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张榜
韩伊一笑眯眯的,眼睛发出莹莹的光彩,好像已经看到姜婉婉出嫁的那一天,自己把所有的好东西都传给她的那一幕了,想想都觉得开心。
她没有注意到姜仲山的脸色却黑了下来,作为爸爸或者爹,应该最讨厌的就是未来某个臭男人娶走了自己的小公主,尤其是在古代这种一夫多妻制的情况下。
韩伊一没有提起来还好,但是一提起来,姜仲山作为男人对于男人的劣性根可是知之甚深,想象到姜婉婉未来可能会和其它的女人共享一个男人,姜仲山的脸色就黑的不能再黑了。
不行,一定要更警醒一些,等姜婉婉可以出嫁的时候,自己一定要在社会更有地位,到时候一定要给姜婉婉挑一个忠犬丈夫,这样才行。
就像韩伊一觉得古时候科考要考的本经、策论,十分绕口一样,姜仲山读起来其实也并不轻松,要将惯用的白话加工成文言文,姜仲山为了能够在这个等级社会里往上爬,也是花费了不少的功夫。
唯一能够比那些考生更占优势的就是,从现代而来的他,已经从史书上,看到过历史的洪流是怎样滔滔地向前滚动的,对于一些东西的理解,总能够角度新颖的进行剖析。
院试的评卷是由五百里外远的书院山长或者幕友担任。不同于韩伊一从小接受的精英教育,从小就开始纠正字体,练习硬笔、毛笔书法等,姜仲山是到了姜家之后,为了磨砺性子,才开始练习的毛笔,与现代的普通相比起来,当然是还不错。
可是在古代这些打小就拿着各种珍贵的名帖临摹的人来看,那一手的字就差强人意了。再加上古字和现代的简笔字还有不少的区别,姜仲山堪堪练了几个月,除了练字以外,当然还需要读书,这字的结构看起来当然也就不好了。
“字如其人”这句话可不是说着晚的,当今圣上喜欢书法,钦点的几位状元郎都写了一手的好字。当看到姜仲山的字的时候,阅卷的山长,就忍不住发了几声牢骚,就想评个劣等,看都不看就叫它不通过的。
但刚巧的是,协同山长们阅卷的一个幕友,正好走到了他的身边,听见山长的牢骚,就想要看看是多差的字能叫这位向来包容的山长牢骚。
拿起来看得时候,不由自主就读了下来,这一读,他脸上的表情一变再变,山长一边阅着卷子,一边也侧耳等着幕友评判这个字呢,没想到等到他把手上的卷子阅完,也没有等到幕友的评论。
这一好奇,就拍了拍站着的幕友,等幕友把卷子移开,山长自然就看见了幕友脸上的表情了,山长就知道这卷子上的言论可能有什么不对之处了,好在他也不是刚愎自负的人,赶紧就从幕友手上拿过了刚才自己百般嫌弃的卷子。
这一看,就看出这考生言论的不凡之处了。在其它考生多数能提出的三点见解之外,他还提出了四五六点,甚至还引申了不少解决的办法。
当今圣上除了喜爱书法之外,在时务上受先皇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视的,所以在太学的基础下,秉持着“术业有专攻”的想法还设定了各大专科学校,比如律学,武学,太医学,工学,还有画院。
照这位山长来看,这位考生,虽然字写的可能就比十岁小儿好一点,但是这头脑里的想法,绝对是可以去工学的好苗子。
这一下,山长也迟疑了,因为之前他已经把它放在了不通过的一摞考卷里,如果要重新放回来,就需要所有阅卷的山长的综合意见。为了姜仲山这一笔相当于小学生的毛笔字,同意通过的和不通过的,刚刚好都是半数,最后还惊动了新到任的县长裴先之。
裴先之本就是工学出身,见到这姜仲山卷上的言论,觉得异常新奇,在县令的赞赏之下,姜仲山的这份卷子当然最终是通过了,因为字的原因,评不到一等“廪生”,最后就定在了二等“增生”。
这中间的一波三折,远在镇上珍宝楼的姜仲山当然是不知道,因为韩伊一也觉得人不够用,姜仲山行思着,等明天看到珍宝楼开业之后,自己还得抽空去一趟牙行。不论是珍宝楼还是寻珍坊,也应该添上两个小二了。
终于,珍宝楼在第二天如期开业。当然,这一天也是县里面院试出案的日子。姜仲山和夫妻两个是心大的,自知道,出案之后,会有官府的差人专门到考生之前登记的住址来通知。两个人就光想着如何帮珍宝楼造势了,反而将出案抛之脑后了。
可他们没有那个欲/望想要第一时间知道蒋中山的科考成绩,可是其他人并不是这样想的。大多数参加院试童生们都是守在张榜的位置,焦急的等待着衙役前来张榜。
这其中就包括姜叔山。姜叔山已经是秀才了,甚至还是一等的廪生,他其实根本就不用关注院试了,可他还是一大早从村子里搭马车来了县里,先去看了在县学的大儿子,然后就来了张榜的地方。
心里面知道只是旁听了几个月的姜仲山肯定是考不上秀才的,可是他也要亲眼看到榜上没有他的名字,才能安心的回到村子里。因为还有到张榜的时间,姜叔山就四处打量着,想看看姜仲山在哪个角落,忐忑不安,心慌意乱的样子。
正看着呢,就有人拍了拍他的肩膀。
“村长,你怎么在这呢?”
姜叔山一回头,就看见了村子里挺本分的一家三口,男主人的手拍了他的肩膀还没有放下来,眼睛里快速闪过了一丝的厌恶,一个泥腿子,居然敢这样拍了他的肩膀,谁知道他的手洗干净了没有。
强忍着用手去拍肩膀的冲动,姜叔山就露出了一个和善的笑容,“我二哥不是参加这次的院试了吗?”
“哦,对,我记起来了!我儿子回去说姜二山去旁听了来着,村长还真是关心你二哥呢,他都没有来,居然你来帮他看榜了!”
她没有注意到姜仲山的脸色却黑了下来,作为爸爸或者爹,应该最讨厌的就是未来某个臭男人娶走了自己的小公主,尤其是在古代这种一夫多妻制的情况下。
韩伊一没有提起来还好,但是一提起来,姜仲山作为男人对于男人的劣性根可是知之甚深,想象到姜婉婉未来可能会和其它的女人共享一个男人,姜仲山的脸色就黑的不能再黑了。
不行,一定要更警醒一些,等姜婉婉可以出嫁的时候,自己一定要在社会更有地位,到时候一定要给姜婉婉挑一个忠犬丈夫,这样才行。
就像韩伊一觉得古时候科考要考的本经、策论,十分绕口一样,姜仲山读起来其实也并不轻松,要将惯用的白话加工成文言文,姜仲山为了能够在这个等级社会里往上爬,也是花费了不少的功夫。
唯一能够比那些考生更占优势的就是,从现代而来的他,已经从史书上,看到过历史的洪流是怎样滔滔地向前滚动的,对于一些东西的理解,总能够角度新颖的进行剖析。
院试的评卷是由五百里外远的书院山长或者幕友担任。不同于韩伊一从小接受的精英教育,从小就开始纠正字体,练习硬笔、毛笔书法等,姜仲山是到了姜家之后,为了磨砺性子,才开始练习的毛笔,与现代的普通相比起来,当然是还不错。
可是在古代这些打小就拿着各种珍贵的名帖临摹的人来看,那一手的字就差强人意了。再加上古字和现代的简笔字还有不少的区别,姜仲山堪堪练了几个月,除了练字以外,当然还需要读书,这字的结构看起来当然也就不好了。
“字如其人”这句话可不是说着晚的,当今圣上喜欢书法,钦点的几位状元郎都写了一手的好字。当看到姜仲山的字的时候,阅卷的山长,就忍不住发了几声牢骚,就想评个劣等,看都不看就叫它不通过的。
但刚巧的是,协同山长们阅卷的一个幕友,正好走到了他的身边,听见山长的牢骚,就想要看看是多差的字能叫这位向来包容的山长牢骚。
拿起来看得时候,不由自主就读了下来,这一读,他脸上的表情一变再变,山长一边阅着卷子,一边也侧耳等着幕友评判这个字呢,没想到等到他把手上的卷子阅完,也没有等到幕友的评论。
这一好奇,就拍了拍站着的幕友,等幕友把卷子移开,山长自然就看见了幕友脸上的表情了,山长就知道这卷子上的言论可能有什么不对之处了,好在他也不是刚愎自负的人,赶紧就从幕友手上拿过了刚才自己百般嫌弃的卷子。
这一看,就看出这考生言论的不凡之处了。在其它考生多数能提出的三点见解之外,他还提出了四五六点,甚至还引申了不少解决的办法。
当今圣上除了喜爱书法之外,在时务上受先皇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视的,所以在太学的基础下,秉持着“术业有专攻”的想法还设定了各大专科学校,比如律学,武学,太医学,工学,还有画院。
照这位山长来看,这位考生,虽然字写的可能就比十岁小儿好一点,但是这头脑里的想法,绝对是可以去工学的好苗子。
这一下,山长也迟疑了,因为之前他已经把它放在了不通过的一摞考卷里,如果要重新放回来,就需要所有阅卷的山长的综合意见。为了姜仲山这一笔相当于小学生的毛笔字,同意通过的和不通过的,刚刚好都是半数,最后还惊动了新到任的县长裴先之。
裴先之本就是工学出身,见到这姜仲山卷上的言论,觉得异常新奇,在县令的赞赏之下,姜仲山的这份卷子当然最终是通过了,因为字的原因,评不到一等“廪生”,最后就定在了二等“增生”。
这中间的一波三折,远在镇上珍宝楼的姜仲山当然是不知道,因为韩伊一也觉得人不够用,姜仲山行思着,等明天看到珍宝楼开业之后,自己还得抽空去一趟牙行。不论是珍宝楼还是寻珍坊,也应该添上两个小二了。
终于,珍宝楼在第二天如期开业。当然,这一天也是县里面院试出案的日子。姜仲山和夫妻两个是心大的,自知道,出案之后,会有官府的差人专门到考生之前登记的住址来通知。两个人就光想着如何帮珍宝楼造势了,反而将出案抛之脑后了。
可他们没有那个欲/望想要第一时间知道蒋中山的科考成绩,可是其他人并不是这样想的。大多数参加院试童生们都是守在张榜的位置,焦急的等待着衙役前来张榜。
这其中就包括姜叔山。姜叔山已经是秀才了,甚至还是一等的廪生,他其实根本就不用关注院试了,可他还是一大早从村子里搭马车来了县里,先去看了在县学的大儿子,然后就来了张榜的地方。
心里面知道只是旁听了几个月的姜仲山肯定是考不上秀才的,可是他也要亲眼看到榜上没有他的名字,才能安心的回到村子里。因为还有到张榜的时间,姜叔山就四处打量着,想看看姜仲山在哪个角落,忐忑不安,心慌意乱的样子。
正看着呢,就有人拍了拍他的肩膀。
“村长,你怎么在这呢?”
姜叔山一回头,就看见了村子里挺本分的一家三口,男主人的手拍了他的肩膀还没有放下来,眼睛里快速闪过了一丝的厌恶,一个泥腿子,居然敢这样拍了他的肩膀,谁知道他的手洗干净了没有。
强忍着用手去拍肩膀的冲动,姜叔山就露出了一个和善的笑容,“我二哥不是参加这次的院试了吗?”
“哦,对,我记起来了!我儿子回去说姜二山去旁听了来着,村长还真是关心你二哥呢,他都没有来,居然你来帮他看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