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紫砂人物像
第303章紫砂人物像
徐景行看到黄毛的瞬间,边对黄毛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做到了最起码的心中有数。
心中有数,在讨价还价的环节才能掌握主动,当然,目前看起来甚至不怎么需要讨价还价,因为黄毛在兜售摊位上的物件是一般都是明码标价,几乎不怎么还价,还价也还的很少,估计卖主设定了最低成交价。
当然,这种情况下,黄毛要价也不会要的太高,毕竟自主权不在黄毛自己手里。
这么想着,拉着程琳蹲下去,从左边的物件开始查看。
黄毛的摊位上的物件数量也不算特别多,但种类不少,几乎所有品类的古玩都能在这里看到,而且每一件看上去都像模像样的,没有一眼假的东西。最起码在徐景行这个半内行眼里,这些物件看上去都是真的,就算是最右边的赝品也一样,不上手的情况下他也看不出真假,这说明黄毛身后的真正卖家不但有一条真古董货源,还有一条假古董货源。
千万别小看赝品的制作运输与销售这一条利益链,收入高的很,而且也是一个技术活儿,一般人作假做旧,只能糊弄一下什么都不懂的棒槌们;高手作假做旧,糊弄的是内行人,比如说徐景行这种一知半解的半内行,最容易在这种高手仿制的赝品上吃药打眼。
而且徐景行这种一知半解的半内行才是古玩行里数量最庞大的一个群体,也是财力最丰厚的一个群体,也是作假做旧高手们最喜欢的一个群体,为了糊弄徐景行他们这些半内行,作假者甚至不惜邀请一些美术或者书法高手参与其中。
比如说徐景行此时手里拿到的一只青花缠枝莲纹小碗,底款是“大清道光年制”的六字篆书青花款,无边框,口沿描青,外侧画着惟妙惟肖的缠枝莲纹,画工很流畅,单纯的绘画和书法水平来判断,这只小碗应该是道光年间的仿官窑产品。
在市场上,道光年间的瓷器市场价值普遍不高,就算官窑精品瓷器也比其他朝代的要第一个档次,民窑仿官窑的作品价格就更低了,但再低那也有上百年的历史,是真正的古董,也能卖到小五位数。
如果是以前的徐景行,看到这只小碗,就一定会把它当做是道光年间的官窑仿民谣瓷器,如果价格合适转手卖掉能赚到钱的话,他就有很大的可能买下来。
然而这正是造假者的高明之处,他们专门制造这种中低端的瓷器,就是引诱徐景行这种人上钩,因为太高端的瓷器一般人不会轻易出手,就算出手也会找行家鉴定,成功率并不高;与之相反,这种中低端的货色虽然价格不高,但正因为价格不高,迷惑性强,所以出货量才大,赚的也多,风险还低。
当然,徐景行知道这只画工不错的小碗是赝品,并不是他的眼力提升了,而是如意手套的功劳,如意手套摸上去没有一丝灵气,自然不可能是古董。
刚才在老杨那边闲聊的时候,他随手拿起几件古董看了看,只要是古董,不管品质高低,里面都有一定量的灵气,与之相反,如果是赝品,就一点灵气都没有。
这让他基本上可以肯定,如意手套所需要的“灵气”,只有真正的古董中才有,虽然不知道这灵气是怎么产生的,但他完全可以凭借这一点来鉴定绝大部分古董的真伪。
也正因如此,他才可以确定手里这件迷惑性超强的青花小碗是赝品。
虽然知道这只小碗是赝品,但他还是问了问价格,“哥们,这只小碗什么价?”
“不二价,两千四,”黄毛扫一眼毫不犹豫的答道,说完又去招呼其他客人了。
果然如此!
徐景行暗自琢磨,如果不是自己有作弊手段,看到这小碗上的花纹和手写的底款,再听到这个价格,还真的会动心,因为那些花纹和底款确实很不错,虽然谈不上是什么名家,但也不是一般工匠所能具备的,搁在古代的匠人中,怎么都能算是一个角色了。
可惜,在现代,艺术从业者的数量太大,很多美术系毕业的学生不是改行了,就是走上这样的歪门邪道,这件小碗很显然就是那些人的手笔,而且看那画工的流畅程度和对款识的模仿程度,显然已经驾轻就熟。
当然,这种现象他也没什么好办法,先不说这种事情本就会无法杜绝的,就算有本法禁止,也不是他这么一介草民所能禁止的,他在这儿也不过是瞎操心而已。
这么想着,摇摇头,放下小碗继续挑选。
别说,老杨说的还真没错,靠左边的物件大都是真的,靠右边的大都是赝品,而且越靠左,黄毛的报价也越高,最左边的一只粉彩梅瓶,黄毛竟然直接报价十二万,虽然那确实是一件真品,但在地摊上,这样的价格显然有些过分,很多人一听这个报价便直接放手,这地方人这么多,万一不小心摔坏了,那得原价赔偿的。
徐景行在摊子前顿了一会儿,不用问价便把这些物件的大致价格都了解的差不多了。
知道大概的价格那就好说了,在心理价位的物件中挑最好的就行,挑来挑去挑到一只紫砂摆件,准确的说,是一件人物风景题材的紫砂雕像。
这尊雕像高约二十公分,背景是一座造型奇巧的假山,假山一侧有一丛竹子探出头来,主角是一个头戴方正巾帽身着襕衫的老者,老者靠坐在假山一侧,半坐半躺,右腿曲起,目视前方,一手抓着胡须,一手搭在身侧的石台上,放佛正在思考什么事情。
同时在石台上摆放着一只茶壶和一只能看到茶水的茶杯,在茶杯一侧还随意放着一只蒲扇。
这些元素组合起来,将一位悠然自得的隐者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之所以说是隐者,而不是一般老者,主要是因为雕像中的老者身处的环境看似悠闲,可神态中却隐隐的透露出一丝凝重之色,像是在忧国忧民一般。
徐景行看到黄毛的瞬间,边对黄毛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做到了最起码的心中有数。
心中有数,在讨价还价的环节才能掌握主动,当然,目前看起来甚至不怎么需要讨价还价,因为黄毛在兜售摊位上的物件是一般都是明码标价,几乎不怎么还价,还价也还的很少,估计卖主设定了最低成交价。
当然,这种情况下,黄毛要价也不会要的太高,毕竟自主权不在黄毛自己手里。
这么想着,拉着程琳蹲下去,从左边的物件开始查看。
黄毛的摊位上的物件数量也不算特别多,但种类不少,几乎所有品类的古玩都能在这里看到,而且每一件看上去都像模像样的,没有一眼假的东西。最起码在徐景行这个半内行眼里,这些物件看上去都是真的,就算是最右边的赝品也一样,不上手的情况下他也看不出真假,这说明黄毛身后的真正卖家不但有一条真古董货源,还有一条假古董货源。
千万别小看赝品的制作运输与销售这一条利益链,收入高的很,而且也是一个技术活儿,一般人作假做旧,只能糊弄一下什么都不懂的棒槌们;高手作假做旧,糊弄的是内行人,比如说徐景行这种一知半解的半内行,最容易在这种高手仿制的赝品上吃药打眼。
而且徐景行这种一知半解的半内行才是古玩行里数量最庞大的一个群体,也是财力最丰厚的一个群体,也是作假做旧高手们最喜欢的一个群体,为了糊弄徐景行他们这些半内行,作假者甚至不惜邀请一些美术或者书法高手参与其中。
比如说徐景行此时手里拿到的一只青花缠枝莲纹小碗,底款是“大清道光年制”的六字篆书青花款,无边框,口沿描青,外侧画着惟妙惟肖的缠枝莲纹,画工很流畅,单纯的绘画和书法水平来判断,这只小碗应该是道光年间的仿官窑产品。
在市场上,道光年间的瓷器市场价值普遍不高,就算官窑精品瓷器也比其他朝代的要第一个档次,民窑仿官窑的作品价格就更低了,但再低那也有上百年的历史,是真正的古董,也能卖到小五位数。
如果是以前的徐景行,看到这只小碗,就一定会把它当做是道光年间的官窑仿民谣瓷器,如果价格合适转手卖掉能赚到钱的话,他就有很大的可能买下来。
然而这正是造假者的高明之处,他们专门制造这种中低端的瓷器,就是引诱徐景行这种人上钩,因为太高端的瓷器一般人不会轻易出手,就算出手也会找行家鉴定,成功率并不高;与之相反,这种中低端的货色虽然价格不高,但正因为价格不高,迷惑性强,所以出货量才大,赚的也多,风险还低。
当然,徐景行知道这只画工不错的小碗是赝品,并不是他的眼力提升了,而是如意手套的功劳,如意手套摸上去没有一丝灵气,自然不可能是古董。
刚才在老杨那边闲聊的时候,他随手拿起几件古董看了看,只要是古董,不管品质高低,里面都有一定量的灵气,与之相反,如果是赝品,就一点灵气都没有。
这让他基本上可以肯定,如意手套所需要的“灵气”,只有真正的古董中才有,虽然不知道这灵气是怎么产生的,但他完全可以凭借这一点来鉴定绝大部分古董的真伪。
也正因如此,他才可以确定手里这件迷惑性超强的青花小碗是赝品。
虽然知道这只小碗是赝品,但他还是问了问价格,“哥们,这只小碗什么价?”
“不二价,两千四,”黄毛扫一眼毫不犹豫的答道,说完又去招呼其他客人了。
果然如此!
徐景行暗自琢磨,如果不是自己有作弊手段,看到这小碗上的花纹和手写的底款,再听到这个价格,还真的会动心,因为那些花纹和底款确实很不错,虽然谈不上是什么名家,但也不是一般工匠所能具备的,搁在古代的匠人中,怎么都能算是一个角色了。
可惜,在现代,艺术从业者的数量太大,很多美术系毕业的学生不是改行了,就是走上这样的歪门邪道,这件小碗很显然就是那些人的手笔,而且看那画工的流畅程度和对款识的模仿程度,显然已经驾轻就熟。
当然,这种现象他也没什么好办法,先不说这种事情本就会无法杜绝的,就算有本法禁止,也不是他这么一介草民所能禁止的,他在这儿也不过是瞎操心而已。
这么想着,摇摇头,放下小碗继续挑选。
别说,老杨说的还真没错,靠左边的物件大都是真的,靠右边的大都是赝品,而且越靠左,黄毛的报价也越高,最左边的一只粉彩梅瓶,黄毛竟然直接报价十二万,虽然那确实是一件真品,但在地摊上,这样的价格显然有些过分,很多人一听这个报价便直接放手,这地方人这么多,万一不小心摔坏了,那得原价赔偿的。
徐景行在摊子前顿了一会儿,不用问价便把这些物件的大致价格都了解的差不多了。
知道大概的价格那就好说了,在心理价位的物件中挑最好的就行,挑来挑去挑到一只紫砂摆件,准确的说,是一件人物风景题材的紫砂雕像。
这尊雕像高约二十公分,背景是一座造型奇巧的假山,假山一侧有一丛竹子探出头来,主角是一个头戴方正巾帽身着襕衫的老者,老者靠坐在假山一侧,半坐半躺,右腿曲起,目视前方,一手抓着胡须,一手搭在身侧的石台上,放佛正在思考什么事情。
同时在石台上摆放着一只茶壶和一只能看到茶水的茶杯,在茶杯一侧还随意放着一只蒲扇。
这些元素组合起来,将一位悠然自得的隐者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之所以说是隐者,而不是一般老者,主要是因为雕像中的老者身处的环境看似悠闲,可神态中却隐隐的透露出一丝凝重之色,像是在忧国忧民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