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暮雨霏微,乱峰相倚
端贵妃一早从文德殿出来,昨晚风起,皇上突然生病了,召端贵妃来御前照顾,直到今早才从文德殿出来。端贵妃一走出大殿就看见尹礼站在殿外等她,她知道尹礼为什么来,她早在这里等着了。
“微臣参见皇贵妃。”
“大人多礼,快快请起吧!”端贵妃一招呼身边的小丫鬟就赶紧去扶起尹礼来。
“今日皇上突然卧病,取消早朝,敢问皇贵妃现在情况如何?下官替百官臣僚来询问皇上病情,以安下心。”尹礼双手作揖,他微微抬眼看这个皇贵妃,世人皆说皇贵妃没有心机杂念,从王府到皇宫无人问津三十年,如今一朝得宠,全是凭着纯良的品性感动了皇上,这样的故事在说书人的口中,在民间话本里面比比皆是。尹礼竟然也分不清真假,或许本就没有绝对的是非。
“皇上好多了,有劳大人们费心。”端贵妃微微点头,“大人若是没有别的事,本宫就先回宫了。”
“贵妃娘娘有心,下官确实有一事相求。”
端贵妃捂嘴轻咳了一声,“大人直说。”
“实不相瞒,李氏之女险些被奸人杀害,被下官收留,不知娘娘可还记得她,李文昭。”尹礼弯着腰站在一旁,官服的下摆已经垂在地上,显得个子瘦小的他更是滑稽。
“据本宫所知,李文昭是在晋王府吧。”端贵妃讪笑。
“晋王与她是老相识,得知此事当然乐于出手相助。”尹礼看了看周围,才慢慢开口道:“下官知道皇上打算下月出去泰山封禅,下官想让李文昭回御前,随御驾出行。”
“皇上当真要去泰山封禅?”端贵妃也只是偶尔听得一两句,现在中书省的丞相大人也这么说的话,看来是已经确定了,只是皇上现在的身体状态恐怕难以支撑舟车劳顿。
“前日皇上还询问臣下意见,下官以为,皇上御极二十九载,平三藩,定宇内,江湖朝野无处不欣欣向荣,确实是功高之主,泰山封禅是人心所向也。”尹礼一番高谈阔论确实自内心,皇上虽是雄猜之主,但也是因为君势盛而治世也。“泰山之行,皇后娘娘乃正宫,皇贵妃娘娘您只能留在宫中等待了。”
“大人不必再说了,本宫知道,三日后,带李文昭进宫。”端贵妃徐徐说完就离开了,她若有所思的任由丫鬟扶着走,她知道,皇后是正宫,泰山封禅祭礼皇后是要出席的,她也知道皇上的身体状况,若是意外生,皇后估计不会等到回京与她两人拿着玉佩的另一半才慢慢打开遗嘱,李文昭就是她留在这里的一步棋,入秋时终于走到了这一步。
另一边,晋王在皇后宫中,晋王向皇后提出让李文昭回御前的建议。皇后有很久都没有到文德殿那边去了,对于泰山封禅之行自然是一点都不知道。刚刚想回绝,定下神来一想,如果李文昭不在御前,那么另一半的玉佩就在京城,想要看遗嘱就必需等到回京。不对、不对,若是如此,那么她一定会把史官扣起来,强行打开遗嘱,那么带兵的司马质或者是燕王,不论是谁都不会允许她这么做,皇上的布置真是一环扣一环,让他们相互扼制住了,所以,不论继承人是谁,只要在京城之外先打开遗嘱都还可以再争一争,而唯一可以先看到遗嘱的办法就是李文昭在御前。
“知道李文昭有另一半玉佩的只有端贵妃和您,还有儿臣和尹礼。”
“呵呵???”皇后娘娘冷笑,她站起来,“贾懿禾,原来在这里等着呢,真聪明,她比我了解皇上,之前的那些不论谁赢得皇上的宠爱,那都是皇上对儿子的宠爱,但是立储,选的是一国之君,不谈父子亲情,皇上一定会选择他认为适合掌握江山的人,这个人有可能是裕王也说不一定。贾懿禾,她想要的是一个重新开局,那好!那就重新开局。”
“母后,贾家再无昔日光彩。”晋王皱眉看着皇后,他知道皇后一直都很在意那位端贵妃,在意她在众人口中总是洁白无瑕,在意她总是似有似无的干扰一切,端贵妃这样的人,想要打压一下,但却是抓不住她,这样的人让皇后恼火。
“三日之后,让李文昭进宫。”
几乎是第一次所有人达成一个共识。晋王舒了一口气,他也想要一个重新开局,也想要李文昭活下去。晋王刚刚走出后宫就在皇城长长的车道上遇见燕王,这个车道是给各位大臣进宫时乘车或是骑马用的,除了在这里值守的侍卫之外,不会有人在这里站着。晋王远远就看见他立在一边,手里拿着剑,燕王是被允许带兵器进皇城的第二人,前一个人是已经殉国的司马衍。
晋王勒马,慢慢靠近他,跳下马来。他看见燕王的左手推出剑刃,便迅的出手按住,剑刃又重新回到剑鞘中去。清早的大雾到日中都还没散尽,长长的车道被薄雾笼罩着,气氛甚至有些肃杀。
“皇兄打的什么主意?”燕王先开口问道。
“你知道了?”晋王推开一步,似笑非笑的看着他。
“皇兄指什么?泰山封禅之行?还是你们打算让文昭进宫?”燕王也是刚刚在端贵妃宫中知道这件事。
“这是一件事,你不必多问,本王做什么难道要与你报备?”晋王说完牵着自己的马就准备离开。
“站住!你们这样做问过文昭愿不愿意吗?”
晋王上马,回头看着他,面无表情的说,“李文昭可比你清醒多了。”说完脚上用力就策马而去了,出了皇城消失在雾里。
燕王咬着牙转身也大步走出皇城,他知道不懂他们为什么又想把文昭弄回来,明明是费劲心思才赶出去的人,母后或许是想让李文昭在御前随着去泰山,在御前给他做一个照应,可是为什么连皇后娘娘也???文昭是皇后娘娘眼中钉一样的人。燕王不禁摇头,李家已经为了他牺牲太多了,他不想连文昭也保不住。
“微臣参见皇贵妃。”
“大人多礼,快快请起吧!”端贵妃一招呼身边的小丫鬟就赶紧去扶起尹礼来。
“今日皇上突然卧病,取消早朝,敢问皇贵妃现在情况如何?下官替百官臣僚来询问皇上病情,以安下心。”尹礼双手作揖,他微微抬眼看这个皇贵妃,世人皆说皇贵妃没有心机杂念,从王府到皇宫无人问津三十年,如今一朝得宠,全是凭着纯良的品性感动了皇上,这样的故事在说书人的口中,在民间话本里面比比皆是。尹礼竟然也分不清真假,或许本就没有绝对的是非。
“皇上好多了,有劳大人们费心。”端贵妃微微点头,“大人若是没有别的事,本宫就先回宫了。”
“贵妃娘娘有心,下官确实有一事相求。”
端贵妃捂嘴轻咳了一声,“大人直说。”
“实不相瞒,李氏之女险些被奸人杀害,被下官收留,不知娘娘可还记得她,李文昭。”尹礼弯着腰站在一旁,官服的下摆已经垂在地上,显得个子瘦小的他更是滑稽。
“据本宫所知,李文昭是在晋王府吧。”端贵妃讪笑。
“晋王与她是老相识,得知此事当然乐于出手相助。”尹礼看了看周围,才慢慢开口道:“下官知道皇上打算下月出去泰山封禅,下官想让李文昭回御前,随御驾出行。”
“皇上当真要去泰山封禅?”端贵妃也只是偶尔听得一两句,现在中书省的丞相大人也这么说的话,看来是已经确定了,只是皇上现在的身体状态恐怕难以支撑舟车劳顿。
“前日皇上还询问臣下意见,下官以为,皇上御极二十九载,平三藩,定宇内,江湖朝野无处不欣欣向荣,确实是功高之主,泰山封禅是人心所向也。”尹礼一番高谈阔论确实自内心,皇上虽是雄猜之主,但也是因为君势盛而治世也。“泰山之行,皇后娘娘乃正宫,皇贵妃娘娘您只能留在宫中等待了。”
“大人不必再说了,本宫知道,三日后,带李文昭进宫。”端贵妃徐徐说完就离开了,她若有所思的任由丫鬟扶着走,她知道,皇后是正宫,泰山封禅祭礼皇后是要出席的,她也知道皇上的身体状况,若是意外生,皇后估计不会等到回京与她两人拿着玉佩的另一半才慢慢打开遗嘱,李文昭就是她留在这里的一步棋,入秋时终于走到了这一步。
另一边,晋王在皇后宫中,晋王向皇后提出让李文昭回御前的建议。皇后有很久都没有到文德殿那边去了,对于泰山封禅之行自然是一点都不知道。刚刚想回绝,定下神来一想,如果李文昭不在御前,那么另一半的玉佩就在京城,想要看遗嘱就必需等到回京。不对、不对,若是如此,那么她一定会把史官扣起来,强行打开遗嘱,那么带兵的司马质或者是燕王,不论是谁都不会允许她这么做,皇上的布置真是一环扣一环,让他们相互扼制住了,所以,不论继承人是谁,只要在京城之外先打开遗嘱都还可以再争一争,而唯一可以先看到遗嘱的办法就是李文昭在御前。
“知道李文昭有另一半玉佩的只有端贵妃和您,还有儿臣和尹礼。”
“呵呵???”皇后娘娘冷笑,她站起来,“贾懿禾,原来在这里等着呢,真聪明,她比我了解皇上,之前的那些不论谁赢得皇上的宠爱,那都是皇上对儿子的宠爱,但是立储,选的是一国之君,不谈父子亲情,皇上一定会选择他认为适合掌握江山的人,这个人有可能是裕王也说不一定。贾懿禾,她想要的是一个重新开局,那好!那就重新开局。”
“母后,贾家再无昔日光彩。”晋王皱眉看着皇后,他知道皇后一直都很在意那位端贵妃,在意她在众人口中总是洁白无瑕,在意她总是似有似无的干扰一切,端贵妃这样的人,想要打压一下,但却是抓不住她,这样的人让皇后恼火。
“三日之后,让李文昭进宫。”
几乎是第一次所有人达成一个共识。晋王舒了一口气,他也想要一个重新开局,也想要李文昭活下去。晋王刚刚走出后宫就在皇城长长的车道上遇见燕王,这个车道是给各位大臣进宫时乘车或是骑马用的,除了在这里值守的侍卫之外,不会有人在这里站着。晋王远远就看见他立在一边,手里拿着剑,燕王是被允许带兵器进皇城的第二人,前一个人是已经殉国的司马衍。
晋王勒马,慢慢靠近他,跳下马来。他看见燕王的左手推出剑刃,便迅的出手按住,剑刃又重新回到剑鞘中去。清早的大雾到日中都还没散尽,长长的车道被薄雾笼罩着,气氛甚至有些肃杀。
“皇兄打的什么主意?”燕王先开口问道。
“你知道了?”晋王推开一步,似笑非笑的看着他。
“皇兄指什么?泰山封禅之行?还是你们打算让文昭进宫?”燕王也是刚刚在端贵妃宫中知道这件事。
“这是一件事,你不必多问,本王做什么难道要与你报备?”晋王说完牵着自己的马就准备离开。
“站住!你们这样做问过文昭愿不愿意吗?”
晋王上马,回头看着他,面无表情的说,“李文昭可比你清醒多了。”说完脚上用力就策马而去了,出了皇城消失在雾里。
燕王咬着牙转身也大步走出皇城,他知道不懂他们为什么又想把文昭弄回来,明明是费劲心思才赶出去的人,母后或许是想让李文昭在御前随着去泰山,在御前给他做一个照应,可是为什么连皇后娘娘也???文昭是皇后娘娘眼中钉一样的人。燕王不禁摇头,李家已经为了他牺牲太多了,他不想连文昭也保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