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是吓大的
第二百八十六章不是吓大的
内市位于东安门里,东华门外,向北一直蜿蜒到皇城东北。这日一大早,范弘道便叫上了李家父女,出发前往内市。
其实从一开始李老爹根本没想着惊动范弘道同去,只是打探仇家赵鉴的消息而已,他们父女两人能混进内市就足够了。若能打探出赵鉴的行动规律,就找机会干掉他!
但他们没想到范弘道如此积极热忱,不但帮着安排,还要一起去,李老爹不想拂了范弘道的好意,只得听从范弘道意见。
范弘道带着李家父女出了门,来到东城灯市街,并在这里与马员外汇合。然后一起向西而行,过东安门,又有官吏查验,主要是检查进入人员,对货物则不怎么关注。马员外是老商家了,手里有内市勘合,允许带人进去。
范弘道和李家父女就与马员外手下的伙计一起过关,这才算进入内市街道,此时只见得道路两侧已经商贩云集,店招密布,繁荣气象初显。
范弘道站在这里,没先去看那些热闹,却望向西侧的黄瓦红墙,以及高大的东华门城楼。
这红墙就是皇宫的宫墙,宫墙里面就是正儿八经的皇宫大内了。范弘道还知道,从东华门进去就是天子勤政读书的文华殿以及内阁所在地,距离太子东宫也不远。
此时他的感觉很奇妙,内市几乎就开在宫墙边上,与皇宫只有一墙之隔,宫里肯定能听到墙外的集市喧哗,这种对比实在让范弘道匪夷所思。
只能感慨天家威严也抵挡不了消费的力量,皇城里有后妃、太监、宫女数万人,他们需要商业市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每月三次的高端集市,不止太监宫女,那些大臣勋贵都会来采购货物。
外面普通人想打听某个太监的消息和线索,这里差不多就是最合适的地方了,所以李家父女才会想方设法要进入内市。
但此时李家父女却发现,情况和想象的不太一样。他们站在来来往往的人流中,有点手足无措,没有人注意到他们,也更没有人阻拦他们,但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
有能力来内市消费的人,最差也是混得不错的太监宫女,就算是替主人来买东西的,那也是受主人信任的太监宫女,其他也多是京城里的达官贵人和高等家奴,或者是来闲逛的读书人。
比起普通平民,这些人是很有优越感的,李家父女两个来自底层江湖的草莽,和这些人如何有共同语言?就算想找机会打听什么,也搭不上话。
站在此地,一言未发,李老爹就感受到了来自这个世界深深的恶意。原先李老爹还觉得,范弘道没必要与他们一起来,心里不免对过分热心的范弘道有几分“多事”的评价,现在只觉得窘迫了。
毫无头绪的李老爹在人流中艰难的转过身,回到范弘道身边。此刻马员外指挥伙计沿着街边搭起了凉棚,并将书籍都摆放在凉棚内,范弘道就站在凉棚下面看。
抬眼见李老爹回到自己身边,范弘道打趣说:“你不是要打听消息么?为何又回来?”
李老爹很泄气,对范弘道说:“还请范先生指点迷津。”他终于认识到,江湖那套东西在京城混不开,范弘道的套路是有道理的。
范弘道拍了拍摞起来的诗集,对李老爹说:“还能如何?只能守株待兔。”
《太学生范弘道诗钞》是最近京城比较流行的读物,所以卖的很不错,时不时就有人买走。范弘道本人又在场,所以书摊这里来来去去总能围着些人,有与范弘道攀谈的,有纯粹看热闹的。
凡是遇到太监或者宫女来买书的,范弘道便旁敲侧击的询问几句。李家父女在旁边看了几遍,便也有样学样,站在书堆边上尝试着去搭话。
别人只当他们是书店伙计或者范弘道随从,并不觉得突兀。就这样过了一上午,很可惜什么有用的消息也没打听到,遇到的太监宫女中有根本不知道赵鉴这个人的,有听说过赵鉴名字但完全不了解的。
临近午时,范弘道准备去用膳,但又有个瘦小的中年文士来到书摊前,挑挑拣拣的翻起了书,最后却拿起了范弘道诗集。
书坊伙计连忙上前推销,中年文士对着诗集皱了皱眉头说:“换一本全新的,不要有题字的。”
此言一处,书摊上这边马员外和范弘道都很惊讶。今天主打的就是范弘道亲笔题字诗集,确实也很受欢迎,没想到会有个点明不要题字的客人。
范弘道打量了一下,发现这中年文士面白无须,而且回想起来嗓音也比较尖细,他顿时就明白了,此人也是从宫里出来的太监,不过穿着文士衫袍而已。
范弘道心念急转,他知道宫中开办有内书堂,并定期选拔聪明小太监在内书堂读书,教师一般都从翰林院选用,能在内书堂肄业的太监学问往往不下于进士。
所以看起来像读书人的太监,必定是在宫里内书堂读过书的,而在内书堂读过书的太监多半都会进入司礼监。而司礼监又是太监衙门中最核心的部门,相当于文官里的内阁。
总而言之,范弘道可以判断,眼前这个中年太监身份肯定不会太低,最低也是在司礼监里办事跑腿的。
想到这里,范弘道上前行个礼道:“老先生也欣赏这本诗集么,为何不要题字?莫非还有所指教?”
中年太监抬起眼皮,似笑非笑的说:“看来你就是范弘道?年轻人心思不要那么多,我要不要题字,并非是因为有什么好恶。”
范弘道答话说:“世人收集书籍绘画,都爱附带原作人题字,在下只是奇怪老先生为何反其道而行。”
中年太监不置可否的说:“在学问中,好奇心越多,越是好事,求知也无涯。但在日常中,好奇心太多也未见得是好事,你确定你想知道这个答案?”
这话仿佛是故弄玄虚,激起了范弘道的脾气,他就不信了,无非就是题字不题字而已,还能有什么道理能吓住自己?他范弘道也不是吓大的!回复道:“在下洗耳恭听!”
内市位于东安门里,东华门外,向北一直蜿蜒到皇城东北。这日一大早,范弘道便叫上了李家父女,出发前往内市。
其实从一开始李老爹根本没想着惊动范弘道同去,只是打探仇家赵鉴的消息而已,他们父女两人能混进内市就足够了。若能打探出赵鉴的行动规律,就找机会干掉他!
但他们没想到范弘道如此积极热忱,不但帮着安排,还要一起去,李老爹不想拂了范弘道的好意,只得听从范弘道意见。
范弘道带着李家父女出了门,来到东城灯市街,并在这里与马员外汇合。然后一起向西而行,过东安门,又有官吏查验,主要是检查进入人员,对货物则不怎么关注。马员外是老商家了,手里有内市勘合,允许带人进去。
范弘道和李家父女就与马员外手下的伙计一起过关,这才算进入内市街道,此时只见得道路两侧已经商贩云集,店招密布,繁荣气象初显。
范弘道站在这里,没先去看那些热闹,却望向西侧的黄瓦红墙,以及高大的东华门城楼。
这红墙就是皇宫的宫墙,宫墙里面就是正儿八经的皇宫大内了。范弘道还知道,从东华门进去就是天子勤政读书的文华殿以及内阁所在地,距离太子东宫也不远。
此时他的感觉很奇妙,内市几乎就开在宫墙边上,与皇宫只有一墙之隔,宫里肯定能听到墙外的集市喧哗,这种对比实在让范弘道匪夷所思。
只能感慨天家威严也抵挡不了消费的力量,皇城里有后妃、太监、宫女数万人,他们需要商业市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每月三次的高端集市,不止太监宫女,那些大臣勋贵都会来采购货物。
外面普通人想打听某个太监的消息和线索,这里差不多就是最合适的地方了,所以李家父女才会想方设法要进入内市。
但此时李家父女却发现,情况和想象的不太一样。他们站在来来往往的人流中,有点手足无措,没有人注意到他们,也更没有人阻拦他们,但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
有能力来内市消费的人,最差也是混得不错的太监宫女,就算是替主人来买东西的,那也是受主人信任的太监宫女,其他也多是京城里的达官贵人和高等家奴,或者是来闲逛的读书人。
比起普通平民,这些人是很有优越感的,李家父女两个来自底层江湖的草莽,和这些人如何有共同语言?就算想找机会打听什么,也搭不上话。
站在此地,一言未发,李老爹就感受到了来自这个世界深深的恶意。原先李老爹还觉得,范弘道没必要与他们一起来,心里不免对过分热心的范弘道有几分“多事”的评价,现在只觉得窘迫了。
毫无头绪的李老爹在人流中艰难的转过身,回到范弘道身边。此刻马员外指挥伙计沿着街边搭起了凉棚,并将书籍都摆放在凉棚内,范弘道就站在凉棚下面看。
抬眼见李老爹回到自己身边,范弘道打趣说:“你不是要打听消息么?为何又回来?”
李老爹很泄气,对范弘道说:“还请范先生指点迷津。”他终于认识到,江湖那套东西在京城混不开,范弘道的套路是有道理的。
范弘道拍了拍摞起来的诗集,对李老爹说:“还能如何?只能守株待兔。”
《太学生范弘道诗钞》是最近京城比较流行的读物,所以卖的很不错,时不时就有人买走。范弘道本人又在场,所以书摊这里来来去去总能围着些人,有与范弘道攀谈的,有纯粹看热闹的。
凡是遇到太监或者宫女来买书的,范弘道便旁敲侧击的询问几句。李家父女在旁边看了几遍,便也有样学样,站在书堆边上尝试着去搭话。
别人只当他们是书店伙计或者范弘道随从,并不觉得突兀。就这样过了一上午,很可惜什么有用的消息也没打听到,遇到的太监宫女中有根本不知道赵鉴这个人的,有听说过赵鉴名字但完全不了解的。
临近午时,范弘道准备去用膳,但又有个瘦小的中年文士来到书摊前,挑挑拣拣的翻起了书,最后却拿起了范弘道诗集。
书坊伙计连忙上前推销,中年文士对着诗集皱了皱眉头说:“换一本全新的,不要有题字的。”
此言一处,书摊上这边马员外和范弘道都很惊讶。今天主打的就是范弘道亲笔题字诗集,确实也很受欢迎,没想到会有个点明不要题字的客人。
范弘道打量了一下,发现这中年文士面白无须,而且回想起来嗓音也比较尖细,他顿时就明白了,此人也是从宫里出来的太监,不过穿着文士衫袍而已。
范弘道心念急转,他知道宫中开办有内书堂,并定期选拔聪明小太监在内书堂读书,教师一般都从翰林院选用,能在内书堂肄业的太监学问往往不下于进士。
所以看起来像读书人的太监,必定是在宫里内书堂读过书的,而在内书堂读过书的太监多半都会进入司礼监。而司礼监又是太监衙门中最核心的部门,相当于文官里的内阁。
总而言之,范弘道可以判断,眼前这个中年太监身份肯定不会太低,最低也是在司礼监里办事跑腿的。
想到这里,范弘道上前行个礼道:“老先生也欣赏这本诗集么,为何不要题字?莫非还有所指教?”
中年太监抬起眼皮,似笑非笑的说:“看来你就是范弘道?年轻人心思不要那么多,我要不要题字,并非是因为有什么好恶。”
范弘道答话说:“世人收集书籍绘画,都爱附带原作人题字,在下只是奇怪老先生为何反其道而行。”
中年太监不置可否的说:“在学问中,好奇心越多,越是好事,求知也无涯。但在日常中,好奇心太多也未见得是好事,你确定你想知道这个答案?”
这话仿佛是故弄玄虚,激起了范弘道的脾气,他就不信了,无非就是题字不题字而已,还能有什么道理能吓住自己?他范弘道也不是吓大的!回复道:“在下洗耳恭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