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帝君
御书房外站着两排长长的御林军,这样严密的防守,能够确保无一只苍蝇在未经允许的前提下进入御书房。
靳宛等人跟着帝君派来的内侍公公,来到御书房前。
让几人站定,内侍公公上前一步,对御书房内的帝君恭敬道:“启禀帝君,燕王、姜王、乌王以及乌国羽王子和达夫人带到。”
通报的顺序还是按照王国排名来的,靳宛算是涨姿势了。
紧接着,御书房中传出帝君庄重的声音:“进来。”
内侍公公推开了御书房的门,对几人道:“几位,进去吧,帝君就在里面。”
燕国是三国中地位最高的,炎翎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三国的发言代表,便对内侍公公道:“有劳公公了。”
这可是跟了帝君几十年的内侍公公,他们几个可不敢轻怠。
内侍公公便笑了笑。
待他们进了门,内侍公公又拉上房门,在御书房门口候着。
一进御书房,几人就看见了端坐高处、威压逼人的帝君,以及威名远播的龙大将军,还有……
姜浔偷偷瞥了眼靳宛,发觉后者神情不动,仿佛并不认识太子爷一般。
好定力!
姜浔暗叹,也放下心来。
“臣等拜见帝君。”
三位国主叩首行礼,靳宛和风祁羽却连开口“拜见”的资格都没有,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在风修身后下跪。
趁着几人低头,帝君深沉的目光盯住最后面的那名农家之女,到目前为止对方的表现倒是不曾出格,光从这点看,倒也瞧不出她的出身低下。
“起来吧,吾有话问你们。”帝君道。
几人顺从起身,恭恭敬敬地站在御书房中心。
帝君缓缓道:“乌国国主风修,将你之前在信中所言之事,复述一遍。”
风修连忙应答,依言照办。
信的内容并不长,只是简略概括了一下那日在琅琊坳外遇见的事,个中过程皆为模糊。
其实就连过程,也早在帝君召他进宫那日,风修就原原本本地说过一次了。只是那时候在场的其他人并不知晓,帝君这也是想让这些人了解来龙去脉。
等风修说完,帝君点点头,又道:“乌国王子风祁羽何在。”
风祁羽急忙往前几步,恭声应:“臣在。”
“将你与敌对战的经过细细叙述,任何细节不得错漏。”
事先已得了父王的嘱咐,所以尽管此刻在帝君的威压下,心中紧张忐忑,风祁羽脸上也能保持镇定的神色。
当日之事风祁羽事后也自行回忆了不止一遍,因而更能看出一些当时不曾注意到的问题,包括那老者虽然武功远胜自己,却好像因为什么原因而导致不敢发挥全部实力,否则他也不可能坚持那么长时间。
将这些细节一滴不漏地说了出来,风祁羽自认没有遗漏了,便对帝君道:“禀帝君,当时的经过便是如此了。”
帝君的脸上看不出情绪,他“嗯”了一声,突然将视线投到场中唯一一名女子——靳宛的身上。
就在靳宛察觉到自己被人盯住的时候,忽然听见帝君对着自己问话:“你就是靳宛?听说你同敌人大战一场,以重伤的代价全歼敌人,可谓巾帼不让须眉。”
因为这些人或多或少都对敖千和靳宛的关系有些了解,所以此时此刻,竟然都不由自主地看向了靳宛。
在众人的注视下,靳宛反而不见半分紧张,温婉端庄地行了一个礼,不紧不慢道:“得帝君挂怀,臣女不胜荣幸。只是习了能够克制邪毒的心法,这才侥幸虎口逃生,帝君谬赞了。”
“哦?”帝君居高临下地望着她,“吾倒是很好奇,你口中的‘侥幸逃生’,具体究竟是何情形?”
刚才询问风修和风祁羽父子俩时,帝君都是开门见山,哪像现在这样追问不休,明显是想多套靳宛的话。
“请帝君容禀……”靳宛识相地道,然后说出自己对战的过程,其中隐瞒了长安君和九品雪莲的存在,依然将功劳推到《帝罗诀》上。
当然,左笙在场的事也是不能说的,毕竟他可是东宫的前暗卫统领!虽说帝君已经知道靳宛和敖千有“瓜葛”,靳宛却也不能如此胆大包天,当着帝君的面将此事捅出来。
因此在靳宛的故事里,左笙就变成了她无意间救下的一名江湖人士。此人将她当做救命恩人,又武功高强,才会在那个时候竭尽全力护着自己。
也正是多亏了此人这一番拖延,让靳宛获得足够的缓冲时间,在危急时刻抱着必死的决心冲击心法第二层。结果,真让靳宛赌对了,她突破的瞬间心法威力大涨,一下子将敌人全灭了……
整个故事真真假假,不明真相的外人听了,通常也听不出哪里真哪里假,或者全真全假……真要抓疑点,那就得问靳宛修习的是何种心法,心法又是如何来的。
对这两个问题,靳宛早有应对的答案。
“此心法名为《帝罗诀》,是臣女一位友人所赠。起初臣女也不知此心法竟有如此能力,只是为了强身健体,便向友人讨要了这部心法,所以听说那日帝罗诀大发神威,臣女自己也吓了一跳。”
听到此处,帝君的神色却是莫名,眼睛微不可察地看了眼太子。
“你的朋友倒是不少,吾对你这友人颇为好奇,不知是什么人,竟能拿出如此特殊的心法?”不动声色地收回视线,帝君淡淡道。
实际上不止帝君,除了敖千之外,其他人也都认定这心法是太子爷赠予靳宛的。毕竟在轩城时,靳宛自己就承认了这一点。
靳宛早已和敖千商量过,长安君的存在决不能暴露。因而此时明知帝君是有意追究她和敖千之事,靳宛也必须坚持当日对风修等人所说的借口。
“回禀帝君,臣女这位友人,是臣女曾经从悬崖底下救回的。当时友人身受重伤命悬一线,臣女冒着损失清誉的危险,将友人从山上带到家中,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友人幸运脱险。
“可自那之后,友人便失了忆,于是臣女又不得不收留对方。后来友人养好了伤、恢复了记忆,便留下这本臣女讨了许久的《帝罗诀》,一声不吭地离去了,因而臣女也不知友人是何来历。”
靳宛等人跟着帝君派来的内侍公公,来到御书房前。
让几人站定,内侍公公上前一步,对御书房内的帝君恭敬道:“启禀帝君,燕王、姜王、乌王以及乌国羽王子和达夫人带到。”
通报的顺序还是按照王国排名来的,靳宛算是涨姿势了。
紧接着,御书房中传出帝君庄重的声音:“进来。”
内侍公公推开了御书房的门,对几人道:“几位,进去吧,帝君就在里面。”
燕国是三国中地位最高的,炎翎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三国的发言代表,便对内侍公公道:“有劳公公了。”
这可是跟了帝君几十年的内侍公公,他们几个可不敢轻怠。
内侍公公便笑了笑。
待他们进了门,内侍公公又拉上房门,在御书房门口候着。
一进御书房,几人就看见了端坐高处、威压逼人的帝君,以及威名远播的龙大将军,还有……
姜浔偷偷瞥了眼靳宛,发觉后者神情不动,仿佛并不认识太子爷一般。
好定力!
姜浔暗叹,也放下心来。
“臣等拜见帝君。”
三位国主叩首行礼,靳宛和风祁羽却连开口“拜见”的资格都没有,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在风修身后下跪。
趁着几人低头,帝君深沉的目光盯住最后面的那名农家之女,到目前为止对方的表现倒是不曾出格,光从这点看,倒也瞧不出她的出身低下。
“起来吧,吾有话问你们。”帝君道。
几人顺从起身,恭恭敬敬地站在御书房中心。
帝君缓缓道:“乌国国主风修,将你之前在信中所言之事,复述一遍。”
风修连忙应答,依言照办。
信的内容并不长,只是简略概括了一下那日在琅琊坳外遇见的事,个中过程皆为模糊。
其实就连过程,也早在帝君召他进宫那日,风修就原原本本地说过一次了。只是那时候在场的其他人并不知晓,帝君这也是想让这些人了解来龙去脉。
等风修说完,帝君点点头,又道:“乌国王子风祁羽何在。”
风祁羽急忙往前几步,恭声应:“臣在。”
“将你与敌对战的经过细细叙述,任何细节不得错漏。”
事先已得了父王的嘱咐,所以尽管此刻在帝君的威压下,心中紧张忐忑,风祁羽脸上也能保持镇定的神色。
当日之事风祁羽事后也自行回忆了不止一遍,因而更能看出一些当时不曾注意到的问题,包括那老者虽然武功远胜自己,却好像因为什么原因而导致不敢发挥全部实力,否则他也不可能坚持那么长时间。
将这些细节一滴不漏地说了出来,风祁羽自认没有遗漏了,便对帝君道:“禀帝君,当时的经过便是如此了。”
帝君的脸上看不出情绪,他“嗯”了一声,突然将视线投到场中唯一一名女子——靳宛的身上。
就在靳宛察觉到自己被人盯住的时候,忽然听见帝君对着自己问话:“你就是靳宛?听说你同敌人大战一场,以重伤的代价全歼敌人,可谓巾帼不让须眉。”
因为这些人或多或少都对敖千和靳宛的关系有些了解,所以此时此刻,竟然都不由自主地看向了靳宛。
在众人的注视下,靳宛反而不见半分紧张,温婉端庄地行了一个礼,不紧不慢道:“得帝君挂怀,臣女不胜荣幸。只是习了能够克制邪毒的心法,这才侥幸虎口逃生,帝君谬赞了。”
“哦?”帝君居高临下地望着她,“吾倒是很好奇,你口中的‘侥幸逃生’,具体究竟是何情形?”
刚才询问风修和风祁羽父子俩时,帝君都是开门见山,哪像现在这样追问不休,明显是想多套靳宛的话。
“请帝君容禀……”靳宛识相地道,然后说出自己对战的过程,其中隐瞒了长安君和九品雪莲的存在,依然将功劳推到《帝罗诀》上。
当然,左笙在场的事也是不能说的,毕竟他可是东宫的前暗卫统领!虽说帝君已经知道靳宛和敖千有“瓜葛”,靳宛却也不能如此胆大包天,当着帝君的面将此事捅出来。
因此在靳宛的故事里,左笙就变成了她无意间救下的一名江湖人士。此人将她当做救命恩人,又武功高强,才会在那个时候竭尽全力护着自己。
也正是多亏了此人这一番拖延,让靳宛获得足够的缓冲时间,在危急时刻抱着必死的决心冲击心法第二层。结果,真让靳宛赌对了,她突破的瞬间心法威力大涨,一下子将敌人全灭了……
整个故事真真假假,不明真相的外人听了,通常也听不出哪里真哪里假,或者全真全假……真要抓疑点,那就得问靳宛修习的是何种心法,心法又是如何来的。
对这两个问题,靳宛早有应对的答案。
“此心法名为《帝罗诀》,是臣女一位友人所赠。起初臣女也不知此心法竟有如此能力,只是为了强身健体,便向友人讨要了这部心法,所以听说那日帝罗诀大发神威,臣女自己也吓了一跳。”
听到此处,帝君的神色却是莫名,眼睛微不可察地看了眼太子。
“你的朋友倒是不少,吾对你这友人颇为好奇,不知是什么人,竟能拿出如此特殊的心法?”不动声色地收回视线,帝君淡淡道。
实际上不止帝君,除了敖千之外,其他人也都认定这心法是太子爷赠予靳宛的。毕竟在轩城时,靳宛自己就承认了这一点。
靳宛早已和敖千商量过,长安君的存在决不能暴露。因而此时明知帝君是有意追究她和敖千之事,靳宛也必须坚持当日对风修等人所说的借口。
“回禀帝君,臣女这位友人,是臣女曾经从悬崖底下救回的。当时友人身受重伤命悬一线,臣女冒着损失清誉的危险,将友人从山上带到家中,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友人幸运脱险。
“可自那之后,友人便失了忆,于是臣女又不得不收留对方。后来友人养好了伤、恢复了记忆,便留下这本臣女讨了许久的《帝罗诀》,一声不吭地离去了,因而臣女也不知友人是何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