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减轻赋税
秦明月见这个问题解决了,也不想深入的说了,她接着说了第二点:“除了农耕的事情外,我还想让王巡抚在巴省多发展商业。”
王美仁皱起来眉头:“发展商业这个事情,我也想过。其实,巴省要是发展商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个是物产很丰富,巴省的蜀锦,丰富的药材,酿酒,粮食等都是很好的东西。还有一点,巴省因为文风不盛,所以,本地官员少一些,这样那些托庇在官员名下的商铺,生意,田产都是没有多少,这就是说,巴省大部分的田产,生意都是要交税的。所以,巴省虽然地方偏僻,但是,巴省的赋税不但能足够支出,上缴京城之后,还能每年有一点点结余。”
“因为有这样的好处,所以,我上任之后,也大力的发展了商业。可是,收效甚微。巴省大多数是百族人,他们性子鲁莽,和中原人物格格不入,就是有汉人,因为在巴省局限的年代多了,也都是淳朴之辈,跟人做生意吃亏的多,赚钱的少。当然了,这也不是大问题,总会有人精出现的。可是,巴省的交通状况实在是太让人为难了。”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巴省的物产丰富,可是,道路实在是太艰难了。很难运出去啊。巴省外面的货品,在巴省十分畅销,就是因为物以稀为贵啊。巴省里面的东西也很难运出去,运不出去,怎么换成银子,怎么又赋税呢?”
“除了这些,还有一点,巴省的东西好,但是,产量都不是很大。比如说蜀锦。蜀锦的名声天下皆知。可是,我们却没有那么大量的产出可以供应天下。因为懂得这种复杂织布工艺的人太难培养了。巴省的百姓大多是不识字,甚至连图样都看不懂的。这样下去,怎么能有好的织工培养出来?自然产出就少了。”
“还有,粮食,酿酒,药材。巴省的人只会把这些东西采摘下来,或者制作成粗酒,这样卖出去之后,价格就很低。可是,这些东西,到了中原人手里,他们可以把酒拿去再次蒸酿,勾兑之后,就价格大增。粮食也是,他们可以做成各种吃食,甚至运到缺粮的地区,赚取大量的银钱。”
“反正因为这些种种困难,使得巴省的商业还是这样,没有缩小,但是,也没有太大的扩大。”
秦明月赞赏的眼光看着王美仁:“王巡抚这一番话,听得出来,你是对巴省的状况下过大功夫的。这些问题其实都不好解决。但是,现在都有了解决的契机。”
“先说说这人的问题。以前,巴省文风不盛,大多数人,哪怕是八大世家的贵公子们,都少有识字的人。民间百工,技术之类的更是推广不开。可是,以后,不会这样了。因为我们的道学建立之后,会培养出来大量的人才。短期内,只是让百姓先识字,以后,还会慢慢培养出来好的技工。有了这些人才打底,想来,王巡抚做起来事情,就容易一些。”
“然后,说说这商业交通的问题。巴省的交通是很难。想要把巴省的东西运出去,唯一能行的就是通过水路。巴省和外界沟通的只有一条浩荡的长江。可是,长江水流湍急,两岸青山林立,不好行舟,寻常小船只,很容易出问题。”
“这方面,我和秦王殿下可以帮忙。我们可以邀请中原的一些行商世家们,他们有大船,有熟练的水工,可以自由往来巴省。有了他们把外面的东西运进来,把巴省的特产运出去,慢慢的也能带动巴省的行商世家。商业自然就兴盛起来了。”
“但是,这样,只能让靠着大河的一些城市,比如说都江城受益。巴省大部分地区都是崎岖的山路,很难把东西运到都江城。光是靠都江城,云雾城,等这些大城市,又没有太大的货物运出去。所以,接下来,王巡抚需要以工代赈,把官府历年来结余下来的钱,花出去,好好的做好规划,给巴省修建几条通畅的道路。使得巴省很多地方的东西能先顺畅的运到附近的大城市去。再慈宁宫大城市经过水路到达外面。”
“刚开始,可能修建的道路不多。但是,如果,沿着道路两旁,百姓们和世家们开始开创工坊,大量产出东西,然后,运出去换成了钱,就有了多的赋税。这些多出来的赋税,也能用来继续开拓新的道路。还有,道路的修建,不要用徭役,用钱支付给百姓。这样百姓的生活就能改善一些,他们自己都能买一些东西,也能带动巴省内部需要商业的流动,不是也能增加赋税。”
“我会跟朝廷谏言,这几年,巴省的赋税不但不会增加,还会适当的减少,这样你们手里可以支配的银子会更加多。就能做更多的事情。”
“除了这些,我自己手下的一些产业会道巴省来开店铺,我们也会带来一些朋友的店铺进来。这样也都是增加税收的办法。”
“还有,关于蜀锦的。我有一个家臣,对于丝绸经营很有一套。你应该听说过,现在名满天下的妆花和缂丝,就是他弄出来的。我可以让他派人过来,把巴省的蜀锦创新改良一下,看看能不能弄出来什么新东西。要是也能和妆花,缂丝一样的可以大量产出,又名声大噪,一定也很赚钱。”
“具体的事情,以后,我们还可以探讨。我相信,以王巡抚的才能,一定很快就能把巴省弄的富裕起来。”
秦明月说着这些,王美仁的眼睛都亮了。
王美仁心里想,这就是手里握着权势的好处了。看看人家秦明月,一个小小的十五岁的姑娘家,因为手握权势,有摘星楼作为后台。随便就能说出来给巴省减轻赋税的话语。要知道,减轻一省赋税这样的事情,就是皇帝也不敢随便乱说。可能只有地位超然的国师一脉才能做得出吧。
王美仁皱起来眉头:“发展商业这个事情,我也想过。其实,巴省要是发展商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个是物产很丰富,巴省的蜀锦,丰富的药材,酿酒,粮食等都是很好的东西。还有一点,巴省因为文风不盛,所以,本地官员少一些,这样那些托庇在官员名下的商铺,生意,田产都是没有多少,这就是说,巴省大部分的田产,生意都是要交税的。所以,巴省虽然地方偏僻,但是,巴省的赋税不但能足够支出,上缴京城之后,还能每年有一点点结余。”
“因为有这样的好处,所以,我上任之后,也大力的发展了商业。可是,收效甚微。巴省大多数是百族人,他们性子鲁莽,和中原人物格格不入,就是有汉人,因为在巴省局限的年代多了,也都是淳朴之辈,跟人做生意吃亏的多,赚钱的少。当然了,这也不是大问题,总会有人精出现的。可是,巴省的交通状况实在是太让人为难了。”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巴省的物产丰富,可是,道路实在是太艰难了。很难运出去啊。巴省外面的货品,在巴省十分畅销,就是因为物以稀为贵啊。巴省里面的东西也很难运出去,运不出去,怎么换成银子,怎么又赋税呢?”
“除了这些,还有一点,巴省的东西好,但是,产量都不是很大。比如说蜀锦。蜀锦的名声天下皆知。可是,我们却没有那么大量的产出可以供应天下。因为懂得这种复杂织布工艺的人太难培养了。巴省的百姓大多是不识字,甚至连图样都看不懂的。这样下去,怎么能有好的织工培养出来?自然产出就少了。”
“还有,粮食,酿酒,药材。巴省的人只会把这些东西采摘下来,或者制作成粗酒,这样卖出去之后,价格就很低。可是,这些东西,到了中原人手里,他们可以把酒拿去再次蒸酿,勾兑之后,就价格大增。粮食也是,他们可以做成各种吃食,甚至运到缺粮的地区,赚取大量的银钱。”
“反正因为这些种种困难,使得巴省的商业还是这样,没有缩小,但是,也没有太大的扩大。”
秦明月赞赏的眼光看着王美仁:“王巡抚这一番话,听得出来,你是对巴省的状况下过大功夫的。这些问题其实都不好解决。但是,现在都有了解决的契机。”
“先说说这人的问题。以前,巴省文风不盛,大多数人,哪怕是八大世家的贵公子们,都少有识字的人。民间百工,技术之类的更是推广不开。可是,以后,不会这样了。因为我们的道学建立之后,会培养出来大量的人才。短期内,只是让百姓先识字,以后,还会慢慢培养出来好的技工。有了这些人才打底,想来,王巡抚做起来事情,就容易一些。”
“然后,说说这商业交通的问题。巴省的交通是很难。想要把巴省的东西运出去,唯一能行的就是通过水路。巴省和外界沟通的只有一条浩荡的长江。可是,长江水流湍急,两岸青山林立,不好行舟,寻常小船只,很容易出问题。”
“这方面,我和秦王殿下可以帮忙。我们可以邀请中原的一些行商世家们,他们有大船,有熟练的水工,可以自由往来巴省。有了他们把外面的东西运进来,把巴省的特产运出去,慢慢的也能带动巴省的行商世家。商业自然就兴盛起来了。”
“但是,这样,只能让靠着大河的一些城市,比如说都江城受益。巴省大部分地区都是崎岖的山路,很难把东西运到都江城。光是靠都江城,云雾城,等这些大城市,又没有太大的货物运出去。所以,接下来,王巡抚需要以工代赈,把官府历年来结余下来的钱,花出去,好好的做好规划,给巴省修建几条通畅的道路。使得巴省很多地方的东西能先顺畅的运到附近的大城市去。再慈宁宫大城市经过水路到达外面。”
“刚开始,可能修建的道路不多。但是,如果,沿着道路两旁,百姓们和世家们开始开创工坊,大量产出东西,然后,运出去换成了钱,就有了多的赋税。这些多出来的赋税,也能用来继续开拓新的道路。还有,道路的修建,不要用徭役,用钱支付给百姓。这样百姓的生活就能改善一些,他们自己都能买一些东西,也能带动巴省内部需要商业的流动,不是也能增加赋税。”
“我会跟朝廷谏言,这几年,巴省的赋税不但不会增加,还会适当的减少,这样你们手里可以支配的银子会更加多。就能做更多的事情。”
“除了这些,我自己手下的一些产业会道巴省来开店铺,我们也会带来一些朋友的店铺进来。这样也都是增加税收的办法。”
“还有,关于蜀锦的。我有一个家臣,对于丝绸经营很有一套。你应该听说过,现在名满天下的妆花和缂丝,就是他弄出来的。我可以让他派人过来,把巴省的蜀锦创新改良一下,看看能不能弄出来什么新东西。要是也能和妆花,缂丝一样的可以大量产出,又名声大噪,一定也很赚钱。”
“具体的事情,以后,我们还可以探讨。我相信,以王巡抚的才能,一定很快就能把巴省弄的富裕起来。”
秦明月说着这些,王美仁的眼睛都亮了。
王美仁心里想,这就是手里握着权势的好处了。看看人家秦明月,一个小小的十五岁的姑娘家,因为手握权势,有摘星楼作为后台。随便就能说出来给巴省减轻赋税的话语。要知道,减轻一省赋税这样的事情,就是皇帝也不敢随便乱说。可能只有地位超然的国师一脉才能做得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