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贾诩的忧虑
自从上次跟赵云见过一面,赵云的话,总是时不时的在贾诩的心头萦绕,挥之不去。
他知道,赵云恨自己,因为赵云说的很清楚,一个小小的亭长,杀不了李傕郭汜这些人,却能要了他贾诩的命。
贾诩之所以鼓动李傕四人,起兵攻打长安,其目的,正是为了自保。
长安沦陷,多说忠臣良将被逼死,多少无辜百姓死在西凉兵的铁骑之下,就连天子,也落入李傕等人的魔掌之中,这一切,罪魁祸首,正是贾诩。
为了自己一个人,却害了天下。
赵云的恨意,毫不隐瞒,否则,也不会对贾诩说的那么直接。
自上次一别,贾诩一直在提心吊胆,一直在反复揣摩赵云的用意。
对于赵云的动向,贾诩也一直在默默的关注着。
西凉边陲的磨炼,让贾诩对危险的感知,异于常人的敏锐,赵云如果仅仅恨他,倒不足为惧,可赵云的实力,却悄然积聚,正逐渐的露出锋芒。
横扫白波、夺取函谷关、拿下南阳,又打败了汹汹来犯的匈奴人,每一次,都赢的极为漂亮,更难能可贵的是,赵云每一次,都善于借力打力,虽然他接连跟人交锋,伤亡几乎少的可怜。
这才是让贾诩感到最不可思议的!
贾诩的书房里,墙壁上挂着一副牛皮地图,赵云自从占据洛阳后,打的每一次战役,上面都标注的很清楚。
对赵云之所以如此关注,不是没有原因,李傕等人霸占长安,为祸一方,上欺天子,下压群臣,野心张狂,胡作非为,贾诩早就料到他们的好日子不会久远,对赵云又是离得最近,且最有实力的一方诸侯,何况,赵云还识破了贾诩当初的阴谋。
长安一旦有变,赵云的兵马,弹指之间,就能兵临城下。
南阳之战,明明赵云凭自己的力量足以能击败袁术,可是他,先后跟曹操、袁绍、孙坚、刘表,四路诸侯联合,最终,只付出了五千人的伤亡,就赶走了袁术,夺取了南阳郡。
夺取函谷关,赵云的伤亡,不足五百人。
平定白波,又借助了司马家的力量,里应外合,伤亡也少的可怜。
这次匈奴六万大军来犯,赵云更是从容应对,硬是南北两路不知不觉间,将匈奴人困在了大山之中,进退无路,成了案板上待宰的鱼肉。
每一次激战,明明处境很危险,可赵云,从未冲动蛮干过,不像公孙瓒那样,动不动就直接跟敌人硬碰硬的血拼死斗,赵云从容运筹,不是借力,便是借势,任何一战战斗,几乎都是智取。
本来,自从上次见面后,赵云虽然点出了贾诩的鼓动李傕等人的阴谋,可在贾诩看来,洛阳一无所有,又四面群狼环伺,赵云就像无根的浮萍,赵云很难在洛阳站稳脚跟!
可结果,每一次危机,赵云都从容化解,既没有付出太大的伤亡,洛阳也治理的井井有条,还把吕布这头熊虎大将笼络在身旁。
贾诩,真的怕了。
赵云越来越强,而他又心怀死志,对汉室赤胆忠肝,这让贾诩更加寝食不安。
可贾诩何等精明,虽然心里害怕,可他知道,事情一定还有转圜的余地,赵云无缘无故,为什么会把他的阴谋戳穿,贾诩也猜到了。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你做的坏事,我全都知道。”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想让对方有所表示。
嗖……这一夜,正在贾诩在书房凝神沉思的时候,突然窗外射进一把冷箭,正插在贾诩面前的书案上。
贾诩猛吃一惊,仔细一看,见箭头上有东西,心里这才松了口气。
上面有个布条,拆开一看,写了八个字“迎驾东归,盖世奇功!”
贾诩急忙推门走了出去,外面空无一人,贾诩询问了巡夜的守卫,他们却什么动静也没有发觉。
贾诩对自身安危极为看重,府中守备森严,遍布岗哨,可对方却能来去无踪,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留下。
贾诩再次回到书房,仔仔细细,又把布条看了三遍,细加思索,贾诩微然一笑“迎驾东归,这一定是赵云派人给我的暗示。”
任何事,都有动机可寻,迎驾东归,对谁最有利,很显然,是赵云!
如果的别的诸侯要把圣驾接走,能绕过洛阳吗?能避开常山赵子龙吗?
贾诩连日来积聚在心头的不安,顿时烟消云散,心中冰雪消融一样,一下子轻松欢畅了不少。
只有,赵云有求于他,他才能‘将功折罪’,才能化解赵云对他的恨意。
………………
太史慈奉命去了幽州,可还是迟了一步。
在公孙瓒的连番挑衅之下,刘虞忍无可忍,彻底被激怒了,仗着人多势众,刘虞想要一举把公孙瓒击败。
刘虞准备充足,又是抢先发难,占得先机,十万大军一下子把公孙瓒给困在了城中,公孙瓒的身边,只有千余人,大部队并没有在身边,一开始,公孙瓒心里也慌了,可是登上城楼仔细观察了一番,公孙瓒突然笑了。
刘虞的兵马虽然多,可是杂乱无章,毫无秩序可言,刘虞治理地方民生才能不凡,但是论带兵打仗,却是个门外汉。
公孙瓒挑选了数百名精锐,让他们带着易燃之物,如旋风般打开城门杀了出去,守军突然反攻,刘虞始料不及,仓促之间,被公孙瓒带人四处纵火,烧的焦头烂额,阵型也被冲的稀里哗啦,一时间,刘虞的人马阵脚大乱,溃不成军。
志在必得的刘虞,输的稀里糊涂,他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最后却败了。
接下来,公孙瓒调集人马,疯狂反攻,逼的刘虞退到了居庸,被公孙瓒围攻了三日,城池沦陷,太史慈正巧赶到,拼死救出了刘虞的家小,但是幽州却不可避免的落到了公孙瓒的手中。
刘虞在幽州再无容身之地,被太史慈护送到了洛阳。
而赵云在邙山丛林中不费吹灰之力,也砍下了左贤王的首级,凯旋而归。
这真是,鞭敲金镫响,齐唱凯歌还!
他知道,赵云恨自己,因为赵云说的很清楚,一个小小的亭长,杀不了李傕郭汜这些人,却能要了他贾诩的命。
贾诩之所以鼓动李傕四人,起兵攻打长安,其目的,正是为了自保。
长安沦陷,多说忠臣良将被逼死,多少无辜百姓死在西凉兵的铁骑之下,就连天子,也落入李傕等人的魔掌之中,这一切,罪魁祸首,正是贾诩。
为了自己一个人,却害了天下。
赵云的恨意,毫不隐瞒,否则,也不会对贾诩说的那么直接。
自上次一别,贾诩一直在提心吊胆,一直在反复揣摩赵云的用意。
对于赵云的动向,贾诩也一直在默默的关注着。
西凉边陲的磨炼,让贾诩对危险的感知,异于常人的敏锐,赵云如果仅仅恨他,倒不足为惧,可赵云的实力,却悄然积聚,正逐渐的露出锋芒。
横扫白波、夺取函谷关、拿下南阳,又打败了汹汹来犯的匈奴人,每一次,都赢的极为漂亮,更难能可贵的是,赵云每一次,都善于借力打力,虽然他接连跟人交锋,伤亡几乎少的可怜。
这才是让贾诩感到最不可思议的!
贾诩的书房里,墙壁上挂着一副牛皮地图,赵云自从占据洛阳后,打的每一次战役,上面都标注的很清楚。
对赵云之所以如此关注,不是没有原因,李傕等人霸占长安,为祸一方,上欺天子,下压群臣,野心张狂,胡作非为,贾诩早就料到他们的好日子不会久远,对赵云又是离得最近,且最有实力的一方诸侯,何况,赵云还识破了贾诩当初的阴谋。
长安一旦有变,赵云的兵马,弹指之间,就能兵临城下。
南阳之战,明明赵云凭自己的力量足以能击败袁术,可是他,先后跟曹操、袁绍、孙坚、刘表,四路诸侯联合,最终,只付出了五千人的伤亡,就赶走了袁术,夺取了南阳郡。
夺取函谷关,赵云的伤亡,不足五百人。
平定白波,又借助了司马家的力量,里应外合,伤亡也少的可怜。
这次匈奴六万大军来犯,赵云更是从容应对,硬是南北两路不知不觉间,将匈奴人困在了大山之中,进退无路,成了案板上待宰的鱼肉。
每一次激战,明明处境很危险,可赵云,从未冲动蛮干过,不像公孙瓒那样,动不动就直接跟敌人硬碰硬的血拼死斗,赵云从容运筹,不是借力,便是借势,任何一战战斗,几乎都是智取。
本来,自从上次见面后,赵云虽然点出了贾诩的鼓动李傕等人的阴谋,可在贾诩看来,洛阳一无所有,又四面群狼环伺,赵云就像无根的浮萍,赵云很难在洛阳站稳脚跟!
可结果,每一次危机,赵云都从容化解,既没有付出太大的伤亡,洛阳也治理的井井有条,还把吕布这头熊虎大将笼络在身旁。
贾诩,真的怕了。
赵云越来越强,而他又心怀死志,对汉室赤胆忠肝,这让贾诩更加寝食不安。
可贾诩何等精明,虽然心里害怕,可他知道,事情一定还有转圜的余地,赵云无缘无故,为什么会把他的阴谋戳穿,贾诩也猜到了。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你做的坏事,我全都知道。”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想让对方有所表示。
嗖……这一夜,正在贾诩在书房凝神沉思的时候,突然窗外射进一把冷箭,正插在贾诩面前的书案上。
贾诩猛吃一惊,仔细一看,见箭头上有东西,心里这才松了口气。
上面有个布条,拆开一看,写了八个字“迎驾东归,盖世奇功!”
贾诩急忙推门走了出去,外面空无一人,贾诩询问了巡夜的守卫,他们却什么动静也没有发觉。
贾诩对自身安危极为看重,府中守备森严,遍布岗哨,可对方却能来去无踪,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留下。
贾诩再次回到书房,仔仔细细,又把布条看了三遍,细加思索,贾诩微然一笑“迎驾东归,这一定是赵云派人给我的暗示。”
任何事,都有动机可寻,迎驾东归,对谁最有利,很显然,是赵云!
如果的别的诸侯要把圣驾接走,能绕过洛阳吗?能避开常山赵子龙吗?
贾诩连日来积聚在心头的不安,顿时烟消云散,心中冰雪消融一样,一下子轻松欢畅了不少。
只有,赵云有求于他,他才能‘将功折罪’,才能化解赵云对他的恨意。
………………
太史慈奉命去了幽州,可还是迟了一步。
在公孙瓒的连番挑衅之下,刘虞忍无可忍,彻底被激怒了,仗着人多势众,刘虞想要一举把公孙瓒击败。
刘虞准备充足,又是抢先发难,占得先机,十万大军一下子把公孙瓒给困在了城中,公孙瓒的身边,只有千余人,大部队并没有在身边,一开始,公孙瓒心里也慌了,可是登上城楼仔细观察了一番,公孙瓒突然笑了。
刘虞的兵马虽然多,可是杂乱无章,毫无秩序可言,刘虞治理地方民生才能不凡,但是论带兵打仗,却是个门外汉。
公孙瓒挑选了数百名精锐,让他们带着易燃之物,如旋风般打开城门杀了出去,守军突然反攻,刘虞始料不及,仓促之间,被公孙瓒带人四处纵火,烧的焦头烂额,阵型也被冲的稀里哗啦,一时间,刘虞的人马阵脚大乱,溃不成军。
志在必得的刘虞,输的稀里糊涂,他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最后却败了。
接下来,公孙瓒调集人马,疯狂反攻,逼的刘虞退到了居庸,被公孙瓒围攻了三日,城池沦陷,太史慈正巧赶到,拼死救出了刘虞的家小,但是幽州却不可避免的落到了公孙瓒的手中。
刘虞在幽州再无容身之地,被太史慈护送到了洛阳。
而赵云在邙山丛林中不费吹灰之力,也砍下了左贤王的首级,凯旋而归。
这真是,鞭敲金镫响,齐唱凯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