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用心良苦
飞机平稳降落在滨江机场,等机上的乘客走得差不多时,慕容云抱着儿子和婷婷随着人流走出了机舱。
沿着舷梯往下走了几步,慕容云一眼就看见了距离飞机不远处的一辆“别克”汽车上下来两个熟悉的身影,竟然是自己的爸爸妈妈。
毋庸置疑,肯定是老爸动用关系,把私家车开进了停机坪。
昨天晚上,慕容云打电话给家里告知乘今早的飞机回滨江,电话是母亲接的,难掩喜悦的问了他航班号和起飞时间,告诉他,“你爸去接你们。”
婷婷也给家里打了电话,直言不讳的和父母说下飞机后先和慕容云回家,婷婷的父母没有反对,先回“婆家”也是应当的。
慕容云低声笑着对婷婷说:“还是你面子大,自打我记事起,就不记得妈接过站。”
婷婷笑指着笑指着小思云,“我估计还是咱们儿子的面子大。”
慕容云摇头否认,“如果仅我和儿子回来,也绝对劳不动妈的大驾。”还有一句没说:“即使是潘钰和思霆回来,妈也不会来接机。”
走下舷梯,慕容云把儿子放到地面上,指了指父母的位置,在他的小屁股上拍了一下,“快跑,那是爷爷奶奶,大声喊。”
“爷爷,奶奶!”小思云很听话的迈开小腿,张开手臂,奔向祖父母;慕容云的父亲迎上来,一把抱起孙子,“哎呦,我的大孙子,你可把爷爷想坏了!”
慕容云拉着婷婷的手快步走到父母身边,“爸妈,我们回来了。”婷婷怯生生的叫:“梁姨、姨父。”
母亲对慕容云视若不见,先是紧紧的拥抱了婷婷,眼中泛着闪闪泪光说:“四年没见了,我的孩子,欢迎你回来。”
两年未见,慕容云本想拥抱一下父亲,哪成想,父亲和婷婷打过招呼,理都不理他,似乎所有的心思全在小思云身上,只顾将孙子抱在怀里,不停的亲吻孙子的小脸蛋,不停的哄着孙子喊“爷爷”。
等母亲和婷婷叙完话,慕容云也想拥抱母亲,母亲却只对他点了点头,便急不可待的去抱孙子,早已忘记了不和老伴儿“抢”孙子的承诺。
看着孙子和奶奶亲热了一会儿,慕容云父亲提醒老伴儿,“外面冷,别把孙子冻着,先上车吧。”
“爸,”慕容云急忙说:“我来开吧。”
慕容爸爸面无表情的摇摇头,一面绕过车头走向驾驶室,一面说:“我还不老,你又不是不知道,退休这些年,都是我自己开车,另外,你在澳大利亚开惯了右舵车,刚回来,不见得能适应,还是我开吧。”
到机场接机大厅取了托运的行李,回到家,等他们一家三口简单的梳洗完,慕容云的母亲拉着婷婷的手坐到沙发上,亲切、自然的问东问西,问孙子的具体出生日期,问孙子的成长趣事,问他们在堪培拉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慕容家,婷婷曾来过多次,可这座市长楼,她之前只来过一次,也正是那一次,将她的人生,终于和小亮哥交织在一起;此刻,再次置身于这间宽敞明亮的客厅里,心底油然升起一股温暖亲切之情。
父亲则宛若陪领导视察似的,笑容满面的抱着孙子楼上楼下的挨个房间转悠,还把孙子当个大人似的和他说话:“这是爷爷奶奶的房间,这是你爸的房间,这是你姑姑的房间,你爸和你姑姑长年不在家,你这次要陪爷爷奶奶多住一段时间…”
本来上楼时小思云是被爷爷抱在怀中的,下楼时却骑在了爷爷脖子上;慕容云看得直乐,他小时候可没享受过如此待遇,这么一个小家伙,让他老人家瞬间由严父变成了慈祥的爷爷,角色转换得可真够快。
两年没回家,慕容云楼上楼下的转了一圈后,问母亲,“妈,刘阿姨没在,出去买菜了?”
母亲白了他一眼,“前两天我就给她放假了,年后回来。”
这个“年后”,慕容云估计应该得拖延到他和婷婷回澳洲之后;从把汽车开到停机坪上接机到安排走了保姆,慕容云能体会到父母用心良苦的保密措施。
慕容云的母亲五十岁之后不知什么原因患上了轻度的过敏性支气管炎,对厨房里煎炒烹炸的油烟非常敏感,所以家中才请了保姆;偶尔保姆有事,她和老伴儿就下口面或是炖点儿菜,对付一顿。
慕容云的父亲是“君子远庖厨”的忠实拥趸者,从年轻时就不会做饭;慕容云记得非常清晰,他唯一吃过老爸做的菜是在七岁的时候,是一道黄瓜炒鸡蛋,而且还没放盐。
“婷婷,”慕容云给她做了个打电话的动作后,一面向厨房走,一面说:“从今天起,家里饭,包括年夜饭,都我做。”
走进厨房,厨房的案板上摆满了洗好的蔬菜、鱼、虾、泡发的木耳、蘑菇、黄花菜,还有切得细如银丝的东北酸菜,煮好的方肉,面板上放着几绺切好的手擀面。
“起身饺子下车面,”慕容云深深的翕动鼻翼,自言自语:“这才是妈妈的味道啊!”
在厨房里忙乎了一会儿,婷婷进来帮忙,慕容云探头到厨房外,爸妈正围着孙子喜笑颜开,回身揽过婷婷,在她唇上重重的吻了一下,“打电话了?”
“打了。”
“什么情况?”
“没什么,问我什么时候回去?”
“没说不让我去?”
婷婷摇摇头,双臂勾住慕容云的脖子,“爸妈如果这样说,那我也不回去了,省得你受罪。”
慕容云轻刮了婷婷鼻梁一下,“那我罪过可大了,拐骗人家女儿不回家。”
“那也没我罪过大,把人家儿子都拐到澳大利亚去了。”
“小时候,父母哄着我们、逗我们开心,现在,也该轮到我们哄他们、逗他们开心了,”慕容云又在婷婷唇上吻了一下,“我已经做好了受罪的准备,你放心,今天去,我只需受几个小时的罪,然后所有的一切都会烟消云散、柳暗花明。”
沿着舷梯往下走了几步,慕容云一眼就看见了距离飞机不远处的一辆“别克”汽车上下来两个熟悉的身影,竟然是自己的爸爸妈妈。
毋庸置疑,肯定是老爸动用关系,把私家车开进了停机坪。
昨天晚上,慕容云打电话给家里告知乘今早的飞机回滨江,电话是母亲接的,难掩喜悦的问了他航班号和起飞时间,告诉他,“你爸去接你们。”
婷婷也给家里打了电话,直言不讳的和父母说下飞机后先和慕容云回家,婷婷的父母没有反对,先回“婆家”也是应当的。
慕容云低声笑着对婷婷说:“还是你面子大,自打我记事起,就不记得妈接过站。”
婷婷笑指着笑指着小思云,“我估计还是咱们儿子的面子大。”
慕容云摇头否认,“如果仅我和儿子回来,也绝对劳不动妈的大驾。”还有一句没说:“即使是潘钰和思霆回来,妈也不会来接机。”
走下舷梯,慕容云把儿子放到地面上,指了指父母的位置,在他的小屁股上拍了一下,“快跑,那是爷爷奶奶,大声喊。”
“爷爷,奶奶!”小思云很听话的迈开小腿,张开手臂,奔向祖父母;慕容云的父亲迎上来,一把抱起孙子,“哎呦,我的大孙子,你可把爷爷想坏了!”
慕容云拉着婷婷的手快步走到父母身边,“爸妈,我们回来了。”婷婷怯生生的叫:“梁姨、姨父。”
母亲对慕容云视若不见,先是紧紧的拥抱了婷婷,眼中泛着闪闪泪光说:“四年没见了,我的孩子,欢迎你回来。”
两年未见,慕容云本想拥抱一下父亲,哪成想,父亲和婷婷打过招呼,理都不理他,似乎所有的心思全在小思云身上,只顾将孙子抱在怀里,不停的亲吻孙子的小脸蛋,不停的哄着孙子喊“爷爷”。
等母亲和婷婷叙完话,慕容云也想拥抱母亲,母亲却只对他点了点头,便急不可待的去抱孙子,早已忘记了不和老伴儿“抢”孙子的承诺。
看着孙子和奶奶亲热了一会儿,慕容云父亲提醒老伴儿,“外面冷,别把孙子冻着,先上车吧。”
“爸,”慕容云急忙说:“我来开吧。”
慕容爸爸面无表情的摇摇头,一面绕过车头走向驾驶室,一面说:“我还不老,你又不是不知道,退休这些年,都是我自己开车,另外,你在澳大利亚开惯了右舵车,刚回来,不见得能适应,还是我开吧。”
到机场接机大厅取了托运的行李,回到家,等他们一家三口简单的梳洗完,慕容云的母亲拉着婷婷的手坐到沙发上,亲切、自然的问东问西,问孙子的具体出生日期,问孙子的成长趣事,问他们在堪培拉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慕容家,婷婷曾来过多次,可这座市长楼,她之前只来过一次,也正是那一次,将她的人生,终于和小亮哥交织在一起;此刻,再次置身于这间宽敞明亮的客厅里,心底油然升起一股温暖亲切之情。
父亲则宛若陪领导视察似的,笑容满面的抱着孙子楼上楼下的挨个房间转悠,还把孙子当个大人似的和他说话:“这是爷爷奶奶的房间,这是你爸的房间,这是你姑姑的房间,你爸和你姑姑长年不在家,你这次要陪爷爷奶奶多住一段时间…”
本来上楼时小思云是被爷爷抱在怀中的,下楼时却骑在了爷爷脖子上;慕容云看得直乐,他小时候可没享受过如此待遇,这么一个小家伙,让他老人家瞬间由严父变成了慈祥的爷爷,角色转换得可真够快。
两年没回家,慕容云楼上楼下的转了一圈后,问母亲,“妈,刘阿姨没在,出去买菜了?”
母亲白了他一眼,“前两天我就给她放假了,年后回来。”
这个“年后”,慕容云估计应该得拖延到他和婷婷回澳洲之后;从把汽车开到停机坪上接机到安排走了保姆,慕容云能体会到父母用心良苦的保密措施。
慕容云的母亲五十岁之后不知什么原因患上了轻度的过敏性支气管炎,对厨房里煎炒烹炸的油烟非常敏感,所以家中才请了保姆;偶尔保姆有事,她和老伴儿就下口面或是炖点儿菜,对付一顿。
慕容云的父亲是“君子远庖厨”的忠实拥趸者,从年轻时就不会做饭;慕容云记得非常清晰,他唯一吃过老爸做的菜是在七岁的时候,是一道黄瓜炒鸡蛋,而且还没放盐。
“婷婷,”慕容云给她做了个打电话的动作后,一面向厨房走,一面说:“从今天起,家里饭,包括年夜饭,都我做。”
走进厨房,厨房的案板上摆满了洗好的蔬菜、鱼、虾、泡发的木耳、蘑菇、黄花菜,还有切得细如银丝的东北酸菜,煮好的方肉,面板上放着几绺切好的手擀面。
“起身饺子下车面,”慕容云深深的翕动鼻翼,自言自语:“这才是妈妈的味道啊!”
在厨房里忙乎了一会儿,婷婷进来帮忙,慕容云探头到厨房外,爸妈正围着孙子喜笑颜开,回身揽过婷婷,在她唇上重重的吻了一下,“打电话了?”
“打了。”
“什么情况?”
“没什么,问我什么时候回去?”
“没说不让我去?”
婷婷摇摇头,双臂勾住慕容云的脖子,“爸妈如果这样说,那我也不回去了,省得你受罪。”
慕容云轻刮了婷婷鼻梁一下,“那我罪过可大了,拐骗人家女儿不回家。”
“那也没我罪过大,把人家儿子都拐到澳大利亚去了。”
“小时候,父母哄着我们、逗我们开心,现在,也该轮到我们哄他们、逗他们开心了,”慕容云又在婷婷唇上吻了一下,“我已经做好了受罪的准备,你放心,今天去,我只需受几个小时的罪,然后所有的一切都会烟消云散、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