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五百万
郭图满脸的担忧,急的直跺脚,袁绍听了后,也是六神无主,急的满屋乱转。
“这可如何是好?”
噩耗接踵而至,没多久,东山卫的细作就带来了更加可怕的消息“主公,赵云的大军连日来,不住的向虎牢关和河内增兵,不到两日,集结的兵力已经不下十万之多。”
袁绍好悬没气昏过去“田丰害我不浅,这可该如何是好?”
对付公孙瓒,已经到了最关键的一步,眼看只差一步,就要大功告成了,可现在,袁绍最不想面对的事情出现了,赵云向冀州边境增兵十万,而且还占了雁门关,一旦开战,赵云双管齐下,绝对够袁绍喝一壶的,他不得不马上停止进攻公孙瓒,把人召集在一起,商议对策。
沮授果断的站了出来,“主公,无论如何,都不能在这个时候跟赵云开战,我们应该派人马上去雁门关求见赵云,一定要把这件事化解,必要时可以许给他一些好处,只要他能退兵,只要他的要求不算过分,我们都可以答应。”
虽然袁绍的身边,派系林立,为了争权夺势,经常发生争吵,吵的不可开交,可这一次,一件却出奇的一致。
谁都知道赵云的厉害,如果跟赵云打起来,谁都甭想有好果子吃,能不能保住冀州,也很难说。
袁绍干脆把沮授派去见赵云。
沮授一兵一卒到没有带,单人独骑来见赵云。
听说沮授来了,赵云忙带人迎了出来,他跟沮授还是第一次见面,但沮授的名字,赵云却早已熟的不能再熟了。
沮授面容清矍清瘦,骨骼分明,一双眼睛闪烁着严峻犀利的光芒,薄嘴唇紧闭着,颌下留着修长的胡须——不怒自威贵人之相。
赵云一抱拳“先生远路而来,一路辛苦,赵云迎接来迟,恕罪恕罪。”
沮授淡淡的笑了笑“赵将军,想不到你如此年轻,真是年少有为,让人刮目相看。”
“先生说笑了,请——”
赵云携手揽腕,将沮授让进了雁门关,分宾主落座后,没等赵云询问,沮授便站了起来“说来惭愧,田丰不听我的劝阻,在柳石镇伏击了赵将军,这件事是我们做的不对,万幸的是将军吉人天相,平安脱险,若真有个一差二错,我们可就铸成大错了。”
沮授满脸愧色,态度很真诚,可他话音刚落,陈宫却发出一阵冷笑“正平兄,恐怕你说的言不由衷吧,如果我家主公真的遭遇不测,你们这会应该已经摆酒庆贺了,而不是认为铸成大错感到悔恨。”
沮授看了陈宫一眼,见他表情严肃,眼神刀子一般犀利,心中暗暗摇头,这个人一定不好对付。
“诸位,我刚才说了,这件事完全是田丰一意孤行,擅自违抗命令所致,现在他已经被关进了大牢,主公一定不会轻饶了他,我希望这件事你们能多加体谅,要知道袁公无意跟你们为敌,赵将军,这次你出兵易京,帮我们解了燃眉之急,将公孙瓒赶出了易京楼,袁公对将军的仗义援手非常感激,他怎么可能下令对付将军呢?这完全是田丰的个人所为,还望将军能顾全大局,不要冲动,一旦开启战端,不知多少百姓要遭殃,对我们双方都没有好处,将军三思。”
吕布哼了一声“现在知道怕了,早干什么去了,你口口声声说是田丰的个人所为,把袁绍的责任推的一干二净,你这番说辞有人会信吗,田丰难道吃了熊心豹子胆,他敢这么做,难道就不怕杀头吗?”
这正是沮授的高明之处,无论如何,田丰伏击赵云这件事,责任都不能牵连到袁绍,只要这样,问题才容易化解。
赵云面衬似水,冷冷道“谁下的命令,我没有兴趣,我死了数千名将士,我也差点把命搭上,沮先生,难道你以为,这仅仅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吗?”
陈宫也站了起来“就是,难道这么多将士就白死了吗?”
“你们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只要合情合理,回去我一定禀明袁公。”
赵云刚要开口,将事先商量好的条件提出来,陈宫冲他摇摇头,抢先说道“这样吧,你们一次性赔偿我们五百万斛粮食,这件事就这么算了,若不答应,那也只能战场上见个高低,分个胜负了。”
“五百万?”
沮授大吃一惊,赵云的表情也感到有些意外,不是说好的340万斛吗?
转念又一想,赵云猛然醒悟,跟买东西一样,一个漫天要价,一个坐地还钱,总不能直接就把底牌亮出来吧。
在当时,没有什么比粮食还要贵重,有粮食就能活命,粮食可以换成钱,但有钱不一定能够买到粮食。
“这么多?”别看沮授一下遇事冷静,这会也坐不住了。
袁绍这些年,境地的情况一向不怎么乐观,赵云和曹操都在各自的境内,大力提倡屯田之法,劝农耕桑,鼓励粮食生产,粮荒的问题都得到极大的缓解,可袁绍这些年,一直忽略了这件事,仗倒是没有少打,再者说,袁绍跟赵云和曹操对待百姓的态度又有根本上的区别。
赵云重视底层人民,时刻把百姓的生计问题放在第一位。
曹操虽然没有赵云做的这么彻底,至少对百姓也不错,曹操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让不少底层的人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么做,不排除曹操想以此来抑制上层权贵士族的地位和权益。
曹操的个性复杂而又矛盾,他一方面尊重世家贵族,拉拢了不少名流才俊,另一方面又同情底层人民,对弱势群体的地位一再提高,寄希望从根本上限制上层贵族。
而袁绍则从来就没有同情过底层的百姓,他维护的只是上层贵族的利益,所以对百姓赖以为生的生计问题,袁绍一点都不在乎。
每次有征粮的任务,袁绍将命令下达,下面的人只知道执行命令,对百姓的死活根本就不理会,而且因为冀州的田地大部分都控制在上层贵族手中,每次的收粮任务,那些世家贵族都会疯狂的盘剥百姓,比如说一亩地征收一成的粮食,百姓却有交三成甚至四成的粮食。
“这可如何是好?”
噩耗接踵而至,没多久,东山卫的细作就带来了更加可怕的消息“主公,赵云的大军连日来,不住的向虎牢关和河内增兵,不到两日,集结的兵力已经不下十万之多。”
袁绍好悬没气昏过去“田丰害我不浅,这可该如何是好?”
对付公孙瓒,已经到了最关键的一步,眼看只差一步,就要大功告成了,可现在,袁绍最不想面对的事情出现了,赵云向冀州边境增兵十万,而且还占了雁门关,一旦开战,赵云双管齐下,绝对够袁绍喝一壶的,他不得不马上停止进攻公孙瓒,把人召集在一起,商议对策。
沮授果断的站了出来,“主公,无论如何,都不能在这个时候跟赵云开战,我们应该派人马上去雁门关求见赵云,一定要把这件事化解,必要时可以许给他一些好处,只要他能退兵,只要他的要求不算过分,我们都可以答应。”
虽然袁绍的身边,派系林立,为了争权夺势,经常发生争吵,吵的不可开交,可这一次,一件却出奇的一致。
谁都知道赵云的厉害,如果跟赵云打起来,谁都甭想有好果子吃,能不能保住冀州,也很难说。
袁绍干脆把沮授派去见赵云。
沮授一兵一卒到没有带,单人独骑来见赵云。
听说沮授来了,赵云忙带人迎了出来,他跟沮授还是第一次见面,但沮授的名字,赵云却早已熟的不能再熟了。
沮授面容清矍清瘦,骨骼分明,一双眼睛闪烁着严峻犀利的光芒,薄嘴唇紧闭着,颌下留着修长的胡须——不怒自威贵人之相。
赵云一抱拳“先生远路而来,一路辛苦,赵云迎接来迟,恕罪恕罪。”
沮授淡淡的笑了笑“赵将军,想不到你如此年轻,真是年少有为,让人刮目相看。”
“先生说笑了,请——”
赵云携手揽腕,将沮授让进了雁门关,分宾主落座后,没等赵云询问,沮授便站了起来“说来惭愧,田丰不听我的劝阻,在柳石镇伏击了赵将军,这件事是我们做的不对,万幸的是将军吉人天相,平安脱险,若真有个一差二错,我们可就铸成大错了。”
沮授满脸愧色,态度很真诚,可他话音刚落,陈宫却发出一阵冷笑“正平兄,恐怕你说的言不由衷吧,如果我家主公真的遭遇不测,你们这会应该已经摆酒庆贺了,而不是认为铸成大错感到悔恨。”
沮授看了陈宫一眼,见他表情严肃,眼神刀子一般犀利,心中暗暗摇头,这个人一定不好对付。
“诸位,我刚才说了,这件事完全是田丰一意孤行,擅自违抗命令所致,现在他已经被关进了大牢,主公一定不会轻饶了他,我希望这件事你们能多加体谅,要知道袁公无意跟你们为敌,赵将军,这次你出兵易京,帮我们解了燃眉之急,将公孙瓒赶出了易京楼,袁公对将军的仗义援手非常感激,他怎么可能下令对付将军呢?这完全是田丰的个人所为,还望将军能顾全大局,不要冲动,一旦开启战端,不知多少百姓要遭殃,对我们双方都没有好处,将军三思。”
吕布哼了一声“现在知道怕了,早干什么去了,你口口声声说是田丰的个人所为,把袁绍的责任推的一干二净,你这番说辞有人会信吗,田丰难道吃了熊心豹子胆,他敢这么做,难道就不怕杀头吗?”
这正是沮授的高明之处,无论如何,田丰伏击赵云这件事,责任都不能牵连到袁绍,只要这样,问题才容易化解。
赵云面衬似水,冷冷道“谁下的命令,我没有兴趣,我死了数千名将士,我也差点把命搭上,沮先生,难道你以为,这仅仅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吗?”
陈宫也站了起来“就是,难道这么多将士就白死了吗?”
“你们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只要合情合理,回去我一定禀明袁公。”
赵云刚要开口,将事先商量好的条件提出来,陈宫冲他摇摇头,抢先说道“这样吧,你们一次性赔偿我们五百万斛粮食,这件事就这么算了,若不答应,那也只能战场上见个高低,分个胜负了。”
“五百万?”
沮授大吃一惊,赵云的表情也感到有些意外,不是说好的340万斛吗?
转念又一想,赵云猛然醒悟,跟买东西一样,一个漫天要价,一个坐地还钱,总不能直接就把底牌亮出来吧。
在当时,没有什么比粮食还要贵重,有粮食就能活命,粮食可以换成钱,但有钱不一定能够买到粮食。
“这么多?”别看沮授一下遇事冷静,这会也坐不住了。
袁绍这些年,境地的情况一向不怎么乐观,赵云和曹操都在各自的境内,大力提倡屯田之法,劝农耕桑,鼓励粮食生产,粮荒的问题都得到极大的缓解,可袁绍这些年,一直忽略了这件事,仗倒是没有少打,再者说,袁绍跟赵云和曹操对待百姓的态度又有根本上的区别。
赵云重视底层人民,时刻把百姓的生计问题放在第一位。
曹操虽然没有赵云做的这么彻底,至少对百姓也不错,曹操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让不少底层的人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么做,不排除曹操想以此来抑制上层权贵士族的地位和权益。
曹操的个性复杂而又矛盾,他一方面尊重世家贵族,拉拢了不少名流才俊,另一方面又同情底层人民,对弱势群体的地位一再提高,寄希望从根本上限制上层贵族。
而袁绍则从来就没有同情过底层的百姓,他维护的只是上层贵族的利益,所以对百姓赖以为生的生计问题,袁绍一点都不在乎。
每次有征粮的任务,袁绍将命令下达,下面的人只知道执行命令,对百姓的死活根本就不理会,而且因为冀州的田地大部分都控制在上层贵族手中,每次的收粮任务,那些世家贵族都会疯狂的盘剥百姓,比如说一亩地征收一成的粮食,百姓却有交三成甚至四成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