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神衣庙
二十五、神衣庙
却说陈二在自已家里清理出一间平房,做了个佛柜,把这帽子供在里面。先是初一、十五点烛焚香,跪拜叩三个响头。后来,香灰供不应求。不管大人小孩,高烧不退,只要喝了陈二家的香灰茶,高烧立马就退。于是陈二天天上香叩拜,烧下的香灰陈二本想卖钱,但仔细一想不妥。乡里乡亲,为这香灰与别人争长论短,虽然钱能拿上,但人情味已经没了。思量再三,决定不收钱,香火钱让别人自已送,送少不嫌少,送多也不拒。就是有些人实在没钱也就随他们,香灰照样一视同仁照给。从此神帽庙的名声大震。陈二家再也没吵过架,家境也慢慢富足起来了。
陈小娃终于把这故事说完。
“那不就是就陈家湾的神帽庙吗?”金满仓说。
陈小娃说:“这事你是否感到有点玄乎?但更玄乎的事也有呢,是发生在我的远房亲戚身上。也不是啥年代的事,我只知道现在我那位亲戚早己作古,但他的故事却流传了下来。”
接着,他开始讲述他远房亲戚的事:
他的远房亲戚山下小镇人,叫王孝天。带着书童赴京赶考。时值仲春,他们起得很早,他走在前面,书童挑着书跟在后面,尽管天色朦胧,但到处烂漫的山花,花香沁人心脾迎面袭来,他不觉心旷神怡。顿时诗兴大发,高声吟咏:
“行行重行行,十里天未明;
不见青山色,只闻流水声。”
天渐渐地亮了,山雾散去,到处草长莺飞。阳光透过山间茂密的树枝间隙倾泻下来。洒在山道上斑斑剥剥。王孝天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
忽然,一阵嘭、啪、嘭、啪的异常响动打断了他的雅兴。他循声望去,只见路坎下的灌木丛傍猎人埋下了铁夹,扣住了一只麂,这麂见有人来,使劲的挣扎。
王孝天惊呆了,这麂是只母麂,从它的鼓鼓涨着**看出,窝中还有嗷嗷待哺的小麂。他不觉凄然泪下。他想起自己自幼就失去母亲,靠奶奶喂粥长大,而今麂妈妈要是被猎人捕杀,它窝里麂崽还能活下去吗?
于是,他和书童一起把猎人的铁夹下了,还好伤得也不重,王孝天对它说:“快回窝里去,你儿子等着你喂奶妮。”这麂可也奇了怪了,它跑出去几步后,突然又停了下来回身立起身子,前脚做作揖状。似乎象在拜谢似的。做了几次后消失在灌木丛中。
王孝天看到叹了口气,说:“动物也是有情的东西!”
王孝天想:“人生不易,尤其是猎人,打猎为生,我现在把他的猎物放生,而他却是辛辛苦苦埋下铁夹的苦工付之东流。猎人损失是肯定了的,他想在铁夹傍边放些铜钿,但自己身边带的钱也不多,且又两个人,本来要不是这条大道经“鬼叫崖”山麓,而直插四明山,一个人上京赶考也可以。可是,这条路是走了几百年的官道呀,所以两个人一起走,经过深山老林也有个照应。两个人就是多了一份开支。根据眼下的情况,为了弥补猎人的损失,王孝天打开行李。把自已的夹袄放在铁夹上面。然后匆匆赶路。
第二天,猎人上山来看铁夹见铁夹上放着一件夹袄,看看这布料子不是我们山区人所穿的。而且针线也绝非平常人所能缝的。众人见了都感到惊奇:这山道方圆几十里都没有人家呀,大家一致认为定是神仙显灵所致。
既是神仙显灵的东西,这猎人自然不敢待慢,他在家请了个木工做了个佛橱,把这件夹袄供在佛橱里。每月的初一、十五虔诚焚上一炷香。先是都没注意,后来慢慢发现,凡是烧过香的日子,岀门打猎,猎物都比平常多了一倍。于是那猎人开始天天焚香,奇怪的是每天的猎物都比其他的猎人多一倍,看得别的猎人心痒痒的,但不知他究竟用了啥法术。古话说得好:“没有不透风的墙。”
没多久猎户们全都知道这个秘密。于是大家纷纷起早就到那猎人家焚香,把那猎人也搞得头痛:不让烧吧,低头不见抬头见!乡邻乡亲的挖不下这面子;让他们烧吧,起三更落半夜,吵得人无法入睡。后来,有好事者发起方圆上百里的民众,筹建寺庙。
那件夹袄经人们口头文学的传诵,加油添醋的演义,传得玄乎。对这建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转眼间,到了秋末冬初,这庙宇就在埋铁夹的地方,建了起来。这猎人见这么大的一个庙宇供着一件夹袄似乎还不够,于是在傍边塑了一尊观音菩萨。还搞了签诗咒语等一应俱全。
却说山下小镇有一商人都在南阳做茶叶生意,遇到台风,由于包装不善,血本无归。几个月了,都在家整天愁眉苦脸。听人说神衣庙很灵验,准备去看看。希望能得到神灵菩萨的保佑。
到了神衣庙,那里香火旺盛,香客纷至踏来。那商人走进大殿。佛橱里供着神袄,还塑有一尊观音菩萨。佛橱上方有块扁上面书写着:
“有求必应”
佛橱两边的房柱上有副对联。
上联是:“神衣庇佑寒士暖人间,”
下联是:“佛光普照众生指迷津。”
商人看看虽然对仗不怎么工整,但也说得过去,作为山区的山民能写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细想起来含义还有点意思呢。他想着,点了烛,插上香,黙默地跪着祷告。然后拿起签诗筒在香烟上顺三圈,倒三圈转着,接下跪在佛橱前叩头。摇签。
他摇了一会,跳出一根签来,他捡来一看是是十一签。中上。
解签人,扯了张签文曰:
“从前苦难一笔勾,现成门路你去求;
虽然不是大富贵,你的时运出了头!
解曰:婚姻有成,求财到手,要想赚钱,到处都有。解诗钱二个铜钿。”
商人大喜,掏出二个铜钿付了。就打道回府不提。46
却说陈二在自已家里清理出一间平房,做了个佛柜,把这帽子供在里面。先是初一、十五点烛焚香,跪拜叩三个响头。后来,香灰供不应求。不管大人小孩,高烧不退,只要喝了陈二家的香灰茶,高烧立马就退。于是陈二天天上香叩拜,烧下的香灰陈二本想卖钱,但仔细一想不妥。乡里乡亲,为这香灰与别人争长论短,虽然钱能拿上,但人情味已经没了。思量再三,决定不收钱,香火钱让别人自已送,送少不嫌少,送多也不拒。就是有些人实在没钱也就随他们,香灰照样一视同仁照给。从此神帽庙的名声大震。陈二家再也没吵过架,家境也慢慢富足起来了。
陈小娃终于把这故事说完。
“那不就是就陈家湾的神帽庙吗?”金满仓说。
陈小娃说:“这事你是否感到有点玄乎?但更玄乎的事也有呢,是发生在我的远房亲戚身上。也不是啥年代的事,我只知道现在我那位亲戚早己作古,但他的故事却流传了下来。”
接着,他开始讲述他远房亲戚的事:
他的远房亲戚山下小镇人,叫王孝天。带着书童赴京赶考。时值仲春,他们起得很早,他走在前面,书童挑着书跟在后面,尽管天色朦胧,但到处烂漫的山花,花香沁人心脾迎面袭来,他不觉心旷神怡。顿时诗兴大发,高声吟咏:
“行行重行行,十里天未明;
不见青山色,只闻流水声。”
天渐渐地亮了,山雾散去,到处草长莺飞。阳光透过山间茂密的树枝间隙倾泻下来。洒在山道上斑斑剥剥。王孝天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
忽然,一阵嘭、啪、嘭、啪的异常响动打断了他的雅兴。他循声望去,只见路坎下的灌木丛傍猎人埋下了铁夹,扣住了一只麂,这麂见有人来,使劲的挣扎。
王孝天惊呆了,这麂是只母麂,从它的鼓鼓涨着**看出,窝中还有嗷嗷待哺的小麂。他不觉凄然泪下。他想起自己自幼就失去母亲,靠奶奶喂粥长大,而今麂妈妈要是被猎人捕杀,它窝里麂崽还能活下去吗?
于是,他和书童一起把猎人的铁夹下了,还好伤得也不重,王孝天对它说:“快回窝里去,你儿子等着你喂奶妮。”这麂可也奇了怪了,它跑出去几步后,突然又停了下来回身立起身子,前脚做作揖状。似乎象在拜谢似的。做了几次后消失在灌木丛中。
王孝天看到叹了口气,说:“动物也是有情的东西!”
王孝天想:“人生不易,尤其是猎人,打猎为生,我现在把他的猎物放生,而他却是辛辛苦苦埋下铁夹的苦工付之东流。猎人损失是肯定了的,他想在铁夹傍边放些铜钿,但自己身边带的钱也不多,且又两个人,本来要不是这条大道经“鬼叫崖”山麓,而直插四明山,一个人上京赶考也可以。可是,这条路是走了几百年的官道呀,所以两个人一起走,经过深山老林也有个照应。两个人就是多了一份开支。根据眼下的情况,为了弥补猎人的损失,王孝天打开行李。把自已的夹袄放在铁夹上面。然后匆匆赶路。
第二天,猎人上山来看铁夹见铁夹上放着一件夹袄,看看这布料子不是我们山区人所穿的。而且针线也绝非平常人所能缝的。众人见了都感到惊奇:这山道方圆几十里都没有人家呀,大家一致认为定是神仙显灵所致。
既是神仙显灵的东西,这猎人自然不敢待慢,他在家请了个木工做了个佛橱,把这件夹袄供在佛橱里。每月的初一、十五虔诚焚上一炷香。先是都没注意,后来慢慢发现,凡是烧过香的日子,岀门打猎,猎物都比平常多了一倍。于是那猎人开始天天焚香,奇怪的是每天的猎物都比其他的猎人多一倍,看得别的猎人心痒痒的,但不知他究竟用了啥法术。古话说得好:“没有不透风的墙。”
没多久猎户们全都知道这个秘密。于是大家纷纷起早就到那猎人家焚香,把那猎人也搞得头痛:不让烧吧,低头不见抬头见!乡邻乡亲的挖不下这面子;让他们烧吧,起三更落半夜,吵得人无法入睡。后来,有好事者发起方圆上百里的民众,筹建寺庙。
那件夹袄经人们口头文学的传诵,加油添醋的演义,传得玄乎。对这建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转眼间,到了秋末冬初,这庙宇就在埋铁夹的地方,建了起来。这猎人见这么大的一个庙宇供着一件夹袄似乎还不够,于是在傍边塑了一尊观音菩萨。还搞了签诗咒语等一应俱全。
却说山下小镇有一商人都在南阳做茶叶生意,遇到台风,由于包装不善,血本无归。几个月了,都在家整天愁眉苦脸。听人说神衣庙很灵验,准备去看看。希望能得到神灵菩萨的保佑。
到了神衣庙,那里香火旺盛,香客纷至踏来。那商人走进大殿。佛橱里供着神袄,还塑有一尊观音菩萨。佛橱上方有块扁上面书写着:
“有求必应”
佛橱两边的房柱上有副对联。
上联是:“神衣庇佑寒士暖人间,”
下联是:“佛光普照众生指迷津。”
商人看看虽然对仗不怎么工整,但也说得过去,作为山区的山民能写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细想起来含义还有点意思呢。他想着,点了烛,插上香,黙默地跪着祷告。然后拿起签诗筒在香烟上顺三圈,倒三圈转着,接下跪在佛橱前叩头。摇签。
他摇了一会,跳出一根签来,他捡来一看是是十一签。中上。
解签人,扯了张签文曰:
“从前苦难一笔勾,现成门路你去求;
虽然不是大富贵,你的时运出了头!
解曰:婚姻有成,求财到手,要想赚钱,到处都有。解诗钱二个铜钿。”
商人大喜,掏出二个铜钿付了。就打道回府不提。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