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信件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鹅毛大雪,纷纷落下,没一会,就会落得厚厚的一层,天地间,仿佛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白毯,装束而美丽。
立政殿内,温暖如春,行走的宫女,亦或者站立的宦官,解释一身的单衣,和外面值守的,穿着臃肿的人,差别巨大。
李世民端坐在案几后面,享受着难得的清闲时光,想做一个好皇帝,并不是那么容易,光是每天的奏折,就要看许久,而且有些还是要批复的。
案几上,摆着一个洁白的青瓷小碗,里面是软糯的银耳莲子羹,是长孙最拿手的汤羹,也是李世民最喜欢的一种。
“二郎,你说,豫章这孩子,都走了这么久了,也没有回信,不知道在那边过得好不好,吃的习惯吗,听说南方人的口味,跟咱们这里可是不一样的,那里蚊虫那么多,怎么受得了”。长孙坐在案几的另一边,注视着喝着银耳莲子羹的李世民,抱怨的说。
豫章虽然不是长孙亲生的,却是她一手带大的,跟亲生闺女一般无二,长这么大,还没有离开过这么长时间呢,就算是豫章开府以后,也是时常回来的,不像现在,都两个多月时间了。
“孩子们都大了,你就少操点心吧,多多照顾好自己才是,今年感觉怎么样”?去年的时候,长孙发病,而且很重,可是把李世民吓坏了,一度停朝,陪在长孙的身边。
“怎么了不操心啊,豫章这孩子,看起来温顺,实际上倔强的很,王治也是个要强的人,我就担心,他们遇到了困难,不知道伸手啊,况且,那里可是江南士族的地盘,他们肯定会遇到很多麻烦的”。
“放心吧,王治那小子,才不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况且,临行前,可是跟我讨要了诸多便利,不会有事的”。话虽如此,可是,李世民依旧紧皱眉头,心底,也是有点担心的。
临行前,李世民自然是招来王治,详谈一番。关中日益拥挤,李世民早就把眼光,望向了江南,岭南,开发南方,已经是铁定的事情。
只是,江南士族,盘踞那里几百,甚至是上千年的时间,盘根错节,情况复杂,并不是一个政令下达就可以做得到的,况且,江南士族的反弹,也会非常的大。
于是,王治的前往,就成了试探的那块小石头,为了防止小石头被碾碎,李世民不仅仅是给与了豫章二千的精锐兵马,还给了王治调动玄甲军的令牌,就连手雷,都装了大半船,八牛弩这样的大杀器,也不吝惜。
“陛下,江南来信了,是蓝田县候王治的信件,还有豫章公主的信件”。断鸿快步走了进来,兴冲冲的禀告。
“快,快拿过来”。李世民急切的说,这急切的模样,也暴露了他,内心的想法,哪有刚才说的那般淡定。
“哼,还说不担心”。长孙嘴角微扬,手下功夫也不慢,直接把豫章的那封信,抢了过去。
李世民一愣,继而哈哈大笑:“那好,朕就先看看,王治的信件,看看这小子,都说了些什么”?
“臣受命南下,却不料当日,船厂就遭遇火灾,损失惨重,基础设施被烧毁一半,看管以及巡视人员,死伤数十人,经查明,乃是泉州吴家所为......却不料,丛林撩人作乱,人数多达四五万之间,身为大唐之军人,自当是以死守节,报效陛下天恩”......
李世民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一片,怒气勃发,大手拍着案几,咬牙切齿的说:“好一个撩人作乱,好一个山贼作乱,当真以为朕是傻子吗,竟然这么肆无忌惮,真当朕的屠刀,是摆设不成”。
信件中的铮铮铁骨,豪情末路,李世民自然是感受得到王治那愤怒,以及不甘的心境,以及奋力抗争,保境安民的意愿,一句大唐之军人,当以死守节,看的李世民内心不是滋味。
“二郎,怎么回事,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豫章的信件很简答,说的都是到了泉州的一些见闻,趣事,以及一些生活的琐事,一些囧事,还看得长孙会心一笑的,谁曾想,忽然,耳边一声爆响,案几上的青瓷小碗,都被真掉了,啪的一声,摔在地上,摔的粉碎。
“观音碑,你自己看看吧,真是气死朕了,真是胆大妄为”。李世民把信件递给长孙,一连数页。
“真是胆大至极,连本宫的女儿都敢谋害,可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长孙怒气冲冲,一脸的杀气,以往你们怎么着,还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竟然把主意,打在了自己女儿身上,真是找死。
平复了一下心境,长孙沉声问道:“二郎,可要怎么办才好?有一次叛乱,就会有第二次,岭南之地,撩人众多,藏在山林中,即使是大军围剿,亦不可能全部歼灭,甚至是连一半都做不到,要不然,也不会每隔几年,都会有撩人反叛的事情了”。
李世民沉默不语,虽然王治的信件中,有些话,仅仅是猜测之言,可是,大体上的意思,是不会变的,而且,撩人的身后,竟然有士族的影子。
让李世民松了一口气的是,在王治的指挥下,以摧枯拉朽的方式,打得撩人大败,俘虏众多,而且,山贼也被全歼。
既然王治和豫章都平安无事,李世民所思考的,就不会那么偏激了,况且,现在并不是处理江南士族的好时机,而且,贸然出兵的话,弄不好,会引起这个江南的动荡。
北地的士族亦不少,江南大乱,难不保这些世家大族,不会趁机作乱,浑水摸鱼,到时候,一个不慎,就会重现隋末大乱的情形。
李世民需要的是一个安定,富足的江南,而不是一个破败的江南,只能徐徐图之,而不能操之过急。
长孙平复了心情,亦明白,李世民的话,并没有错,大军贸然开拔,奔赴江南,并不一定,就是件好事。
立政殿内,温暖如春,行走的宫女,亦或者站立的宦官,解释一身的单衣,和外面值守的,穿着臃肿的人,差别巨大。
李世民端坐在案几后面,享受着难得的清闲时光,想做一个好皇帝,并不是那么容易,光是每天的奏折,就要看许久,而且有些还是要批复的。
案几上,摆着一个洁白的青瓷小碗,里面是软糯的银耳莲子羹,是长孙最拿手的汤羹,也是李世民最喜欢的一种。
“二郎,你说,豫章这孩子,都走了这么久了,也没有回信,不知道在那边过得好不好,吃的习惯吗,听说南方人的口味,跟咱们这里可是不一样的,那里蚊虫那么多,怎么受得了”。长孙坐在案几的另一边,注视着喝着银耳莲子羹的李世民,抱怨的说。
豫章虽然不是长孙亲生的,却是她一手带大的,跟亲生闺女一般无二,长这么大,还没有离开过这么长时间呢,就算是豫章开府以后,也是时常回来的,不像现在,都两个多月时间了。
“孩子们都大了,你就少操点心吧,多多照顾好自己才是,今年感觉怎么样”?去年的时候,长孙发病,而且很重,可是把李世民吓坏了,一度停朝,陪在长孙的身边。
“怎么了不操心啊,豫章这孩子,看起来温顺,实际上倔强的很,王治也是个要强的人,我就担心,他们遇到了困难,不知道伸手啊,况且,那里可是江南士族的地盘,他们肯定会遇到很多麻烦的”。
“放心吧,王治那小子,才不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况且,临行前,可是跟我讨要了诸多便利,不会有事的”。话虽如此,可是,李世民依旧紧皱眉头,心底,也是有点担心的。
临行前,李世民自然是招来王治,详谈一番。关中日益拥挤,李世民早就把眼光,望向了江南,岭南,开发南方,已经是铁定的事情。
只是,江南士族,盘踞那里几百,甚至是上千年的时间,盘根错节,情况复杂,并不是一个政令下达就可以做得到的,况且,江南士族的反弹,也会非常的大。
于是,王治的前往,就成了试探的那块小石头,为了防止小石头被碾碎,李世民不仅仅是给与了豫章二千的精锐兵马,还给了王治调动玄甲军的令牌,就连手雷,都装了大半船,八牛弩这样的大杀器,也不吝惜。
“陛下,江南来信了,是蓝田县候王治的信件,还有豫章公主的信件”。断鸿快步走了进来,兴冲冲的禀告。
“快,快拿过来”。李世民急切的说,这急切的模样,也暴露了他,内心的想法,哪有刚才说的那般淡定。
“哼,还说不担心”。长孙嘴角微扬,手下功夫也不慢,直接把豫章的那封信,抢了过去。
李世民一愣,继而哈哈大笑:“那好,朕就先看看,王治的信件,看看这小子,都说了些什么”?
“臣受命南下,却不料当日,船厂就遭遇火灾,损失惨重,基础设施被烧毁一半,看管以及巡视人员,死伤数十人,经查明,乃是泉州吴家所为......却不料,丛林撩人作乱,人数多达四五万之间,身为大唐之军人,自当是以死守节,报效陛下天恩”......
李世民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一片,怒气勃发,大手拍着案几,咬牙切齿的说:“好一个撩人作乱,好一个山贼作乱,当真以为朕是傻子吗,竟然这么肆无忌惮,真当朕的屠刀,是摆设不成”。
信件中的铮铮铁骨,豪情末路,李世民自然是感受得到王治那愤怒,以及不甘的心境,以及奋力抗争,保境安民的意愿,一句大唐之军人,当以死守节,看的李世民内心不是滋味。
“二郎,怎么回事,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豫章的信件很简答,说的都是到了泉州的一些见闻,趣事,以及一些生活的琐事,一些囧事,还看得长孙会心一笑的,谁曾想,忽然,耳边一声爆响,案几上的青瓷小碗,都被真掉了,啪的一声,摔在地上,摔的粉碎。
“观音碑,你自己看看吧,真是气死朕了,真是胆大妄为”。李世民把信件递给长孙,一连数页。
“真是胆大至极,连本宫的女儿都敢谋害,可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长孙怒气冲冲,一脸的杀气,以往你们怎么着,还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竟然把主意,打在了自己女儿身上,真是找死。
平复了一下心境,长孙沉声问道:“二郎,可要怎么办才好?有一次叛乱,就会有第二次,岭南之地,撩人众多,藏在山林中,即使是大军围剿,亦不可能全部歼灭,甚至是连一半都做不到,要不然,也不会每隔几年,都会有撩人反叛的事情了”。
李世民沉默不语,虽然王治的信件中,有些话,仅仅是猜测之言,可是,大体上的意思,是不会变的,而且,撩人的身后,竟然有士族的影子。
让李世民松了一口气的是,在王治的指挥下,以摧枯拉朽的方式,打得撩人大败,俘虏众多,而且,山贼也被全歼。
既然王治和豫章都平安无事,李世民所思考的,就不会那么偏激了,况且,现在并不是处理江南士族的好时机,而且,贸然出兵的话,弄不好,会引起这个江南的动荡。
北地的士族亦不少,江南大乱,难不保这些世家大族,不会趁机作乱,浑水摸鱼,到时候,一个不慎,就会重现隋末大乱的情形。
李世民需要的是一个安定,富足的江南,而不是一个破败的江南,只能徐徐图之,而不能操之过急。
长孙平复了心情,亦明白,李世民的话,并没有错,大军贸然开拔,奔赴江南,并不一定,就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