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349
何泽面上闪过一丝尴尬,躬身对毓秀拜道,“皇上圣明,是臣多虑了。”
姜壖在一旁冷笑道,“依臣看来,并非何大人多虑,是皇上把人心想的太过简单了,黔之所以被称作黔,必定有被称之为黔的道理,若人人都能明辨是非,还要律法做什么?”
毓秀也笑,“这天下自然不会人人都明辨是非,可若真如姜相所说,百姓为黔,皆是不明是非之人,一国就算有律法严刑,恐怕也挽救不了万一。”
凌寒香起身笑道,“林州案的风波,西琳无人不知,百姓担忧的是有人刺杀钦差却还逍遥法外。皇上亲审林州案,就是给天下一个交代,肖桐既已定罪,刑讯问供有何不可,何大人杞人忧天,姜相不斥责他也就罢了,怎么还帮衬他说话,让皇上因为这些莫须有的事忧心?”
姜壖才要反唇相讥,毓秀就挥手拦了他的话,“姜相与凌相各有道理,不必争执。”
一句说完,她连半字的空隙都不留,就对肖桐说一句,“你若再不招供,就不止笞杖伺候了,古有请君入瓮,大熙立国至今,还不曾使用过这种刑罚,朕倒很想在今日试一试。”
肖桐心中叫苦不迭,恨不得一死生,李秋方才见到肖桐的惨状,已吓得瑟瑟抖,当下听到“请君入瓮”,七魂少了六魄,牙齿都打磕。
灵犀不知毓秀是威吓肖桐还是心中当真有此念头,生怕她一时气急当真下令,就起身劝一句,“肖桐罪有应得,他不招认,皇姐用严刑催供无可厚非,只是万万不可用酷刑。”
姜壖与何泽说的并非没有道理,若刑罚太过,又是对曾经高位之官,恐怕会毁了仁君二字,葬送一世英名。
毓秀对灵犀一笑,半晌轻轻叹一口气,缓和了语气,“朕并非真的想请肖桐入瓮,方才会说这种话,也是因为心中咽不下一口气。”
灵犀立解其意,“皇姐是说李秋与肖桐当初在林州严刑逼供贺大人的事?”
毓秀冷笑道,“法无二致,一视同仁,当初他二人在林州严刑逼供、折磨贺枚,朕才想要他们尝一尝重刑加身的滋味,为含冤受屈、受尽苦楚的忠良之臣讨回公道。”
姜壖看了一眼何泽,对毓秀拜道,“彼时贺枚涉案,人证物证俱全,皇上已下旨罢免其官职,交由林州布政司与刑部一同审问,主审三人为求证,动用刑讯顺理成章,何况贺枚只是遭受笞杖之刑,伤了皮肉,并未伤筋动骨,皇上如今又以此事为由,加刑于肖桐,未免有公报私仇之嫌。”
程棉冷哼一声,起身怒道,“姜相三番两次顶撞皇上,出言犯上,行事乖张,是要逼下官上表参你吗?
姜壖指着洛珅与洛珺道,“两位言官在此,若觉得老夫行事不妥,自有他二人上书弹劾,轮不到你来参奏。”
程棉冷笑道,“御史可上书弹劾,下官自然也能上表参奏,请姜相好自为之。”
姜壖怒道,“皇上就在堂上,你想参老夫,当着皇上的面参奏就是,何须上表?”
程棉怒极,面上反倒没有了表情,“姜相以为下官不敢当堂参奏你不敬之罪?”
一句说完,他就走到堂中,跪地对毓秀行大礼,叩拜道,“姜壖屡次犯上,言语不敬,强词夺理,颠倒黑白,皇上若不惩治,难平众怨。”
毓秀一皱眉头,望着姜壖苦笑。
姜壖自觉受辱,满心尴尬,他为相多年,已经很久没有人当着他的面如此指摘顶撞他,程棉在他眼里,俨然与死人无益。
毓秀面上不得不做出左右为难的模样,对程棉叹道,“程卿这般为朕,朕也不知如何是好。姜相位极人臣,朕也要尊他为半个帝师,他又年长,言辞间难免偶有逾矩,若当真要追究,恐怕也追究不完。”
姜壖眼眸一闪,面色越深沉,明知毓秀是在与程棉一唱一和,变相嘲讽他不懂规矩,却不好插话辩解,只能对何泽岳伦使个眼色。
何泽硬着头皮起身拜道,“皇上息怒,程大人也稍安勿躁,老臣与姜相同朝为臣多年,深知他的脾气秉性。姜相身为宰辅,肩负重责,一心为公,为人耿直,从不说顺风话,也不做顺风事,忧国忧民,一心为社稷操劳,偶尔诤言进谏,也绝无不敬之心,而是为皇上着想。”
迟朗才要出言反讥,程棉就在他之前说一句,“位高权重就可恃权犯上,不把皇上放在眼里?天官为姜相强辩,用尽溢美之词,你当这堂上都是眼盲耳聋,不明事理之人?”
凌寒香明知此时与姜壖硬碰无益,就出面解围,走到程棉身边扶他,“今日会审审的是朝廷侵犯,谋反罪人,大理寺卿同他们跪在一起实在不妥,你当堂参奏姜相,明里是为皇上,实则却是给皇上出了一个难题,将皇上至于左右不能的境地。皇上因此惩治姜相,难免引出口舌,若不罚,皇上必懊恼辜负你一片忠心,又失了颜面。姜相三朝老臣,举止养成非一朝一夕,你现在要他改过,他怎么改的了,就算皇上下旨罚俸命其自省,他之后若再有心急之时,也忍不了冲动,在心有不平时公然顶撞君上。”
她这一番话虽为劝说,内中也含了暗讽,姜壖怎会听不出,禁不住出言怒道,“凌相当老夫是无廉无耻之人吗?”
凌寒香似笑非笑地回一句,“姜相误解老妇了,我本是想解劝大理寺卿,将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她一边说一边用力扯了一下程棉,程棉本决心纹丝不动,谁知被凌寒香突然一扯,竟不得不起身,还好他身边的人用一股内劲支撑着他,否则他怕是要跌在当场,惹人笑柄。
堂上众人都以为是凌寒香扶起程棉,却只有纪诗看出蹊跷。
凌家人果然都不简单,他虽从未见凌音出手,却也可断定他深藏绝技;凌寒香虽不是绝顶高手,身手定也不凡。
毓秀本以为程棉会执拗到底,不肯轻易起身,谁知凌寒香一扶他就站直了。毓秀见他面上一派羞惭之色,心里已猜到七八分,就笑着说一句,“多谢凌相,元知也不必纠结,快些回座吧。”
程棉对凌寒香一拜,自回座上。姜壖对毓秀拜道,“老臣方才言辞间却又不当之处,请皇上重罚。”
毓秀笑道,“姜相顾及朕的颜面,朕心甚慰,就罚你半年的俸禄,亲自誊抄一千遍心经。”
姜壖咬了咬牙,躬身领旨,自回座上。
毓秀环视堂中众人,说话的口气多了许多无可奈何,“今日庭审朕是主审,姜相凌相与恭亲王都只是听审,你三人须比旁人更谨言慎行,容朕把话说完。元知与敬远偶尔代朕问话,都是经朕肯才开口,天官与岳大人可明白?”
何泽与岳伦被点到头上,双双起身,程棉迟朗紧随其后,洛珅洛珺与纪诗也一同对毓秀行拜礼,灵犀与凌寒香对望一眼,也站了起身,姜壖不好不站,只得与众人一同对毓秀行礼,“臣等逾矩,请皇上恕罪。”
毓秀摆摆手,“众爱卿并无过错,朕也无罪可恕,当下自省,朕方才也有失度之处,所谓的请君入瓮,只是一时怒极的妄言,只是每每想到贺枚,心痛不已。”
一句说完,她便招手将纪诗招到身边,小声吩咐一句。
半晌之后,纪诗去而复返,带上堂一人。
正是贺枚。
贺枚身上还穿着囚服,手脚扣着镣铐,好在身上还算干净,比那日被毓秀密召之时气色好了许多,显然是进京之后,被迟朗特别照顾的缘故。
众人见到贺枚时,心中各有想法,毓秀更是感慨万千,他走路时虽不似之前那般,每走一步,却也疼在她心上。
贺枚望见堂上跪着的李秋与一边跪也跪不住的肖桐,心中并无波澜,反倒是见毓秀面有哀戚之色,一时鼻酸,竟比他当初受苦时还要难过几分,一边跪地行礼,将面上的表情遮掩过去。
毓秀强挤出一丝笑容,请纪诗将人扶起,又吩咐刑官当堂解了他的手铐脚镣。
姜壖冷笑道,“贺枚现仍是朝廷重犯,皇上即便有心为其平反,也该例行审问,拿出人证物证才好行事。”
毓秀并没有马上回应姜壖,而是吩咐人搬了一把椅子给贺枚。
迟朗忍不住调侃,“凌相说的不错,即便被罚了俸禄,姜相还是忍不下冲动,时时顶撞君上,看来抄一千遍心经还不够。”
本是一句玩笑,毓秀面上却并无笑意,而是一脸凝重,“朕叫贺枚上堂,并不完全是为了问话,而是想让众爱卿亲眼看一看,一手推动陷害崔勤案的两位人犯,在林州堂审之行事。”
姜壖在一旁冷笑道,“依臣看来,并非何大人多虑,是皇上把人心想的太过简单了,黔之所以被称作黔,必定有被称之为黔的道理,若人人都能明辨是非,还要律法做什么?”
毓秀也笑,“这天下自然不会人人都明辨是非,可若真如姜相所说,百姓为黔,皆是不明是非之人,一国就算有律法严刑,恐怕也挽救不了万一。”
凌寒香起身笑道,“林州案的风波,西琳无人不知,百姓担忧的是有人刺杀钦差却还逍遥法外。皇上亲审林州案,就是给天下一个交代,肖桐既已定罪,刑讯问供有何不可,何大人杞人忧天,姜相不斥责他也就罢了,怎么还帮衬他说话,让皇上因为这些莫须有的事忧心?”
姜壖才要反唇相讥,毓秀就挥手拦了他的话,“姜相与凌相各有道理,不必争执。”
一句说完,她连半字的空隙都不留,就对肖桐说一句,“你若再不招供,就不止笞杖伺候了,古有请君入瓮,大熙立国至今,还不曾使用过这种刑罚,朕倒很想在今日试一试。”
肖桐心中叫苦不迭,恨不得一死生,李秋方才见到肖桐的惨状,已吓得瑟瑟抖,当下听到“请君入瓮”,七魂少了六魄,牙齿都打磕。
灵犀不知毓秀是威吓肖桐还是心中当真有此念头,生怕她一时气急当真下令,就起身劝一句,“肖桐罪有应得,他不招认,皇姐用严刑催供无可厚非,只是万万不可用酷刑。”
姜壖与何泽说的并非没有道理,若刑罚太过,又是对曾经高位之官,恐怕会毁了仁君二字,葬送一世英名。
毓秀对灵犀一笑,半晌轻轻叹一口气,缓和了语气,“朕并非真的想请肖桐入瓮,方才会说这种话,也是因为心中咽不下一口气。”
灵犀立解其意,“皇姐是说李秋与肖桐当初在林州严刑逼供贺大人的事?”
毓秀冷笑道,“法无二致,一视同仁,当初他二人在林州严刑逼供、折磨贺枚,朕才想要他们尝一尝重刑加身的滋味,为含冤受屈、受尽苦楚的忠良之臣讨回公道。”
姜壖看了一眼何泽,对毓秀拜道,“彼时贺枚涉案,人证物证俱全,皇上已下旨罢免其官职,交由林州布政司与刑部一同审问,主审三人为求证,动用刑讯顺理成章,何况贺枚只是遭受笞杖之刑,伤了皮肉,并未伤筋动骨,皇上如今又以此事为由,加刑于肖桐,未免有公报私仇之嫌。”
程棉冷哼一声,起身怒道,“姜相三番两次顶撞皇上,出言犯上,行事乖张,是要逼下官上表参你吗?
姜壖指着洛珅与洛珺道,“两位言官在此,若觉得老夫行事不妥,自有他二人上书弹劾,轮不到你来参奏。”
程棉冷笑道,“御史可上书弹劾,下官自然也能上表参奏,请姜相好自为之。”
姜壖怒道,“皇上就在堂上,你想参老夫,当着皇上的面参奏就是,何须上表?”
程棉怒极,面上反倒没有了表情,“姜相以为下官不敢当堂参奏你不敬之罪?”
一句说完,他就走到堂中,跪地对毓秀行大礼,叩拜道,“姜壖屡次犯上,言语不敬,强词夺理,颠倒黑白,皇上若不惩治,难平众怨。”
毓秀一皱眉头,望着姜壖苦笑。
姜壖自觉受辱,满心尴尬,他为相多年,已经很久没有人当着他的面如此指摘顶撞他,程棉在他眼里,俨然与死人无益。
毓秀面上不得不做出左右为难的模样,对程棉叹道,“程卿这般为朕,朕也不知如何是好。姜相位极人臣,朕也要尊他为半个帝师,他又年长,言辞间难免偶有逾矩,若当真要追究,恐怕也追究不完。”
姜壖眼眸一闪,面色越深沉,明知毓秀是在与程棉一唱一和,变相嘲讽他不懂规矩,却不好插话辩解,只能对何泽岳伦使个眼色。
何泽硬着头皮起身拜道,“皇上息怒,程大人也稍安勿躁,老臣与姜相同朝为臣多年,深知他的脾气秉性。姜相身为宰辅,肩负重责,一心为公,为人耿直,从不说顺风话,也不做顺风事,忧国忧民,一心为社稷操劳,偶尔诤言进谏,也绝无不敬之心,而是为皇上着想。”
迟朗才要出言反讥,程棉就在他之前说一句,“位高权重就可恃权犯上,不把皇上放在眼里?天官为姜相强辩,用尽溢美之词,你当这堂上都是眼盲耳聋,不明事理之人?”
凌寒香明知此时与姜壖硬碰无益,就出面解围,走到程棉身边扶他,“今日会审审的是朝廷侵犯,谋反罪人,大理寺卿同他们跪在一起实在不妥,你当堂参奏姜相,明里是为皇上,实则却是给皇上出了一个难题,将皇上至于左右不能的境地。皇上因此惩治姜相,难免引出口舌,若不罚,皇上必懊恼辜负你一片忠心,又失了颜面。姜相三朝老臣,举止养成非一朝一夕,你现在要他改过,他怎么改的了,就算皇上下旨罚俸命其自省,他之后若再有心急之时,也忍不了冲动,在心有不平时公然顶撞君上。”
她这一番话虽为劝说,内中也含了暗讽,姜壖怎会听不出,禁不住出言怒道,“凌相当老夫是无廉无耻之人吗?”
凌寒香似笑非笑地回一句,“姜相误解老妇了,我本是想解劝大理寺卿,将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她一边说一边用力扯了一下程棉,程棉本决心纹丝不动,谁知被凌寒香突然一扯,竟不得不起身,还好他身边的人用一股内劲支撑着他,否则他怕是要跌在当场,惹人笑柄。
堂上众人都以为是凌寒香扶起程棉,却只有纪诗看出蹊跷。
凌家人果然都不简单,他虽从未见凌音出手,却也可断定他深藏绝技;凌寒香虽不是绝顶高手,身手定也不凡。
毓秀本以为程棉会执拗到底,不肯轻易起身,谁知凌寒香一扶他就站直了。毓秀见他面上一派羞惭之色,心里已猜到七八分,就笑着说一句,“多谢凌相,元知也不必纠结,快些回座吧。”
程棉对凌寒香一拜,自回座上。姜壖对毓秀拜道,“老臣方才言辞间却又不当之处,请皇上重罚。”
毓秀笑道,“姜相顾及朕的颜面,朕心甚慰,就罚你半年的俸禄,亲自誊抄一千遍心经。”
姜壖咬了咬牙,躬身领旨,自回座上。
毓秀环视堂中众人,说话的口气多了许多无可奈何,“今日庭审朕是主审,姜相凌相与恭亲王都只是听审,你三人须比旁人更谨言慎行,容朕把话说完。元知与敬远偶尔代朕问话,都是经朕肯才开口,天官与岳大人可明白?”
何泽与岳伦被点到头上,双双起身,程棉迟朗紧随其后,洛珅洛珺与纪诗也一同对毓秀行拜礼,灵犀与凌寒香对望一眼,也站了起身,姜壖不好不站,只得与众人一同对毓秀行礼,“臣等逾矩,请皇上恕罪。”
毓秀摆摆手,“众爱卿并无过错,朕也无罪可恕,当下自省,朕方才也有失度之处,所谓的请君入瓮,只是一时怒极的妄言,只是每每想到贺枚,心痛不已。”
一句说完,她便招手将纪诗招到身边,小声吩咐一句。
半晌之后,纪诗去而复返,带上堂一人。
正是贺枚。
贺枚身上还穿着囚服,手脚扣着镣铐,好在身上还算干净,比那日被毓秀密召之时气色好了许多,显然是进京之后,被迟朗特别照顾的缘故。
众人见到贺枚时,心中各有想法,毓秀更是感慨万千,他走路时虽不似之前那般,每走一步,却也疼在她心上。
贺枚望见堂上跪着的李秋与一边跪也跪不住的肖桐,心中并无波澜,反倒是见毓秀面有哀戚之色,一时鼻酸,竟比他当初受苦时还要难过几分,一边跪地行礼,将面上的表情遮掩过去。
毓秀强挤出一丝笑容,请纪诗将人扶起,又吩咐刑官当堂解了他的手铐脚镣。
姜壖冷笑道,“贺枚现仍是朝廷重犯,皇上即便有心为其平反,也该例行审问,拿出人证物证才好行事。”
毓秀并没有马上回应姜壖,而是吩咐人搬了一把椅子给贺枚。
迟朗忍不住调侃,“凌相说的不错,即便被罚了俸禄,姜相还是忍不下冲动,时时顶撞君上,看来抄一千遍心经还不够。”
本是一句玩笑,毓秀面上却并无笑意,而是一脸凝重,“朕叫贺枚上堂,并不完全是为了问话,而是想让众爱卿亲眼看一看,一手推动陷害崔勤案的两位人犯,在林州堂审之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