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重启黄金年代

第811章:树立一个商业传奇

    “老乡,咱这养殖蝗虫是从啥时候开始的?”

    大棚之中,好容易稳住了心神,从怀疑人生之中走出来的刘梅美拿出了笔记本,开始了采访。

    谢老汉可不是第一次面对记者了。

    在水灾过后,受灾严重的谢家庄成了媒体频繁造访的地点,作为水灾之中的幸存者,也作为新北物流高层的家属,谢老汉可是没少面对摄像机。

    此时,面对刘梅美的询问,老汉是一点儿也不打怵:“也就是这几天,没瞧见这大棚塑料布都是新的嘛?才扣起来。”

    确实如此,刘梅美打眼一看,头上崭新的塑料布在阳光的照耀下泛出鱼鳞般银白色的光辉,不禁对一旁的同时示意,令其将这一幕拍摄了下来。

    “这成本不低吧?老乡,养这个蝗虫,有赚头?”

    要不是看在刘梅美是记者的面子上,谢老汉都不想理她!

    有赚头?

    多新鲜呐!

    建一个大棚就用点纱网塑料布和钢管,一个五十平方米的大棚建造下来不到一百块钱,种虫都是现成抓过来的,几乎没有成本。

    一个大棚平方米可养1000只左右的成虫,每天喂一次碎菜叶子。谢家庄这一处养殖区,一共五十多个大棚,才投入了不到四千块钱!

    蝗虫这东西皮实的很,平时不用怎么照顾,老娘们儿和小孩子没事儿的时候就经管了,根本就不耽误老爷们儿干其他的活儿。

    成虫的繁殖率为85%,现在谢家庄三万多只成虫,每只母蝗虫产卵40-80粒,按照现在的规模,谢家庄的这处大棚一批就能繁殖出28-50万只幼蝗!

    减去20%的伤亡率,这不到一个月的功夫下来,那可就是22-44万只成蝗!

    每300只的重量在一公斤左右,那可就是800多公斤的产量。现在全省几百家企业都在做蝗虫加工,成虫的市价已经炒到了十块钱一公斤。这一批秋蝗虫下来,一个小小的谢家庄产值那就是八千多!

    而相比于这个收入,谢家庄一共才投入了多少成本?

    那四千块钱建成的大棚,还是一次性的投入哩!

    第一年建好了棚子,第二年不用继续投资,虫卵自给自足,那赚的钱就是干剩啊!

    就这,还问有没有赚头?

    “这闺女怕不是傻,就是根本不知道咱山东这蝗虫现在是个啥行情哩!”一旁,看着谢老汉沉着脸不想理那挺漂亮的女记者,王三孩嘿嘿一笑,不厚道的讥讽到。

    被两个老农鄙视,刘梅美瞬间就闹了个大红脸。

    看着地上已经有死去的蝗虫,赌气似的指了指,“大爷,你们这蝗虫都有死的了,这都说秋后的蚂蚱没几天蹦跶头儿,这一批死了的蝗虫,你们怎么处理?喂家禽么?”

    “噫!”王三孩子连忙摆手,宝贝似的把那已经凉凉的蚂蚱捡了起来,放到了大棚里边的一个铁皮桶里。

    憨笑道:“可不敢喂小鸡儿!金贵着呢!咱这一斤蚂蚱,那要是摘了翅头,抄过一遍水晾晒干净,那可就能卖十块钱一公斤,估摸着再等个十天半月,价格可就奔着十五块钱一公斤去了!”

    谢老汉嘬了一口没点燃的烟袋锅子,撇了眼面前这个啥也不懂,就会瞎巴巴的女娃:“娃娃,咱这蚂蚱可都是出口,那小日本和韩国人都是做蛋白粉和小吃给有钱人吃,就算再不济,那也是给高级家禽和养殖鱼当饲料哩!咱庄子那些个小笨鸡和旱鸭子?哈,除非一只能有个七八十块钱的效益,要不然可吃不起!”

    刘梅美已经彻底怀疑人生了。

    眼把前的蝗虫灾区,跟她想象之中的,简直天差地别、

    “老乡......我能不能问问,咱这养殖和开发蝗虫经济价值的政策,是政府主导的嘛?负责的领导是哪位,您知不知道?”

    “政府哪能有这本事?”谢老汉眯起了眼睛,得意的望了望天,挑起了大拇指:“不过这个事儿,你可算是问着了!操持蚂蚱这事儿的,就是咱山东优秀企业家,拥军模范,杰出青年,新北集团董事长,俺外甥,李宪......”

    ......

    又采访了几个庄子,从杀虎屯镇出来,刘梅美就在车上一直默默不语。

    两个同事事先是知道刘梅美的整个采访计划的,按照原本的采访主题,刘梅美主要就是想突出山东省连续两次自然灾害之后人民的生活状态。

    但是现在看来,这个点,已经是失败了。

    很明显,现在的山东省蝗灾区哪里能称得上是灾区?

    一圈的采访下来,他们发现蝗灾区的大部分老百姓,靠着泰山商会和新北集团的蝗虫经济价值开发以及产业化,竟然赚的比种庄稼都差不了多少。

    而且现在,这个庞大的商业计划看来仅仅是刚付诸行动,还远远没有到达真正发力的阶段。

    在未来,山东省蝗虫养殖产业形成规模之后,对这片土地的影响会是什么样子,现在根本无法想象。

    这是好事儿,但是对于刘梅美一行人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打击。

    “刘记,你别上火。这事儿也赖我,在来之前信息收集的不足,搞了这么大的一个乌龙你说、”

    “是啊刘记,现在事情反正都这样了,不然咱们跟报社里头说说,咱不然就换个题材。这水灾不也是刚过去不久么?善后的工作还没做完,咱们完全可以去采访采访大坝那边,看看重建工作进度啥的。”

    感受着车里的沉默,二人忐忑的劝道。

    “不!”

    哪成想,一路上默默无语的刘梅美突然抬起了头。

    二人这才注意到,她的眼中,已经泛起了激动的泪光!

    “水灾算什么,蝗灾算什么!我们选的角度,都太低级太局限了!同志们,我们要谢谢这一次的误打误撞!你们难道不觉得,相比于山东的这两场自然灾害,这个李宪,才是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点嘛?!”

    看着刘梅美颤抖的身体,兴奋到迷离的目光,两个同事一哆嗦,“刘记,你的意思是,咱们去采访这个李宪,让他谈谈这一次蝗灾?”

    刘梅美收回目光,不屑的看了看说话的那个同事:“不,你还是太局限了。这一次采访的重点,就放在李宪这个人物身上。把这个人琢磨透了,水灾和蝗灾......还算是新闻?呵!”

    刘梅美说完,便重重的拍了一下正在开车的同事:“走!去新北集团,咱们的采访计划更改,跟报社里边联系一下。我,要做一个人物专题!我要树立起一个史御助和牟其中那样的商业传奇!”

    想到刚才在谢家庄,自己打电话约访被李宪直接拒绝,刘梅美攥紧了拳头。

    “不管他本人同不同意!”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