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怎么不走了?
“他既然想过让阿泰做十三铆人钉,说明他有将人化妖化鬼的能力。难说恶念分身消散后,他会不会直接打你的主意。”
也就是说江原可能把原本用在阿泰身上的血毒改用在我身上。
以江原的性格,难保他不会这样想,不会这样做。
“那你的意思是?”
“送你去地脉躲一段时间。”
“要躲多久?”
“直到我和乐乐抓出或者杀掉江原。”阿雪轻咬下唇说道。
阿雪完全是为我考虑,能说出这话已实属不易。
道家三脉虽属同门,但是三脉之间很少有往来。我若躲到地脉去,江原再想害我就是登天之难。
但我还是冲阿雪摇了摇头:“我来省城,是为了结江原,让一切回归正常。他应该躲着我,而不是我要躲着他。”
世间道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有邪不压正,哪能正畏惧邪。
“我还希望他能将目标转向我,他要是就这样藏下去,我不知道多久才能抓住他的狐狸尾巴。”
我冲阿雪一笑:“你别那副紧张的表情,不怕他来,就怕他不来。”
“你呀。”阿雪无奈摇头:“我知道你一定会这样回答我,只是想劝你试试。不过你要真是答应去地脉,反倒是不像你了。”
还欲在跟阿雪说说江原的事情,门外一串脚步声跟来。
听人敲门,阿雪过去将门打开,没想到进来的是曾警官和婉君。
阿雪和婉君胡看一眼,这两人曾见过一面,但是并不相熟。
就听阿雪说道:“你朋友来了,那我先回房去,你们聊。”
“嗯。”点头目送阿雪离开。
阿雪一出门,我赶紧对曾警官道:“昨天说的照片呢?有没有拿过来?”
我与曾警官昨天讨论案情,正说到紧要的地方,结果曾警官临时有事要走,这才只能延后。
而我昨天从婉君那里看到的案件记录,也仅仅只是文字资料,到现在为止,我还没看过死者的照片和现场情况。
曾警官是婉君将文件袋那给我,拆开封条线,我把里面的照片一股脑倒在床上。
尸体照片加上现场物证照片,得有二三十张,入眼便是血腥画面。
好在我常年接触死尸,各种死法的人尸都见过,这几张照片还吓不住我。
“照片都在这里,还有一份昨天拿到的详细尸检报告。”曾警官说这又多给我一份报告。
这份实践报告应该是原件,所有空格里都是亲笔手写的文字记录,看笔法略柔,应该是个女人的笔记,猜也能想到是秦小岚医生写的。
我没跟曾警官答茬,直接摆好死者的照片,在床上仔细对看起来。
实践报告上写的清楚,赵依依一家共五名死者,依依的父母是在睡梦中一刀毙命,而依依的爷爷却曾有过抵抗挣扎,不过他身上的搏斗痕迹并没有成为证据,大概他年老体弱,虽然试图反抗,但很快便被凶手一刀刺死。
至于依依的奶奶,则是坐在轮椅上被杀的。尸检报告上写着解刨她尸体时,曾从的脑内取出过几条血栓,这么看老人家曾经突然过脑溢血,最后还患上脑血栓并发症,导致身体无法自由行动,才只能借助轮椅。
老年人患血栓的比例不低,奇怪的是患脑血栓的病人,大多都会出现半身不遂的身体症状,而且完全对应男左女右的特征。
患有脑血栓的病人,不仅行动不利,说话能力也会受到严重影响。或许依依奶奶在被杀前,是清醒的,但是她就算知道凶手要杀她,也无力抵抗,只能任由凶手将凶器刺入她的身体。
我拿起依依奶奶的死亡照片,照片中她俯身在轮椅上,血顺着她的双腿留下,如同穿着一双血袜似的,场景凄惨。
“从现场照片看,她应该就是在轮椅上被杀的。”我指着轮椅下的血迹道:“要是她在被刺后,才搬尸到轮椅,轮椅下面肯定不会留下这么大一滩血。现场有发现滴血痕迹吗?”
刑侦学包含数十个小分类,痕迹学便是其中一个分支。而痕迹学中,除却物质痕迹和指纹之外,还有一科专门研究滴血痕迹。
不同的凶器,刺入不同的人体位置,血液喷溅的方式和方法都会有所不同。
现代刑事案件中,很多凶手都有一定的反侦察能力,会伪造凶器甚至死者伤口。那么血滴痕迹研究,就成了揭破凶手面目的重要手段之一。
别的不说,此案中血滴痕迹将成为依依奶奶的尸体是否被移动过的重要证据。
如果依依奶奶是在被杀后才移尸到轮椅上的,移动尸体时,地面就算再小心谨慎,也会留下血珠痕迹。
再者说,移动尸体后,再想认为的制造伤口喷溅形血迹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曾警官摇摇头说:“除却死者死亡的位置,其他地方都很干净。我可以很肯定的说,她一定就是在轮椅上被刺杀的。”
那就能加奇怪了、
“也就是说本案中有了一个几乎无法解释的矛盾。凶手为什么要以低角度的方式,刺杀依依的奶奶呢?”
就像先前所说,以刺杀的方式杀人,警方可以通过刀刺角度判断凶手的具体身高。以资料上记载,王如海的身高在一米八、九,他既然已毫不掩饰的杀了家里的其他三人,为什么偏偏到依依的奶奶时,要故意放低身体,以跪着甚至趴着的姿势刺死死者呢?
想不明白,这个疑点直接改变整个案件的推理走向。
王如海杀人本是铁板钉钉事实,现在却看起来似乎还有转机。
如果现在王如海人还活着,或许曾警官的发现可以成为整个案件的突破口,让王如海说出那天晚上的真相。
但是现在王如海也已经成为了解刨台上的尸体,我的设想也只不过是空想罢了。
放下手里的照片,我再次转看依依父母的尸体照片。
曾警官拿来的都是现场照片,也就是发现死者时留下的照片,死者的尸体都保持在死后被发现的位置,看照片如同看第一现场一样。
照片上已看不出依依父母生前会是什么样子的,两人死时并不安详。
因为是心口被扎,所以两人并非是在第一时间死去,而是在床上还略略有过几秒的挣扎,之后痛苦的蜷缩手指和脚趾,身体扭曲着停止呼吸。
两人死在一张床上的两侧,我可以肯定凶手当时非常镇定,先是一道刺死靠门方向的男性,随后绕过床尾,在女死者还没反应过来之前,一道毙命。
这名女性死者既是依依的母亲,又是王如海的姐姐。
如果真是王如海杀的人,他到底跟自己的亲姐姐何仇何恨,以至于要她一家灭门?
照片看到这里,我越想越觉得不合逻辑情理。
自古以来,自己给自己灭门的凶手并不少,但这类人在杀人时都是在头脑不清醒的状态。
可曾警官审讯王如海时,从监控视频里看,王如海的反应非常迅捷,而且逻辑一点也不紊乱,看不出像是个丧心病狂的杀人凶手。
如果没有警察目击到王如海杀害依依的那一幕,我现在已有七成认定王如海是无辜的。
又胡乱翻看几张照片,毕竟照片是平面的,我没办法透过照片看明白死者家里的具体结构。
最后将照片推到一旁,我和曾警官几乎是同一时间,唉声叹气。
“你们两个,怎么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刚才还有几分精神的。”婉君吐槽道。
我何尝不想打起精神,可是面对这样一个明明有疑点,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着手调查的案子,怎么能不爱唉声叹气。
如果凶手不是王如海,那此人未免也太厉害了。
接连杀掉赵依依一家四口,手法干净利落,不留任何证据。同时还能将罪名家伙在王如海身上,用某种方法使出警警察看见王如海杀掉赵依依的一幕。
但这并不是推理小说的情节。
我详细问过曾警官,那两名目击王如海杀害赵依依的警察,是近距离,实打实的看见那一幕的。而且王如海也承认是自己杀的赵依依。
所以王如海的罪名本就是被坐实的,根本没有回旋的余地。
想到这里,我再没心情看手里的照片,拿过档案袋,一张张的塞入其中。
然而塞到其中一张时,我余光扫过,突然愣住,急忙仔细再看几眼。
“喂,我说你仔细看过这张照片没有?”我将照片递给曾警官。
“这样?不是依依爷爷的尸体照片吗?我当然仔细看过,你想说什......这是怎么回事?”曾警官猛然间发现问题所在。
我与他对视一眼,这一刻心照不宣。
“你们两个能不能不要打哑谜,这张照片到底有什么不对的?”婉君问说。
“现在还只是猜测,得到现场核对一下。虽然已经过去半个月,但是我想现场痕迹还在吧。”我立刻从床上蹦下来,利索的穿好鞋袜,刚准备出门,却又自觉的停下脚步。
“怎么不走了?”曾警官问我说。
也就是说江原可能把原本用在阿泰身上的血毒改用在我身上。
以江原的性格,难保他不会这样想,不会这样做。
“那你的意思是?”
“送你去地脉躲一段时间。”
“要躲多久?”
“直到我和乐乐抓出或者杀掉江原。”阿雪轻咬下唇说道。
阿雪完全是为我考虑,能说出这话已实属不易。
道家三脉虽属同门,但是三脉之间很少有往来。我若躲到地脉去,江原再想害我就是登天之难。
但我还是冲阿雪摇了摇头:“我来省城,是为了结江原,让一切回归正常。他应该躲着我,而不是我要躲着他。”
世间道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有邪不压正,哪能正畏惧邪。
“我还希望他能将目标转向我,他要是就这样藏下去,我不知道多久才能抓住他的狐狸尾巴。”
我冲阿雪一笑:“你别那副紧张的表情,不怕他来,就怕他不来。”
“你呀。”阿雪无奈摇头:“我知道你一定会这样回答我,只是想劝你试试。不过你要真是答应去地脉,反倒是不像你了。”
还欲在跟阿雪说说江原的事情,门外一串脚步声跟来。
听人敲门,阿雪过去将门打开,没想到进来的是曾警官和婉君。
阿雪和婉君胡看一眼,这两人曾见过一面,但是并不相熟。
就听阿雪说道:“你朋友来了,那我先回房去,你们聊。”
“嗯。”点头目送阿雪离开。
阿雪一出门,我赶紧对曾警官道:“昨天说的照片呢?有没有拿过来?”
我与曾警官昨天讨论案情,正说到紧要的地方,结果曾警官临时有事要走,这才只能延后。
而我昨天从婉君那里看到的案件记录,也仅仅只是文字资料,到现在为止,我还没看过死者的照片和现场情况。
曾警官是婉君将文件袋那给我,拆开封条线,我把里面的照片一股脑倒在床上。
尸体照片加上现场物证照片,得有二三十张,入眼便是血腥画面。
好在我常年接触死尸,各种死法的人尸都见过,这几张照片还吓不住我。
“照片都在这里,还有一份昨天拿到的详细尸检报告。”曾警官说这又多给我一份报告。
这份实践报告应该是原件,所有空格里都是亲笔手写的文字记录,看笔法略柔,应该是个女人的笔记,猜也能想到是秦小岚医生写的。
我没跟曾警官答茬,直接摆好死者的照片,在床上仔细对看起来。
实践报告上写的清楚,赵依依一家共五名死者,依依的父母是在睡梦中一刀毙命,而依依的爷爷却曾有过抵抗挣扎,不过他身上的搏斗痕迹并没有成为证据,大概他年老体弱,虽然试图反抗,但很快便被凶手一刀刺死。
至于依依的奶奶,则是坐在轮椅上被杀的。尸检报告上写着解刨她尸体时,曾从的脑内取出过几条血栓,这么看老人家曾经突然过脑溢血,最后还患上脑血栓并发症,导致身体无法自由行动,才只能借助轮椅。
老年人患血栓的比例不低,奇怪的是患脑血栓的病人,大多都会出现半身不遂的身体症状,而且完全对应男左女右的特征。
患有脑血栓的病人,不仅行动不利,说话能力也会受到严重影响。或许依依奶奶在被杀前,是清醒的,但是她就算知道凶手要杀她,也无力抵抗,只能任由凶手将凶器刺入她的身体。
我拿起依依奶奶的死亡照片,照片中她俯身在轮椅上,血顺着她的双腿留下,如同穿着一双血袜似的,场景凄惨。
“从现场照片看,她应该就是在轮椅上被杀的。”我指着轮椅下的血迹道:“要是她在被刺后,才搬尸到轮椅,轮椅下面肯定不会留下这么大一滩血。现场有发现滴血痕迹吗?”
刑侦学包含数十个小分类,痕迹学便是其中一个分支。而痕迹学中,除却物质痕迹和指纹之外,还有一科专门研究滴血痕迹。
不同的凶器,刺入不同的人体位置,血液喷溅的方式和方法都会有所不同。
现代刑事案件中,很多凶手都有一定的反侦察能力,会伪造凶器甚至死者伤口。那么血滴痕迹研究,就成了揭破凶手面目的重要手段之一。
别的不说,此案中血滴痕迹将成为依依奶奶的尸体是否被移动过的重要证据。
如果依依奶奶是在被杀后才移尸到轮椅上的,移动尸体时,地面就算再小心谨慎,也会留下血珠痕迹。
再者说,移动尸体后,再想认为的制造伤口喷溅形血迹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曾警官摇摇头说:“除却死者死亡的位置,其他地方都很干净。我可以很肯定的说,她一定就是在轮椅上被刺杀的。”
那就能加奇怪了、
“也就是说本案中有了一个几乎无法解释的矛盾。凶手为什么要以低角度的方式,刺杀依依的奶奶呢?”
就像先前所说,以刺杀的方式杀人,警方可以通过刀刺角度判断凶手的具体身高。以资料上记载,王如海的身高在一米八、九,他既然已毫不掩饰的杀了家里的其他三人,为什么偏偏到依依的奶奶时,要故意放低身体,以跪着甚至趴着的姿势刺死死者呢?
想不明白,这个疑点直接改变整个案件的推理走向。
王如海杀人本是铁板钉钉事实,现在却看起来似乎还有转机。
如果现在王如海人还活着,或许曾警官的发现可以成为整个案件的突破口,让王如海说出那天晚上的真相。
但是现在王如海也已经成为了解刨台上的尸体,我的设想也只不过是空想罢了。
放下手里的照片,我再次转看依依父母的尸体照片。
曾警官拿来的都是现场照片,也就是发现死者时留下的照片,死者的尸体都保持在死后被发现的位置,看照片如同看第一现场一样。
照片上已看不出依依父母生前会是什么样子的,两人死时并不安详。
因为是心口被扎,所以两人并非是在第一时间死去,而是在床上还略略有过几秒的挣扎,之后痛苦的蜷缩手指和脚趾,身体扭曲着停止呼吸。
两人死在一张床上的两侧,我可以肯定凶手当时非常镇定,先是一道刺死靠门方向的男性,随后绕过床尾,在女死者还没反应过来之前,一道毙命。
这名女性死者既是依依的母亲,又是王如海的姐姐。
如果真是王如海杀的人,他到底跟自己的亲姐姐何仇何恨,以至于要她一家灭门?
照片看到这里,我越想越觉得不合逻辑情理。
自古以来,自己给自己灭门的凶手并不少,但这类人在杀人时都是在头脑不清醒的状态。
可曾警官审讯王如海时,从监控视频里看,王如海的反应非常迅捷,而且逻辑一点也不紊乱,看不出像是个丧心病狂的杀人凶手。
如果没有警察目击到王如海杀害依依的那一幕,我现在已有七成认定王如海是无辜的。
又胡乱翻看几张照片,毕竟照片是平面的,我没办法透过照片看明白死者家里的具体结构。
最后将照片推到一旁,我和曾警官几乎是同一时间,唉声叹气。
“你们两个,怎么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刚才还有几分精神的。”婉君吐槽道。
我何尝不想打起精神,可是面对这样一个明明有疑点,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着手调查的案子,怎么能不爱唉声叹气。
如果凶手不是王如海,那此人未免也太厉害了。
接连杀掉赵依依一家四口,手法干净利落,不留任何证据。同时还能将罪名家伙在王如海身上,用某种方法使出警警察看见王如海杀掉赵依依的一幕。
但这并不是推理小说的情节。
我详细问过曾警官,那两名目击王如海杀害赵依依的警察,是近距离,实打实的看见那一幕的。而且王如海也承认是自己杀的赵依依。
所以王如海的罪名本就是被坐实的,根本没有回旋的余地。
想到这里,我再没心情看手里的照片,拿过档案袋,一张张的塞入其中。
然而塞到其中一张时,我余光扫过,突然愣住,急忙仔细再看几眼。
“喂,我说你仔细看过这张照片没有?”我将照片递给曾警官。
“这样?不是依依爷爷的尸体照片吗?我当然仔细看过,你想说什......这是怎么回事?”曾警官猛然间发现问题所在。
我与他对视一眼,这一刻心照不宣。
“你们两个能不能不要打哑谜,这张照片到底有什么不对的?”婉君问说。
“现在还只是猜测,得到现场核对一下。虽然已经过去半个月,但是我想现场痕迹还在吧。”我立刻从床上蹦下来,利索的穿好鞋袜,刚准备出门,却又自觉的停下脚步。
“怎么不走了?”曾警官问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