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各方之谋算(一)
“禀丞相,莒县急报在此,请丞相过目。”许都,丞相府的书房中,曹操正自与手下文武重臣们商榷着时局之际,却听一阵匆匆的脚步声响起中,一名浑身大汗淋漓的报马已是疾步从屏风处抢了出来,冲着曹操便是一个单膝点地,紧着禀报了一句
道。
“嗯?”这一听是莒县急报,曹操不由地便是一愣,无他,昨天报马才刚送来幽州军已然出动的消息,今日居然又有急报到,显然不是啥好消息,一念及此,曹操哪还稳得住神,紧着便是一挥手,自有一名随侍在
侧的亲卫大步抢上了前去,将报马手中捧着的急报转呈到了曹操面前。
“该死,曼成误我,曼成误我啊!”
曹操心急之下,手脚自是麻溜得很,三两下便扯破了文书上的火漆封口,从内里取出了张写满了字的纸来,只扫了一眼,顿时便失惊地霍然而起,顿足疾呼不止。
“明公,出了甚事了?”
这一见曹操如此反应,荀攸可就沉不住气了,赶忙从旁打岔了一句道。
“唉,曼成贪功心切,连丢凤凰山、金华山两座军寨,损兵折将无算,如今贼将庞统已挥军进抵莒县城下了,曼成误我啊!”
尽自心急如焚,可这一听荀攸有问,曹操还是耐着性子给出了个简短的答复。
“嗡”曹操此言一出,书房两侧随侍的众文武们顿时便轰然了起来,无他,李典所部败得未免太快了些,这才一天时间而已,莒县外围的防御核心便已全面失守,坐困愁城之下,天晓得李典所部还能支撑得住多
久。
“明公,莒县若失,彭城必然不保,一旦如此,徐州危矣,末将请命率部赶去增援!”
曹洪向来忠心,此际见得曹操如此焦躁,自是无法稳得住,紧着便从旁抢了出来,朗声自请了一番。
“明公莫急,李曼成虽是败了两阵,然,必会吃一堑长一智,死守不出之下,贼军纵使兵多,也定难遂下。”徐州如今可是曹营的税赋重心之所在,岁入占了曹营财政的三分之一还多,一旦稍有闪失,曹操根本承受不起这等损失,正因为此,这一听曹洪请命,他紧着便要下个定夺,然则都还没等他有所表示,却
见郭嘉已是一个大步从旁闪了出来,朗声开解了曹操一句道。
“唔那依奉孝看来,而今之局势当何如之?”
曹操此际正自忧心如焚,若是旁人开口相劝,那一准要遭曹操之痛斥,然则郭嘉到底是曹操最信任之人,其既有言,曹操倒是不疑有它。
“明公莫忘了公孙明那厮还在蓟县,其所部骑军主力也并不曾出动,实难逆测此獠之真实动向,我军此际若是主力东进,就怕其趁机来攻,此万不可不防啊。”
见得曹操喘息稍定,郭嘉赶忙紧着又出言提点了一番。
“嗯”
这一想到公孙明素来的用兵狡诈,曹操的心顿时便乱成了团麻,念及己方的机动力远不及对方之下,一时间也自不知该如何应对方好了。“明公欲派兵前去增援莒县也自无不可,然,却绝不可尽起大军而去,不妨先派信使告知曼成,就说援军不日将至,着其谨守不出,以稳前线军心,至于援军么,且缓缓行去便好,一旦有变,也可相机行事
。”
连番挫败下来,曹营的实力早已大不如前,在随时可能遭到幽州与江东的两面夹击的情况下,难免有捉襟见肘之窘态,饶是郭嘉算计过人,到了此时,所能腾挪的余地也已是不多了的。
“也罢,那就先如此好了,子廉曹洪的字,某令尔率三千骑军、两万步军前去莒县,宜缓不宜急。”
在本钱有限之际,曹操也当真没太多的选择之余地,皱着眉头苦思了良久,最终还是不得不采纳了郭嘉的折中之办法。
“明公,莒县万不能有失,某愿先行赶了去,以助曼成一臂之力。”
曹操的决断方才刚下,就见荀攸已从旁闪了出来,朗声自荐了一句道。
“好,有公达前去,老夫无忧也。”
在军略一道上,除了郭嘉之外,曹操最信任的人无疑便是荀攸了,而今一听其自告奋勇,曹操顿时为之大喜过望,毫不犹豫地便同意了荀攸的自请。
“愿为明公分忧。”
见得曹操已然应允,荀攸也自没甚多的言语,表态了一句之后,便即就此退到一旁去了
“报,禀主公,许都急信在此,请您过目。”四月十五日,莒县战事开打已过了四天,公孙明依旧不曾离开蓟县,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前线的战事漠不关心,实际上恰恰相反,接连数日下来,除了正常的理政之外,一有空闲,公孙明便与徐庶等人就着沙盘推演着战局的各种可能之变化,今日也自不例外,趁着黄昏将至之际,公孙明与徐庶又埋首于沙盘上,正自各持着一把小旗子展开沙盘对决之际,却听一阵匆匆的脚步声响起中,满头汗水淋漓的公
孙冷已疾步从屏风后头转了出来,几个大步便抢到了公孙明的身旁,低声地禀报了一句道。
“嘿,有意思,元直且先看看好了。”一听是许都急报,公孙明自是不敢轻忽了去,紧着便接过了公孙冷递交过来的小铜管,麻溜地扭开了其上的暗扣,从内里倒出了一小卷纸来,摊开一看,眉头不由地便是一扬,但并未急着下个决断,而是
随手便将密信转交给了已凑将过来的徐庶。
“主公明鉴,窃以为曹老儿既已分兵去了莒县,我军的埋伏似已可发动了。”
徐庶飞快地将信过了一遍之后,同样不曾对信中的内容多加置评,仅仅只是言简意赅地提议道。
“不急,且再多看几日好了,明彦,传令下去,着衮、徐各处暗舵严密监视曹洪所部之动向,一旦有异常,即刻来报。”
公孙明沉默了片刻之后,最终还是不曾采纳徐庶的建议。
“诺!”听得公孙明有令,公孙冷自是不敢有丝毫的大意,紧着应诺之余,匆匆便退出了书房,自去安排相关事宜不提
道。
“嗯?”这一听是莒县急报,曹操不由地便是一愣,无他,昨天报马才刚送来幽州军已然出动的消息,今日居然又有急报到,显然不是啥好消息,一念及此,曹操哪还稳得住神,紧着便是一挥手,自有一名随侍在
侧的亲卫大步抢上了前去,将报马手中捧着的急报转呈到了曹操面前。
“该死,曼成误我,曼成误我啊!”
曹操心急之下,手脚自是麻溜得很,三两下便扯破了文书上的火漆封口,从内里取出了张写满了字的纸来,只扫了一眼,顿时便失惊地霍然而起,顿足疾呼不止。
“明公,出了甚事了?”
这一见曹操如此反应,荀攸可就沉不住气了,赶忙从旁打岔了一句道。
“唉,曼成贪功心切,连丢凤凰山、金华山两座军寨,损兵折将无算,如今贼将庞统已挥军进抵莒县城下了,曼成误我啊!”
尽自心急如焚,可这一听荀攸有问,曹操还是耐着性子给出了个简短的答复。
“嗡”曹操此言一出,书房两侧随侍的众文武们顿时便轰然了起来,无他,李典所部败得未免太快了些,这才一天时间而已,莒县外围的防御核心便已全面失守,坐困愁城之下,天晓得李典所部还能支撑得住多
久。
“明公,莒县若失,彭城必然不保,一旦如此,徐州危矣,末将请命率部赶去增援!”
曹洪向来忠心,此际见得曹操如此焦躁,自是无法稳得住,紧着便从旁抢了出来,朗声自请了一番。
“明公莫急,李曼成虽是败了两阵,然,必会吃一堑长一智,死守不出之下,贼军纵使兵多,也定难遂下。”徐州如今可是曹营的税赋重心之所在,岁入占了曹营财政的三分之一还多,一旦稍有闪失,曹操根本承受不起这等损失,正因为此,这一听曹洪请命,他紧着便要下个定夺,然则都还没等他有所表示,却
见郭嘉已是一个大步从旁闪了出来,朗声开解了曹操一句道。
“唔那依奉孝看来,而今之局势当何如之?”
曹操此际正自忧心如焚,若是旁人开口相劝,那一准要遭曹操之痛斥,然则郭嘉到底是曹操最信任之人,其既有言,曹操倒是不疑有它。
“明公莫忘了公孙明那厮还在蓟县,其所部骑军主力也并不曾出动,实难逆测此獠之真实动向,我军此际若是主力东进,就怕其趁机来攻,此万不可不防啊。”
见得曹操喘息稍定,郭嘉赶忙紧着又出言提点了一番。
“嗯”
这一想到公孙明素来的用兵狡诈,曹操的心顿时便乱成了团麻,念及己方的机动力远不及对方之下,一时间也自不知该如何应对方好了。“明公欲派兵前去增援莒县也自无不可,然,却绝不可尽起大军而去,不妨先派信使告知曼成,就说援军不日将至,着其谨守不出,以稳前线军心,至于援军么,且缓缓行去便好,一旦有变,也可相机行事
。”
连番挫败下来,曹营的实力早已大不如前,在随时可能遭到幽州与江东的两面夹击的情况下,难免有捉襟见肘之窘态,饶是郭嘉算计过人,到了此时,所能腾挪的余地也已是不多了的。
“也罢,那就先如此好了,子廉曹洪的字,某令尔率三千骑军、两万步军前去莒县,宜缓不宜急。”
在本钱有限之际,曹操也当真没太多的选择之余地,皱着眉头苦思了良久,最终还是不得不采纳了郭嘉的折中之办法。
“明公,莒县万不能有失,某愿先行赶了去,以助曼成一臂之力。”
曹操的决断方才刚下,就见荀攸已从旁闪了出来,朗声自荐了一句道。
“好,有公达前去,老夫无忧也。”
在军略一道上,除了郭嘉之外,曹操最信任的人无疑便是荀攸了,而今一听其自告奋勇,曹操顿时为之大喜过望,毫不犹豫地便同意了荀攸的自请。
“愿为明公分忧。”
见得曹操已然应允,荀攸也自没甚多的言语,表态了一句之后,便即就此退到一旁去了
“报,禀主公,许都急信在此,请您过目。”四月十五日,莒县战事开打已过了四天,公孙明依旧不曾离开蓟县,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前线的战事漠不关心,实际上恰恰相反,接连数日下来,除了正常的理政之外,一有空闲,公孙明便与徐庶等人就着沙盘推演着战局的各种可能之变化,今日也自不例外,趁着黄昏将至之际,公孙明与徐庶又埋首于沙盘上,正自各持着一把小旗子展开沙盘对决之际,却听一阵匆匆的脚步声响起中,满头汗水淋漓的公
孙冷已疾步从屏风后头转了出来,几个大步便抢到了公孙明的身旁,低声地禀报了一句道。
“嘿,有意思,元直且先看看好了。”一听是许都急报,公孙明自是不敢轻忽了去,紧着便接过了公孙冷递交过来的小铜管,麻溜地扭开了其上的暗扣,从内里倒出了一小卷纸来,摊开一看,眉头不由地便是一扬,但并未急着下个决断,而是
随手便将密信转交给了已凑将过来的徐庶。
“主公明鉴,窃以为曹老儿既已分兵去了莒县,我军的埋伏似已可发动了。”
徐庶飞快地将信过了一遍之后,同样不曾对信中的内容多加置评,仅仅只是言简意赅地提议道。
“不急,且再多看几日好了,明彦,传令下去,着衮、徐各处暗舵严密监视曹洪所部之动向,一旦有异常,即刻来报。”
公孙明沉默了片刻之后,最终还是不曾采纳徐庶的建议。
“诺!”听得公孙明有令,公孙冷自是不敢有丝毫的大意,紧着应诺之余,匆匆便退出了书房,自去安排相关事宜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