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姑娘家不可如此暴虐
杨德发不起来,师爷也不敢动,没人搀扶的他只能稳了稳心神自己爬了起来,作了个揖道:“不知道莫大人传下官前来所为何事?”既然对方没有表明身份,他也不敢随便问,只能装作不知。
却不想莫锦华放下手中茶杯,直接了当地说:“杨大人,本钦差乃尚书省右丞莫锦华,此次奉皇上之命前去西大营颁旨,回京途中路过此地,本不想惊扰了杨大人,奈何昨日遇到一件不明之事,不得已想向杨大人请教。”
杨德发闻言浑身冷汗直流,前些天他倒是听说京里有钦差去了西大营,本来以为子川县这个兔子不拉屎的小地方,就算钦差路过也不会在此逗留,所以也就没放在心上。
谁承想钦差不仅在子川停留了,还召他来问话,而且从莫锦华的语气中不难听出,还不是什么好事。
杨德发一抱拳:“莫大人,请教下官可不敢当,莫大人吩咐便是。”
“杨大人,去年夏天子川是不是也遭了洪灾?”
“回莫大人,确有此事。下官带领子川县衙全力抗灾,并在灾后妥善地安置了受灾的百姓。”
“哦?百姓都安置好了?”
“是的。”
莫璃默默地在心里为杨德发点了一排蜡烛,这个不知死活的家伙,人家都明着问了,还在这里嘴硬。
莫锦华手指轻轻敲着太师椅的扶手,语气轻缓不带任何情绪:“杨大人知道本钦差为何要在这子川县停留吗?”
“下官不知,请莫大人明示。”杨德发稍稍抬眼看了看莫锦华。
“昨日本钦差的车队在离子川县不足三里的官道上被一伙人给劫了,所以不得已才宿到了这驿馆里。”莫锦华依旧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好像被劫的事情跟他无关一样。
杨德发暗叫不妙,钦差大臣代表着皇上,劫他就是欺君罔上,这事发生在他管辖的地界,他是难逃干系的,丢官是小,搞不好一家老小的性命都得搭上。
思极于此,杨德发一撩官服的下摆,再次跪到地上:“莫大人,下官虽然无才无能,但在任多年却是兢兢业业,处处为百姓着想,子川百姓在皇恩照拂之下安居乐业,周围百里并无匪患,一定……一定是流寇作案。下官这就派人去彻查此事,定要将那些贼人绳之以法。”
莫璃不得不佩服杨德发的聪明才智,几句话不仅将自己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顺便还将自己赞扬了一番。
莫锦华却并不买账,微勾了薄唇道:“不用劳烦杨大人了,那伙人已经悉数落网。本钦差亲自审过,他们并非什么流寇,更不是贼人,而是子川当地的百姓。因遭灾而流离失所的百姓。”
“不、不可能。我子川百姓个个……”
“安居乐业是吧?”莫锦华冷哼了一声,“杨大人,难道你是在说本钦差在污蔑你不成?”
“下、下官不敢。只是大人不能听贼人一面之词,还是将他们交于下官彻查吧。”杨德发的额头上沁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眼角瞟着跪在他身后的师爷,师爷却是一个眼神都不敢给他,干脆伏到了地上。
“去年夏天多地遭遇洪灾,皇上体恤百姓疾苦,多次开国库放赈灾银两,文武百官也纷纷捐钱捐物救济灾民,甚至连京城官宦的女眷们在皇后娘娘的感召之下也都捐出了自己的体己。让百姓们得以重建家园。年初皇上又下旨减免灾民赋税,百姓无不感念皇恩浩荡。”
莫锦华从椅子上站起来,慢慢踱到杨德发面前,睥睨着他接着道:“只可惜皇上的一片苦心被某些贪张枉法之辈所糟蹋,到头来,百姓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救济银没拿到,家园无法修复,居无可居,养无可养,却还要交已被皇上下旨减免的赋税。杨大人,你说他们该如何活下去?”
莫璃简直想拍手叫好,不愧年纪轻轻就能位居上书省右丞一职,莫锦华的一番话可谓有理有度,怼得杨德发脸色苍白、体如筛糠。可他虽然只是一个七品县令,却也是混迹官场多年,哪能如此便肯服了输、认了罪。
“莫大人明鉴,下官任子川县令多年,一直恪守清廉,从未做那有愧于皇上、有愧于百姓之事啊!”
“哼哼,杨大人何必如此急着表白自己呢?清者自清,杨大人是如何当这一方父母官的,自然有人会查得清楚。”莫锦华冷笑之后,面容突然严厉起来,“本钦差已将此案暂交给知府审理,待回京禀明皇上后,再请皇上定夺。”
杨德发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己今天会是被人拖出了驿馆直接押上车拉到知府衙门,他脚蹬腿踢喊着冤枉,可用这招对于身强力壮的护卫根本就无济于事。一直跪伏于地的师爷早就吓得如一摊烂泥,被护卫拖死狗一样拖走了。
直到杨德发的声音听不见了,莫璃才耸了耸肩,撇着嘴道:“活该,这种人就应该千刀万剐了才解气。”
“你呀,一个姑娘家家的怎么可以如此暴虐。”莫锦华弹了她的脑壳一下,嗔怒道。
莫璃揉着头,不满地嘟起嘴:“哥哥,别弹我,会变傻的。”
莫锦华被她的样子逗得噗呲一声笑了:“傻点好,象你这么鬼精灵,以后哪个男人管得了你。”
“哥哥——”莫璃咬着嘴唇瞪着莫锦华,“哪有这么说自己妹妹的。”
“好、好、好,不说。溪儿最乖巧了,哪个男人能娶到你,那是前世修来的福分。”莫锦华陪着笑道。
莫璃不愿意再与他计较,突然认真地问:“哥哥,你什么时候把案子交给知府的?他会不会包庇这个杨德发呀?”
莫锦华微一勾唇:“昨天查清楚就把人都送过去了。这个知府我是知道的,为人还算正直可信。回京后我会向皇上禀明此事,任谁有再大的胆子也不敢在这件事上包庇他人。”
“那个傻大个和他的手下不会被杀头吧?”莫璃开始担心那些人的安危,毕竟他们劫了钦差。
却不想莫锦华放下手中茶杯,直接了当地说:“杨大人,本钦差乃尚书省右丞莫锦华,此次奉皇上之命前去西大营颁旨,回京途中路过此地,本不想惊扰了杨大人,奈何昨日遇到一件不明之事,不得已想向杨大人请教。”
杨德发闻言浑身冷汗直流,前些天他倒是听说京里有钦差去了西大营,本来以为子川县这个兔子不拉屎的小地方,就算钦差路过也不会在此逗留,所以也就没放在心上。
谁承想钦差不仅在子川停留了,还召他来问话,而且从莫锦华的语气中不难听出,还不是什么好事。
杨德发一抱拳:“莫大人,请教下官可不敢当,莫大人吩咐便是。”
“杨大人,去年夏天子川是不是也遭了洪灾?”
“回莫大人,确有此事。下官带领子川县衙全力抗灾,并在灾后妥善地安置了受灾的百姓。”
“哦?百姓都安置好了?”
“是的。”
莫璃默默地在心里为杨德发点了一排蜡烛,这个不知死活的家伙,人家都明着问了,还在这里嘴硬。
莫锦华手指轻轻敲着太师椅的扶手,语气轻缓不带任何情绪:“杨大人知道本钦差为何要在这子川县停留吗?”
“下官不知,请莫大人明示。”杨德发稍稍抬眼看了看莫锦华。
“昨日本钦差的车队在离子川县不足三里的官道上被一伙人给劫了,所以不得已才宿到了这驿馆里。”莫锦华依旧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好像被劫的事情跟他无关一样。
杨德发暗叫不妙,钦差大臣代表着皇上,劫他就是欺君罔上,这事发生在他管辖的地界,他是难逃干系的,丢官是小,搞不好一家老小的性命都得搭上。
思极于此,杨德发一撩官服的下摆,再次跪到地上:“莫大人,下官虽然无才无能,但在任多年却是兢兢业业,处处为百姓着想,子川百姓在皇恩照拂之下安居乐业,周围百里并无匪患,一定……一定是流寇作案。下官这就派人去彻查此事,定要将那些贼人绳之以法。”
莫璃不得不佩服杨德发的聪明才智,几句话不仅将自己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顺便还将自己赞扬了一番。
莫锦华却并不买账,微勾了薄唇道:“不用劳烦杨大人了,那伙人已经悉数落网。本钦差亲自审过,他们并非什么流寇,更不是贼人,而是子川当地的百姓。因遭灾而流离失所的百姓。”
“不、不可能。我子川百姓个个……”
“安居乐业是吧?”莫锦华冷哼了一声,“杨大人,难道你是在说本钦差在污蔑你不成?”
“下、下官不敢。只是大人不能听贼人一面之词,还是将他们交于下官彻查吧。”杨德发的额头上沁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眼角瞟着跪在他身后的师爷,师爷却是一个眼神都不敢给他,干脆伏到了地上。
“去年夏天多地遭遇洪灾,皇上体恤百姓疾苦,多次开国库放赈灾银两,文武百官也纷纷捐钱捐物救济灾民,甚至连京城官宦的女眷们在皇后娘娘的感召之下也都捐出了自己的体己。让百姓们得以重建家园。年初皇上又下旨减免灾民赋税,百姓无不感念皇恩浩荡。”
莫锦华从椅子上站起来,慢慢踱到杨德发面前,睥睨着他接着道:“只可惜皇上的一片苦心被某些贪张枉法之辈所糟蹋,到头来,百姓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救济银没拿到,家园无法修复,居无可居,养无可养,却还要交已被皇上下旨减免的赋税。杨大人,你说他们该如何活下去?”
莫璃简直想拍手叫好,不愧年纪轻轻就能位居上书省右丞一职,莫锦华的一番话可谓有理有度,怼得杨德发脸色苍白、体如筛糠。可他虽然只是一个七品县令,却也是混迹官场多年,哪能如此便肯服了输、认了罪。
“莫大人明鉴,下官任子川县令多年,一直恪守清廉,从未做那有愧于皇上、有愧于百姓之事啊!”
“哼哼,杨大人何必如此急着表白自己呢?清者自清,杨大人是如何当这一方父母官的,自然有人会查得清楚。”莫锦华冷笑之后,面容突然严厉起来,“本钦差已将此案暂交给知府审理,待回京禀明皇上后,再请皇上定夺。”
杨德发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己今天会是被人拖出了驿馆直接押上车拉到知府衙门,他脚蹬腿踢喊着冤枉,可用这招对于身强力壮的护卫根本就无济于事。一直跪伏于地的师爷早就吓得如一摊烂泥,被护卫拖死狗一样拖走了。
直到杨德发的声音听不见了,莫璃才耸了耸肩,撇着嘴道:“活该,这种人就应该千刀万剐了才解气。”
“你呀,一个姑娘家家的怎么可以如此暴虐。”莫锦华弹了她的脑壳一下,嗔怒道。
莫璃揉着头,不满地嘟起嘴:“哥哥,别弹我,会变傻的。”
莫锦华被她的样子逗得噗呲一声笑了:“傻点好,象你这么鬼精灵,以后哪个男人管得了你。”
“哥哥——”莫璃咬着嘴唇瞪着莫锦华,“哪有这么说自己妹妹的。”
“好、好、好,不说。溪儿最乖巧了,哪个男人能娶到你,那是前世修来的福分。”莫锦华陪着笑道。
莫璃不愿意再与他计较,突然认真地问:“哥哥,你什么时候把案子交给知府的?他会不会包庇这个杨德发呀?”
莫锦华微一勾唇:“昨天查清楚就把人都送过去了。这个知府我是知道的,为人还算正直可信。回京后我会向皇上禀明此事,任谁有再大的胆子也不敢在这件事上包庇他人。”
“那个傻大个和他的手下不会被杀头吧?”莫璃开始担心那些人的安危,毕竟他们劫了钦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