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进退两难
北冥河畔,历来是北原最肥沃的一片牧场,这里绿草丰美,环境适宜,只是这年春天,相对往年来说,却要来得要晚一些。按照大梁的的节气,现在已经接近清明时节,早应是草长莺飞,北冥河畔的积雪却才刚刚融化,青草刚刚生出嫩芽。
马蹄声近,两匹快马奔驰而来,马上的两位骑士穿着北地将士才会穿的棉甲,跑近河畔之后,这两人拉紧缰绳,翻身下马。
“我记得没错的话,我们出岢岚山雄关的时候,不过惊蛰时分,现在都快要到清明了吧?”一位身材算不得多么高壮,面容普通的男子走到河边,伸手碰了一把清冽的河水,敷在脸上。
“孙将军说的是。”这人身后,一位年纪二十岁左右,身材高壮,气度不凡的年轻人跟着上前两步,接着便驻足向北眺望。
北冥河河宽水急,在这南岸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河对面密集的一片营帐——那是蛮人的军寨。
“别看了。”孙金石站起身来,用手随便擦了擦脸,“再看不过徒增烦恼,你还能渡过河去杀了那些北蛮子不成?”
聂寒沙沉默不语,却听话的收回目光,他轻叹一口气,说道:“我自幼熟读兵法,却也未曾见过这般打法。我有些不懂。北伐乃是孤军远征,最忌拖延等靠,这一点平津王不会不查,可为何会落得这般境地?”
“现在这局势,我也有些看不懂,但却也知道,此时退不得,也拖不得,形势对我方不利啊。”孙金石跟着叹了口气,但眼里却没有太多的纠结,“但有一点我却看的很清楚,咱们那位平津王不是不想打,而是不愿打。”
“不愿打?”聂寒沙皱眉,“为何如此说?”
孙金石叹了口气,看着面前这容颜坚毅,算得上少见美男子的年轻人,说道:“我虽然未读过多少兵书,却也知道,兵法的奇正之道。北伐本身便不是什么高明决策,将北地半数人马抽调出去孤军深入,算是一记奇招,但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只有奇招,没有正道,便不可能长久。这一仗打到现在,却从奇招变成了正道,实在是落了下乘。
此时北面数十万蛮人大军坐镇,除非增兵,否则凭我们这二十几万人,是绝对打不过去的。平津王何等眼光,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能看到的,这位军中之神自然也看得到,他之所以按兵不动,想来是在等朝廷的回应。”
这位杀马将军顿了顿,又看了聂寒沙一眼,说道:“我听说平津王已经三次派人回去求援,可至今都未见一兵一卒,甚至连粮草辎重都被克扣了许多,想来朝廷这一仗是不愿打的了。”
“孙将军高见。”聂寒沙轻叹一口气,这些东西算不得多么高深,以他清溪谷兵府出身,自然看的更加通透,只是正因为通透,所以才会看不懂。
北伐本是朝廷定下的壮举,要想当初几十万人蜂拥至平州城,只为参军一战的盛况,聂寒沙每每想来,都热血沸腾。可打到现在,却不过依靠着北地两州之地在苦苦支撑,从头至尾,都未见朝廷真正出力,这是何道理?
难道这朝廷从始至终都不愿北伐有个好的结果?
这想法太过不敬,聂寒沙不愿多想,但事实摆在眼前,却又容不得他不乱想。
进,需要援军支援,否则单凭北地两州之力,就想撼动已有防备的大隋金帐王庭,简直痴人说梦,可若退,却更难。别看此时蛮人军队安分的驻扎在北冥河以北,若自己这边一退,他们必定会渡河来追赶,凭借着兵力优势,自己这些人想要安全退回百里外的岢岚山雄关,更加困难!
孙金石说的对,进退两难,这便是北伐军最大的痛处。
看着面前河面波澜起伏的北冥河,不知道为什么,当日在平州城外军营外,白冷泽跟他说的一席话又回荡在耳中,当然,还有那一首荡气回肠的无名词。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莫等白发生!
多好的词!聂寒沙轻轻叹了口气,只是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能活着回去问问那白冷泽,这气势磅礴,却又悲怆的词的名字。
他却不知道,这首词哪里是出自白冷泽之手,根本就是白冷泽剽窃的,只不过为了给他送行,改了最后一句罢了,只因最后那句“可怜白发生”是在太过悲苦,他不愿这少年人未出征便凉了心。
……
大梁南地,建康。
今日朝堂之上气氛有些压抑,老皇帝久病在床,已经一月未理朝政,新封的太子又被派去了北地,代平津王管理北地事宜,辅佐北伐,群臣无首,虽然每日依旧上朝,却只能说些无关紧要的琐事。
皇帝不在,秉笔太监李安欢却依旧侍立在龙椅旁,他微眯双眼,看着下方肆意讨论的群臣,便如一头猛虎俯瞰自己领地中的百兽。
“千岁大人,今日陛下可会早朝?”与李安欢走得颇近的兵部侍郎低声问道。
听到这话,李安欢眉头微微一挑,淡淡说道:“胡闹!千岁这名头也是我区区一个太监担得起的?”
“小人知罪,还请总管大人不要怪罪。”
李安欢淡淡看了他一眼,并未责备,随口说道:“候着吧,陛下愿意来便来,不愿意来,诸位过些时候散了便是。”
话音刚落,却突然听闻殿外钟声响起,李安欢听到这声音,脸色一变,而群臣则立刻匍匐在地,口呼万岁。
本是久病卧床的老皇帝魏承平,踏着沉稳的步伐从殿外走进殿内,满含深意的看了一眼李安欢,然后转身坐在了龙椅之上。
久未早朝,自然积压了一堆事务,老皇帝却不急不躁,让大臣一一禀报,沉稳应对。
这份从容,让下方的大臣安心,却让侍立在一旁的李安欢有些心虚起来,他偷眼去看老皇帝,却发现恰好碰到老皇帝也向他看来,四目相对之下,李安欢赶忙低下了头。
这早朝从早餐前五更,一直进行到晌午时分,尽管大臣们都已饥肠辘辘,但老皇帝不开口,谁敢造次,只得老老实实忍耐,小心候着。
一应事务处理完毕,老皇帝接过李安欢递来的茶水轻抿一口,看似随口的问了句,“北地战事如何了?”
这话一问出来,朝堂之上立刻安静下来。
兵部侍郎抬头去看李安欢,李安欢摸不清老皇帝的路数,只得微微点头,示意他如实禀报。
“回陛下,北伐军于北冥河处受阻,现驻扎在南岸与蛮人军队对峙,已有月余。”
老皇帝眉头一皱,“已有月余?”
“正是。”
“混账!”老皇帝突然站起,将手中精致的茶杯猛的摔碎在地上,怒道:“他陆平津是干什么吃的?区区一条河都渡不过了?我看他是故意拖延,以此避战!”
“朕以举国之力行北伐之壮举,他却在前线拖延避战,这是在误朕,误国!”
老皇帝突然暴怒,下方群臣立刻跪伏在地,口呼息怒。
李安欢眼中闪过一抹厉色,开口道:“陛下所言极是,那平津王当初出岢岚山时,一路向北,何曾遇到过阻碍?据说还连胜了几丈,可见蛮人也不过如此,以我大梁精兵强将,必可直抵金帐王庭!平津王现在驻守北冥河而不前,只怕……嘿,只怕不愿尽心竭力替陛下行这北伐的盛事啊!”
此话诛心,但下方群臣却无一人敢反驳。
老皇帝大皱眉头,喘息一阵,似有些落寂的摆了摆手,“宣朕旨意,北伐军暂交给苏柒垒打理,让他陆平津即刻返回,到建康来见朕!”
再普通不过的一句话,却让朝堂之上落针可闻。
这位平津王尚在岢岚山雄关外统帅北伐军,这时候要他卸下兵权,独自一人进京都来面圣,这其中的关窍,这些沉溺于官场多年,自然明白其中的隐形含义。
皇帝终于要对平津王动手了!
这两人不合已有二十年,此时正是北伐的最关键时刻,这时候对平津王动手,可见老皇帝是铁了心要在自己还在位时,拔除这颗曾立下汗马功劳的眼中钉、肉中刺了!
老皇帝挥了挥手,正要示意退朝,朝堂之上,一位老臣却突然站了出来,他朝着皇帝行礼,然后开口道:“陛下,临阵换将本是大忌,再者此次北伐军中,七成是平津王的旧部,这时候叫平津王卸下兵权,只怕……会招至北伐军中混乱啊!”
“再者,平津王止步不前,驻扎在北冥河畔,只怕另有苦衷,还请陛下息怒,问清其中因由再行定夺。”
这话说的中肯,但偌大朝堂之上,却只有寥寥几位大臣附议。老皇帝微微眯眼,看着方才开口的大臣,说道:“李默,你是要替陆平津求情?”
“臣只是说句公道话。”
“公道话。”老皇帝重复一句,顿了顿,说道:“若我没有记错,当年陆平津初次来建康,在宫门外悍然拔刀杀人,其中死去的就有你的弟弟李新吧?难道这二十年来,让你忘了当年的忘弟之痛?”
“这些陈年旧事,想不到陛下还记着。”李默叹息一声,开口道:“愚弟再不堪,终究是我唯一的弟弟,这些年来,杀弟之仇我从未敢忘。但这跟召回平津王来,却是两码事!”
“为国家社稷,为百姓久安,还请陛下三思。”
皇帝深深看了他一眼,拂袖站起身来,“这事不用再说了,等陆平津来到建康再行定夺!”
说完,老皇帝大步走出朝堂,只留下面面相觑的众多大臣。
建康距离岢岚山足有数千里之遥,若凭信使骑马,至少也要十日时间,来回便是半个多月,所以此等紧急情况,便需要用到大梁专门用来传递紧急军情的一种白头矛隼。
这一日,两只白头矛隼从建康直飞北地,一只是为了传递圣旨,而另一只却是为了传信给那位最近执掌平州城的太子殿下!
不过一日时间,太子魏长恩率先得到密信,看完之后,这位初掌平州城的太子,在自己房间里长笑不止。
陆平津,我终于等到了这一天!魏长恩满脸狰狞。
而当陆平津在北伐军中的亲信下属,将这封呈递给他时,这位平津王看着手里的这封密信,或者说圣旨,久久不言。
卸兵权,远赴建康面圣。
陆平津长叹一口气。难怪,难怪自己三次求援都求不来一兵一卒。
这位皇帝发动北伐的最初目的,根本建什么不世之功业,而是单纯为了针对他,为了收回北地!
“终于决定下手了么……”陆平津独自坐在中军大帐中,看着面前的北原地图,看着近在咫尺的止歇镇,看着距此不过百里之地的金帐王庭,他突然咧了咧嘴。
“还以为你老了之后终于大彻大悟,决定做一回千古明君,想不到啊,想不到!想不到你居然昏聩至此!”
陆平津将手中金线织就的密旨猛的拍在桌上,刚好在那金帐王庭的位置。
“我领军出岢岚山雄关,一路缓行,不露锋芒,为的便是能凝心聚力,在止歇镇处跟蛮人较量一番!胜了,金帐王庭唾手可得,败了,也至少动摇大隋根基,叫它十年无心南下!”
“世人都说你是盛世明君,心胸豁达,眼光长远,可我看你根本就是小富即安的守财奴,眼里就只有区区南地的千里沃土!”
“这次我携半数北地精兵出关,这本是我尽忠之举,想缓和跟你的关系,却被你当成了打压我的良机!
我三次求援,没想动你南地兵卒,只需将我北地儿郎送来,我即便战死,也可保你大梁十年安定!
若我猜的没错,此时平州城必定已经被你悄无声息的拿下了吧?甚至我那儿子陆冲,都成了你逼迫我就范的把柄!”
“呵……这等手段,还真是像极了你的父亲!当年先皇如何逼死的北地守将石韦诚,致使蛮人举军南下,轻易破了北地边防直插大梁腹地,难道你就不记得了么?今日这般手段用在我身上,你可曾想过后果!”
发泄一番,陆平津长长叹了口气,“你执意如此,我便是将首级双手奉上又如何?只是苦了北地平民百姓!若那温其凉未死,以他的才能,率领万千蛮人大军南下,谁能挡其锋芒!”
“想不到我陆平津征战一生,最后却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下场,何其悲凉!”
马蹄声近,两匹快马奔驰而来,马上的两位骑士穿着北地将士才会穿的棉甲,跑近河畔之后,这两人拉紧缰绳,翻身下马。
“我记得没错的话,我们出岢岚山雄关的时候,不过惊蛰时分,现在都快要到清明了吧?”一位身材算不得多么高壮,面容普通的男子走到河边,伸手碰了一把清冽的河水,敷在脸上。
“孙将军说的是。”这人身后,一位年纪二十岁左右,身材高壮,气度不凡的年轻人跟着上前两步,接着便驻足向北眺望。
北冥河河宽水急,在这南岸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河对面密集的一片营帐——那是蛮人的军寨。
“别看了。”孙金石站起身来,用手随便擦了擦脸,“再看不过徒增烦恼,你还能渡过河去杀了那些北蛮子不成?”
聂寒沙沉默不语,却听话的收回目光,他轻叹一口气,说道:“我自幼熟读兵法,却也未曾见过这般打法。我有些不懂。北伐乃是孤军远征,最忌拖延等靠,这一点平津王不会不查,可为何会落得这般境地?”
“现在这局势,我也有些看不懂,但却也知道,此时退不得,也拖不得,形势对我方不利啊。”孙金石跟着叹了口气,但眼里却没有太多的纠结,“但有一点我却看的很清楚,咱们那位平津王不是不想打,而是不愿打。”
“不愿打?”聂寒沙皱眉,“为何如此说?”
孙金石叹了口气,看着面前这容颜坚毅,算得上少见美男子的年轻人,说道:“我虽然未读过多少兵书,却也知道,兵法的奇正之道。北伐本身便不是什么高明决策,将北地半数人马抽调出去孤军深入,算是一记奇招,但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只有奇招,没有正道,便不可能长久。这一仗打到现在,却从奇招变成了正道,实在是落了下乘。
此时北面数十万蛮人大军坐镇,除非增兵,否则凭我们这二十几万人,是绝对打不过去的。平津王何等眼光,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能看到的,这位军中之神自然也看得到,他之所以按兵不动,想来是在等朝廷的回应。”
这位杀马将军顿了顿,又看了聂寒沙一眼,说道:“我听说平津王已经三次派人回去求援,可至今都未见一兵一卒,甚至连粮草辎重都被克扣了许多,想来朝廷这一仗是不愿打的了。”
“孙将军高见。”聂寒沙轻叹一口气,这些东西算不得多么高深,以他清溪谷兵府出身,自然看的更加通透,只是正因为通透,所以才会看不懂。
北伐本是朝廷定下的壮举,要想当初几十万人蜂拥至平州城,只为参军一战的盛况,聂寒沙每每想来,都热血沸腾。可打到现在,却不过依靠着北地两州之地在苦苦支撑,从头至尾,都未见朝廷真正出力,这是何道理?
难道这朝廷从始至终都不愿北伐有个好的结果?
这想法太过不敬,聂寒沙不愿多想,但事实摆在眼前,却又容不得他不乱想。
进,需要援军支援,否则单凭北地两州之力,就想撼动已有防备的大隋金帐王庭,简直痴人说梦,可若退,却更难。别看此时蛮人军队安分的驻扎在北冥河以北,若自己这边一退,他们必定会渡河来追赶,凭借着兵力优势,自己这些人想要安全退回百里外的岢岚山雄关,更加困难!
孙金石说的对,进退两难,这便是北伐军最大的痛处。
看着面前河面波澜起伏的北冥河,不知道为什么,当日在平州城外军营外,白冷泽跟他说的一席话又回荡在耳中,当然,还有那一首荡气回肠的无名词。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莫等白发生!
多好的词!聂寒沙轻轻叹了口气,只是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能活着回去问问那白冷泽,这气势磅礴,却又悲怆的词的名字。
他却不知道,这首词哪里是出自白冷泽之手,根本就是白冷泽剽窃的,只不过为了给他送行,改了最后一句罢了,只因最后那句“可怜白发生”是在太过悲苦,他不愿这少年人未出征便凉了心。
……
大梁南地,建康。
今日朝堂之上气氛有些压抑,老皇帝久病在床,已经一月未理朝政,新封的太子又被派去了北地,代平津王管理北地事宜,辅佐北伐,群臣无首,虽然每日依旧上朝,却只能说些无关紧要的琐事。
皇帝不在,秉笔太监李安欢却依旧侍立在龙椅旁,他微眯双眼,看着下方肆意讨论的群臣,便如一头猛虎俯瞰自己领地中的百兽。
“千岁大人,今日陛下可会早朝?”与李安欢走得颇近的兵部侍郎低声问道。
听到这话,李安欢眉头微微一挑,淡淡说道:“胡闹!千岁这名头也是我区区一个太监担得起的?”
“小人知罪,还请总管大人不要怪罪。”
李安欢淡淡看了他一眼,并未责备,随口说道:“候着吧,陛下愿意来便来,不愿意来,诸位过些时候散了便是。”
话音刚落,却突然听闻殿外钟声响起,李安欢听到这声音,脸色一变,而群臣则立刻匍匐在地,口呼万岁。
本是久病卧床的老皇帝魏承平,踏着沉稳的步伐从殿外走进殿内,满含深意的看了一眼李安欢,然后转身坐在了龙椅之上。
久未早朝,自然积压了一堆事务,老皇帝却不急不躁,让大臣一一禀报,沉稳应对。
这份从容,让下方的大臣安心,却让侍立在一旁的李安欢有些心虚起来,他偷眼去看老皇帝,却发现恰好碰到老皇帝也向他看来,四目相对之下,李安欢赶忙低下了头。
这早朝从早餐前五更,一直进行到晌午时分,尽管大臣们都已饥肠辘辘,但老皇帝不开口,谁敢造次,只得老老实实忍耐,小心候着。
一应事务处理完毕,老皇帝接过李安欢递来的茶水轻抿一口,看似随口的问了句,“北地战事如何了?”
这话一问出来,朝堂之上立刻安静下来。
兵部侍郎抬头去看李安欢,李安欢摸不清老皇帝的路数,只得微微点头,示意他如实禀报。
“回陛下,北伐军于北冥河处受阻,现驻扎在南岸与蛮人军队对峙,已有月余。”
老皇帝眉头一皱,“已有月余?”
“正是。”
“混账!”老皇帝突然站起,将手中精致的茶杯猛的摔碎在地上,怒道:“他陆平津是干什么吃的?区区一条河都渡不过了?我看他是故意拖延,以此避战!”
“朕以举国之力行北伐之壮举,他却在前线拖延避战,这是在误朕,误国!”
老皇帝突然暴怒,下方群臣立刻跪伏在地,口呼息怒。
李安欢眼中闪过一抹厉色,开口道:“陛下所言极是,那平津王当初出岢岚山时,一路向北,何曾遇到过阻碍?据说还连胜了几丈,可见蛮人也不过如此,以我大梁精兵强将,必可直抵金帐王庭!平津王现在驻守北冥河而不前,只怕……嘿,只怕不愿尽心竭力替陛下行这北伐的盛事啊!”
此话诛心,但下方群臣却无一人敢反驳。
老皇帝大皱眉头,喘息一阵,似有些落寂的摆了摆手,“宣朕旨意,北伐军暂交给苏柒垒打理,让他陆平津即刻返回,到建康来见朕!”
再普通不过的一句话,却让朝堂之上落针可闻。
这位平津王尚在岢岚山雄关外统帅北伐军,这时候要他卸下兵权,独自一人进京都来面圣,这其中的关窍,这些沉溺于官场多年,自然明白其中的隐形含义。
皇帝终于要对平津王动手了!
这两人不合已有二十年,此时正是北伐的最关键时刻,这时候对平津王动手,可见老皇帝是铁了心要在自己还在位时,拔除这颗曾立下汗马功劳的眼中钉、肉中刺了!
老皇帝挥了挥手,正要示意退朝,朝堂之上,一位老臣却突然站了出来,他朝着皇帝行礼,然后开口道:“陛下,临阵换将本是大忌,再者此次北伐军中,七成是平津王的旧部,这时候叫平津王卸下兵权,只怕……会招至北伐军中混乱啊!”
“再者,平津王止步不前,驻扎在北冥河畔,只怕另有苦衷,还请陛下息怒,问清其中因由再行定夺。”
这话说的中肯,但偌大朝堂之上,却只有寥寥几位大臣附议。老皇帝微微眯眼,看着方才开口的大臣,说道:“李默,你是要替陆平津求情?”
“臣只是说句公道话。”
“公道话。”老皇帝重复一句,顿了顿,说道:“若我没有记错,当年陆平津初次来建康,在宫门外悍然拔刀杀人,其中死去的就有你的弟弟李新吧?难道这二十年来,让你忘了当年的忘弟之痛?”
“这些陈年旧事,想不到陛下还记着。”李默叹息一声,开口道:“愚弟再不堪,终究是我唯一的弟弟,这些年来,杀弟之仇我从未敢忘。但这跟召回平津王来,却是两码事!”
“为国家社稷,为百姓久安,还请陛下三思。”
皇帝深深看了他一眼,拂袖站起身来,“这事不用再说了,等陆平津来到建康再行定夺!”
说完,老皇帝大步走出朝堂,只留下面面相觑的众多大臣。
建康距离岢岚山足有数千里之遥,若凭信使骑马,至少也要十日时间,来回便是半个多月,所以此等紧急情况,便需要用到大梁专门用来传递紧急军情的一种白头矛隼。
这一日,两只白头矛隼从建康直飞北地,一只是为了传递圣旨,而另一只却是为了传信给那位最近执掌平州城的太子殿下!
不过一日时间,太子魏长恩率先得到密信,看完之后,这位初掌平州城的太子,在自己房间里长笑不止。
陆平津,我终于等到了这一天!魏长恩满脸狰狞。
而当陆平津在北伐军中的亲信下属,将这封呈递给他时,这位平津王看着手里的这封密信,或者说圣旨,久久不言。
卸兵权,远赴建康面圣。
陆平津长叹一口气。难怪,难怪自己三次求援都求不来一兵一卒。
这位皇帝发动北伐的最初目的,根本建什么不世之功业,而是单纯为了针对他,为了收回北地!
“终于决定下手了么……”陆平津独自坐在中军大帐中,看着面前的北原地图,看着近在咫尺的止歇镇,看着距此不过百里之地的金帐王庭,他突然咧了咧嘴。
“还以为你老了之后终于大彻大悟,决定做一回千古明君,想不到啊,想不到!想不到你居然昏聩至此!”
陆平津将手中金线织就的密旨猛的拍在桌上,刚好在那金帐王庭的位置。
“我领军出岢岚山雄关,一路缓行,不露锋芒,为的便是能凝心聚力,在止歇镇处跟蛮人较量一番!胜了,金帐王庭唾手可得,败了,也至少动摇大隋根基,叫它十年无心南下!”
“世人都说你是盛世明君,心胸豁达,眼光长远,可我看你根本就是小富即安的守财奴,眼里就只有区区南地的千里沃土!”
“这次我携半数北地精兵出关,这本是我尽忠之举,想缓和跟你的关系,却被你当成了打压我的良机!
我三次求援,没想动你南地兵卒,只需将我北地儿郎送来,我即便战死,也可保你大梁十年安定!
若我猜的没错,此时平州城必定已经被你悄无声息的拿下了吧?甚至我那儿子陆冲,都成了你逼迫我就范的把柄!”
“呵……这等手段,还真是像极了你的父亲!当年先皇如何逼死的北地守将石韦诚,致使蛮人举军南下,轻易破了北地边防直插大梁腹地,难道你就不记得了么?今日这般手段用在我身上,你可曾想过后果!”
发泄一番,陆平津长长叹了口气,“你执意如此,我便是将首级双手奉上又如何?只是苦了北地平民百姓!若那温其凉未死,以他的才能,率领万千蛮人大军南下,谁能挡其锋芒!”
“想不到我陆平津征战一生,最后却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下场,何其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