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节 汉人至上
第四卷利刃出鞘神州动
要改变大明百姓的想法,重新恢复先秦汉武雄风,无疑有很长的一段路程要走。()
可不管多难,秦浩明都准备义无反顾走下去。
迎着崇祯的目光,秦浩明坚定的说道:“微臣请问皇上,居封地处王府以为藩王,居万里掌一国以为诸侯,如何抉择?”
崇祯皇帝闻之愕然,思之再三,竟不能决断。
王承恩听得秦浩明言语多有不轨,摇头苦笑连连,整个大明,估计也只有他敢如此说?
居然敢当面对天子提出海外封王!
只不过人家有底气,能够坦坦荡荡提出来,对大明反而是好事。
毕竟,一则土地不是大明的,二则八字还没一撇,谈何怪罪?
太子朱慈烺也是一脸好奇,父皇脾气算不很好,极易动怒。
可眼前这位年轻的闽粤总督,该说的不该说全说了个遍,可父皇却丝毫不见怒色,犹自在思考他的提议。
这要是换了其他人,训斥都算是轻的,严重点至少一个廷杖,甚至罢官问斩都有可能。
要知道,在大明,异姓不能封王,仅有的中山王徐达,那也是死后才追封。
也就是说,只有死人才有资格封王。
“就依爱卿之言!希望朕不负卿,卿也不负朕,君臣之情源远流长,传为千古佳话!”
在三人的目光中,思忖许久的崇祯皇帝缓缓地说道。
所谓君无戏言,他认真考虑得很清楚。
大明异姓不封王,但此一时彼一时。
现如今,国内外形势严峻,亟待恢复太祖成祖时期的赫赫武功。
但正如秦爱卿所言,大明武力已经颓废,必须另辟蹊跷方能振奋国人尚武精神。
更何况,作为君上,崇祯考虑的未免更为细致。
秦浩明是贤臣良将,定南军崛起也是必然态势,手下一众文武将校更是国之将才,可今后如何安置他们?
无需讳言,随着定南军逐步壮大,如此大量的将校肯定是没有办法安排,此为其一。
其二,也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定南军基本不拿朝廷俸禄,乃是秦浩明东拼西凑从各地募集而成。
说得难听点,那就是秦浩明的私军。
可真要纳入朝廷体系,崇祯自忖根本无法解决定南军高昂的军饷。
而且,就算靠着秦浩明的海关总署可以解决,那其它大明百万大军如何办?
皆照此标准显然不可能,大明财政无力负担。
不怕患寡就怕患不均,这样不用外敌内乱,一个应对不好,整个大明朝廷自己就要轰然倒塌。
现在颇为棘手的是,定南军还要继续扩大,方能应对建奴和国内叛贼。
过往,他也曾担心此事,怕日后尾大不掉,宋太祖黄袍加身的故事可是有迹可循。
秦浩明的手下成长为新的利益集团,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野心,重蹈历史覆辙也就是分分秒秒的事情。
可他又不能现在就铲除定南军,那可真是官逼民反,且师出无名,那大明朝廷可就热闹了。
所以,当秦浩明说到走出去这条路时,崇祯皇帝可以说是眼前一亮,忧愁尽解。
这不就是当初蒙元的做法吗?
铁木真的几个儿子和大将分封出去,异域为王,何曾有过纷争?
只有留在家里的,才纷争不止,最终忽必烈胜出。
诚如秦爱卿所言,天地之大,何必在华夏一亩三分地上兄弟相残?
今天双方既然讲开,所以崇祯趁此机会制定底线。
当然,后续的手段他也会再跟进。至少,双方有了一个解决的方案。
“微臣惶恐,绝不敢辜负皇上。”
崇祯的说法,让秦浩明内心长长舒了一口气。
今天这番话,是秦浩明在试探或者说是在灌输一种概念。也就是在自己的军营中,他才肆无忌惮的说出来。
若是在皇宫里,他是绝不会如此说。
倒不是说他怕崇祯,强悍如建奴他都无所畏惧,有何可怕?
实在是他不愿手足相残!
他要做的事情很多,实在没精力也没有必要在家里称王称霸,没有任何意义!
和崇祯搞好关系,赶紧利用大明的人力物力资源,纵横天下留名青史,何等壮哉!
让大明的旗帜在世界任何角落飘扬,让汉人的足迹踏遍五大洲四大洋,让汉人成为世界的主人,这是何等酸爽之事?
什么白人至上,去他妈的!
一群野蛮人,现在正在进化中,有他们什么事?
只有汉人,才是这个世界最高贵的人!
汉人至上,才是他追究的真正目标。
“朕与爱卿互不辜负!”
崇祯伸出大手,与秦浩明击掌为誓。
君臣双方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只是,太子朱慈烺年幼,不知深浅出声问道:“秦督难道就没有不臣之心?”
崇祯脸色一黑,就待训斥朱慈烺。
“事无不可对人言,微臣还真想回太子话。”
秦浩明急忙劝阻,看着崇祯和太子诚恳的说道:“世人皆热衷于权利,以为皇位好做,可以为所欲为,微臣却以为不然!
微臣是知道的,皇上每日批阅奏折往往要到半夜,还有诸多烦恼的事情,要和大臣无休无止的争斗。
即使这些都不说,单是几十年呆在十几平方公里的皇宫中,不能经常出宫。恕微臣直言,这无异于是在坐高级牢房而已!
更可况,微臣想做皇上的位置,必须杀掉多少汉人?百万、千万……
成祖是太祖的儿子,因得位不正杀得人头滚滚,那微臣呢?”
这番话虽然犯忌过多,但确实是秦浩明的肺腑之言。
在秦浩明的想法中,他还真对皇位没有兴趣。
若不是恰逢乱世,身上有汉人的责任,他还真想做一个纨绔子弟或者富家翁。
想吃啥就吃啥,想去哪就去哪,何等逍遥自在?
听完秦浩明的话,崇祯皇帝彻底安心,他微笑着说道;
“壮哉,这是何等有趣,何等快意!
能随心所欲,肆意而为,呼啸四海,劫掠天下。区区名分又算得了什么,秦爱卿占了大便宜啊。”
终至此刻,双方可谓讲得一清二楚,至少目前如此。
所以,听见崇祯开玩笑,秦浩明也不禁豪情大发道:“皇上圣明,微臣佩服得五体投地,唯谨遵圣意尔。
不过,皇上可知江南、两广、福建三地,每年从事海上贸易之家,多达数万乎?
自东南出海,从我大明属国,直至西洋管辖诸国,定居经商之民已达数十万之多乎?
还有欧罗巴仅凭弹丸之地,利用海船就赚得盆满钵满。
微臣看着这些,眼红啊!
微臣要在有生之年,上为天子国家,下为黎民百姓,开一道通达四海、殖民域外的道路,让汉人走出去。
最起码当个四海大盗,劫掠大洋,奉承天子,反哺朝廷,还是能做到的。
还有,微臣要把大明的道路建得四通八达,有利民生。”
“爱卿慢慢来,不要着急,须知过犹不及!”崇祯听秦浩明要修路,眉头一皱,劝慰道:
“始皇帝筑长城、修驰道、兴灵渠、拓疆土。
汉武帝驱匈奴、征西域、筑雄城、封狼居胥。
隋炀帝征高丽,修运河。都洛阳、巡张掖。
此三帝哪一个不是千古明君,那一项举措不是利国利民,唯惜欲建功于一代,而耗尽民力,以致留残暴于史册,留骂名于千古。
凡事当量力而为,只要方向正确,从容施政即可,须知慢只是是小过。快则是大罪也!”
秦浩明瞥了一眼崇祯皇帝,嘻嘻笑道:“皇上英明,比微臣强百倍。
只是臣性子疏懒。但求为天子国家略尽绵力,为万世太平稍有增补,只喜剑走偏锋,不愿走常规路。
只是皇上忘记了,始皇帝、汉武帝、隋炀帝耗尽的是自己国家的民力,微臣却是要耗尽他国的民力。”
崇祯受到教育和思想和秦浩明不同,他不由摇头叹道:“又是喊打,又是喊杀,不仅劫掠四海,盘剥藩国,还要抢占蛮荒,搜罗天下。
秦爱卿,如此蛮横残暴,此非上国之仪,不合道德之邦啊。”
秦浩明嘿然一笑,反问道:“皇上,道德是个什么东西?”
崇祯皇帝解释道:“道,仁也,德,行也,以仁心而行善举,以异于禽兽也!乃教化万民,万世不易之法也!”
秦浩明摇头说道:“道德既非天生,亦非神授,始于自私,即是人创,何谈仁善,何谈正确?”
崇祯一脸好奇,问道:“爱卿又有什么高见不成?”
秦浩明点点头,笑道:“尊老爱幼,道德也!为何?乃为维护衰老将死之人,乃为爱护新生稚嫩之子。
娶妻生子,道德也!为何?乃为维护血脉传承,乃为稳定国家宗族秩序也。
不偷不盗,不抢不夺,道德也!为何?乃为维护私人所得,乃为人人安心劳作也。
勤奋自强,修身自律,道德也!为何?乃为鼓励生产不使物资不匮,乃为和睦相处团结互助也。
仁爱天下,牺牲奉献,道德也!为何?乃为我华夏族群劈坚斩棘,共度难关,繁衍不息也。”
崇祯点头同意,然后迷惑问道:“爱卿既然理解透彻,也对道德尊礼膜拜,因何还要嗤之以鼻?”
秦浩明笑解释道:“皇上须知,道德无所谓正确,无所谓崇高,乃是人之需要也。
老者无所依,人人皆会老,所以当尊老。幼者无所靠,人人皆新生,所以当爱幼。
需要变成规则,规则变成法度,法度升为规范,此所谓道德之源。”
见三人点头同意,秦浩明方才大笑道:“我华夏之道德,乃为维护我华夏百姓之需要,自当身体力行,敬之尊之,不可动摇。
可那海外之民,西洋诸国,可是我华夏之民么,微臣和他们又何须谈什么道德?”
望着被自己忽悠蒙圈的三人,秦浩明最终傲然道:“对蛮夷之不仁,才是对我华夏百姓之最高的道德!”
三人瞠目结舌,不意秦浩明能把谬论解释得如此坦荡,可是细细思之,却好像还有几分道理。
可是,秦浩明还在继续说道:“皇上,北方水利不修,连年大旱。
江南鱼米之乡,纷纷种桑养蚕、改栽茶树、挖泥烧瓷,大明粮食年年入不敷出,若是能让藩国进贡,又是什么景象?”
听完秦浩明的话,崇祯陷入沉思。
是啊,粮食问题是困扰大明的主要问题。
可是,到目前为止,却没有任何一个大臣能提出解决方案。
或者说,粮食问题根本对他们没有影响,自然也无需解决。
可作为一国之君,这是崇祯时时刻刻要面对的问题。
西北李自成、张献忠之流之所以久久不能剿灭,还不是就是因为粮食。
让藩属国进贡粮食,在秦浩明之前,从未有人提及。
想到这里,崇祯道德也不要了,恶狠狠地对秦浩明说道:“种粮,让他们都给朕种粮,谁不好好耕种,就给朕易其主,灭其国!”
“微臣遵旨,定行残暴效法倭寇,劫掠四海。欺压藩国。”
崇祯话音刚落,秦浩明立马笑嘻嘻的开玩笑说道。
当然,也未必是玩笑,至少他内心确实是如此想的。
“可惜朝臣愚昧,否则重建市舶司,限令贸易港口,派太监以收海税,何须你下海抢劫?”
崇祯终究不像秦浩明般没有顾忌,比较珍惜脸面,最后还是叹声说道。
旁边的王承恩苦笑道:“皇爷,您若真下这道圣旨,别的老奴不敢说,不过保证出不了皇城,就能让内阁给您顶回来。”
秦浩明接口笑道:“然后诸大学士轮番觐见,百官汹汹上疏直谏,言官御史谩骂于朝,文人士子午门扣阙,天下攘攘齐称昏君。
皇上要么学万历皇帝闭门思过,要么干脆下个罪己诏低头了事。
当然,若是皇上王霸之气十足,有太祖高皇帝和成祖爷的干脆利落,与群臣横眉冷对一步不让,然后挥刀嚯嚯,杀他个人头滚滚,自然也能如皇上所愿。”
崇祯叹息一声,瞥了听得津津有味的太子一眼,内心逐渐拿定主意。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要改变大明百姓的想法,重新恢复先秦汉武雄风,无疑有很长的一段路程要走。()
可不管多难,秦浩明都准备义无反顾走下去。
迎着崇祯的目光,秦浩明坚定的说道:“微臣请问皇上,居封地处王府以为藩王,居万里掌一国以为诸侯,如何抉择?”
崇祯皇帝闻之愕然,思之再三,竟不能决断。
王承恩听得秦浩明言语多有不轨,摇头苦笑连连,整个大明,估计也只有他敢如此说?
居然敢当面对天子提出海外封王!
只不过人家有底气,能够坦坦荡荡提出来,对大明反而是好事。
毕竟,一则土地不是大明的,二则八字还没一撇,谈何怪罪?
太子朱慈烺也是一脸好奇,父皇脾气算不很好,极易动怒。
可眼前这位年轻的闽粤总督,该说的不该说全说了个遍,可父皇却丝毫不见怒色,犹自在思考他的提议。
这要是换了其他人,训斥都算是轻的,严重点至少一个廷杖,甚至罢官问斩都有可能。
要知道,在大明,异姓不能封王,仅有的中山王徐达,那也是死后才追封。
也就是说,只有死人才有资格封王。
“就依爱卿之言!希望朕不负卿,卿也不负朕,君臣之情源远流长,传为千古佳话!”
在三人的目光中,思忖许久的崇祯皇帝缓缓地说道。
所谓君无戏言,他认真考虑得很清楚。
大明异姓不封王,但此一时彼一时。
现如今,国内外形势严峻,亟待恢复太祖成祖时期的赫赫武功。
但正如秦爱卿所言,大明武力已经颓废,必须另辟蹊跷方能振奋国人尚武精神。
更何况,作为君上,崇祯考虑的未免更为细致。
秦浩明是贤臣良将,定南军崛起也是必然态势,手下一众文武将校更是国之将才,可今后如何安置他们?
无需讳言,随着定南军逐步壮大,如此大量的将校肯定是没有办法安排,此为其一。
其二,也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定南军基本不拿朝廷俸禄,乃是秦浩明东拼西凑从各地募集而成。
说得难听点,那就是秦浩明的私军。
可真要纳入朝廷体系,崇祯自忖根本无法解决定南军高昂的军饷。
而且,就算靠着秦浩明的海关总署可以解决,那其它大明百万大军如何办?
皆照此标准显然不可能,大明财政无力负担。
不怕患寡就怕患不均,这样不用外敌内乱,一个应对不好,整个大明朝廷自己就要轰然倒塌。
现在颇为棘手的是,定南军还要继续扩大,方能应对建奴和国内叛贼。
过往,他也曾担心此事,怕日后尾大不掉,宋太祖黄袍加身的故事可是有迹可循。
秦浩明的手下成长为新的利益集团,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野心,重蹈历史覆辙也就是分分秒秒的事情。
可他又不能现在就铲除定南军,那可真是官逼民反,且师出无名,那大明朝廷可就热闹了。
所以,当秦浩明说到走出去这条路时,崇祯皇帝可以说是眼前一亮,忧愁尽解。
这不就是当初蒙元的做法吗?
铁木真的几个儿子和大将分封出去,异域为王,何曾有过纷争?
只有留在家里的,才纷争不止,最终忽必烈胜出。
诚如秦爱卿所言,天地之大,何必在华夏一亩三分地上兄弟相残?
今天双方既然讲开,所以崇祯趁此机会制定底线。
当然,后续的手段他也会再跟进。至少,双方有了一个解决的方案。
“微臣惶恐,绝不敢辜负皇上。”
崇祯的说法,让秦浩明内心长长舒了一口气。
今天这番话,是秦浩明在试探或者说是在灌输一种概念。也就是在自己的军营中,他才肆无忌惮的说出来。
若是在皇宫里,他是绝不会如此说。
倒不是说他怕崇祯,强悍如建奴他都无所畏惧,有何可怕?
实在是他不愿手足相残!
他要做的事情很多,实在没精力也没有必要在家里称王称霸,没有任何意义!
和崇祯搞好关系,赶紧利用大明的人力物力资源,纵横天下留名青史,何等壮哉!
让大明的旗帜在世界任何角落飘扬,让汉人的足迹踏遍五大洲四大洋,让汉人成为世界的主人,这是何等酸爽之事?
什么白人至上,去他妈的!
一群野蛮人,现在正在进化中,有他们什么事?
只有汉人,才是这个世界最高贵的人!
汉人至上,才是他追究的真正目标。
“朕与爱卿互不辜负!”
崇祯伸出大手,与秦浩明击掌为誓。
君臣双方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只是,太子朱慈烺年幼,不知深浅出声问道:“秦督难道就没有不臣之心?”
崇祯脸色一黑,就待训斥朱慈烺。
“事无不可对人言,微臣还真想回太子话。”
秦浩明急忙劝阻,看着崇祯和太子诚恳的说道:“世人皆热衷于权利,以为皇位好做,可以为所欲为,微臣却以为不然!
微臣是知道的,皇上每日批阅奏折往往要到半夜,还有诸多烦恼的事情,要和大臣无休无止的争斗。
即使这些都不说,单是几十年呆在十几平方公里的皇宫中,不能经常出宫。恕微臣直言,这无异于是在坐高级牢房而已!
更可况,微臣想做皇上的位置,必须杀掉多少汉人?百万、千万……
成祖是太祖的儿子,因得位不正杀得人头滚滚,那微臣呢?”
这番话虽然犯忌过多,但确实是秦浩明的肺腑之言。
在秦浩明的想法中,他还真对皇位没有兴趣。
若不是恰逢乱世,身上有汉人的责任,他还真想做一个纨绔子弟或者富家翁。
想吃啥就吃啥,想去哪就去哪,何等逍遥自在?
听完秦浩明的话,崇祯皇帝彻底安心,他微笑着说道;
“壮哉,这是何等有趣,何等快意!
能随心所欲,肆意而为,呼啸四海,劫掠天下。区区名分又算得了什么,秦爱卿占了大便宜啊。”
终至此刻,双方可谓讲得一清二楚,至少目前如此。
所以,听见崇祯开玩笑,秦浩明也不禁豪情大发道:“皇上圣明,微臣佩服得五体投地,唯谨遵圣意尔。
不过,皇上可知江南、两广、福建三地,每年从事海上贸易之家,多达数万乎?
自东南出海,从我大明属国,直至西洋管辖诸国,定居经商之民已达数十万之多乎?
还有欧罗巴仅凭弹丸之地,利用海船就赚得盆满钵满。
微臣看着这些,眼红啊!
微臣要在有生之年,上为天子国家,下为黎民百姓,开一道通达四海、殖民域外的道路,让汉人走出去。
最起码当个四海大盗,劫掠大洋,奉承天子,反哺朝廷,还是能做到的。
还有,微臣要把大明的道路建得四通八达,有利民生。”
“爱卿慢慢来,不要着急,须知过犹不及!”崇祯听秦浩明要修路,眉头一皱,劝慰道:
“始皇帝筑长城、修驰道、兴灵渠、拓疆土。
汉武帝驱匈奴、征西域、筑雄城、封狼居胥。
隋炀帝征高丽,修运河。都洛阳、巡张掖。
此三帝哪一个不是千古明君,那一项举措不是利国利民,唯惜欲建功于一代,而耗尽民力,以致留残暴于史册,留骂名于千古。
凡事当量力而为,只要方向正确,从容施政即可,须知慢只是是小过。快则是大罪也!”
秦浩明瞥了一眼崇祯皇帝,嘻嘻笑道:“皇上英明,比微臣强百倍。
只是臣性子疏懒。但求为天子国家略尽绵力,为万世太平稍有增补,只喜剑走偏锋,不愿走常规路。
只是皇上忘记了,始皇帝、汉武帝、隋炀帝耗尽的是自己国家的民力,微臣却是要耗尽他国的民力。”
崇祯受到教育和思想和秦浩明不同,他不由摇头叹道:“又是喊打,又是喊杀,不仅劫掠四海,盘剥藩国,还要抢占蛮荒,搜罗天下。
秦爱卿,如此蛮横残暴,此非上国之仪,不合道德之邦啊。”
秦浩明嘿然一笑,反问道:“皇上,道德是个什么东西?”
崇祯皇帝解释道:“道,仁也,德,行也,以仁心而行善举,以异于禽兽也!乃教化万民,万世不易之法也!”
秦浩明摇头说道:“道德既非天生,亦非神授,始于自私,即是人创,何谈仁善,何谈正确?”
崇祯一脸好奇,问道:“爱卿又有什么高见不成?”
秦浩明点点头,笑道:“尊老爱幼,道德也!为何?乃为维护衰老将死之人,乃为爱护新生稚嫩之子。
娶妻生子,道德也!为何?乃为维护血脉传承,乃为稳定国家宗族秩序也。
不偷不盗,不抢不夺,道德也!为何?乃为维护私人所得,乃为人人安心劳作也。
勤奋自强,修身自律,道德也!为何?乃为鼓励生产不使物资不匮,乃为和睦相处团结互助也。
仁爱天下,牺牲奉献,道德也!为何?乃为我华夏族群劈坚斩棘,共度难关,繁衍不息也。”
崇祯点头同意,然后迷惑问道:“爱卿既然理解透彻,也对道德尊礼膜拜,因何还要嗤之以鼻?”
秦浩明笑解释道:“皇上须知,道德无所谓正确,无所谓崇高,乃是人之需要也。
老者无所依,人人皆会老,所以当尊老。幼者无所靠,人人皆新生,所以当爱幼。
需要变成规则,规则变成法度,法度升为规范,此所谓道德之源。”
见三人点头同意,秦浩明方才大笑道:“我华夏之道德,乃为维护我华夏百姓之需要,自当身体力行,敬之尊之,不可动摇。
可那海外之民,西洋诸国,可是我华夏之民么,微臣和他们又何须谈什么道德?”
望着被自己忽悠蒙圈的三人,秦浩明最终傲然道:“对蛮夷之不仁,才是对我华夏百姓之最高的道德!”
三人瞠目结舌,不意秦浩明能把谬论解释得如此坦荡,可是细细思之,却好像还有几分道理。
可是,秦浩明还在继续说道:“皇上,北方水利不修,连年大旱。
江南鱼米之乡,纷纷种桑养蚕、改栽茶树、挖泥烧瓷,大明粮食年年入不敷出,若是能让藩国进贡,又是什么景象?”
听完秦浩明的话,崇祯陷入沉思。
是啊,粮食问题是困扰大明的主要问题。
可是,到目前为止,却没有任何一个大臣能提出解决方案。
或者说,粮食问题根本对他们没有影响,自然也无需解决。
可作为一国之君,这是崇祯时时刻刻要面对的问题。
西北李自成、张献忠之流之所以久久不能剿灭,还不是就是因为粮食。
让藩属国进贡粮食,在秦浩明之前,从未有人提及。
想到这里,崇祯道德也不要了,恶狠狠地对秦浩明说道:“种粮,让他们都给朕种粮,谁不好好耕种,就给朕易其主,灭其国!”
“微臣遵旨,定行残暴效法倭寇,劫掠四海。欺压藩国。”
崇祯话音刚落,秦浩明立马笑嘻嘻的开玩笑说道。
当然,也未必是玩笑,至少他内心确实是如此想的。
“可惜朝臣愚昧,否则重建市舶司,限令贸易港口,派太监以收海税,何须你下海抢劫?”
崇祯终究不像秦浩明般没有顾忌,比较珍惜脸面,最后还是叹声说道。
旁边的王承恩苦笑道:“皇爷,您若真下这道圣旨,别的老奴不敢说,不过保证出不了皇城,就能让内阁给您顶回来。”
秦浩明接口笑道:“然后诸大学士轮番觐见,百官汹汹上疏直谏,言官御史谩骂于朝,文人士子午门扣阙,天下攘攘齐称昏君。
皇上要么学万历皇帝闭门思过,要么干脆下个罪己诏低头了事。
当然,若是皇上王霸之气十足,有太祖高皇帝和成祖爷的干脆利落,与群臣横眉冷对一步不让,然后挥刀嚯嚯,杀他个人头滚滚,自然也能如皇上所愿。”
崇祯叹息一声,瞥了听得津津有味的太子一眼,内心逐渐拿定主意。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