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以臣胁君
这一次再见何咸,王允没有享受到清茶的待遇。
这一次,关平直接将王允引入宅院当中,看到何咸正穿着一身便服,正在演练着一套剑法。汉代士人讲究六艺,与后来‘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那些腐儒酸丁完全不一样。尤其王云也曾参与过讨伐黄巾贼的战役,他自然能看出何咸这一套剑法,实乃实实在在的杀伐之剑,是战场上以命相搏的拼刺
之术:犀利、明快、狠毒和刁钻。
看到这样的剑术,王允的心不由渐渐更加阴沉了下来。
一来,他没有料到何咸竟然有着如此的武力造诣;二来,自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一事后,舞剑便向来不是什么待客的好方式。
好在,看到王允进来后,何咸也并未如此咄咄逼人。
然而,就在王允以为何咸要收敛一下的时候,何咸却陡然转身,嘴角一蔑,一剑便刺向王允的面门!
这一剑看起来凶狠直接,快逾闪电,丝毫没有留手。
当王允条件反射下想要躲避时,却立刻反应过来。他强忍着自己后退的本能,目光灼灼地盯着这一剑刺来。果然,就在这一剑距离王允双目还有三寸距离的时候,何咸的手稳稳地停了下来。接下来,何咸便百无聊赖地将剑扔给了一旁的关平,擦着脸上的汗开口道:“司徒既能在利剑刺来时稳如泰山,为何就不能
稍微海纳百川,屈尊同在下合作一番?”
王允似乎找到了解释的契机,上前一步便要开口。
可何咸却一伸手阻止了王允的动作,继续说道:“难道,你们这些士人就是永远学不会放下自命不凡的清高,非要将事情办砸之后,再仰天长叹时运不济,老天不保佑?”
淡淡的嘲讽,却比刚才一剑更犀利,让王允一下无话可说。
由此,他知道再多的解释和推诿,在何咸面前都毫无作用。唯有真诚的歉意,才能挽回这次合作仅存的一丝可能。
“此次之事,的确乃老夫之过。致使公子遭董卓忌惮,老夫百死不能赎其罪。”王允深深地施了一礼,无论态度、语气、还有动作都极为诚恳。
何咸知道,责怪也就只能到此为止了。毕竟,责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只不过,到了这里后,何咸的脸色虽然惋惜了一瞬,但接下来的话却中气十足,完全没有半点不好意思:“既然如此,那不知司徒带来的赔罪之礼,可够诚意?”
弯着腰的王允听了这话,差点都有些直不起来腰:“悉文,你如今也是品秩两千石的中郎将,且享受慎侯食邑。若是论起河东收入来,你这河东太守更是冠绝汉室任何郡守.”可何咸却不待王允说完,立刻又打住了王允的抱怨:“王司徒,话可不能这么说。我有钱归有钱,但事儿得一码归一码。若是人人都办错了事儿,只要轻飘飘的一句致歉便可,那成何体统,世道将成何世道
?”
好在王允也早知何咸这贪财的性子,来此之前那赔罪之礼是一次比一次加码。甚至,王允都觉得何咸第四次放他进来,完全是看在他这次足足带来的四辆马车礼品的缘故。
更让王允感到无语的是,当何咸粗粗看了一眼那四辆马车当中的礼品后,眼神儿立时就亮了起来。尤其那待客的态度,更是瞬间大变,跟变脸儿都差不多。
于是,随后王允便被请入了厅堂。
于是,这一次非但又有了清茶,而且还多了几样时令果品及河东特有的新鲜吃食。
于是,再配上何咸那一脸和煦的笑容,真诚待客的眼神,这次见面就完全没有什么责罪的意味甚至,王允都有种错觉,那价值百万钱的礼品,真的就将此事一笔勾销了。
“司徒大人的诚意,在下已然看到了。不过事情在下可以揭过去不谈,但以后之事如何解决,还是要商议一番的。”主位上的何咸,一边自己吃着零食,一边示意王允也不用太过拘谨。
嗯,王允想的一点都没错:收了礼的何咸,真的就将责罪一事抛到了脑后。甚至他想到王允毕竟是老客户了,足以享受这种如沐春风的VIP待遇。
好在王允也见多识广,明白如何同何咸这种务实的家伙当如此交涉:“事已至此,不知公子想着当如何亡羊补牢?”
“好说。”何咸笑了一笑,带着几分淡淡的嘲讽:“此事不管如何,但从董卓尚未直接对我动手一事来看,你等也未愚蠢透顶。也便是说,只要令董卓转变了目标,那我这里还是很有转圜余地的。”
王允此番脸色肃凝起来,因为他从何咸口中听到了一股浓浓的嘲讽意味:“不知公子究竟是何意思?”
“谣言这种事儿,向来不能解释,只能用一个更大的谣言来掩盖。在下不过一河东太守、董卓心腹尔,怎比得上汉室天子欲诛杀董贼,匡扶汉室这一事来得劲爆?”
“何咸!你也是汉室之臣,岂敢又如此谋害君王之大不逆之心!”王允勃然作色,他怎么都没想到,何咸竟然是想用汉室朝廷这一旗帜,来替他这么一个臣子来挡枪。
可何咸却半点表情也欠奉,开口言道:“天道无常却有偿,自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之事,司徒难道还想想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与王允这种深受君臣思想荼毒的土著不同,何咸对于此事却觉得理所应当:此法诛杀董卓一事,固然他何咸受益,士大夫阶层受益,但最大的受益一方,毫无争议便是汉室朝廷。至少,董卓一死,这天下
就可以名正言顺地重归汉室子孙统治,刘协凭什么就能坐享其成?
至于说为何一定要选择刘协,是因为何咸除此之外也别无他选。
董卓这里迟迟得不到密谋自己的主谋,所以在黄琬的蛊惑下将注意力放在了自己身上。这个时候,何咸无论如何出招,都只会毫无用处。唯有用汉室朝廷这块金子招牌,才能让董卓骇然心惊。
毕竟,到了这种时候,何咸便相当于将董卓最不愿接受的事实挑开。那个时候,董卓只会面临一个重大的抉择:究竟是要再度废立皇帝,还是自己取而代之?
由于董卓之前已经有过一次废立事件,所以这一次当他意识到刘协也不能相容他的时候,他下意识地选择便是会再立一个皇帝。只可惜,废立皇帝之事绝不是换个旧家电那么简单。假如说第一次废立,董卓还能得到朝臣的支持,可第二次废立,董卓就只能凭借着自己的权势一意孤行——这在关东诸侯未平之时,又这般节外生枝,
显然是极不合适的。
就算如今董卓狂妄自大,为了自己的安邑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可新皇帝的人选呢?没人帮忙,他董卓如何挑选?
就算选到了一个,会不会听由自己的摆布?
然后就算一切顺利,那自己又该如何乾坤独断、力排众议,强硬推行第二次废立大事?
很显然,这些事儿都需要时间。不仅要有考察挑选新皇帝的时间,也要有一战功成的筹备。
正因为再度废立麻烦重重,董卓也可能还会考虑另一件事儿:既然换皇帝这种事儿究竟治标不治本,那这个时候,是否便应当自己取而代之?
可一旦想要汉室天子禅让,那其中筹备就会更加麻烦:先不说董卓如今臭名昭著,就说关东中原一地,早已脱离汉室的掌控。
这个时候,董卓忽然要汉帝禅让.就算他的老脸能承受得住,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此等所为,完全有可能令他董卓重新站在风口浪尖上。届时,掀起第二次群雄讨董,也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把密谋董卓一事,推到那位孱弱孤寡的天子身上,看似是将钢刀架在了幼年天子脖子上,但最先会进退两难的,反而是董卓。而在此期间,何咸与这些士大夫,却有了充分的筹划之机。
王允沉思良久,或许终于想到了这一层。于是,他缓缓抬起头后,对着何咸慎重言道:“公子之计,脱困藩篱,胆大滔天。事成,则汉室将焕然一新;事败,则你我俱死无葬身之地!”“胆大心细,向来就是成大事的必要素质。”何咸这时候才挥了挥手,示意胡皇后可以现身了:“若非有十足把握,在下又岂敢如此兵行险招?”
这一次,关平直接将王允引入宅院当中,看到何咸正穿着一身便服,正在演练着一套剑法。汉代士人讲究六艺,与后来‘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那些腐儒酸丁完全不一样。尤其王云也曾参与过讨伐黄巾贼的战役,他自然能看出何咸这一套剑法,实乃实实在在的杀伐之剑,是战场上以命相搏的拼刺
之术:犀利、明快、狠毒和刁钻。
看到这样的剑术,王允的心不由渐渐更加阴沉了下来。
一来,他没有料到何咸竟然有着如此的武力造诣;二来,自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一事后,舞剑便向来不是什么待客的好方式。
好在,看到王允进来后,何咸也并未如此咄咄逼人。
然而,就在王允以为何咸要收敛一下的时候,何咸却陡然转身,嘴角一蔑,一剑便刺向王允的面门!
这一剑看起来凶狠直接,快逾闪电,丝毫没有留手。
当王允条件反射下想要躲避时,却立刻反应过来。他强忍着自己后退的本能,目光灼灼地盯着这一剑刺来。果然,就在这一剑距离王允双目还有三寸距离的时候,何咸的手稳稳地停了下来。接下来,何咸便百无聊赖地将剑扔给了一旁的关平,擦着脸上的汗开口道:“司徒既能在利剑刺来时稳如泰山,为何就不能
稍微海纳百川,屈尊同在下合作一番?”
王允似乎找到了解释的契机,上前一步便要开口。
可何咸却一伸手阻止了王允的动作,继续说道:“难道,你们这些士人就是永远学不会放下自命不凡的清高,非要将事情办砸之后,再仰天长叹时运不济,老天不保佑?”
淡淡的嘲讽,却比刚才一剑更犀利,让王允一下无话可说。
由此,他知道再多的解释和推诿,在何咸面前都毫无作用。唯有真诚的歉意,才能挽回这次合作仅存的一丝可能。
“此次之事,的确乃老夫之过。致使公子遭董卓忌惮,老夫百死不能赎其罪。”王允深深地施了一礼,无论态度、语气、还有动作都极为诚恳。
何咸知道,责怪也就只能到此为止了。毕竟,责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只不过,到了这里后,何咸的脸色虽然惋惜了一瞬,但接下来的话却中气十足,完全没有半点不好意思:“既然如此,那不知司徒带来的赔罪之礼,可够诚意?”
弯着腰的王允听了这话,差点都有些直不起来腰:“悉文,你如今也是品秩两千石的中郎将,且享受慎侯食邑。若是论起河东收入来,你这河东太守更是冠绝汉室任何郡守.”可何咸却不待王允说完,立刻又打住了王允的抱怨:“王司徒,话可不能这么说。我有钱归有钱,但事儿得一码归一码。若是人人都办错了事儿,只要轻飘飘的一句致歉便可,那成何体统,世道将成何世道
?”
好在王允也早知何咸这贪财的性子,来此之前那赔罪之礼是一次比一次加码。甚至,王允都觉得何咸第四次放他进来,完全是看在他这次足足带来的四辆马车礼品的缘故。
更让王允感到无语的是,当何咸粗粗看了一眼那四辆马车当中的礼品后,眼神儿立时就亮了起来。尤其那待客的态度,更是瞬间大变,跟变脸儿都差不多。
于是,随后王允便被请入了厅堂。
于是,这一次非但又有了清茶,而且还多了几样时令果品及河东特有的新鲜吃食。
于是,再配上何咸那一脸和煦的笑容,真诚待客的眼神,这次见面就完全没有什么责罪的意味甚至,王允都有种错觉,那价值百万钱的礼品,真的就将此事一笔勾销了。
“司徒大人的诚意,在下已然看到了。不过事情在下可以揭过去不谈,但以后之事如何解决,还是要商议一番的。”主位上的何咸,一边自己吃着零食,一边示意王允也不用太过拘谨。
嗯,王允想的一点都没错:收了礼的何咸,真的就将责罪一事抛到了脑后。甚至他想到王允毕竟是老客户了,足以享受这种如沐春风的VIP待遇。
好在王允也见多识广,明白如何同何咸这种务实的家伙当如此交涉:“事已至此,不知公子想着当如何亡羊补牢?”
“好说。”何咸笑了一笑,带着几分淡淡的嘲讽:“此事不管如何,但从董卓尚未直接对我动手一事来看,你等也未愚蠢透顶。也便是说,只要令董卓转变了目标,那我这里还是很有转圜余地的。”
王允此番脸色肃凝起来,因为他从何咸口中听到了一股浓浓的嘲讽意味:“不知公子究竟是何意思?”
“谣言这种事儿,向来不能解释,只能用一个更大的谣言来掩盖。在下不过一河东太守、董卓心腹尔,怎比得上汉室天子欲诛杀董贼,匡扶汉室这一事来得劲爆?”
“何咸!你也是汉室之臣,岂敢又如此谋害君王之大不逆之心!”王允勃然作色,他怎么都没想到,何咸竟然是想用汉室朝廷这一旗帜,来替他这么一个臣子来挡枪。
可何咸却半点表情也欠奉,开口言道:“天道无常却有偿,自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之事,司徒难道还想想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与王允这种深受君臣思想荼毒的土著不同,何咸对于此事却觉得理所应当:此法诛杀董卓一事,固然他何咸受益,士大夫阶层受益,但最大的受益一方,毫无争议便是汉室朝廷。至少,董卓一死,这天下
就可以名正言顺地重归汉室子孙统治,刘协凭什么就能坐享其成?
至于说为何一定要选择刘协,是因为何咸除此之外也别无他选。
董卓这里迟迟得不到密谋自己的主谋,所以在黄琬的蛊惑下将注意力放在了自己身上。这个时候,何咸无论如何出招,都只会毫无用处。唯有用汉室朝廷这块金子招牌,才能让董卓骇然心惊。
毕竟,到了这种时候,何咸便相当于将董卓最不愿接受的事实挑开。那个时候,董卓只会面临一个重大的抉择:究竟是要再度废立皇帝,还是自己取而代之?
由于董卓之前已经有过一次废立事件,所以这一次当他意识到刘协也不能相容他的时候,他下意识地选择便是会再立一个皇帝。只可惜,废立皇帝之事绝不是换个旧家电那么简单。假如说第一次废立,董卓还能得到朝臣的支持,可第二次废立,董卓就只能凭借着自己的权势一意孤行——这在关东诸侯未平之时,又这般节外生枝,
显然是极不合适的。
就算如今董卓狂妄自大,为了自己的安邑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可新皇帝的人选呢?没人帮忙,他董卓如何挑选?
就算选到了一个,会不会听由自己的摆布?
然后就算一切顺利,那自己又该如何乾坤独断、力排众议,强硬推行第二次废立大事?
很显然,这些事儿都需要时间。不仅要有考察挑选新皇帝的时间,也要有一战功成的筹备。
正因为再度废立麻烦重重,董卓也可能还会考虑另一件事儿:既然换皇帝这种事儿究竟治标不治本,那这个时候,是否便应当自己取而代之?
可一旦想要汉室天子禅让,那其中筹备就会更加麻烦:先不说董卓如今臭名昭著,就说关东中原一地,早已脱离汉室的掌控。
这个时候,董卓忽然要汉帝禅让.就算他的老脸能承受得住,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此等所为,完全有可能令他董卓重新站在风口浪尖上。届时,掀起第二次群雄讨董,也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把密谋董卓一事,推到那位孱弱孤寡的天子身上,看似是将钢刀架在了幼年天子脖子上,但最先会进退两难的,反而是董卓。而在此期间,何咸与这些士大夫,却有了充分的筹划之机。
王允沉思良久,或许终于想到了这一层。于是,他缓缓抬起头后,对着何咸慎重言道:“公子之计,脱困藩篱,胆大滔天。事成,则汉室将焕然一新;事败,则你我俱死无葬身之地!”“胆大心细,向来就是成大事的必要素质。”何咸这时候才挥了挥手,示意胡皇后可以现身了:“若非有十足把握,在下又岂敢如此兵行险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