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眼光独到
崔云逸新官上任,第一次来到尚书台,来看看这个以后工作的地方。尚书台是拟定各地官员政策的行政机构,这里的权力可以说也是十分的密集,与各地的官员来往十分的复杂,所以尚书台,也被称为一个小朝堂。
这里不是多么混乱,但也不是很太平,由于最近新帝奉行的节俭政策,让各地都十分的紧张,特别是那几个富庶的郡县,对于这个政策是有很大的抵触情绪。
毕竟节俭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剥削,越有钱的付出的就越多,同样也触犯了他们的利益,之所以一直没有动静只敢在暗处闲碎几句,还不是因为兵权政权都牢牢的把控在新帝的手中,只要他们敢有一点的轻举妄动,面临的就是帝王之怒。
这一点上,杨旷做的很好,崔云逸也十分的认可这个政策,毕竟南境随时都有可能面临战事,古劲松虽然无敌,但是没有粮草军饷,军心也会溃散,人都是一样的,如果没有个盼头,别说是为国捐躯了,就算是让他们工作也不会有干劲。
崔云逸先是来到了尚书台,见到了尚书台的各级官员,现在他是尚书台的老大了,所以这些官员拍马屁的拍马屁,献媚的献媚,要按照他以前的脾气,自然是不屑一顾。但是自从逃亡归来之后,这个秉性就随之消失了,人情世故是不可避免的,哪怕心中再厌恶,也不能免俗。
做到了这一点的崔云逸很快就跟这群官员打成一片,即使崔氏由于崔文当日在朝堂上的言辞得罪颇多,但是祸不及妻儿,崔云逸并没有受到这份牵连。
尚书台这边的公务也是比较繁忙的,毕竟是要综合整个大商的各地官员,很多的事情都需要经由尚书台才能办理。上一任的陈坤已经伏法,连带那些沾亲带故的也都死的干净,崔云逸暂时不需要担心党羽问题。
他现在的任务是自己要组建一派,这并不是谋私,而是自保之举,同样这个做法也不会令杨旷猜忌。因为崔云逸如果要胜任这个职位,就必须要有自保的能力,否则就算他能力出众,也不能敌得过那些悠悠之口。
有些事情,就是明面上解决不了的,官场亦是如此,更加残酷。崔云逸差不多都认识了这边的人,关系也差不多收拾的清楚了,便要正式开始他在这里的任务了。
尚书台的文案还有各地的政策,都会根据当地的情况而下定,而且有些资本的郡县,甚至会主动的向尚书台要求自己计划的政策。
出现这种情况是一件好事,这就证明那些郡县开始富足起来,不过也不可掉以轻心,否则一旦他们越来越自主,就会危及到中央的威信了。
国家是一体的,个别的不同可以允许,但是多了,那就不是好事,反而会阻扰国家的富强。尚书台的工作崔文曾经略知一二,在崔云逸来之前就对他讲解了许久。
准备了一段时间的崔云逸,带着复兴崔氏荣耀的想法,就这么壮志凌云的前来,他不会再奢想去培养崔氏的势力,而是真正的为国付出,无论良心还是现状,都必须如此。
“崔大人,这是最近各地的情况,请大人过目。”说话是尚书侍郎博易,此人在尚书台也算是老资格了,对于官场很是熟悉,之前跟陈坤也没有太多的沾染,算是干净的。
崔云逸也比较需要这样的人,自己经验还是不足,有一个老资格的官员帮衬总是好的,博易不仅经验丰富,而且能力方面也不差,于是崔云逸便笑着拿过了这些文案,翻阅了几下,便开始头疼了。
这里面的内容太过冗杂,特别是个别地方主动请愿的要求,实在是太过敷衍了,不认真去细细观察的话,说不定就会被钻了空子。
当官的当然会有小脑筋,崔云逸不能就这么让他们浑水摸鱼,但是要想处理这么多的事情,实在是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先不说能不能处理好,就是时间也不会够。
他只能看着博易这个长辈道:“博叔叔,要不你跟我一起来处理这些东西吧。”
“额...这个嘛,这都是大人您才能决定的,下官参与不太好吧。”博易有些避讳,毕竟最近整顿叛党的力度很大,他为官这么多年焉能不警觉,便想要回绝。
“有什么的,陛下既然让我前来管理尚书台,就信任我,你有这个能力,就恳请博叔叔不要退缩,国家危难之际,需要能人挺身而出,恳请博叔叔一边帮我一边教我。”崔云逸说的很诚恳,他没有安别的心思,特别是对待长辈,“博叔叔在尚书台这么多年,必定能帮上大忙。”
这样真诚的请求实在令博易难以拒绝,但是他还是有些后怕,他支支吾吾的不知道怎么说,只能手足无措的看着对方。
崔云逸看得出来经过九江王叛乱的事情后,整个大商的朝堂都是投鼠忌器,他试着劝说道:“尚书台总理整个各
地的政策,任务之艰巨,不下于任何一个部门,现在陛下大肆的清剿叛党,那也是针对叛党,博叔叔既然没有参与,又何必去担心这些舆论,总不会是博叔叔自己...”
崔云逸故意没有说完的话,顿时让博易冒起了冷汗,赶紧否认道:“下官绝没有做出叛国的举动,还请大人明鉴。”
“博叔叔稍安勿躁,我不是那个意思,只是既然博叔叔清白,为何不继续努力的为国效力,你这样只会让陛下更加怀疑啊。”崔云逸见此计有效,便加强了力度劝说道。
果然搬起了杨旷这座大山,博易瞬间就答应了下来:“下官明白了,如果大人执意要下官帮忙的话,那么下官自当竭尽全力,鞠躬尽瘁!”
“不用不用,博叔叔只要帮忙就行了。”崔云逸心中松了口气,好歹是有人可以教自己在尚书台的工作的,当初是他自己主动要下了这个尚书令的职位,在其位,谋其政,要想复兴崔氏,自己就必须要成功,要想拯救大商,自己也必须要成功,总之,必须要成功。
尚书台是一份好的职位,有足够的机会立功创造政绩,但同样也会伴随很大的困难和压力,甚至出一点点的错误,都有可能会被有心之人盯上,也会被弹劾。
风险和回报是成正比的,崔云逸深谙这个道理,不过有博易的配合,父亲在背后的支撑,以及陛下的扶植,还有青壮派的崛起,同样前途光明。
“崔大人,恕下官多句嘴,下官听完令尊最近在同僚中似乎有些引起公愤了,下官并不是故意提起,而是尚书令会不会因此受到牵连。”博易似乎很在意的问道。
崔云逸摇头道:“目前不会,博叔叔没看到尚书台这边的官员都问题吗?只要我们风平浪静,别人不会有机会落井下石的,但只要有机会,我不认为他们会不动。”
“所以大人的意思是危险仍然有。”
“这是自然的,毕竟父亲的言论有些偏激了,但我不认为父亲做错了,说的是实话,也说对了场合,对于崔氏还是大商都是有好处的。”崔云逸知道有些事情博易这种局外人是不会明白的,便没有说的具体。
博易懂那么一些,也听说过当年崔氏跟陛下的恩恩怨怨,不过现在陛下都在扶持崔云逸了,想必以前也都过去了,现在还是要以大局为重,便点点头不再说话了。
“好吧,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各地的心思吧,说不定还能找出点东西好好治治这帮家伙。”崔云逸干劲十足的挽起了衣袖作势准备大干一场的觉悟。
......
......
杨旷正在跟天师陆平对席而坐,身为一国之君的杨旷并没有直接要求对方跪拜,很有气度和胸襟的摆出平等的态度,对方是抱着前来相助的念头,自己又岂能自以为是。
“天师可否将大致的计划相告于朕?”杨旷似乎对于陆平的想法很在意,因为对方说了一统天下这样的志向,就一定会触动到他最渴望的想法。
陆平淡淡一笑道:“陛下不必着急,从现在开始我就称自己为在下了,算是江湖人对于陛下的最合适的称呼。在下以为,现在空谈计划,并无益处,陛下也不用担心是在下故弄玄虚,既然在下前来,就不会离开了。”
杨旷慢慢的点点头,又继续道:“天师若留在洛阳,那么江湖中的事情又该如何?朕知道你是要评定高手榜和铲除魔道的,你一天不在江湖,就不担心吗?”
“这些都是小事情,远比不上在下现在要做的。而且江湖还有一位比在下更有资格维持江湖的安定。”陆平所说就是那位江湖中闻风丧胆的鬼谋刘远梅,有他在即便是天魔都不敢妄动分毫。
如此一说,杨旷倒也明白了,看来对方认真的态度是千真万确,放下了所有的事情,也考虑到了所有的后果,用最简单直接和安全的方式前来,也算是周全的行动了。
于是杨旷又道:“好,天师不急那朕也不需要着急,朕就先好好的整顿大商的国情,先把局势安定下来,才能考虑下一步的计划,也就是一统天下的计划。”
“陛下有此觉悟,可谓是眼光朝前,自古以来能做到不急的君主,少之又少,恕在下之言,陛下的父亲也就是先帝,正是因为急于南征,才导致了这些年大商的衰败。”
杨旷对这些话并不反感,虽然言语上会对已逝的父皇有所不敬,但所言属实,且都过去了,对方也没有轻慢之举,他又何必较真,便道:“没错,大商原本早十几年就能完成一统的夙愿,可现在的确是内忧外患,从朕当年亲征北境开始,就一直是这个情况,解决了这一件事情,又有另一件事情发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国内的暗斗不断,南夏又不可能停止北上,北唐也只有五年不会南下,这样的局面
,实在不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亦或是一种严峻的局势。”
陆平却摇头道:“在下倒不这么认为。”
“哦?天师有何指教,但说无妨。”
“乱世乱世,就是一个乱字为先。只有乱起,机会才会变得更多更大。现在看来大商是岌岌可危,谁都明白夹在中原的商国会受到西北南三面的威胁,但是谁都会忽视商国占据着最富庶的中原,也是一统天下的最佳位置。”
“但是也有人会认为这个位置太过危险,还没等我们的优势崛起,就会被先手灭掉,南夏就是最好的证明,若没有了古劲松,我们断然挡不住他们的四十万精兵。”杨旷肃穆的提起了这个关键。
“可是古劲松在,那就是在,这是不争的事实。南夏十一年来无法往北一步,也是事实。陛下完全可以将古劲松看作是上天赐给大商的礼物。”天师转换了概念道:“古劲松的确是至关重要,可以说他的价值甚至超过了整个商国,可无论如何,他终归是大商的一部分,因为有他,我们不仅可以有把握抵御南夏,更可以有凭仗去灭了南夏。”
反其道而思考,陆平的概念的确很庞大,杨旷听着很好,却不免担心起来道:“问题就是古劲松无论再变态,他也是要靠军队去与四十万南夏军拼杀,若是粮草在西蜀那边谈的不顺畅,古劲松就是天神下凡也不能创造奇迹啊。”
“照在下来看,西蜀绝对会卖给陛下的,而且陛下甚至还可以拖欠购粮的款额,也就是白白拿走一大批粮草。”陆平居然说出了如此惊人的猜测。
即便镇定如杨旷,也坐不住了,这是断定的口气,而陆平不会妄言谈论此事,必定是有原因,于是他便问道:“天师何以觉得西蜀必定会给我们购粮,他们并没有理由啊?”
“有理由,只是很小的理由,”陆平别有意味道:“西蜀这么多年,安于一隅之地,近百年来未曾踏出过关内一步。他们空有肥沃的土地,却没有足够的矿产,甚至连人口都很稀少,军队也不过十万众,当朝国君更是毫无作为,一心与吐蕃开战。光是跟吐蕃的战争就让西蜀无暇顾及其他了,现在我们要求购粮,那位蜀帝还不得后怕大商的威压吗?”
“光是威压似乎不够吧。”
“当然不止于此,西蜀就算能破解这个威压,他也不能够否认他们需要铁矿和技术的处境。陛下只需用这些物资来诱惑对方,到时候不给也没关系。”天师面不改色的说着有些无耻的话,颇有些反差感,“陛下也可以遵守承诺付钱买粮,总之蜀帝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他们也需要钱,即便就是深仇大恨,也比不上利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更何况西蜀从无敌意。”
杨旷悉听了数项理由,顿时感觉自己的眼光还是差了点,果然一个人是不足以撑起一个国家的眼光,前有张奕之,后有陆平,这两人的眼光都比自己高,前者的谋略和军事也不容小觑。
所以这份凝聚力,才是大商此刻绝无仅有的优势吧。杨旷叹气道:“听天师一番言论,甚是感慨,没想到现在的大商仍然还有这么多的优势,朕也是没有及时的看清,倒是庸人自扰了。”
“不,陛下绝非庸人,在下觉得陛下才是最有担当的人。”陆平言辞慷慨道:“陛下在这个时候还能谨慎小心,仍然不松懈,加紧努力整顿国事,手段独特方式犀利,瞬间就能摆平整个朝堂,除了兵权的压迫下,陛下也懂得如何驾驭群臣,懂得如何施力而不明显。”
杨旷所用之帝王术,还没有完全的体现出来,倒是先被天师给评价了几句,顿时有些诧异,便谦虚道:“朕资历尚浅,对于治国,仅仅也就是略懂,除了驾驭臣子的手段,并没有足够的经验和气魄,还需要很多的锻炼。”
“陛下如此,实乃整个大商的幸事。”陆平从一开始就对杨旷赞不绝口,而且并不恭维,从任何角度上来看,特别是对人心很有研究的杨旷,也找不出虚伪的细节,那么就是说,对方是真正觉得杨旷是这样的。
“天师啊,你此番前来,虽然朕还没有看到你的能力,但你光是见朕一面初次讨论,都能如此的不凡,朕很感谢你能留下来,或者说选择了朕。”杨旷说的很中肯,毕竟现在的大商情况不好,很多有能力的人都会转投别国。
陆平一笑置之,道:“陛下不必介怀,在下也是看重陛下的能力才来的。在下择主而事,而陛下这样的主,是在下毕生所愿望的主,还请陛下日后多多包涵。”
“哪里哪里,有天师这样文武皆在世间顶端之人相助,何来的包涵,唯有敬意。”杨旷客气道。
“不,陛下,在下并不是世间顶尖。”陆平突然满脸严肃道:“真正顶端的人,大有人在,无论文武,皆超越在下。”
这里不是多么混乱,但也不是很太平,由于最近新帝奉行的节俭政策,让各地都十分的紧张,特别是那几个富庶的郡县,对于这个政策是有很大的抵触情绪。
毕竟节俭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剥削,越有钱的付出的就越多,同样也触犯了他们的利益,之所以一直没有动静只敢在暗处闲碎几句,还不是因为兵权政权都牢牢的把控在新帝的手中,只要他们敢有一点的轻举妄动,面临的就是帝王之怒。
这一点上,杨旷做的很好,崔云逸也十分的认可这个政策,毕竟南境随时都有可能面临战事,古劲松虽然无敌,但是没有粮草军饷,军心也会溃散,人都是一样的,如果没有个盼头,别说是为国捐躯了,就算是让他们工作也不会有干劲。
崔云逸先是来到了尚书台,见到了尚书台的各级官员,现在他是尚书台的老大了,所以这些官员拍马屁的拍马屁,献媚的献媚,要按照他以前的脾气,自然是不屑一顾。但是自从逃亡归来之后,这个秉性就随之消失了,人情世故是不可避免的,哪怕心中再厌恶,也不能免俗。
做到了这一点的崔云逸很快就跟这群官员打成一片,即使崔氏由于崔文当日在朝堂上的言辞得罪颇多,但是祸不及妻儿,崔云逸并没有受到这份牵连。
尚书台这边的公务也是比较繁忙的,毕竟是要综合整个大商的各地官员,很多的事情都需要经由尚书台才能办理。上一任的陈坤已经伏法,连带那些沾亲带故的也都死的干净,崔云逸暂时不需要担心党羽问题。
他现在的任务是自己要组建一派,这并不是谋私,而是自保之举,同样这个做法也不会令杨旷猜忌。因为崔云逸如果要胜任这个职位,就必须要有自保的能力,否则就算他能力出众,也不能敌得过那些悠悠之口。
有些事情,就是明面上解决不了的,官场亦是如此,更加残酷。崔云逸差不多都认识了这边的人,关系也差不多收拾的清楚了,便要正式开始他在这里的任务了。
尚书台的文案还有各地的政策,都会根据当地的情况而下定,而且有些资本的郡县,甚至会主动的向尚书台要求自己计划的政策。
出现这种情况是一件好事,这就证明那些郡县开始富足起来,不过也不可掉以轻心,否则一旦他们越来越自主,就会危及到中央的威信了。
国家是一体的,个别的不同可以允许,但是多了,那就不是好事,反而会阻扰国家的富强。尚书台的工作崔文曾经略知一二,在崔云逸来之前就对他讲解了许久。
准备了一段时间的崔云逸,带着复兴崔氏荣耀的想法,就这么壮志凌云的前来,他不会再奢想去培养崔氏的势力,而是真正的为国付出,无论良心还是现状,都必须如此。
“崔大人,这是最近各地的情况,请大人过目。”说话是尚书侍郎博易,此人在尚书台也算是老资格了,对于官场很是熟悉,之前跟陈坤也没有太多的沾染,算是干净的。
崔云逸也比较需要这样的人,自己经验还是不足,有一个老资格的官员帮衬总是好的,博易不仅经验丰富,而且能力方面也不差,于是崔云逸便笑着拿过了这些文案,翻阅了几下,便开始头疼了。
这里面的内容太过冗杂,特别是个别地方主动请愿的要求,实在是太过敷衍了,不认真去细细观察的话,说不定就会被钻了空子。
当官的当然会有小脑筋,崔云逸不能就这么让他们浑水摸鱼,但是要想处理这么多的事情,实在是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先不说能不能处理好,就是时间也不会够。
他只能看着博易这个长辈道:“博叔叔,要不你跟我一起来处理这些东西吧。”
“额...这个嘛,这都是大人您才能决定的,下官参与不太好吧。”博易有些避讳,毕竟最近整顿叛党的力度很大,他为官这么多年焉能不警觉,便想要回绝。
“有什么的,陛下既然让我前来管理尚书台,就信任我,你有这个能力,就恳请博叔叔不要退缩,国家危难之际,需要能人挺身而出,恳请博叔叔一边帮我一边教我。”崔云逸说的很诚恳,他没有安别的心思,特别是对待长辈,“博叔叔在尚书台这么多年,必定能帮上大忙。”
这样真诚的请求实在令博易难以拒绝,但是他还是有些后怕,他支支吾吾的不知道怎么说,只能手足无措的看着对方。
崔云逸看得出来经过九江王叛乱的事情后,整个大商的朝堂都是投鼠忌器,他试着劝说道:“尚书台总理整个各
地的政策,任务之艰巨,不下于任何一个部门,现在陛下大肆的清剿叛党,那也是针对叛党,博叔叔既然没有参与,又何必去担心这些舆论,总不会是博叔叔自己...”
崔云逸故意没有说完的话,顿时让博易冒起了冷汗,赶紧否认道:“下官绝没有做出叛国的举动,还请大人明鉴。”
“博叔叔稍安勿躁,我不是那个意思,只是既然博叔叔清白,为何不继续努力的为国效力,你这样只会让陛下更加怀疑啊。”崔云逸见此计有效,便加强了力度劝说道。
果然搬起了杨旷这座大山,博易瞬间就答应了下来:“下官明白了,如果大人执意要下官帮忙的话,那么下官自当竭尽全力,鞠躬尽瘁!”
“不用不用,博叔叔只要帮忙就行了。”崔云逸心中松了口气,好歹是有人可以教自己在尚书台的工作的,当初是他自己主动要下了这个尚书令的职位,在其位,谋其政,要想复兴崔氏,自己就必须要成功,要想拯救大商,自己也必须要成功,总之,必须要成功。
尚书台是一份好的职位,有足够的机会立功创造政绩,但同样也会伴随很大的困难和压力,甚至出一点点的错误,都有可能会被有心之人盯上,也会被弹劾。
风险和回报是成正比的,崔云逸深谙这个道理,不过有博易的配合,父亲在背后的支撑,以及陛下的扶植,还有青壮派的崛起,同样前途光明。
“崔大人,恕下官多句嘴,下官听完令尊最近在同僚中似乎有些引起公愤了,下官并不是故意提起,而是尚书令会不会因此受到牵连。”博易似乎很在意的问道。
崔云逸摇头道:“目前不会,博叔叔没看到尚书台这边的官员都问题吗?只要我们风平浪静,别人不会有机会落井下石的,但只要有机会,我不认为他们会不动。”
“所以大人的意思是危险仍然有。”
“这是自然的,毕竟父亲的言论有些偏激了,但我不认为父亲做错了,说的是实话,也说对了场合,对于崔氏还是大商都是有好处的。”崔云逸知道有些事情博易这种局外人是不会明白的,便没有说的具体。
博易懂那么一些,也听说过当年崔氏跟陛下的恩恩怨怨,不过现在陛下都在扶持崔云逸了,想必以前也都过去了,现在还是要以大局为重,便点点头不再说话了。
“好吧,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各地的心思吧,说不定还能找出点东西好好治治这帮家伙。”崔云逸干劲十足的挽起了衣袖作势准备大干一场的觉悟。
......
......
杨旷正在跟天师陆平对席而坐,身为一国之君的杨旷并没有直接要求对方跪拜,很有气度和胸襟的摆出平等的态度,对方是抱着前来相助的念头,自己又岂能自以为是。
“天师可否将大致的计划相告于朕?”杨旷似乎对于陆平的想法很在意,因为对方说了一统天下这样的志向,就一定会触动到他最渴望的想法。
陆平淡淡一笑道:“陛下不必着急,从现在开始我就称自己为在下了,算是江湖人对于陛下的最合适的称呼。在下以为,现在空谈计划,并无益处,陛下也不用担心是在下故弄玄虚,既然在下前来,就不会离开了。”
杨旷慢慢的点点头,又继续道:“天师若留在洛阳,那么江湖中的事情又该如何?朕知道你是要评定高手榜和铲除魔道的,你一天不在江湖,就不担心吗?”
“这些都是小事情,远比不上在下现在要做的。而且江湖还有一位比在下更有资格维持江湖的安定。”陆平所说就是那位江湖中闻风丧胆的鬼谋刘远梅,有他在即便是天魔都不敢妄动分毫。
如此一说,杨旷倒也明白了,看来对方认真的态度是千真万确,放下了所有的事情,也考虑到了所有的后果,用最简单直接和安全的方式前来,也算是周全的行动了。
于是杨旷又道:“好,天师不急那朕也不需要着急,朕就先好好的整顿大商的国情,先把局势安定下来,才能考虑下一步的计划,也就是一统天下的计划。”
“陛下有此觉悟,可谓是眼光朝前,自古以来能做到不急的君主,少之又少,恕在下之言,陛下的父亲也就是先帝,正是因为急于南征,才导致了这些年大商的衰败。”
杨旷对这些话并不反感,虽然言语上会对已逝的父皇有所不敬,但所言属实,且都过去了,对方也没有轻慢之举,他又何必较真,便道:“没错,大商原本早十几年就能完成一统的夙愿,可现在的确是内忧外患,从朕当年亲征北境开始,就一直是这个情况,解决了这一件事情,又有另一件事情发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国内的暗斗不断,南夏又不可能停止北上,北唐也只有五年不会南下,这样的局面
,实在不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亦或是一种严峻的局势。”
陆平却摇头道:“在下倒不这么认为。”
“哦?天师有何指教,但说无妨。”
“乱世乱世,就是一个乱字为先。只有乱起,机会才会变得更多更大。现在看来大商是岌岌可危,谁都明白夹在中原的商国会受到西北南三面的威胁,但是谁都会忽视商国占据着最富庶的中原,也是一统天下的最佳位置。”
“但是也有人会认为这个位置太过危险,还没等我们的优势崛起,就会被先手灭掉,南夏就是最好的证明,若没有了古劲松,我们断然挡不住他们的四十万精兵。”杨旷肃穆的提起了这个关键。
“可是古劲松在,那就是在,这是不争的事实。南夏十一年来无法往北一步,也是事实。陛下完全可以将古劲松看作是上天赐给大商的礼物。”天师转换了概念道:“古劲松的确是至关重要,可以说他的价值甚至超过了整个商国,可无论如何,他终归是大商的一部分,因为有他,我们不仅可以有把握抵御南夏,更可以有凭仗去灭了南夏。”
反其道而思考,陆平的概念的确很庞大,杨旷听着很好,却不免担心起来道:“问题就是古劲松无论再变态,他也是要靠军队去与四十万南夏军拼杀,若是粮草在西蜀那边谈的不顺畅,古劲松就是天神下凡也不能创造奇迹啊。”
“照在下来看,西蜀绝对会卖给陛下的,而且陛下甚至还可以拖欠购粮的款额,也就是白白拿走一大批粮草。”陆平居然说出了如此惊人的猜测。
即便镇定如杨旷,也坐不住了,这是断定的口气,而陆平不会妄言谈论此事,必定是有原因,于是他便问道:“天师何以觉得西蜀必定会给我们购粮,他们并没有理由啊?”
“有理由,只是很小的理由,”陆平别有意味道:“西蜀这么多年,安于一隅之地,近百年来未曾踏出过关内一步。他们空有肥沃的土地,却没有足够的矿产,甚至连人口都很稀少,军队也不过十万众,当朝国君更是毫无作为,一心与吐蕃开战。光是跟吐蕃的战争就让西蜀无暇顾及其他了,现在我们要求购粮,那位蜀帝还不得后怕大商的威压吗?”
“光是威压似乎不够吧。”
“当然不止于此,西蜀就算能破解这个威压,他也不能够否认他们需要铁矿和技术的处境。陛下只需用这些物资来诱惑对方,到时候不给也没关系。”天师面不改色的说着有些无耻的话,颇有些反差感,“陛下也可以遵守承诺付钱买粮,总之蜀帝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他们也需要钱,即便就是深仇大恨,也比不上利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更何况西蜀从无敌意。”
杨旷悉听了数项理由,顿时感觉自己的眼光还是差了点,果然一个人是不足以撑起一个国家的眼光,前有张奕之,后有陆平,这两人的眼光都比自己高,前者的谋略和军事也不容小觑。
所以这份凝聚力,才是大商此刻绝无仅有的优势吧。杨旷叹气道:“听天师一番言论,甚是感慨,没想到现在的大商仍然还有这么多的优势,朕也是没有及时的看清,倒是庸人自扰了。”
“不,陛下绝非庸人,在下觉得陛下才是最有担当的人。”陆平言辞慷慨道:“陛下在这个时候还能谨慎小心,仍然不松懈,加紧努力整顿国事,手段独特方式犀利,瞬间就能摆平整个朝堂,除了兵权的压迫下,陛下也懂得如何驾驭群臣,懂得如何施力而不明显。”
杨旷所用之帝王术,还没有完全的体现出来,倒是先被天师给评价了几句,顿时有些诧异,便谦虚道:“朕资历尚浅,对于治国,仅仅也就是略懂,除了驾驭臣子的手段,并没有足够的经验和气魄,还需要很多的锻炼。”
“陛下如此,实乃整个大商的幸事。”陆平从一开始就对杨旷赞不绝口,而且并不恭维,从任何角度上来看,特别是对人心很有研究的杨旷,也找不出虚伪的细节,那么就是说,对方是真正觉得杨旷是这样的。
“天师啊,你此番前来,虽然朕还没有看到你的能力,但你光是见朕一面初次讨论,都能如此的不凡,朕很感谢你能留下来,或者说选择了朕。”杨旷说的很中肯,毕竟现在的大商情况不好,很多有能力的人都会转投别国。
陆平一笑置之,道:“陛下不必介怀,在下也是看重陛下的能力才来的。在下择主而事,而陛下这样的主,是在下毕生所愿望的主,还请陛下日后多多包涵。”
“哪里哪里,有天师这样文武皆在世间顶端之人相助,何来的包涵,唯有敬意。”杨旷客气道。
“不,陛下,在下并不是世间顶尖。”陆平突然满脸严肃道:“真正顶端的人,大有人在,无论文武,皆超越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