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 晶体管
卢东来的脸色就有些不大好看。
柏毅这家伙想要搞什么,好好的台阶不下,非要摔个头破血流?锗单晶到底有没有应用难道他还不知道?
莫斯科中央大学电子信息系的系主任,门得契金教授可是他的导师,绝对的苏联电子信息领域权威,其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苏联,在国际电子信息领域都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当然如果只靠学术影响力的名头,还不足以让以事实为依据的卢东来如此信服,关键是门得契金教授可是苏联晶体管的开创者,而他所使用的材料正是柏毅所说的锗单晶。
有这样一个堪称苏联电子信息之父的牛人当导师,卢东来想不知道苏联电子信息工业的发展现状都难。
没错,以锗单晶为基础的半导体的确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但问题是锗单晶的获取、提纯乃至最后的半导体成型无不是难以逾越的技术难关,正因为如此,苏联尽管也在尽力实现锗单晶半导体的工业化。
可因为材料技术和加工工艺方面的瓶颈,这条路走得是相当艰难,也就是位于白俄罗斯的明斯克无线电一厂能勉强做出部分性能并不可靠的锗二极管。
其他的大部分都是在科研实验室里完成。
相比之下,电子管却更加成熟和可靠,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的决策部门才最终决定,重点发展电子管。
卢东来到是想发展半导体,可问题是连苏联自己都搞不定的东西,又怎么可能帮得了中国?
所以与其好高骛远的不切实际,还不如安下心来脚踏实地,再说,电子管足以满足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技术要求,既然如此,投产电子管自然是不二之选。
然而看今天柏毅的意思,似乎对电子管并不感冒,反而一门心思的强调锗单晶为基础的晶体管。
这就不得不让卢东来心生警惕,毕竟从柏毅跟军备首长的关系来看,两者亲密的都令人极度,很难说军备首长不被说动,如果一切成熟还好说。
问题是目前锗单晶的制备既无法得到外援帮助,又不可能自主完成技术突破,真要是强行上马的话,最后的结果只有劳民伤财。
想想那些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的劳苦大众,卢东来的脸能好看才怪呢。
所以还没等柏毅开始就着自己的话说下去的时候,卢东来便抢先开口:“据我所知,即便是英美也没有将锗单晶全面铺开,又何来的大规模应用?”
“哦?是吗?看来英美对苏联的技术情报封锁还挺到位呀!”
看着卢东来难看的脸色,柏毅却依旧如常,反倒是卢东来听了这句话后,阴沉脸没来由的泛起难以掩饰的诧异,可还没等他问个明白,柏毅却已经开口说道:“卢局长说的没错,从明面上看英美是没有大规模将以锗单晶为基础的晶体管全面铺开,很多东西还都在实验室里,但这只是他们迷惑我们红色国家的障眼法罢了。
实际上早在二战时期,英国人就利用锗单晶检波特性,就将其制作成检波器和放大器应用到雷达上,从而提高了英国雷达网的目标识别和判断能力。
尝到甜头的英国人,便沿着这个思路继续对锗进行研究,最终造就出第一批锗二极管,并将其运用到新式雷达上。
虽然只是一种具有单项导电特征的两极器件,不过作用却是除了整流外,还具备检波、混频、开关和稳压的功能,不仅如此,锗二极管的消耗功率小,几乎没有热辐射,驱动快,体积小,可靠性高。
当然锗二极管也不是没有缺点,就比如说它对温度的要求就不能超过85摄氏度,所以在极端高温的情况下,锗二极管的可靠性是不如皮实的电子管。
可问题是,超过85摄氏度的极端环境并不常见,更何况相应的散热措施难道就不会跟上吗?
就比如说我们白云厂改装的冷锻机上的四向锤伺服系统,里面的控制组件原型其实是英国酋长坦克全电式火炮稳定系统的核心设备,陀螺稳定器以及连接控制器。
为了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和灵活,英国人所应用的电子元器件便是锗二极管以及配套的散热机构,整体架构非常精巧,所以他们的酋长坦克才能在朝鲜高低起伏的地形下,依旧能完成行进间炮火精准射击的战术动作。
而我们只是将这套系统略微调整一下,应用到四向锤的同步调整中去,结果也看到了,连一项眼高于顶的苏联人都得求着咱们,难道这还不能说明以锗元素为核心的晶体管的重要性?”
柏毅噼里啪啦的说了一大堆,听得在场众人是一愣一愣的,没办法实在是这些话里的信息量太大。
让人根本无法在第一时间消化完毕,只能是一个个诧异的大眼瞪小眼,就这样过了好半天,算是电子信息领域内行人的卢东来才率先反应过来,急急问道:“小柏,你说的这些,到底是从哪里知道的?”
卢东来很惊讶,但紧接着就是深深的震惊,连他那位苏联电子信息领域的权威导师都不知道的事情,柏毅这个小小军工厂的副总工程师又是怎么知道的?难道他在西方国家有眼线?怎么可能?
“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我们厂之前不是来了一批德国专家嘛,我跟他们闲聊时知道的,毕竟二战时期英德两国是死对头,德国在英国境内可是有不少情报人员,他们对英国雷达情况的情报刺探远非一般人的想象,所以那些曾经用来破解英国雷达技术的德国专家,多少还是了解些内情的。”
柏毅自然不能说,他所的那些都是从前世的教科书里看到的,于是只能将锅背到那批德国专家身上,反正从他重生以来,德国专家的锅早就不知道背乐多少,再多一个自然毫无压力。
至于会不会有人去查,柏毅更是丝毫不担心,就算斯图腾贝格他们不承认说过,那还有那本神秘德国核心专家的日记呢,真要是没辙,通个宵,写出来不就是了,能有什么好担心的?
卢东来哪里知道柏毅会这般无耻到通宵学术造假,早就惊的说不出话来,嘴巴长了好半天方才讷讷的说道:“我们……我们……我们是不是已经落后了?”
柏毅这家伙想要搞什么,好好的台阶不下,非要摔个头破血流?锗单晶到底有没有应用难道他还不知道?
莫斯科中央大学电子信息系的系主任,门得契金教授可是他的导师,绝对的苏联电子信息领域权威,其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苏联,在国际电子信息领域都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当然如果只靠学术影响力的名头,还不足以让以事实为依据的卢东来如此信服,关键是门得契金教授可是苏联晶体管的开创者,而他所使用的材料正是柏毅所说的锗单晶。
有这样一个堪称苏联电子信息之父的牛人当导师,卢东来想不知道苏联电子信息工业的发展现状都难。
没错,以锗单晶为基础的半导体的确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但问题是锗单晶的获取、提纯乃至最后的半导体成型无不是难以逾越的技术难关,正因为如此,苏联尽管也在尽力实现锗单晶半导体的工业化。
可因为材料技术和加工工艺方面的瓶颈,这条路走得是相当艰难,也就是位于白俄罗斯的明斯克无线电一厂能勉强做出部分性能并不可靠的锗二极管。
其他的大部分都是在科研实验室里完成。
相比之下,电子管却更加成熟和可靠,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的决策部门才最终决定,重点发展电子管。
卢东来到是想发展半导体,可问题是连苏联自己都搞不定的东西,又怎么可能帮得了中国?
所以与其好高骛远的不切实际,还不如安下心来脚踏实地,再说,电子管足以满足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技术要求,既然如此,投产电子管自然是不二之选。
然而看今天柏毅的意思,似乎对电子管并不感冒,反而一门心思的强调锗单晶为基础的晶体管。
这就不得不让卢东来心生警惕,毕竟从柏毅跟军备首长的关系来看,两者亲密的都令人极度,很难说军备首长不被说动,如果一切成熟还好说。
问题是目前锗单晶的制备既无法得到外援帮助,又不可能自主完成技术突破,真要是强行上马的话,最后的结果只有劳民伤财。
想想那些还在温饱线上挣扎的劳苦大众,卢东来的脸能好看才怪呢。
所以还没等柏毅开始就着自己的话说下去的时候,卢东来便抢先开口:“据我所知,即便是英美也没有将锗单晶全面铺开,又何来的大规模应用?”
“哦?是吗?看来英美对苏联的技术情报封锁还挺到位呀!”
看着卢东来难看的脸色,柏毅却依旧如常,反倒是卢东来听了这句话后,阴沉脸没来由的泛起难以掩饰的诧异,可还没等他问个明白,柏毅却已经开口说道:“卢局长说的没错,从明面上看英美是没有大规模将以锗单晶为基础的晶体管全面铺开,很多东西还都在实验室里,但这只是他们迷惑我们红色国家的障眼法罢了。
实际上早在二战时期,英国人就利用锗单晶检波特性,就将其制作成检波器和放大器应用到雷达上,从而提高了英国雷达网的目标识别和判断能力。
尝到甜头的英国人,便沿着这个思路继续对锗进行研究,最终造就出第一批锗二极管,并将其运用到新式雷达上。
虽然只是一种具有单项导电特征的两极器件,不过作用却是除了整流外,还具备检波、混频、开关和稳压的功能,不仅如此,锗二极管的消耗功率小,几乎没有热辐射,驱动快,体积小,可靠性高。
当然锗二极管也不是没有缺点,就比如说它对温度的要求就不能超过85摄氏度,所以在极端高温的情况下,锗二极管的可靠性是不如皮实的电子管。
可问题是,超过85摄氏度的极端环境并不常见,更何况相应的散热措施难道就不会跟上吗?
就比如说我们白云厂改装的冷锻机上的四向锤伺服系统,里面的控制组件原型其实是英国酋长坦克全电式火炮稳定系统的核心设备,陀螺稳定器以及连接控制器。
为了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和灵活,英国人所应用的电子元器件便是锗二极管以及配套的散热机构,整体架构非常精巧,所以他们的酋长坦克才能在朝鲜高低起伏的地形下,依旧能完成行进间炮火精准射击的战术动作。
而我们只是将这套系统略微调整一下,应用到四向锤的同步调整中去,结果也看到了,连一项眼高于顶的苏联人都得求着咱们,难道这还不能说明以锗元素为核心的晶体管的重要性?”
柏毅噼里啪啦的说了一大堆,听得在场众人是一愣一愣的,没办法实在是这些话里的信息量太大。
让人根本无法在第一时间消化完毕,只能是一个个诧异的大眼瞪小眼,就这样过了好半天,算是电子信息领域内行人的卢东来才率先反应过来,急急问道:“小柏,你说的这些,到底是从哪里知道的?”
卢东来很惊讶,但紧接着就是深深的震惊,连他那位苏联电子信息领域的权威导师都不知道的事情,柏毅这个小小军工厂的副总工程师又是怎么知道的?难道他在西方国家有眼线?怎么可能?
“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我们厂之前不是来了一批德国专家嘛,我跟他们闲聊时知道的,毕竟二战时期英德两国是死对头,德国在英国境内可是有不少情报人员,他们对英国雷达情况的情报刺探远非一般人的想象,所以那些曾经用来破解英国雷达技术的德国专家,多少还是了解些内情的。”
柏毅自然不能说,他所的那些都是从前世的教科书里看到的,于是只能将锅背到那批德国专家身上,反正从他重生以来,德国专家的锅早就不知道背乐多少,再多一个自然毫无压力。
至于会不会有人去查,柏毅更是丝毫不担心,就算斯图腾贝格他们不承认说过,那还有那本神秘德国核心专家的日记呢,真要是没辙,通个宵,写出来不就是了,能有什么好担心的?
卢东来哪里知道柏毅会这般无耻到通宵学术造假,早就惊的说不出话来,嘴巴长了好半天方才讷讷的说道:“我们……我们……我们是不是已经落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