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一百二十九章 昌平君
昌平君,芈氏皇族,姓芈,名启,又作熊启。
他的祖父是楚怀王芈槐,父亲是楚顷襄王芈横,楚考烈王芈完是他的兄长。
在这位的身上,深深地打上了楚国皇族的烙印,更是芈氏一族声望最高的一位。如果没有华阳夫人在,在秦国的芈氏一族的族长,肯定会落在芈启的身上。
然而华阳夫人和芈宸,都对这个人不放心,因为芈启心向楚国,与他们的理念南辕北辙。不到万不得已,华阳夫人不想用芈启。这些年来,也只把他外放在外地,直到此时,才被召回咸阳。
而芈启的本身,经常在军伍里走动,也参与了秦赵之战,他就是一位雷烈风行的人。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到军中将领的影子,对时局的把控非常到位。
这个时候被华阳夫人召回咸阳,芈启也知道为什么。嫪毐刚刚走,现在朝中只剩下楚系集团的人物,回来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稳定咸阳的局势,二是与吕不韦等人唱对台戏。
秦国需要稳定,这里生活了许多芈氏族人,芈启觉得自己必须要做些什么。这场戏他必须要唱好,要让想方设法地让吕不韦难堪,这样才能向华阳宫的那位交差。
在芈启的眼里,城卫府只是第一步,想在秦国位高权重,必须要带兵打仗,升迁起来才能让人信服。吕不韦为什么能升的这么快?除了先王嬴子楚的重托,更是瞎猫逮到死耗子,蕞之战的胜利,奠定了他的基础。
打心眼里,芈启看不起吕不韦,私下里一直说吕不韦的高位,全是运气使然。奇货可居,让他获得嬴子楚的信任;选择嬴政,也是随波逐流的典范;最离谱的是蕞之战,以一介后勤官的身份,完成了一场不可能完成的胜利。
所有的一切,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运气’。
这人的运气太好了,芈嬴两族加起来的运气,都没有他盛。而芈启就觉得自己运气非常不好,可以用非常糟糕来形容。
在楚国,自己的兄长当了大王,屈居人后也就罢了。春申君黄歇专权,更是打压的芈启不敢走动,他只想带兵打仗,被人压迫的天天在府里待着,就是一种煎熬。
所以带着家小,入秦投靠了外祖父秦昭王。到了秦国以后,宣太后并没有用他,秦昭王也没有用,几代秦王先后离世,一直没有人敢用他。空有一身本领,无处施展的芈启,觉得自己的运气糟糕到了极点。
芈启也知道华阳夫人为什么不敢用他,主要原因就是彼此的理念不同,太后和芈宸弟弟都有打回楚国的心思。而芈启也觉得楚国要打,自己亲自带兵胜个几仗给楚王看看,让楚王后悔。
仅仅如此罢了,芈启自认为芈氏一族发源于楚国,兄弟之间可以有胜负,但不可以真的要决定生死。
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先要完成自己的抱负,让所有人看到自己的能力。嫪毐这一闹,让芈启看到了希望,果然如他所料,华阳太后启用了他。说到底,还是芈嬴两族,才能获得太后的信任,毕竟都是一家人,不可能拆自家的台。
嬴政言道:“宣。”
说了一句话,继续低头在那里沉思,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朝堂他之上吵的这么激烈,也没有开口阻止,他就像一位旁观者。
芈启走进大殿,非常正规地行过君臣之礼,嬴政眼睛一亮。从朝议开始,所有的大臣里,就数芈启的礼节最规范,说明他尊重自己。
芈启没有看其他人,直接对嬴政言道:“启禀我王,芈启受华阳太后之令,前来效命。无论朝议的结果如何,我只听大王一人的命令,你让我当侍卫府的首领,我就去当,你让我退回族内,我就回去。”
嬴政露出一个耐人寻味的笑容,挥了挥手言道:“诸位大臣的意见,谁能当上侍卫府首领的位置,在你和蒙武将军之间产生。问不问我,我决定不了。”
芈启大声地言道:“此言差矣,大王千万不可这样说,所谓君臣之道,自当要遵循上下尊卑。芈启来了,谁敢不尊大王之令,就是目无君王,此乃祸乱之根本。”
“现在又有嫪毐小儿颠覆朝纲,他们不敢说,芈启却敢说。自古以来,女子不得干政,赵姬太后不应该做那些事,大王已经回归,自当以大王的命令行事。哪怕嫪毐说的天花乱坠,使用的是君王玉玺,那也是假诏,朝堂之上谁敢认同,当定为谋反的罪名,以儆效尤。”
这人还真敢说,嬴政也吓了一跳,这些事情,大家在私下里去说。拿到台面上摊开了,所有人都没面子,已然惹得众怒,却又不敢当着嬴政的面反对。
内史肆再次站出来,道:“芈启大人错了,长信侯使用的诏书,确实是赵姬太后所出。至于玉玺,乃是秦王当年寄放在那里的,每次使印都有人监督,众位大臣也没有反对,秦王也没有说什么,怎么能跟谋反相挂钩?”
芈启认真地言道:“那你就回去,请赵姬太后,将君王玉玺送回咸阳,以定君威。身为臣子,当为君分忧,岂能带着城卫兵围困宫门,让大王难堪?”
内史肆言道:“回去以后,自当将芈启大人的原话,一字不漏地禀告太后和长信侯。”
芈启正色地言道:“只告诉太后,长信侯算什么东西,玉玺的去留,他有什么资格做主?你听明白了吗?”
军伍出身的芈启,身上的气势展开,内史肆后退了几步,背后出了一身冷汗。这位果然强势,是位说一不二的主。看了看朝堂之上的众大臣,居然没有一人站出来指责,内史肆明白了处境,站回到位置上,不再说一个字。
现在的形式很明显,芈启是带着华阳太后的命令而来,他效忠的只会是皇族,其他人的话,完全可以不用理会。
吕不韦和芈宸更是不发一语,因为那是华阳夫人的意思,如果芈启不来,他们还可以直接任命蒙武为城卫府首领。但是芈启提前来了,他们就不能反对,免得让华阳夫人尴尬。
他的祖父是楚怀王芈槐,父亲是楚顷襄王芈横,楚考烈王芈完是他的兄长。
在这位的身上,深深地打上了楚国皇族的烙印,更是芈氏一族声望最高的一位。如果没有华阳夫人在,在秦国的芈氏一族的族长,肯定会落在芈启的身上。
然而华阳夫人和芈宸,都对这个人不放心,因为芈启心向楚国,与他们的理念南辕北辙。不到万不得已,华阳夫人不想用芈启。这些年来,也只把他外放在外地,直到此时,才被召回咸阳。
而芈启的本身,经常在军伍里走动,也参与了秦赵之战,他就是一位雷烈风行的人。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到军中将领的影子,对时局的把控非常到位。
这个时候被华阳夫人召回咸阳,芈启也知道为什么。嫪毐刚刚走,现在朝中只剩下楚系集团的人物,回来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稳定咸阳的局势,二是与吕不韦等人唱对台戏。
秦国需要稳定,这里生活了许多芈氏族人,芈启觉得自己必须要做些什么。这场戏他必须要唱好,要让想方设法地让吕不韦难堪,这样才能向华阳宫的那位交差。
在芈启的眼里,城卫府只是第一步,想在秦国位高权重,必须要带兵打仗,升迁起来才能让人信服。吕不韦为什么能升的这么快?除了先王嬴子楚的重托,更是瞎猫逮到死耗子,蕞之战的胜利,奠定了他的基础。
打心眼里,芈启看不起吕不韦,私下里一直说吕不韦的高位,全是运气使然。奇货可居,让他获得嬴子楚的信任;选择嬴政,也是随波逐流的典范;最离谱的是蕞之战,以一介后勤官的身份,完成了一场不可能完成的胜利。
所有的一切,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运气’。
这人的运气太好了,芈嬴两族加起来的运气,都没有他盛。而芈启就觉得自己运气非常不好,可以用非常糟糕来形容。
在楚国,自己的兄长当了大王,屈居人后也就罢了。春申君黄歇专权,更是打压的芈启不敢走动,他只想带兵打仗,被人压迫的天天在府里待着,就是一种煎熬。
所以带着家小,入秦投靠了外祖父秦昭王。到了秦国以后,宣太后并没有用他,秦昭王也没有用,几代秦王先后离世,一直没有人敢用他。空有一身本领,无处施展的芈启,觉得自己的运气糟糕到了极点。
芈启也知道华阳夫人为什么不敢用他,主要原因就是彼此的理念不同,太后和芈宸弟弟都有打回楚国的心思。而芈启也觉得楚国要打,自己亲自带兵胜个几仗给楚王看看,让楚王后悔。
仅仅如此罢了,芈启自认为芈氏一族发源于楚国,兄弟之间可以有胜负,但不可以真的要决定生死。
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先要完成自己的抱负,让所有人看到自己的能力。嫪毐这一闹,让芈启看到了希望,果然如他所料,华阳太后启用了他。说到底,还是芈嬴两族,才能获得太后的信任,毕竟都是一家人,不可能拆自家的台。
嬴政言道:“宣。”
说了一句话,继续低头在那里沉思,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朝堂他之上吵的这么激烈,也没有开口阻止,他就像一位旁观者。
芈启走进大殿,非常正规地行过君臣之礼,嬴政眼睛一亮。从朝议开始,所有的大臣里,就数芈启的礼节最规范,说明他尊重自己。
芈启没有看其他人,直接对嬴政言道:“启禀我王,芈启受华阳太后之令,前来效命。无论朝议的结果如何,我只听大王一人的命令,你让我当侍卫府的首领,我就去当,你让我退回族内,我就回去。”
嬴政露出一个耐人寻味的笑容,挥了挥手言道:“诸位大臣的意见,谁能当上侍卫府首领的位置,在你和蒙武将军之间产生。问不问我,我决定不了。”
芈启大声地言道:“此言差矣,大王千万不可这样说,所谓君臣之道,自当要遵循上下尊卑。芈启来了,谁敢不尊大王之令,就是目无君王,此乃祸乱之根本。”
“现在又有嫪毐小儿颠覆朝纲,他们不敢说,芈启却敢说。自古以来,女子不得干政,赵姬太后不应该做那些事,大王已经回归,自当以大王的命令行事。哪怕嫪毐说的天花乱坠,使用的是君王玉玺,那也是假诏,朝堂之上谁敢认同,当定为谋反的罪名,以儆效尤。”
这人还真敢说,嬴政也吓了一跳,这些事情,大家在私下里去说。拿到台面上摊开了,所有人都没面子,已然惹得众怒,却又不敢当着嬴政的面反对。
内史肆再次站出来,道:“芈启大人错了,长信侯使用的诏书,确实是赵姬太后所出。至于玉玺,乃是秦王当年寄放在那里的,每次使印都有人监督,众位大臣也没有反对,秦王也没有说什么,怎么能跟谋反相挂钩?”
芈启认真地言道:“那你就回去,请赵姬太后,将君王玉玺送回咸阳,以定君威。身为臣子,当为君分忧,岂能带着城卫兵围困宫门,让大王难堪?”
内史肆言道:“回去以后,自当将芈启大人的原话,一字不漏地禀告太后和长信侯。”
芈启正色地言道:“只告诉太后,长信侯算什么东西,玉玺的去留,他有什么资格做主?你听明白了吗?”
军伍出身的芈启,身上的气势展开,内史肆后退了几步,背后出了一身冷汗。这位果然强势,是位说一不二的主。看了看朝堂之上的众大臣,居然没有一人站出来指责,内史肆明白了处境,站回到位置上,不再说一个字。
现在的形式很明显,芈启是带着华阳太后的命令而来,他效忠的只会是皇族,其他人的话,完全可以不用理会。
吕不韦和芈宸更是不发一语,因为那是华阳夫人的意思,如果芈启不来,他们还可以直接任命蒙武为城卫府首领。但是芈启提前来了,他们就不能反对,免得让华阳夫人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