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频小说 > 壮哉大唐少年郎

第364章:抗倭第一人

    突厥是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这一次,交战双方都在试探着彼此,交战时都是有所保留,相对而言,颉利要比突利打得谨慎得多,因为他的敌人除了突利,还有一个虎视耽耽的大唐王朝。以他曾经给李唐王朝带来的耻辱,颉利也知道他与大唐是不死不休的结局,根本就没和解的可能,唐军不动手,是打算在他与突利打得两败俱伤的时候出来收拾残局,故而,颉利连使者都懒得派出。

    与草原上的热闹相比,大唐则安静多了。无论是朝堂,还是地方上,都在竭尽全力的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朔方也是一样。

    得到突利的耕牛,秦风便按家庭的方式,把牛发放到了朔方百姓手中,并一一登记在册,不过,这是有条件的发放,三年内,如果一个家庭增加两个孩子,那么,耕牛则属于该户人家,如果不生或者只生两个,那么,官方将耕牛退回,百姓且要上交一定的租金。为了给大唐添丁进口,秦风也是蛮拼的。

    据说李世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不但大笑的叫着“有趣,有趣”,而且也将此项政策跟进,推广到其他地方。

    ***************************************

    草原上干架,热闹异常。

    朔方的秦风、庆州的李靖、代州的李绩得到了李世民的严令,让他们在双方决出胜负前,绝对不能插手。

    明眼人都知道,这圣旨针对的是秦风,李靖、李绩是出了名的老狐狸,他们现在安分得很,特别是在边境的李绩,他不但没有用兵,反而将军队远远的撤离前线,仿佛在告诉交战双方:你们放心打吧,我不干涉你们。

    秦风,本来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出兵,有了圣旨后,便“宅”在了朔方,安安心心的与马周学习起政务来。至于苏定方这支奇军,根本不用秦风担心,苏定方在大漠深处,把那马贼事业发扬光大、风生水起,在黑吃黑的过程,其实力不但没有弱化,反而在吞并其他马贼中不断得到壮大。

    或许是受到苏定方的刺激,秦风麾下诸将即便是在炎炎夏日,也在加强军事训练,经过大半年多的努力。秦风确实边兵的士气与战斗力已经提起来了。但是一支强兵的铸成,不是光靠士气就行的。边军荒废了好几年的时间,想要短时间将这空缺弥补回来,是痴人说梦。一支铁血之师的形成,绝非易事,若那么容易铸就,满大街都是强兵劲旅了。

    前几战役边兵表现的确实不错,但真正的关键在于战术性的压制以及虎贲军老底子的存在,他们才是真正决定身负的关键,边兵所占据的作用并不大。

    而以后,与颉利或者突利打起来的话,比的就是明刀明枪的硬干,没有半点虚假。

    秦风有自信取胜,但是决胜出来的突厥军绝对不是弱者,到时,边军即便获胜了,也会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

    这打仗没有不死人的,但是目前大唐的战略是看着狗咬狗。如果秦风傻乎乎的拼着被狗咬的风险,先将狗打死了,要是好戏看不成,且坏了大局那就得不偿失了。

    如李世民与诸多顶尖人才的观点一样,秦风对于突厥内斗的胜负也有相同的看法:但是他最终会败在颉利的手上,就如强势的吴王夫差会败给越王勾践,坐拥四洲地几乎问鼎一半大汉江山的袁绍会折翼曹操手上一样。颉利在关键时候的隐忍退让所展现出来的魄力与突利在得势之后,妄自尊大,有着鲜明的对比。

    若突利在灭了颉利在与大唐翻脸,这个同样可以理解。

    利之所在!

    大唐突厥不论如何都不可能成为相互依赖的盟友,但是突利现在还没有灭了颉利,只是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上风,便让眼前的利益给迷住了理性,开始与对他帮助极大,一手将他扶持起来的唐朝讨价还价。那副嘴脸,大唐已经看在眼底,想要再次从大唐手中取得好处,那是痴人说梦。

    虽然现在突利的实力已经超越了颉利许多,可颉利的胜算还是很大的。

    这一点也不只是秦风,刘仁轨、马周等人也执同样的看法。

    这几位军略、政治都有一手的人才,在秦风麾下得到了磨练,也渐渐展现了军略上非同一般的天赋。

    因为手中握有一支最新建立的突厥情报网,对于突厥的近况极为了解,也在战前做出了自己的分析:

    “突利好比一个青年人,青年人年轻气盛,朝气勃发,而颉利就如一个老者。青年人凭借着自己的优势,暂时战胜了老者。但是老者也有自己的优势,他确实不及青年能打,可他活得长活得久,认识的朋友多还有儿女相助,一但将这些力量聚集起来,青年人就不是对手了,突利的胜是一时的。”

    刘仁轨的分析正中要害所谓患难见真情,在这个时候依旧愿意跟随颉利的大多都是真正的忠勇之士,都是可以倚靠的骨干,也是颉利常年累积下来的力量。而突利因为得势,获得大部分部落的支持,这其中大多是墙头草,风吹两头倒的存在。突利能够保持一定的优势还好,若遇到一定的劣势,这些墙头草势必会动摇,从而造成内部不稳。

    比消耗拉锯,突利永远别想赢得了颉利。

    尽管突利有所改变了,可他太想当然了一些。

    整合各支自主性极强、没有军纪的军队为一体,不花大量的时间,根本不可能完成得了;可是,突利没有这么做,并在朱昌的怂恿下,以战争的方式来消耗各部实力,等大家回过神来,如果还是处于与颉利僵持,或者大败,那么突利就危险了。同时,颉利这只草原上的狐狸,也不可能给突利时间。

    事实上,颉利也在争取时间,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打败突利,否则,拖的时间长了,对他是百害而无一利,首先,突利的军队会在实战中得到成长,将会给他再次一统突厥造成极大的伤亡;其次,大唐这个强大的机器会成长到他无法匹敌的高度。真要这般,那颉利将再无打赢大唐的希望。大唐与突厥是不可能和平共处,这一点三方及至四方势力都心知肚明。

    大唐同样在争取时间发展经济,因为打仗花的都是钱,没有钱,又如何供养强军呢?

    唯有经济实力处于辗压一切的境地,才能保障源源不断的大胜。故而,大力发展经济是朝堂上的共识。

    秦风在狠抓经济的同时,也不忘练兵。

    瞧着根基已成的边军,秦风决定开始训练他们的杀敌战技。

    有了士气、体魄、意志、战力的他们,可以接受进一步的强化练习了。

    一群好兵,离不开一个好的将军,同样的一个好的将军,也离不开一群好兵。

    秦风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取得辉煌的战绩?

    久经战阵的虎贲军是决胜的关键,其次才是秦风设置的计谋。如果当时秦风手上握得是数倍于虎贲军的边军,给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那样玩着高度危险的战术。

    出色的战术,往往更是考验将士所拥有的战斗力,需要好的将士才能够执行发挥出来。

    当时边军的战斗力,远远还达不到要求。所以,秦风在想着针对突厥军的各种战术、各种阴谋诡计的时候,第一个反应便是军队的战力、意志能否胜任。

    这是李世民、李靖这两大军神,再三强调的军事常识:依照兵卒的能力决定计策是成功的关键,因为再好的计策也需要人来执行,不然的话,当计策的难度超出兵卒的能力范围之时,也会成为一个烂的不能再烂馊主意。

    简而言之,就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所以,继续挖掘军队的战斗力,现在是秦风在突厥内战间隙里要做的第一要务,也是唯一的要务。

    其他的一切,都要为这个中心点让步。

    *****************

    这天一早,还未出门的秦风,收到了有人求见的报告。而且,还是他万万想不到的人。

    大和国的安倍晋土。

    秦风听罢,皱眉不已,作为一个穿越者,一个后世人就没有不讨厌日本的。秦风想了一会儿,便让人找来刘仁轨,小鬼子的阴谋诡计特别多,接见他们时,得有个精明的人看着才放心,免得着了他们的道儿。

    他找刘仁轨,而不是马周,是有原因的。

    刘仁轨这家伙太不简单了,他不但是唐朝大臣、著名军事将领、出将入相的了得人物,还是一个海军统帅。

    历史上,他因为不畏强权,杖毙自恃品秩高豪纵无礼的陈仓折冲都尉鲁宁,走入了李世民的眼中,从此开始了平步青云。

    但因为人刚直不阿,在高宗时期得罪了权相李义府,从而受到贬罚,一直以来也碌碌无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他六十岁那年。

    在那一年他得到一次领兵的机会。

    当时大唐刚破百济、高丽不久,百济联合倭国反抗大唐,从未领过兵打过仗的书生刘仁轨却在这一场战役中大出风头率唐军转战而前。所向无敌。

    龙朔三年,倭国天智天皇以援助百济为名,令倭将毛野稚子等倾举国精锐两万七千兵马攻打新罗,攻取数城,然后直扑大唐管辖的百济旧地。

    刘仁轨果断出击在白江口以一百七十艘战舰迎击倭国一千艘战船,大战四场,水路皆胜,几乎杀的倭国全军覆没。

    白江口海战是华夏与倭国展开首次决战,以大胜而定。

    后来刘仁轨再次平步青云,成为大唐王朝依仗的臂膀,便是在他七十六岁的时候。依然挂帅出征,每战必捷,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大唐栋梁,实为当时英才。

    网络上好事者更是封他为中国抗倭第一人。

    想到刘仁轨这个称号,秦风便打算找他来,看看他了不了解现有的小日本。(未完待续。)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