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供水问题
罗萱脸上忽然红了一下,犹豫着说:“你之前说「句芒催化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中学知识……可是后来我在中学课本里找了很久,都没找到……能不能稍微提示一下?”
林寒闻言不由一愣,半天都没想起是怎么回事:“什么?”
罗萱见状不由睁大眼睛。
林寒稍微一琢磨,这才想起来当时在艾拉善的时候,他曾忽悠罗萱说催化植物生长的技术是基于某“常人想不到的”中学知识,说得煞有介事,让罗萱信以为真而且一直都耿耿于怀。
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罗萱的好奇心居然这么持久,到现在都还对这个事念念不忘,看样子是处女座没跑了。
“你真去翻课本了?”
罗萱点头:“所有的生物课本我都翻过了,但我还是想不出,究竟有哪个内容可以为「句芒催化技术」提供理论基础,我觉得这项技术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林寒咳了两声,随即作出一副认真的样子,仿佛沉吟斟酌了好一会,才说道:“要不怎么说常人几乎不可能想到呢……就像那个用透明胶带斩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实验一样,在公布前来,恐怕旁人谁都没能想到吧。”
物理学家盖姆,曾在数年之前因成功制备石墨烯,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名声大噪。
而他制备石墨烯的方法,绝对称得上是前无古人、惊世骇俗——用透明胶带粘。
简单说就是用透明胶带在石墨上粘一下,让胶带粘上一部分石墨,然后将胶带对折,粘一下再拉开。
如此反复多次,最终让胶带上只剩下一个碳原子厚度的石墨,这时石墨也就变成了石墨烯,一种以前只存在于理论中的超强材料。
这个研究成果一公布,不知有多少物理学家哭晕在厕所。他们天天做实验、搞研究各种埋头苦干,结果人家玩个透明胶带就能玩出诺奖,这剧情谁能想到。
像这个物理实验,中学生甚至小学生完全能做得来,事后只要到专业实验室检验确认一番,就是震动整个凝聚态物理学界的重大成果……
这么一看,说「句芒催化技术」的理论基础是中学某知识点也完全有可能。
罗萱不由皱着眉,低头沉默了好一会,纠结的样子,看得林寒几乎有些忍俊不禁了。
他当即岔开话题:“好了,别费脑袋想了。准备让人投放树种吧,另外你要是不舒服,也不妨休息一下,不急这一天两天。”
……
第二天,上百架小型无人机就再次出动,携带着大量的树种,开始在黄土地定点播撒。
这些树种既包括梭梭树、沙柳这类耐干旱防风沙的荒漠植物,也有毛白杨、垂柳、白皮松等常见的绿化树,因地制宜地播撒到相应地区。
这边无人机在播撒树种,另一边的陕省荒漠改造建设委员会,却开始筹划供水以及灌溉的问题。
“无人机的工作效率很高,我们应该尽快想办法解决灌溉问题……”
会议室里,市水利局局长发言说道:“我的意见是暂时使用农业灌溉设备,保证树种生长的水分需求,长远目标则是尽快在黄土地地区完善水利建设……”
市长想了想说:“初期的灌溉当然没问题,不过陕北地区向来缺水,水利建设牵扯颇多,我觉得还是应该好好计划一下再行事。”
陕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量少,蒸发量高,不免存在水资源上的紧缺问题。
虽然瑜林靠着黄河,但由于黄河水量、含沙量以及政策安排等原因,当地对黄河水的利用其实很少。
如今黄土地的修复刚刚开始,到底什么时候能真正利用还有待验证,贸然调水说不定会造成很多麻烦。
林寒想了想,随即说道:“日后长久的供水问题,各位其实不用担心。黄土高原和黄河本就一体两面,荒漠改造建设委员会以后肯定也会着手解决黄河问题。”
“解决?”许多人闻言都不由侧目,露出不敢相信的神色。
林寒要说“缓解”,他们肯定没有多少疑问,就算有想必也不会表露。
但解决和缓解,可完全不是一个概念。黄河的地上河问题,人们上千年来都无能为力,只能不断筑堤抬高河岸,饮鸩止渴般走一步看一步。
黄河水清,圣人乃出。倘若真能解决黄河上千年的积患,那可真称得上是功德无量的“圣人”了。
林寒无意多说:“黄河以及长远供水的问题暂时先不提,关于短期灌溉供水,其实也并不需要农业设备费时费力的折腾。”
“林总的意思是……”
林寒微微一笑:“人工降雨。”
气象局局长忍不住说道:“林总,人工降雨不是万能的,天上要是干巴巴的没有水气,增雨弹打多少也没用。”
“降雨弹人工降雨的问题交给气象部门,至于水气……交给我们万象实验室就行了。”
……
诚如气象局局长所说,人工降雨并非没有条件,天上倘若缺少水气,不管打多少发增雨弹都没用。
不要说增雨弹了,就是气象权限,倘若没有水气也只能抓瞎。
林寒当然清楚这点,只是拿农业设备灌溉两万平方公里,效率实在是太低下,不知道得浪费多少时间和精力。
他的想法很直接,就是通过气象权限的能力,从其它地方调来水气甚至是雨云,送到瑜林市黄土地的上空,让相关部门打增雨弹来实施人工降雨。
他只负责调水气,具体的降雨安排交给陕改委和相关部门就行了,省时省力,反正增雨弹也花不了几个钱,况且陕改委还有大量的财政支持,财大气粗。
要说水气哪里多,当然是海上最多,一抓一大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但瑜林毕竟是内陆城市,去海上调水气就太费事了。
临近的地方,也都是黄土高原的地盘,用水大多紧张,经不起调,一调估计gdp就掉了。
所以思来想去,林寒最终决定:去国外调。
……
林寒闻言不由一愣,半天都没想起是怎么回事:“什么?”
罗萱见状不由睁大眼睛。
林寒稍微一琢磨,这才想起来当时在艾拉善的时候,他曾忽悠罗萱说催化植物生长的技术是基于某“常人想不到的”中学知识,说得煞有介事,让罗萱信以为真而且一直都耿耿于怀。
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罗萱的好奇心居然这么持久,到现在都还对这个事念念不忘,看样子是处女座没跑了。
“你真去翻课本了?”
罗萱点头:“所有的生物课本我都翻过了,但我还是想不出,究竟有哪个内容可以为「句芒催化技术」提供理论基础,我觉得这项技术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林寒咳了两声,随即作出一副认真的样子,仿佛沉吟斟酌了好一会,才说道:“要不怎么说常人几乎不可能想到呢……就像那个用透明胶带斩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实验一样,在公布前来,恐怕旁人谁都没能想到吧。”
物理学家盖姆,曾在数年之前因成功制备石墨烯,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名声大噪。
而他制备石墨烯的方法,绝对称得上是前无古人、惊世骇俗——用透明胶带粘。
简单说就是用透明胶带在石墨上粘一下,让胶带粘上一部分石墨,然后将胶带对折,粘一下再拉开。
如此反复多次,最终让胶带上只剩下一个碳原子厚度的石墨,这时石墨也就变成了石墨烯,一种以前只存在于理论中的超强材料。
这个研究成果一公布,不知有多少物理学家哭晕在厕所。他们天天做实验、搞研究各种埋头苦干,结果人家玩个透明胶带就能玩出诺奖,这剧情谁能想到。
像这个物理实验,中学生甚至小学生完全能做得来,事后只要到专业实验室检验确认一番,就是震动整个凝聚态物理学界的重大成果……
这么一看,说「句芒催化技术」的理论基础是中学某知识点也完全有可能。
罗萱不由皱着眉,低头沉默了好一会,纠结的样子,看得林寒几乎有些忍俊不禁了。
他当即岔开话题:“好了,别费脑袋想了。准备让人投放树种吧,另外你要是不舒服,也不妨休息一下,不急这一天两天。”
……
第二天,上百架小型无人机就再次出动,携带着大量的树种,开始在黄土地定点播撒。
这些树种既包括梭梭树、沙柳这类耐干旱防风沙的荒漠植物,也有毛白杨、垂柳、白皮松等常见的绿化树,因地制宜地播撒到相应地区。
这边无人机在播撒树种,另一边的陕省荒漠改造建设委员会,却开始筹划供水以及灌溉的问题。
“无人机的工作效率很高,我们应该尽快想办法解决灌溉问题……”
会议室里,市水利局局长发言说道:“我的意见是暂时使用农业灌溉设备,保证树种生长的水分需求,长远目标则是尽快在黄土地地区完善水利建设……”
市长想了想说:“初期的灌溉当然没问题,不过陕北地区向来缺水,水利建设牵扯颇多,我觉得还是应该好好计划一下再行事。”
陕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量少,蒸发量高,不免存在水资源上的紧缺问题。
虽然瑜林靠着黄河,但由于黄河水量、含沙量以及政策安排等原因,当地对黄河水的利用其实很少。
如今黄土地的修复刚刚开始,到底什么时候能真正利用还有待验证,贸然调水说不定会造成很多麻烦。
林寒想了想,随即说道:“日后长久的供水问题,各位其实不用担心。黄土高原和黄河本就一体两面,荒漠改造建设委员会以后肯定也会着手解决黄河问题。”
“解决?”许多人闻言都不由侧目,露出不敢相信的神色。
林寒要说“缓解”,他们肯定没有多少疑问,就算有想必也不会表露。
但解决和缓解,可完全不是一个概念。黄河的地上河问题,人们上千年来都无能为力,只能不断筑堤抬高河岸,饮鸩止渴般走一步看一步。
黄河水清,圣人乃出。倘若真能解决黄河上千年的积患,那可真称得上是功德无量的“圣人”了。
林寒无意多说:“黄河以及长远供水的问题暂时先不提,关于短期灌溉供水,其实也并不需要农业设备费时费力的折腾。”
“林总的意思是……”
林寒微微一笑:“人工降雨。”
气象局局长忍不住说道:“林总,人工降雨不是万能的,天上要是干巴巴的没有水气,增雨弹打多少也没用。”
“降雨弹人工降雨的问题交给气象部门,至于水气……交给我们万象实验室就行了。”
……
诚如气象局局长所说,人工降雨并非没有条件,天上倘若缺少水气,不管打多少发增雨弹都没用。
不要说增雨弹了,就是气象权限,倘若没有水气也只能抓瞎。
林寒当然清楚这点,只是拿农业设备灌溉两万平方公里,效率实在是太低下,不知道得浪费多少时间和精力。
他的想法很直接,就是通过气象权限的能力,从其它地方调来水气甚至是雨云,送到瑜林市黄土地的上空,让相关部门打增雨弹来实施人工降雨。
他只负责调水气,具体的降雨安排交给陕改委和相关部门就行了,省时省力,反正增雨弹也花不了几个钱,况且陕改委还有大量的财政支持,财大气粗。
要说水气哪里多,当然是海上最多,一抓一大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但瑜林毕竟是内陆城市,去海上调水气就太费事了。
临近的地方,也都是黄土高原的地盘,用水大多紧张,经不起调,一调估计gdp就掉了。
所以思来想去,林寒最终决定:去国外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