大人懵了,他们如何也想不到会有这种情况的出现。
但是这种情况的出现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就显得十分重要要,激励了全家的干劲。
预售款3万5,再加上手里的钱,不仅够盘窑,而且有多余的。
干!
加紧赶!
赶快干!
玩命干!
没日没夜地玩命干!
现在干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家,更因为已经收了人家的钱,如果不拼命干,人家会怎么看——来要钱那是肯定的,要是都来要钱,那就坏了!
大人们不仅自己很玩命,还把能叫上的亲戚朋友都叫上一起干,李去病的堂兄、舅舅、表叔、表哥、表舅什么的都来帮忙了,一大家子二三十口人齐上阵。
李母带着2个姐姐给大伙儿做饭也是十分辛苦的——二三十个壮劳力加上重体力活、再加上那么拼命,一个人1顿饭馒头少说也要五六个,一天三顿饭就是将近个,二十多个人就是三百多个。原来家里的锅太小、笼太小,几个人要整天地忙,后来还是跑到市里面买了超大的锅和笼屉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看着热闹的工地,李去病也在旁边帮忙,虽然年纪小干不了重活,但是提茶倒水递毛巾、送饭端饭收碗筷这些活儿还是能干的。
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中暑假就要结束了,家里的砖窑块要建成了,李去病也要踏上求学的脚步去乡里读初中了。
砖窑建成了,钱要来了!
初中开学了,李去病要来了!
一时间,大家都沉默了,没人知道该怎么办,缺口太大了!
李去病也沉默了,他没想到原来这么难!
等了好一阵,李去病见长辈们都沉默的不说话,知道他们已经没了什么主意,他知道,如果自己也想不出办法的话这个砖窑肯定没办法搞下去的!于是也拼命地想办法!
沉默、沉默,寂静的沉默!
突然间,停电了,屋里一片黑暗!
李父站起来,开口说:“今天就先这样吧,怎么办还是等我和小花借钱回来再说吧!”
李去病知道,必须要赶快想个办法,否则无论父母能借到多少钱,长辈们的信心都会受到严重的打击!
看到两个叔叔站起身准备离开,脑中一个念头闪过,李去病张口说:“我有一个办法!”
李父很不确定地说:“你一个小孩儿会有什么办法?你...”
“伯,我怎么就不能有办法了,砖窑这个事不就是我想的么?”
一听侄子这话,三叔开口说:“去病,你有什么办法?”
“咱们家穷,不是关系很好肯定没人借给咱们,可是如果咱们不是借钱而是去卖砖呢?”
四叔说:“傻孩子,要是去卖砖肯定能卖到钱,可是咱们没砖呀。”
“咱们是没砖,可是咱们准备盘窑烧砖呀!三叔、四叔,你们也别去借钱了,钱让我伯妈去借,你们把咱们村和附近相熟的几个村跑一遍,打听一下谁家准备买砖盖房子。然后咱们就找上们,和别人说,我们准备盘砖窑卖砖,但是钱不够,不过要是他们肯先付一半的砖钱,我们就给他们便宜一些。比如:一万砖400块钱,咱们只要350,只要他们先给咱们200块钱,咱们烧好砖后再掏150就能把砖拉走,如果他们不提前给钱,就卖他们400块,不便宜!”
三叔一拍腿,道:“二哥,去病说的对呀!我觉得很可行,生产队的时候,咱们和附近的几个村的人没少在一起挖河、修路,上学也是在一起上的,同年级的不说全部认识,但是也认识七七八八,大都知根知底,说起话来也好说。一定行...”
来电了,黑暗中说话的三叔被刺眼的灯光打断了...光明重新笼罩了这个贫穷的家!
世事难料!
事情的发展很多时候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李父李母外出借钱的结果出乎意料之外而又在预料之中。
李母原先预计的借钱结果是:大姐、四妹家应该都能借到的比较多,一千块左右;二姐那边就不一定了,可能一二百也可能三四百;两个兄弟家由于比较穷,就别想了;舅舅和姨家能借到,也就一二百块——最好的情况也只能借到不到2000元!
事情的发展在预料之内:能借到钱的人都预料到了,谁的多谁的少也预料到了!
事情的发展在出乎意料:谁也没想到四妹家能借给5000块!一笔巨款,快够盖三间平房的巨款!
也是在父母借钱回来之后,李去病才想起来上辈子四姨家也是这个时候逐渐发达的——四姨夫家祖传的胡辣汤手艺在四姨夫这一代终于有了用处,在县里春园市场对面开了个胡辣汤店,赚钱了,而且,由于入市早、味道好、四姨四姨夫又待客有道,所以回头客多,生意逐渐红火了,也成了县城的半著名品牌。
回想起上辈子四姨四姨夫家对自己家的帮助,再看看父母因为借到钱后如释重负的表情,李去病对四姨家的好感直线上升。
李去病提醒父母道:“伯、妈,我觉得吧别把钱都拿出来,咱们是按照借到3000块准备的,借到的多可以提升叔叔们的干劲,但是我觉得吧还是少说一点,就说借了2000块,加上其他家的不到4000,咱们还是按照借到3000块去干,那3000块留着应急,毕竟咱们家也没自己做过砖窑,也不知道还会碰到什么难题,留下点钱应急很有必要。”
李父、李母对视一眼,然后李父开口:“去病说的对,是这么个理儿。”
然后李父犹豫了半天才说道:“还是孩子的脑子行呀!比咱们明白多了!”
“是呀,十二了,要不了几年就可以当家了!”李母接口道。
“是呀,不敢算呀,我都45了,干不了几年了!”
“伯,别这么说,你才45,我觉得吧你最少能活到90。”
“哟,你咋觉得我能活90是呀,那不是成老不死了么,惹人厌呀!主席他老人家才活了83呀!”
“伯,不能这么说。你想想,主席他们那一代人年轻时候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主席光长征和长征前的那场大病有命在就不错了!年轻时的把身体底子都用掉了,年老了肯定得病多,活不到太大年纪。你看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医疗条件也越来越好了,将来的人肯定都长寿......”
李去病的话让李父、李母同时看向李去病,死死地盯着他看。
被两人盯的很不自在,李去病不由自主地中断了话语。
李父、李母又对视一眼,李父开口道:“哎,没想到活了半辈子,还不如一个孩子!”然后站起身来,往门外走去。
看着老公落寂的样子李母也站起身才出去了,只留下李去病一个人在那里。
李去病知道自己现在表现的有点不合年龄,但是为了这个家他必须表现下去,毕竟现在是1990年,他才12岁,还不能独立地做事情,什么事情都要靠家里的大人去做。
但是,家人都没什么文化,也没做过生意,两辈子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如果自己不逐渐表现,到了自己长大了,家里依然会是穷光蛋,白白地错过了资本积累的黄金时间。
而从现在起,自己要逐步地表现,争取在十五六的时间成为家人事业上的主心骨,可以完全被父母放心地去干一些事,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做一些父母根本无法理解的事,只有如此自己家才有暴富的可能!
李去病决定了,一定要在这几年里好好地表现,要在96年之前帮家里赚到钱并取得花钱投资的机会!这很重要!当然,如果时间提前,那更好了!
漫长的暑假是无聊的,特别是对自己这个40岁心理年龄的小孩儿来说,更是无聊!
但,再无聊的日子也要一天天无聊地过。
小伙伴们已经很少再找李去病玩了——虽然上辈子李去病就不是很合群,但还是能和小伙伴们玩到一起的。这辈子基本上不可能了,李去病的心理年龄让他彻底地脱离了小伙伴们!
又经过半个多月的奔波、忙碌,李家四个大人预售的战绩不错,超出了大家的想象!预售了超过200万块儿砖,分,200万块儿就是7万块,90年的豫中南农村这是一笔超级巨款!
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主要原因还是大家知根知底,知道李家兄弟去年烧了20万块儿砖,也知道他们兄弟在四处借钱,更因为他们的砖便宜。买谁的不是买呀,一块儿砖可是便宜5厘钱呀,1万块就是50块,一套房子6万砖就是300块,2亩地一年的收成。
原来是李家兄弟四处跑着和别人说,去预售,后来是人家找上门来自己把钱送过来!
李家4个大人懵了,他们如何也想不到会有这种情况的出现。
但是这种情况的出现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就显得十分重要要,激励了全家的干劲。
预售款3万5,再加上手里的钱,不仅够盘窑,而且有多余的。
干!
加紧赶!
赶快干!
玩命干!
没日没夜地玩命干!
现在干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家,更因为已经收了人家的钱,如果不拼命干,人家会怎么看——来要钱那是肯定的,要是都来要钱,那就坏了!
大人们不仅自己很玩命,还把能叫上的亲戚朋友都叫上一起干,李去病的堂兄、舅舅、表叔、表哥、表舅什么的都来帮忙了,一大家子二三十口人齐上阵。
李母带着2个姐姐给大伙儿做饭也是十分辛苦的——二三十个壮劳力加上重体力活、再加上那么拼命,一个人1顿饭馒头少说也要五六个,一天三顿饭就是将近个,二十多个人就是三百多个。原来家里的锅太小、笼太小,几个人要整天地忙,后来还是跑到市里面买了超大的锅和笼屉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看着热闹的工地,李去病也在旁边帮忙,虽然年纪小干不了重活,但是提茶倒水递毛巾、送饭端饭收碗筷这些活儿还是能干的。
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中暑假就要结束了,家里的砖窑块要建成了,李去病也要踏上求学的脚步去乡里读初中了。
砖窑建成了,钱要来了!
初中开学了,李去病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