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节 5M1E
“呵呵,如果你要问一位生产主管他平时管些什么,他会回答说:我所负责的车间里,上至天花板下到地板,中间是我管。”田东打趣地说。
“我明白你说的意思,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管理的确很杂、很繁琐。如果一定要你用一组简单的词组来反应你现在所管理的工作呢?”朱迪问道。
田东想了一想,回答说:“我觉得用‘5m1e’来描述比较合适。”
“你说的是人员(e)、物料(material)、方法(method)、测量(s)吗?”
田东微笑着说:“是的,你答对了。为了顺利地实现本部门的目标,生产主管应该有效地管理人员、机器、物料、方法、测量系统和环境六大要素,我们简称为‘5m1e’,这是企业和工厂管理的基本要素,也是系统地分析问题产生根源的思路和方向,是‘顺藤摸瓜’中的那一根‘藤’。你知道的,制造型企业的生产活动就是一个创造价值、创造利润的过程。既然它是一个过程,就应该有它自己的输入和输出:生产过程的输入就是我刚才说的管理要素‘5m1e’,也是我们的管理对象;而生产过程的输出,则是我们的管理目标,比如说:质量、成本、交期、安全和生产柔性等等。在生产的过程中,这些关键业绩指标是不能直接控制的,我们要通过控制管理要素来达成控制目标的目的。”田东解释道。
“之前一直有人跟我说:我们要努力控制某个关键业绩指标;而你却说目标是不能直接控制的,为什么?”朱迪感到有点困惑。
“这个问题很好理解。我们把目标看成输出结果,将管理要素看成过程的输入,可以理解为所有的输出结果都是由输入决定的,有什么样的输入就决定了什么样的输出结果。举一个生活上的例子,种果树的时候,树苗的种类、土地、肥料、工人等等是输入,结出的果实则是输出。简单地说,某棵果树结的是苹果,你想控制让它结出梨子,这是不可行的;你真想要梨子,先要种上梨树苗。”田东解释道。
“我理解了。要想得到好的结果,就要控制好输入。那么,在人员方面要管理什么?”
“人是生产系统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是‘5m1e’的中心。在人员管理方面,从人员招聘、培训、考核、工作调整到人员退出,我们生产主管都要全程参与。当然,在这方面最核心的日常工作就是培训、考核员工,让他们掌握必要的作业技能、达到合格的行为质量和工作质量,确保每个人都能按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开展工作、完成任务;同时,还要调动一线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让全体员工开动脑筋、参与改善、自主管理。”
“关于人员管理方面,你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
“一般来说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一线员工可能会出现这些问题:质量意识差造成人为原因产品报废;操作时粗心大意、不遵守作业指导书要求的操作规程;操作技能低、技术不熟练;某些员工还可能因为工作内容简单、每次大量重复而产生厌烦情绪等等。”
“听起来,要解决这些问题都挺不容易的,你平时主要采取哪些措施来管理?”
“首先要加强员工培训,编写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培训教材,对考核后合格的员工才能颁发上岗证;其次,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建立质量责任制,对于因为人为原因造成的产品报废要有问责制度;通过工种间的人员调岗、工作内容丰富化、多能工培训等等方法消除操作人员的厌烦情绪。除了这些,针对某一个特定的下属员工,生产主管还应该多问问自己:这一位员工属于什么性格?是否还要培训?有没有解决问题的意识?工作责任心如何?操作经验是否足够?是否适合该岗位工作?根据问题的答案适时地动态观察、动态调整。”
“听起来员工的管理是最困难的,在同一情况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同一个人,某一时间的心情不同表现出来的态度也会不一样,确实是挺复杂的。相对而言,机器的管理工作可能就会简单一点了。你想啊,机器买回来以后就会根据人们设定的程序和动作、按部就班地工作,没有年假、病假,不会迟到、早退,也不会闹情绪。”
田东笑着说:“我觉得你说得不对。如果管理得不好的话,机器也会‘闹情绪’的。”
朱迪张大嘴,吃惊地看着田东问:“难道我们飞马公司已经开始使用智能机器人了吗?他们还会闹情绪?”
“其实不管是智能机器人还是普通的设备,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日常点检及早发现问题、保养和维护做得不到位的话,再好的设备也会‘闹情绪’的。如果机器的异常状况过多,就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朱迪恍然大悟:“原来你说的‘闹情绪’是指设备发生了故障。那么,我们平时要怎么管理,才能够防止设备‘闹情绪’呢?”
“在设备管理方面,除了设备抢修之外,还有三个重要的管理环节:首先是使用环节,操作机台的作业员必须事先经过培训,经考核合格以后,才能上岗使用机器。他们要熟练掌握机器的运行方式、操作手法,能排除简单的设备故障。第二个环节是日常点检,操作机台的作业人员要每天开班时对设备进行例行点检,比如说检查有没有漏油、螺丝松动、异常噪音等等情况。通过点检对异常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可以避免设备异常状况的进一步恶化。除了检查以外,作业员还要进行设备日常常规维护,比如说清洁灰尘、加油润滑等等。第三个环节就是预防性保养,平时在设备维修时要建立‘设备维修台帐’,以积累各个机台的故障信息。根据过去的经验、历史维修数据,设备管理人员要提前做好预防保养工作,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在设备还没有坏之前,把经常出现问题的备件及时更换掉,让设备始终保持在良好的状态。”
“说得很有道理!根据我的理解,物料的收、发和保管都是由仓库完成的。作为生产主管,你可能对物料的管理涉及得比较少吧?”
“如果撇开仓库的物料管理功能之外,我们生产管理过程当中主要关注的标的物是流入生产线的原材料、半成品和产品。在飞马公司,生产部依据计划的安排,通过领料单的方式把物料从仓库领用出来。物料领用之后,我们的物料员还需要对物料做一个确认动作,确认物料在数量上、质量上是符合标准的,以界定问题的责任。如果发现物料在数量上或者质量上已经存在问题,物料员可以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以减少物料上线后返工造成的浪费。对于半成品的管理,主要是考虑通过线体平衡、单件流、准时化生产等方式,降低在制品的数量和缩短产品制造周期。生产线加工出来的半成品、成品要符合飞马公司的质量要求,要有批次号、序列号标识,做到可追溯。对于已经产生的不合格品,要进行有效的隔离,做好标识、记录并及时处理。”
“明白了,那么在生产管理中所说的‘方法’指的又是什么?”
“‘方法’指的是生产过程当中需要遵循的规章制度,生产现场要有正规、有效的生产管理办法、质量控制办法、工艺操作文件。比如说,主要的工序都应该有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对人员、工装、设备、操作方法、生产环境、过程参数等等要素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对于整条生产线,需要用文件定义出关键工序、特殊工序和一般工序,有效地确定工序质量控制点。这些控制点还要规定检查要点、检查方法、接收标准和相关的处理办法。特殊工序的工艺规程除了明确工艺参数之外,还应该对工艺参数的控制方法、抽样检查方法、设备、环境条件等等做出具体的规定。”
“我觉得你所说的‘方法’就是支持生产系统运行的‘软件’,可以这样理解吗?”
“你理解得非常正确。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我们要随时注意要求员工严肃工艺纪律,严格执行相关工艺文件所要求的步骤。工艺部门、质量部门还要定期进行工艺过程审核,以确保整个系统是在严格控制下运行的。”
“原来‘方法’还有这么多讲究的!接下来的‘测量’呢?有什么秘密吗?”
“‘测量’是指过程质量控制中,为监控、保证产品的质量而采用的计量器具、检测方法和技术。生产部门管理者要确定测量任务及所要求的准确度,选择合适准确度和精密度能力的测试设备;定期对计量器具进行确认、校准和调整;规定必要的校准规程,包括设备类型、编号、地点、校验周期、校验方法、验收方法、验收标准及问题应急措施等等;保存校准记录;发现测量和试验设备未处于校准状态时,立即评定以前的测量和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并记入有关文件。”
“在‘测量’方面,是不是需要质量部门,特别是计量管理部门的配合?”
“没错。‘5m1e’中的‘e’指的是环境,比如说生产现场的温度、湿度、噪音干扰、振动、照明、室内净化和现场污染程度等。在确保产品对环境条件的特殊要求外,还要做好现场5s的整理、整顿和清扫工作,做好文明生产,为持久地生产优质产品创造条件。”
“田东,你用‘5m1e’来描述你的日常工作内容,非常清晰明了。我听说,做生产主管的人都要或多或少地学习一些精益生产方面的知识。你对精益生产了解吗?它指的是什么?”
“我明白你说的意思,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管理的确很杂、很繁琐。如果一定要你用一组简单的词组来反应你现在所管理的工作呢?”朱迪问道。
田东想了一想,回答说:“我觉得用‘5m1e’来描述比较合适。”
“你说的是人员(e)、物料(material)、方法(method)、测量(s)吗?”
田东微笑着说:“是的,你答对了。为了顺利地实现本部门的目标,生产主管应该有效地管理人员、机器、物料、方法、测量系统和环境六大要素,我们简称为‘5m1e’,这是企业和工厂管理的基本要素,也是系统地分析问题产生根源的思路和方向,是‘顺藤摸瓜’中的那一根‘藤’。你知道的,制造型企业的生产活动就是一个创造价值、创造利润的过程。既然它是一个过程,就应该有它自己的输入和输出:生产过程的输入就是我刚才说的管理要素‘5m1e’,也是我们的管理对象;而生产过程的输出,则是我们的管理目标,比如说:质量、成本、交期、安全和生产柔性等等。在生产的过程中,这些关键业绩指标是不能直接控制的,我们要通过控制管理要素来达成控制目标的目的。”田东解释道。
“之前一直有人跟我说:我们要努力控制某个关键业绩指标;而你却说目标是不能直接控制的,为什么?”朱迪感到有点困惑。
“这个问题很好理解。我们把目标看成输出结果,将管理要素看成过程的输入,可以理解为所有的输出结果都是由输入决定的,有什么样的输入就决定了什么样的输出结果。举一个生活上的例子,种果树的时候,树苗的种类、土地、肥料、工人等等是输入,结出的果实则是输出。简单地说,某棵果树结的是苹果,你想控制让它结出梨子,这是不可行的;你真想要梨子,先要种上梨树苗。”田东解释道。
“我理解了。要想得到好的结果,就要控制好输入。那么,在人员方面要管理什么?”
“人是生产系统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是‘5m1e’的中心。在人员管理方面,从人员招聘、培训、考核、工作调整到人员退出,我们生产主管都要全程参与。当然,在这方面最核心的日常工作就是培训、考核员工,让他们掌握必要的作业技能、达到合格的行为质量和工作质量,确保每个人都能按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开展工作、完成任务;同时,还要调动一线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让全体员工开动脑筋、参与改善、自主管理。”
“关于人员管理方面,你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
“一般来说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一线员工可能会出现这些问题:质量意识差造成人为原因产品报废;操作时粗心大意、不遵守作业指导书要求的操作规程;操作技能低、技术不熟练;某些员工还可能因为工作内容简单、每次大量重复而产生厌烦情绪等等。”
“听起来,要解决这些问题都挺不容易的,你平时主要采取哪些措施来管理?”
“首先要加强员工培训,编写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培训教材,对考核后合格的员工才能颁发上岗证;其次,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建立质量责任制,对于因为人为原因造成的产品报废要有问责制度;通过工种间的人员调岗、工作内容丰富化、多能工培训等等方法消除操作人员的厌烦情绪。除了这些,针对某一个特定的下属员工,生产主管还应该多问问自己:这一位员工属于什么性格?是否还要培训?有没有解决问题的意识?工作责任心如何?操作经验是否足够?是否适合该岗位工作?根据问题的答案适时地动态观察、动态调整。”
“听起来员工的管理是最困难的,在同一情况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同一个人,某一时间的心情不同表现出来的态度也会不一样,确实是挺复杂的。相对而言,机器的管理工作可能就会简单一点了。你想啊,机器买回来以后就会根据人们设定的程序和动作、按部就班地工作,没有年假、病假,不会迟到、早退,也不会闹情绪。”
田东笑着说:“我觉得你说得不对。如果管理得不好的话,机器也会‘闹情绪’的。”
朱迪张大嘴,吃惊地看着田东问:“难道我们飞马公司已经开始使用智能机器人了吗?他们还会闹情绪?”
“其实不管是智能机器人还是普通的设备,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日常点检及早发现问题、保养和维护做得不到位的话,再好的设备也会‘闹情绪’的。如果机器的异常状况过多,就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朱迪恍然大悟:“原来你说的‘闹情绪’是指设备发生了故障。那么,我们平时要怎么管理,才能够防止设备‘闹情绪’呢?”
“在设备管理方面,除了设备抢修之外,还有三个重要的管理环节:首先是使用环节,操作机台的作业员必须事先经过培训,经考核合格以后,才能上岗使用机器。他们要熟练掌握机器的运行方式、操作手法,能排除简单的设备故障。第二个环节是日常点检,操作机台的作业人员要每天开班时对设备进行例行点检,比如说检查有没有漏油、螺丝松动、异常噪音等等情况。通过点检对异常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可以避免设备异常状况的进一步恶化。除了检查以外,作业员还要进行设备日常常规维护,比如说清洁灰尘、加油润滑等等。第三个环节就是预防性保养,平时在设备维修时要建立‘设备维修台帐’,以积累各个机台的故障信息。根据过去的经验、历史维修数据,设备管理人员要提前做好预防保养工作,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在设备还没有坏之前,把经常出现问题的备件及时更换掉,让设备始终保持在良好的状态。”
“说得很有道理!根据我的理解,物料的收、发和保管都是由仓库完成的。作为生产主管,你可能对物料的管理涉及得比较少吧?”
“如果撇开仓库的物料管理功能之外,我们生产管理过程当中主要关注的标的物是流入生产线的原材料、半成品和产品。在飞马公司,生产部依据计划的安排,通过领料单的方式把物料从仓库领用出来。物料领用之后,我们的物料员还需要对物料做一个确认动作,确认物料在数量上、质量上是符合标准的,以界定问题的责任。如果发现物料在数量上或者质量上已经存在问题,物料员可以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以减少物料上线后返工造成的浪费。对于半成品的管理,主要是考虑通过线体平衡、单件流、准时化生产等方式,降低在制品的数量和缩短产品制造周期。生产线加工出来的半成品、成品要符合飞马公司的质量要求,要有批次号、序列号标识,做到可追溯。对于已经产生的不合格品,要进行有效的隔离,做好标识、记录并及时处理。”
“明白了,那么在生产管理中所说的‘方法’指的又是什么?”
“‘方法’指的是生产过程当中需要遵循的规章制度,生产现场要有正规、有效的生产管理办法、质量控制办法、工艺操作文件。比如说,主要的工序都应该有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对人员、工装、设备、操作方法、生产环境、过程参数等等要素提出具体的技术要求。对于整条生产线,需要用文件定义出关键工序、特殊工序和一般工序,有效地确定工序质量控制点。这些控制点还要规定检查要点、检查方法、接收标准和相关的处理办法。特殊工序的工艺规程除了明确工艺参数之外,还应该对工艺参数的控制方法、抽样检查方法、设备、环境条件等等做出具体的规定。”
“我觉得你所说的‘方法’就是支持生产系统运行的‘软件’,可以这样理解吗?”
“你理解得非常正确。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我们要随时注意要求员工严肃工艺纪律,严格执行相关工艺文件所要求的步骤。工艺部门、质量部门还要定期进行工艺过程审核,以确保整个系统是在严格控制下运行的。”
“原来‘方法’还有这么多讲究的!接下来的‘测量’呢?有什么秘密吗?”
“‘测量’是指过程质量控制中,为监控、保证产品的质量而采用的计量器具、检测方法和技术。生产部门管理者要确定测量任务及所要求的准确度,选择合适准确度和精密度能力的测试设备;定期对计量器具进行确认、校准和调整;规定必要的校准规程,包括设备类型、编号、地点、校验周期、校验方法、验收方法、验收标准及问题应急措施等等;保存校准记录;发现测量和试验设备未处于校准状态时,立即评定以前的测量和试验结果的有效性,并记入有关文件。”
“在‘测量’方面,是不是需要质量部门,特别是计量管理部门的配合?”
“没错。‘5m1e’中的‘e’指的是环境,比如说生产现场的温度、湿度、噪音干扰、振动、照明、室内净化和现场污染程度等。在确保产品对环境条件的特殊要求外,还要做好现场5s的整理、整顿和清扫工作,做好文明生产,为持久地生产优质产品创造条件。”
“田东,你用‘5m1e’来描述你的日常工作内容,非常清晰明了。我听说,做生产主管的人都要或多或少地学习一些精益生产方面的知识。你对精益生产了解吗?它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