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朝堂暗流
十月初一,按洪武规制,是每月的“朔朝”大朝会,加上之前刚刚大破北元余孽的燕王殿下突然奉诏回京,顺便又举行了一场比较盛大的献俘仪式。与此同时,燕王公然上书弹劾锦衣卫指挥使蒋献,令整个朝堂为之哗然。
此前一度瑟瑟发抖的功勋贵族暗地里弹冠相庆;而那些屈从于屠刀之下的墙头草则嗅到了一丝危险的信号;同时朱元璋对这件事的诡异态度,却让皇太孙和其众狗头军师感觉自己仿佛被骑脸了。
然而这一切对徐钦来说都还是远在天边的事情,而且他对此也确实是毫不知情。另外,他还要忙着照顾楚纤阁的生意,哪有空去顾这些狗屁倒灶的事?
在众多美女的推动下,今天的场面异常火爆,看样子众纨绔都是这里的常客,几杯黄汤下肚之后,更是拉拉扯扯,数不清的粉臂玉腿,让徐钦甚至想起了以前看过的某种少儿不宜的书里的场景。
不过好在大家都是文明人,嬉闹归嬉闹,倒是不至于让整个场面都失去控制。只是在这种气氛下,大家的谈话稍微显得有点肆无忌惮而已。
毕竟这些都是十四五岁的半大少年,在漂亮的异性面前卖弄自己的本能轻松占据了绝对的上风。而且这些经过高端职业培训的失足少女嘴巴都很紧,各种方面都是如此,这可是楚纤阁的招牌保证!也不用担心今天在这里说过的话明天就传得整个应天城都知道的地步,更让这些家伙什么违禁的话题都敢说。
“你们不知道,今天燕王在大朝会上,当着百官的面弹劾蒋献十大罪状的时候蒋献只能跪伏在地的场面是有多大快人心,我爹散朝回家之后把他珍藏的那一坛三十年的陈酿几乎是一口干了,可把我馋得…”今天朝堂上的风向开始发生转变,已经成为惊弓之鸟的申国公家邓梃小公爷自然是最高兴的一个。
“我爹也回家说了这件事,燕王携大胜北元余孽的功勋,又一向是圣上最看重的皇子,他参这一本,分量确实不轻。我爹还说,在大事方面,知圣上者莫过于燕王殿下。此等举动,是否是殿下真察觉到了什么?尤其是之后圣上将燕王奏本留中不发,更是平添了几分莫测的气息。”虽然没有什么直接的厉害关系,但兔死狐悲之下,武定侯家肯定也是乐于见到蒋献垮台的。
“还是小公爷算无遗策,昨天还说了蒋献蹦跶不了几天了,今天就来了这么一出,简直大快人心!来我们敬小公爷一杯!”一个徐钦连他家世都搞不太清楚的一个纨绔赶忙拍徐钦的马屁。
“天理自在人心,多行不义必自毙,来我们共祝蒋指挥使早日亲自去体验一番他自己手下的诏狱!”花花轿子人人抬,对于事态能够一如自己的预期发展,徐钦自然也是非常高兴的,这个马屁也就自然而然地受用了。但心里又像是蒙上了一层浅浅的迷雾,如今的形势下,燕王弹劾锦衣卫指挥使,貌似稍微有点违和感。
“燕王深明大义,平时不理政事的藩王都看不下去了要为群臣出头弹劾蒋献那个奸贼,可见忠义,不愧是诸王中第一人。”
“要说这燕王啊,打起仗来才是一把好手,自洪武十三年就藩以来大大小小几十仗,打得北元余孽那是抱头鼠窜啊!而且我都跟我爹也说了,以后入实职了,就去燕王麾下,多捞一点功勋。”
这些纨绔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越夸越厉害,倒是让徐钦品出一点味来。
看来这洪武暮年的故事恐怕并不像表面上那样的风平浪静。虽然因为老朱的性格太强势,大家不敢闹得太厉害,但从朱棣这次的举动来看,恐怕至少是自从朱标死后,他对老朱屁股下面那张椅子就有点儿想法了。
从整个历史背景上来看,朱标作为太子,在老朱发家之后的战争过程中,基本上是他在做监国工作。虽然直接的战功不多,但威望是极高的,不管是多么劳苦功高的开国元勋,就算是徐达之流,也能够镇得住,对下面的藩王更是如兄如父。他来继位,全国上下几乎没有任何人能够挑出不是来,也没人敢有任何二心,包括朱棣在内。
然而,朱标前几年这一死,情况就有点复杂了。如果从继承的顺序上来讲,确实由朱标的儿子来继承老子的财产也算是顺利成章,不过这里面有三个主要的问题:第一是朱元璋还活着呢,虽然大家都知道朱标不死肯定能继位,但毕竟还只是个空头支票,老朱的儿子们就有点不顺气了:这尼玛大哥先出生占了便宜也就罢了,这个小东西凭什么?
第二是威望不足,去年被立为皇太孙时才十五的朱允炆显然不可能有多大的功劳,尤其是他好文,对整个武勋体系的控制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也是未来历史上靖难出现那种诡异场面的原因之一。
第三是他本身在朱标的子嗣体系中的排序也有问题,他虽然是懿文太子朱标现存子嗣中最年长的,但其母是在太子妃常氏病逝之后才被扶正的,而常氏的儿子朱允熥仅仅比朱允炆小一岁。
另一方面,朱元璋的儿子非常多,亏得那位好大哥的教育,朱标的兄弟基本上都不是废物。而且由于封国制度的严格实施,藩王们,尤其是北疆诸王功劳都不小。
尤其是皇四子燕王朱棣,不但战功在诸王之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在对藩国的治理方面也显示出了不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挑不出毛病来。而在他上面的秦王和晋王两位,其他的不说,一位残暴不仁、一位色厉内荏的性格缺点都太明显,甚至秦王还曾一度闹到要被剥夺王爵的地步。而且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燕王的封地就是前朝都城,元大都,甚至燕王府就直接是前元皇宫,圣眷之隆可见一斑。
不过他的劣势也非常明显,那就是继承顺位。即使老朱要收回孙子的继承权,从儿子当中另选继承人,那朱棣脑袋上面还骑着两位,如果直接传位给朱棣,那对传承千年的整个嫡长子继承体系的冲击就太大了。
所以综合来看,目前皇位的竞争者主要是占据了大义名分的皇太孙朱允炆和燕王朱棣。一位擅长笔杆子,拍马喷人都不赖;一位刀枪耍得贼溜,有需要软刀子也会玩。
而最近的蓝玉案也并不简单。蓝玉本身算是大明的第二代武勋功臣之首,从年龄和掌军的时间上来看都要比起徐达、常遇春之类的要晚一轮,而且从政治派系来看,算不上是朱元璋的亲信,反而是朱标的亲信。本来一切都很美好:朱标太子虽然武功略弱,但是徐达、常遇春这一批老将已经接近团灭,剩下的几个年龄也太大,蓝玉作为太子的亲信,当朝武功第一,抹杀了任何胆敢和朱标唱对台戏的可能性。
不过朱标一死,蓝玉也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麻烦。让蓝玉辅佐朱允炆,比起让徐达、常遇春之流来辅佐朱标,如果说后者是皇帝和武勋集团还能基本达到平衡,那前者就很明显是主弱臣强的格局了。
而且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而常遇春是朱标原配夫人常氏的哥哥,但是朱允炆却是替补太子妃吕氏的儿子,也就是说,朱允炆和蓝玉其实是没有任何亲戚关系的。这关系虽然有点儿绕,但是简单一句话就是:他爸的亲戚并不一定是他的亲戚!
所以铲除蓝玉就成为朱元璋必须要做的事情,而且借此机会,扩大清洗范围,进一步削弱武勋集团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这样一来,在朱允炆和朱棣的竞争中,朱允炆的情况就更不妙了,因为蓝玉是太子一系的大将,被他牵扯进去的更多的自然是和他关系较为亲近的人,也就是更多的是太子一系的人马。并且据一些传言所说,蓝玉和朱棣其实是有矛盾的,这个案子最开始爆发,就有朱棣的一份功劳在里面。
想通了这些关节,徐钦突然发现,历史这个小姑娘,好像实在是太身轻体柔了一点,而且朱棣这把握战机的机会也确实太好了一些吧?只能说不愧是能十万打赢百万,顺利造反成功的牛人!
“话说诸位不觉得,这燕王进京的次数有点多了么?不说这蜀王、岷王之类的纯粹闲散王爷,就连秦王、晋王、宁王这些同样有大功勋的藩王,都是严格遵照就藩制度的,离开藩国的情况都不多,回京的次数更是少得可怜。但燕王就藩这些年,回京的次数可不少啊!”
“诸藩之中,本就以燕王最得圣上神韵,战功也是最为突出,更重要的是,燕王殿下居功而不自傲,就藩十余年来从未出过纰漏,若不是圣上拘泥于礼法…”曹国公李景隆的幼弟李芳英明显有点喝多了,开始说话不经脑子,眼看就要祸从口出,辛亏旁边有人还比较清醒,急忙打断了他。
“诶,李兄慎言!”
这一场酒喝下来,徐钦明显感觉得到部分勋贵集团对皇位归属的部分态度。甚至在这场弹劾蒋献的风波之后,文官系统中恐怕也有不少人对燕王的好感也提升了一大截。哪怕是在老朱的眼中,朱老四杀伐果断,却又张弛有度的形象也得到了不少的加分,更使得老朱自己心里的挣扎更激烈了。
有点诡异啊!这形势。徐钦轻轻品了一口杯中酒,不由得想到自己的未来和这朝堂形势。就连碰到了旁边两位小姐姐,不该碰到的部位都没察觉到。
此前一度瑟瑟发抖的功勋贵族暗地里弹冠相庆;而那些屈从于屠刀之下的墙头草则嗅到了一丝危险的信号;同时朱元璋对这件事的诡异态度,却让皇太孙和其众狗头军师感觉自己仿佛被骑脸了。
然而这一切对徐钦来说都还是远在天边的事情,而且他对此也确实是毫不知情。另外,他还要忙着照顾楚纤阁的生意,哪有空去顾这些狗屁倒灶的事?
在众多美女的推动下,今天的场面异常火爆,看样子众纨绔都是这里的常客,几杯黄汤下肚之后,更是拉拉扯扯,数不清的粉臂玉腿,让徐钦甚至想起了以前看过的某种少儿不宜的书里的场景。
不过好在大家都是文明人,嬉闹归嬉闹,倒是不至于让整个场面都失去控制。只是在这种气氛下,大家的谈话稍微显得有点肆无忌惮而已。
毕竟这些都是十四五岁的半大少年,在漂亮的异性面前卖弄自己的本能轻松占据了绝对的上风。而且这些经过高端职业培训的失足少女嘴巴都很紧,各种方面都是如此,这可是楚纤阁的招牌保证!也不用担心今天在这里说过的话明天就传得整个应天城都知道的地步,更让这些家伙什么违禁的话题都敢说。
“你们不知道,今天燕王在大朝会上,当着百官的面弹劾蒋献十大罪状的时候蒋献只能跪伏在地的场面是有多大快人心,我爹散朝回家之后把他珍藏的那一坛三十年的陈酿几乎是一口干了,可把我馋得…”今天朝堂上的风向开始发生转变,已经成为惊弓之鸟的申国公家邓梃小公爷自然是最高兴的一个。
“我爹也回家说了这件事,燕王携大胜北元余孽的功勋,又一向是圣上最看重的皇子,他参这一本,分量确实不轻。我爹还说,在大事方面,知圣上者莫过于燕王殿下。此等举动,是否是殿下真察觉到了什么?尤其是之后圣上将燕王奏本留中不发,更是平添了几分莫测的气息。”虽然没有什么直接的厉害关系,但兔死狐悲之下,武定侯家肯定也是乐于见到蒋献垮台的。
“还是小公爷算无遗策,昨天还说了蒋献蹦跶不了几天了,今天就来了这么一出,简直大快人心!来我们敬小公爷一杯!”一个徐钦连他家世都搞不太清楚的一个纨绔赶忙拍徐钦的马屁。
“天理自在人心,多行不义必自毙,来我们共祝蒋指挥使早日亲自去体验一番他自己手下的诏狱!”花花轿子人人抬,对于事态能够一如自己的预期发展,徐钦自然也是非常高兴的,这个马屁也就自然而然地受用了。但心里又像是蒙上了一层浅浅的迷雾,如今的形势下,燕王弹劾锦衣卫指挥使,貌似稍微有点违和感。
“燕王深明大义,平时不理政事的藩王都看不下去了要为群臣出头弹劾蒋献那个奸贼,可见忠义,不愧是诸王中第一人。”
“要说这燕王啊,打起仗来才是一把好手,自洪武十三年就藩以来大大小小几十仗,打得北元余孽那是抱头鼠窜啊!而且我都跟我爹也说了,以后入实职了,就去燕王麾下,多捞一点功勋。”
这些纨绔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越夸越厉害,倒是让徐钦品出一点味来。
看来这洪武暮年的故事恐怕并不像表面上那样的风平浪静。虽然因为老朱的性格太强势,大家不敢闹得太厉害,但从朱棣这次的举动来看,恐怕至少是自从朱标死后,他对老朱屁股下面那张椅子就有点儿想法了。
从整个历史背景上来看,朱标作为太子,在老朱发家之后的战争过程中,基本上是他在做监国工作。虽然直接的战功不多,但威望是极高的,不管是多么劳苦功高的开国元勋,就算是徐达之流,也能够镇得住,对下面的藩王更是如兄如父。他来继位,全国上下几乎没有任何人能够挑出不是来,也没人敢有任何二心,包括朱棣在内。
然而,朱标前几年这一死,情况就有点复杂了。如果从继承的顺序上来讲,确实由朱标的儿子来继承老子的财产也算是顺利成章,不过这里面有三个主要的问题:第一是朱元璋还活着呢,虽然大家都知道朱标不死肯定能继位,但毕竟还只是个空头支票,老朱的儿子们就有点不顺气了:这尼玛大哥先出生占了便宜也就罢了,这个小东西凭什么?
第二是威望不足,去年被立为皇太孙时才十五的朱允炆显然不可能有多大的功劳,尤其是他好文,对整个武勋体系的控制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也是未来历史上靖难出现那种诡异场面的原因之一。
第三是他本身在朱标的子嗣体系中的排序也有问题,他虽然是懿文太子朱标现存子嗣中最年长的,但其母是在太子妃常氏病逝之后才被扶正的,而常氏的儿子朱允熥仅仅比朱允炆小一岁。
另一方面,朱元璋的儿子非常多,亏得那位好大哥的教育,朱标的兄弟基本上都不是废物。而且由于封国制度的严格实施,藩王们,尤其是北疆诸王功劳都不小。
尤其是皇四子燕王朱棣,不但战功在诸王之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在对藩国的治理方面也显示出了不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挑不出毛病来。而在他上面的秦王和晋王两位,其他的不说,一位残暴不仁、一位色厉内荏的性格缺点都太明显,甚至秦王还曾一度闹到要被剥夺王爵的地步。而且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燕王的封地就是前朝都城,元大都,甚至燕王府就直接是前元皇宫,圣眷之隆可见一斑。
不过他的劣势也非常明显,那就是继承顺位。即使老朱要收回孙子的继承权,从儿子当中另选继承人,那朱棣脑袋上面还骑着两位,如果直接传位给朱棣,那对传承千年的整个嫡长子继承体系的冲击就太大了。
所以综合来看,目前皇位的竞争者主要是占据了大义名分的皇太孙朱允炆和燕王朱棣。一位擅长笔杆子,拍马喷人都不赖;一位刀枪耍得贼溜,有需要软刀子也会玩。
而最近的蓝玉案也并不简单。蓝玉本身算是大明的第二代武勋功臣之首,从年龄和掌军的时间上来看都要比起徐达、常遇春之类的要晚一轮,而且从政治派系来看,算不上是朱元璋的亲信,反而是朱标的亲信。本来一切都很美好:朱标太子虽然武功略弱,但是徐达、常遇春这一批老将已经接近团灭,剩下的几个年龄也太大,蓝玉作为太子的亲信,当朝武功第一,抹杀了任何胆敢和朱标唱对台戏的可能性。
不过朱标一死,蓝玉也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麻烦。让蓝玉辅佐朱允炆,比起让徐达、常遇春之流来辅佐朱标,如果说后者是皇帝和武勋集团还能基本达到平衡,那前者就很明显是主弱臣强的格局了。
而且蓝玉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而常遇春是朱标原配夫人常氏的哥哥,但是朱允炆却是替补太子妃吕氏的儿子,也就是说,朱允炆和蓝玉其实是没有任何亲戚关系的。这关系虽然有点儿绕,但是简单一句话就是:他爸的亲戚并不一定是他的亲戚!
所以铲除蓝玉就成为朱元璋必须要做的事情,而且借此机会,扩大清洗范围,进一步削弱武勋集团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这样一来,在朱允炆和朱棣的竞争中,朱允炆的情况就更不妙了,因为蓝玉是太子一系的大将,被他牵扯进去的更多的自然是和他关系较为亲近的人,也就是更多的是太子一系的人马。并且据一些传言所说,蓝玉和朱棣其实是有矛盾的,这个案子最开始爆发,就有朱棣的一份功劳在里面。
想通了这些关节,徐钦突然发现,历史这个小姑娘,好像实在是太身轻体柔了一点,而且朱棣这把握战机的机会也确实太好了一些吧?只能说不愧是能十万打赢百万,顺利造反成功的牛人!
“话说诸位不觉得,这燕王进京的次数有点多了么?不说这蜀王、岷王之类的纯粹闲散王爷,就连秦王、晋王、宁王这些同样有大功勋的藩王,都是严格遵照就藩制度的,离开藩国的情况都不多,回京的次数更是少得可怜。但燕王就藩这些年,回京的次数可不少啊!”
“诸藩之中,本就以燕王最得圣上神韵,战功也是最为突出,更重要的是,燕王殿下居功而不自傲,就藩十余年来从未出过纰漏,若不是圣上拘泥于礼法…”曹国公李景隆的幼弟李芳英明显有点喝多了,开始说话不经脑子,眼看就要祸从口出,辛亏旁边有人还比较清醒,急忙打断了他。
“诶,李兄慎言!”
这一场酒喝下来,徐钦明显感觉得到部分勋贵集团对皇位归属的部分态度。甚至在这场弹劾蒋献的风波之后,文官系统中恐怕也有不少人对燕王的好感也提升了一大截。哪怕是在老朱的眼中,朱老四杀伐果断,却又张弛有度的形象也得到了不少的加分,更使得老朱自己心里的挣扎更激烈了。
有点诡异啊!这形势。徐钦轻轻品了一口杯中酒,不由得想到自己的未来和这朝堂形势。就连碰到了旁边两位小姐姐,不该碰到的部位都没察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