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好汉两条半
林启也跟着一声叹息,正如李得胜老爷子所说,任何形式的战争,最终受苦受难的都是老百姓,因此后人才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用鲜血换来的和平,然而对于现在的林启来说,除了学习到这一段重要的历史知识以外,四川这一趟算是白跑了,他说赵良有可能是当时去支援国军打仗的,这一点已经从金枝处得到确切的答案,赵良不但去支援打仗,还是当时的游击队长。
于是当天下午林启又坐上了飞山东临沂的飞机,找到何胜宣的第二个战友,郑牛宝。
和李得胜老大爷相比,这位郑大爷的身体就硬朗得许多,然而这也只是相对而言,这位大爷也已经是九十多岁的高龄,身形却未见一丝佝偻,除了脸上岁月的年轮和褐色的老人斑,见证了一个老兵从乱世年华到风烛残年的沧桑历程。
郑大爷和李得胜大爷的经历,还有一些差别,他不是土生土长的八路军,而是从国军改编过来的,当年也是打过临沂保卫战,沦陷以后躲在那个教堂里,之后和何胜宣一起收编到山东游击队第四支队。
林启一提赵良这个名字,郑大爷立刻就想起来了,语气七分回忆带着三分激动,道:“就是现在的临沂天主教堂,你要是得空了,也可以过去看看,尤姑娘修女的血还在石柱上隐约可见,只不过那时那个教堂的大门,哪里是教堂的大门啊,那就是地狱之门,里面是人间苦地,外面就是活生生的炼狱啊。
为了阻止坂垣师团南下,那时我们跟着庞将军,还有张将军的援军跟日本鬼子干了整整五天五夜,终于把他们赶到了莒县,结果没到一个礼拜,休整后的坂垣师团又卷土重来,我们在增援部队的配合下,又把他们赶出了三十里地,后来张将军和增援部队全部调走了。
这场仗打了一个多月,我们也损失惨重,全部兵力已经不足一个旅,那时台儿庄会战也已经结束了,我们便奉命调离,结果第二天我部就莫名其妙受到伏击,当天临沂就失守了,日本人什么时候吃过这么大的亏,为了泄愤,一进城就烧杀抢掠,杀红了眼,女人先奸后杀,老人、小孩也不放过,跑得快的躲到德国人的教堂里,跑得慢的,女人抱着孩子往井里跳。”
林启这时叹口气道:“还好还有个教堂。”
郑大爷道:“你以为躲进教堂就安全啊,日本人的飞机就在头顶上,一个*落下来,教堂的一角就被炸开了花,当场死了几百号人,血肉横飞,连修女尤姑娘都被炸死了,我部受到伏击后,伤亡惨重,一半人掩护,另一半伤员就躲在教堂里,我也是其中之一。”
结合金枝处得来的信息,那一半掩护的人,估计就是赵良和何胜宣所在的部队了,问道:“那一半人后来就全军覆没了?”
郑大爷突然沉默下来,低着头表情严肃到极点,似乎在回忆,更像在祈祷,最后喃喃道:“只活下两个,就是何胜宣那小娃子和你要找的赵良,其他人都死喽,死光了……后来敌后根据成立,游击队回来了,我那时伤也好了,就跟着他们入了编。”
林启心道:“总算有眉目了。”接着问道:“那再后来呢,赵良怎么样了,去了哪里,您有没有再跟他们联系过?”
郑大爷摇了摇头:“咋个联系法呦,抗战后几年我跟何胜宣去了安徽,赵良继续南下了,不过这个人……真是个铁骨铮铮的男子汉啊,他当时一只手抱着孩子,一只手拿枪,边打边退,硬是从战场的死人堆打到教堂里,你想那时外面已经到处是日本人的岗哨了,他进来的时候,浑身上下已经没有一个地方不淌血……”
林启心里又是一阵暗叹:“难怪这么多年了,何胜宣还记着赵良的恩情。”
郑大爷道:“后来也是他带着我进游击队的,可惜他们当时过来援战的三个游击队员,也死掉了一个……”
“什么?”林启这时愣了一下,“过来援战的游击队只有三个人?还包括了一个小孩?”
郑大爷想了一下,道:“当时游击队刚刚组建,本来就没多少人,我们那会也跟你现在一样的表情,但当时他们三个人就不服了,赵良说我们游击队员一个能挡十个,后来事实证明,他不但没有说谎,而且还远远不只十个了,经过那一个多月的战斗,我们对他们格外的佩服,他们确实都是铁打的战士。”
林启笑道:“那何胜宣当时才七岁吧,也能战斗了?”
郑大爷也哈哈笑道:“那个小屁孩子给我们当当后勤的,打枪不行,搬搬弹药分分粮食还是挺机灵的。”
说到这里,林启心里也大致有底,这郑大爷确实认识赵良,不过可惜,现在也没有任何联系了,更不知道他是死是活,这样的话,更加无法确定,这个铁打的战士赵良,跟绑匪要找的赵良,是不是同一个人,看来这一趟也是白跑了。
最后林启看时间也不早了,打算当晚就在临沂住一晚,第二天再起身回程,他的车还停在芜湖机场,还要先回芜湖,再从芜湖回昆山,心道实在不行,还是只能像赵天明说的那样,再从那个飞哥嘴里看看能不能撬点东西出来了,谁让她调戏刘琴来着。
之后郑大爷果真热情带着林启去参观了那个临沂天主教堂,这座古罗马式的大教堂,在临沂人眼里,已经不光是信仰的象征,更是那场战争的见证,青砖古瓦,经历了多少腥风血雨。
郑大爷道:“解放后被毁过一次,后来又重修的,好在还是保持了原来的样貌,没有太大的变化。”
林启看着教堂里的每一景,想到这两天的察访收获,犹如自己也置身于那场惨烈的战斗当中,又突然想到,如果那绑匪要找的赵良就是这个人,但他一共给了四个名字,会不会这四个人相互之间也有关联的?于是随口问道:“对了郑大爷,那三个游击队员死掉的那个叫什么名字啊?”
“那个人啊?叫陆元文。”
于是当天下午林启又坐上了飞山东临沂的飞机,找到何胜宣的第二个战友,郑牛宝。
和李得胜老大爷相比,这位郑大爷的身体就硬朗得许多,然而这也只是相对而言,这位大爷也已经是九十多岁的高龄,身形却未见一丝佝偻,除了脸上岁月的年轮和褐色的老人斑,见证了一个老兵从乱世年华到风烛残年的沧桑历程。
郑大爷和李得胜大爷的经历,还有一些差别,他不是土生土长的八路军,而是从国军改编过来的,当年也是打过临沂保卫战,沦陷以后躲在那个教堂里,之后和何胜宣一起收编到山东游击队第四支队。
林启一提赵良这个名字,郑大爷立刻就想起来了,语气七分回忆带着三分激动,道:“就是现在的临沂天主教堂,你要是得空了,也可以过去看看,尤姑娘修女的血还在石柱上隐约可见,只不过那时那个教堂的大门,哪里是教堂的大门啊,那就是地狱之门,里面是人间苦地,外面就是活生生的炼狱啊。
为了阻止坂垣师团南下,那时我们跟着庞将军,还有张将军的援军跟日本鬼子干了整整五天五夜,终于把他们赶到了莒县,结果没到一个礼拜,休整后的坂垣师团又卷土重来,我们在增援部队的配合下,又把他们赶出了三十里地,后来张将军和增援部队全部调走了。
这场仗打了一个多月,我们也损失惨重,全部兵力已经不足一个旅,那时台儿庄会战也已经结束了,我们便奉命调离,结果第二天我部就莫名其妙受到伏击,当天临沂就失守了,日本人什么时候吃过这么大的亏,为了泄愤,一进城就烧杀抢掠,杀红了眼,女人先奸后杀,老人、小孩也不放过,跑得快的躲到德国人的教堂里,跑得慢的,女人抱着孩子往井里跳。”
林启这时叹口气道:“还好还有个教堂。”
郑大爷道:“你以为躲进教堂就安全啊,日本人的飞机就在头顶上,一个*落下来,教堂的一角就被炸开了花,当场死了几百号人,血肉横飞,连修女尤姑娘都被炸死了,我部受到伏击后,伤亡惨重,一半人掩护,另一半伤员就躲在教堂里,我也是其中之一。”
结合金枝处得来的信息,那一半掩护的人,估计就是赵良和何胜宣所在的部队了,问道:“那一半人后来就全军覆没了?”
郑大爷突然沉默下来,低着头表情严肃到极点,似乎在回忆,更像在祈祷,最后喃喃道:“只活下两个,就是何胜宣那小娃子和你要找的赵良,其他人都死喽,死光了……后来敌后根据成立,游击队回来了,我那时伤也好了,就跟着他们入了编。”
林启心道:“总算有眉目了。”接着问道:“那再后来呢,赵良怎么样了,去了哪里,您有没有再跟他们联系过?”
郑大爷摇了摇头:“咋个联系法呦,抗战后几年我跟何胜宣去了安徽,赵良继续南下了,不过这个人……真是个铁骨铮铮的男子汉啊,他当时一只手抱着孩子,一只手拿枪,边打边退,硬是从战场的死人堆打到教堂里,你想那时外面已经到处是日本人的岗哨了,他进来的时候,浑身上下已经没有一个地方不淌血……”
林启心里又是一阵暗叹:“难怪这么多年了,何胜宣还记着赵良的恩情。”
郑大爷道:“后来也是他带着我进游击队的,可惜他们当时过来援战的三个游击队员,也死掉了一个……”
“什么?”林启这时愣了一下,“过来援战的游击队只有三个人?还包括了一个小孩?”
郑大爷想了一下,道:“当时游击队刚刚组建,本来就没多少人,我们那会也跟你现在一样的表情,但当时他们三个人就不服了,赵良说我们游击队员一个能挡十个,后来事实证明,他不但没有说谎,而且还远远不只十个了,经过那一个多月的战斗,我们对他们格外的佩服,他们确实都是铁打的战士。”
林启笑道:“那何胜宣当时才七岁吧,也能战斗了?”
郑大爷也哈哈笑道:“那个小屁孩子给我们当当后勤的,打枪不行,搬搬弹药分分粮食还是挺机灵的。”
说到这里,林启心里也大致有底,这郑大爷确实认识赵良,不过可惜,现在也没有任何联系了,更不知道他是死是活,这样的话,更加无法确定,这个铁打的战士赵良,跟绑匪要找的赵良,是不是同一个人,看来这一趟也是白跑了。
最后林启看时间也不早了,打算当晚就在临沂住一晚,第二天再起身回程,他的车还停在芜湖机场,还要先回芜湖,再从芜湖回昆山,心道实在不行,还是只能像赵天明说的那样,再从那个飞哥嘴里看看能不能撬点东西出来了,谁让她调戏刘琴来着。
之后郑大爷果真热情带着林启去参观了那个临沂天主教堂,这座古罗马式的大教堂,在临沂人眼里,已经不光是信仰的象征,更是那场战争的见证,青砖古瓦,经历了多少腥风血雨。
郑大爷道:“解放后被毁过一次,后来又重修的,好在还是保持了原来的样貌,没有太大的变化。”
林启看着教堂里的每一景,想到这两天的察访收获,犹如自己也置身于那场惨烈的战斗当中,又突然想到,如果那绑匪要找的赵良就是这个人,但他一共给了四个名字,会不会这四个人相互之间也有关联的?于是随口问道:“对了郑大爷,那三个游击队员死掉的那个叫什么名字啊?”
“那个人啊?叫陆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