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上路出发
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上路出
齐瞻一听宁远县主被斩,罪名还是勾结纪王意图谋反,就松了口气。
之前这件事虽然京城里的人一直都在传,但只是私下里传而已,明面上依然没有宣布,没有消息。
齐瞻不知道皇上什么时候对纪王动手,围住了纪王府是围住了,但纪王的党羽爪牙还是不少,若是有对齐府不利的,还是很危险的。
现在听到了这个消息,起码京城这边也算是表明了,等于官家宣布了纪王谋反。依着皇帝谨慎的性格,如果肯明确这种罪名,那说明该拿住的人全都拿住了,蓝田咸阳长安那边的情况已经尽在掌握中。
所以,齐瞻松了口气。
家里这边收拾着东西,这一天李山出去转悠,在外面遇见了咸阳府里来送信的,忙领了回来。
先皇下葬的那几天,正是皇帝命人动手围住纪王府的时候,估计纪王是没想到皇帝会选那样的日子动手。齐瞻在之前和之后都给府里写了信说这边的情况,主要是让府里警觉起来。因为他知道皇上要动手的时候,也已经是当天了。
所以那两封信基本上是隔了两天时间出去的。府里头的回信也不可能那么快,齐瞻原本还以为,怎么着也得在路上才能收到回信了,想不到正好耽误了这几天,回信也终于来了。
看了信之后,为了不让李山和竹风担心,只说没什么。
晚上大家一起吃过了晚饭,领着孩子们去花园逛了半个时辰,回来了给孩子们洗澡收拾,忙活了也有半个时辰,终于把孩子们都哄得睡下了,那两对小两口也各自回他们的院子去了。
齐瞻这才拿出来信给温竹青看。
温竹青看了信之后,着实的吃了一惊。
府里那边显然不像这边想像的那么顺利无忧。就在不久之前,有人半夜潜入齐府意图不明,被齐府的护卫觉,打了一架,伤了其中的两个人,不过被他们逃走了。
齐麓在信上写的,来人虽然不多,大约只有四个到五个人,但是身手都非常的厉害,护卫们也是身手不弱的,却连一个活捉的都没有。
齐府生了这件事之后的第二天,齐麓就用令牌去卫所调兵,兵士将府里和长安城的别院都保护了起来。大约是过了两天左右,皇上动手了,纪王府被围,一直到这封信出来的当天。
齐麓在信中自然是再三的安抚,府里并没有任何的损失,齐老爷甚至都没有受到惊吓,叫他们放心。另外,让他们在外面同样要多加的小心,皇上那边只要允许大家回来了,就早点回家。
温竹青放下信,吃惊的道:这些人到底还是对咱们府动手了纪王到底想干什么?
齐瞻道:估计是猜到了,我这边可能给皇帝报了信——纪王府被围之前的两天,他对咱们府动的手,显然是那时候才知道的,确定了咱们这一次进京是带了证据的,这才匆匆忙忙的去府里,想来是抓咱们的孩子
虽然孩子就在身边,但是温竹青听到这句话还是头皮一麻。
你现在不用担心,算时间这封信在路上怎么也走了十天左右,纪王府被围都这么多天了,必然是该抓的都抓了。宁远县主被斩我就跟你说过,皇帝谨慎的性格,如果开始动手杀人,显然是纪王那边的局面已经完全在掌握中了。
齐瞻安抚她道:何况两三天前,朝廷已经收到了八百里加急奏报,田家栾家这些人已经被斩,辅国将军全家被押解进京,可见,那边的一干人等已经是打尽了。
温竹青点头道:我知道猜到了些。只是猛地听见了还是浑身凉,幸好咱们这一次带上了孩子们,不然的话知道了这件事,我这心只怕都要提到嗓子眼了。
齐瞻点头,他何尝不是这种心情。
怎么处置纪王,怎么没有消息?宁远县主田家等等这些爪牙党羽倒是处理的干净利索。温竹青问道。
齐瞻想了想,道:纪王到底是王爷,估计要处理不是那么简单。而且也不会像辅国将军那样,说押解进京,派一队人直接就可以往京城押解了。党羽太多,做的还是谋反的事情,谁知道会不会在什么地方还藏着兵马?若是贸然的押解上路,路上被劫走了怎么办?皇帝这么谨慎的,布置的周全的将纪王悄无声息的拿下了,怎么进京当然会更加谨慎,布置的更加周密。
温竹青一听这倒也是,点头。
齐瞻道:我估计,之后纪王的消息必然不会再有,绝对不会听见是押解进京还是围困当地什么的,等咱们在听见纪王的消息的时候,必然是已经在京城的大理寺大牢了。
对,应该是如此。皇帝什么时候押解纪王进京,必然是绝密消息,绝对不会泄露的,等大家在听到纪王的消息的时候,应该是已经被关在京城大牢里了。
温竹青道:希望这件事赶紧过去吧,我们平白无故的被牵扯,现在还让纪王记了仇,希望他不要逃脱了。
怎么可能逃脱。齐瞻忙安抚:皇上派的人也不是吃素的。且纪王是罪魁祸,从皇上的谨慎紧张程度都能看得出来,是一点都没有任何的大意的,下面的那些办事的人当然会更加小心,误了皇上的事情还了得?所以放心吧,这件事其实已经过去了,咱们没有什么危险。
温竹青也相信这一点。
夫妻洗了澡睡下,免不了又多说了一会儿,下半夜温竹青才睡着。
果然之后的几天,在京城这里是没听到纪王的任何消息的,就好像这件谋反的案子已经过去了一样。京城中议论的也全都是一些党羽诸人,提及纪王的反倒是很少。
外表看,京城甚至非常的平静,平静的好像没生过什么事情。
又过了两天,这一天天气晴朗,大家终于从京城出,开始了回程一起走的,还有平王府一家子。
因此,他们的队伍更显得庞大,远远的看浩浩荡荡地。
齐瞻一听宁远县主被斩,罪名还是勾结纪王意图谋反,就松了口气。
之前这件事虽然京城里的人一直都在传,但只是私下里传而已,明面上依然没有宣布,没有消息。
齐瞻不知道皇上什么时候对纪王动手,围住了纪王府是围住了,但纪王的党羽爪牙还是不少,若是有对齐府不利的,还是很危险的。
现在听到了这个消息,起码京城这边也算是表明了,等于官家宣布了纪王谋反。依着皇帝谨慎的性格,如果肯明确这种罪名,那说明该拿住的人全都拿住了,蓝田咸阳长安那边的情况已经尽在掌握中。
所以,齐瞻松了口气。
家里这边收拾着东西,这一天李山出去转悠,在外面遇见了咸阳府里来送信的,忙领了回来。
先皇下葬的那几天,正是皇帝命人动手围住纪王府的时候,估计纪王是没想到皇帝会选那样的日子动手。齐瞻在之前和之后都给府里写了信说这边的情况,主要是让府里警觉起来。因为他知道皇上要动手的时候,也已经是当天了。
所以那两封信基本上是隔了两天时间出去的。府里头的回信也不可能那么快,齐瞻原本还以为,怎么着也得在路上才能收到回信了,想不到正好耽误了这几天,回信也终于来了。
看了信之后,为了不让李山和竹风担心,只说没什么。
晚上大家一起吃过了晚饭,领着孩子们去花园逛了半个时辰,回来了给孩子们洗澡收拾,忙活了也有半个时辰,终于把孩子们都哄得睡下了,那两对小两口也各自回他们的院子去了。
齐瞻这才拿出来信给温竹青看。
温竹青看了信之后,着实的吃了一惊。
府里那边显然不像这边想像的那么顺利无忧。就在不久之前,有人半夜潜入齐府意图不明,被齐府的护卫觉,打了一架,伤了其中的两个人,不过被他们逃走了。
齐麓在信上写的,来人虽然不多,大约只有四个到五个人,但是身手都非常的厉害,护卫们也是身手不弱的,却连一个活捉的都没有。
齐府生了这件事之后的第二天,齐麓就用令牌去卫所调兵,兵士将府里和长安城的别院都保护了起来。大约是过了两天左右,皇上动手了,纪王府被围,一直到这封信出来的当天。
齐麓在信中自然是再三的安抚,府里并没有任何的损失,齐老爷甚至都没有受到惊吓,叫他们放心。另外,让他们在外面同样要多加的小心,皇上那边只要允许大家回来了,就早点回家。
温竹青放下信,吃惊的道:这些人到底还是对咱们府动手了纪王到底想干什么?
齐瞻道:估计是猜到了,我这边可能给皇帝报了信——纪王府被围之前的两天,他对咱们府动的手,显然是那时候才知道的,确定了咱们这一次进京是带了证据的,这才匆匆忙忙的去府里,想来是抓咱们的孩子
虽然孩子就在身边,但是温竹青听到这句话还是头皮一麻。
你现在不用担心,算时间这封信在路上怎么也走了十天左右,纪王府被围都这么多天了,必然是该抓的都抓了。宁远县主被斩我就跟你说过,皇帝谨慎的性格,如果开始动手杀人,显然是纪王那边的局面已经完全在掌握中了。
齐瞻安抚她道:何况两三天前,朝廷已经收到了八百里加急奏报,田家栾家这些人已经被斩,辅国将军全家被押解进京,可见,那边的一干人等已经是打尽了。
温竹青点头道:我知道猜到了些。只是猛地听见了还是浑身凉,幸好咱们这一次带上了孩子们,不然的话知道了这件事,我这心只怕都要提到嗓子眼了。
齐瞻点头,他何尝不是这种心情。
怎么处置纪王,怎么没有消息?宁远县主田家等等这些爪牙党羽倒是处理的干净利索。温竹青问道。
齐瞻想了想,道:纪王到底是王爷,估计要处理不是那么简单。而且也不会像辅国将军那样,说押解进京,派一队人直接就可以往京城押解了。党羽太多,做的还是谋反的事情,谁知道会不会在什么地方还藏着兵马?若是贸然的押解上路,路上被劫走了怎么办?皇帝这么谨慎的,布置的周全的将纪王悄无声息的拿下了,怎么进京当然会更加谨慎,布置的更加周密。
温竹青一听这倒也是,点头。
齐瞻道:我估计,之后纪王的消息必然不会再有,绝对不会听见是押解进京还是围困当地什么的,等咱们在听见纪王的消息的时候,必然是已经在京城的大理寺大牢了。
对,应该是如此。皇帝什么时候押解纪王进京,必然是绝密消息,绝对不会泄露的,等大家在听到纪王的消息的时候,应该是已经被关在京城大牢里了。
温竹青道:希望这件事赶紧过去吧,我们平白无故的被牵扯,现在还让纪王记了仇,希望他不要逃脱了。
怎么可能逃脱。齐瞻忙安抚:皇上派的人也不是吃素的。且纪王是罪魁祸,从皇上的谨慎紧张程度都能看得出来,是一点都没有任何的大意的,下面的那些办事的人当然会更加小心,误了皇上的事情还了得?所以放心吧,这件事其实已经过去了,咱们没有什么危险。
温竹青也相信这一点。
夫妻洗了澡睡下,免不了又多说了一会儿,下半夜温竹青才睡着。
果然之后的几天,在京城这里是没听到纪王的任何消息的,就好像这件谋反的案子已经过去了一样。京城中议论的也全都是一些党羽诸人,提及纪王的反倒是很少。
外表看,京城甚至非常的平静,平静的好像没生过什么事情。
又过了两天,这一天天气晴朗,大家终于从京城出,开始了回程一起走的,还有平王府一家子。
因此,他们的队伍更显得庞大,远远的看浩浩荡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