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带着名将混三国

第二百一十九章 季孙之忧

    一番论述,可谓技惊四座。但所有人都不清楚,何咸其实在说完这番论述后,自己也深有感悟。其中的原因,是这番论述根本不是他自己想到的,而是剽窃了后世之人对汉末群雄讨董的推论和分析。也正是这番从历史隐秘细节中抽丝剥茧的分析、大胆假设的推论,让何咸明白了为何历史的惯性如此

    强大。

    因为这一次群雄讨董,分明就是酝酿了好几个月的阴谋——这几乎就是历史的必然。无论他何咸穿越不穿越,董卓注定要遭受这一波。

    不过想到这些,何咸在深刻感悟之中,忽然也就有些怃然,不由便对着贾诩问道:“师父,事儿倒是这么一个事儿,可我等又当如何?”

    贾诩皱起眉头,沉吟片刻才言道:“关东群贼起兵,震惊海内,事关天下兴亡。然董公看似权倾朝野,却也掣肘颇多。以此看来,我等目前只能谨守关隘,训养士卒,以备用兵之日。”这个回答有些出乎何咸的意料,他不由疑惑问道:“师父,关东守牧此番起兵,明曰义举,实是各怀私心,纵然其中有一二有识之士,怕也难以统合诸军,不过是一盘散沙而已。如此金玉其内、败絮其中,

    董公当以迅雷之势、分而破之,为何师父却言董公掣肘颇多?”这下轮到贾诩站起身来,绕着那摊在地上的兽皮地图上走了一圈,随后看向何咸言道:“悉文你年轻进取,自是好事,然天下大事,非只是这般简单。你只看到了关东群贼阴险蓄谋,又各怀私心的本质,却

    料敌未先料己,以至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说罢这句,贾诩见何咸面犹不解,不由蹲下身来指在河东一处解释道:“悉文你虽斩杀白波贼酋,然斩草未尽。老夫听闻白波乱贼已在上党一线重新聚集,大有死灰复燃之势。且李傕郭汜等鲁莽之徒,不知

    恩威并用,大肆在河东一地施虐,致河东形势一片糜烂。”“河东战事迁延未决,董公便被困在一隅之地的雒阳,四面受敌。且董公麾下精锐士卒皆乃凉州之人,恋乡情结极重,若西返凉州之路被切断,必然军心大乱。如此一来,莫说与关东群贼对垒,恐届时不战

    已自败。”

    何咸那双讨喜的桃花眼微微一眯,不由承认贾诩此言有理。

    只不过,他终究在河东一地改变了一下历史,最不济也比历史上白波贼发展至十万余,威胁河东治所安邑那等形势要好很多。

    故而,何咸便又言道:“师父,此事当算一隐忧,却未到伤及筋骨的地步。想必董公雄烈,不会仅仅因此便不敢出兵平灭关东群贼吧?”

    “河东隐患,不过其一矣。”贾诩淡淡看了一眼如今有些志得意满的何咸,发觉自己这位弟子经历河东一役后,确实自信了很多。

    然骄兵必败的铁律,贾诩是极为深知的。故而,本着敲点一番何咸的意思,贾诩又继续指向地图上陇右一带道:“这一处,便是董公又一隐忧。”

    何咸定睛一看,不由心下怃然:那一处,分明就是汉末第一名将皇甫嵩所在之地。

    “皇甫将军之名威震天下,而屯驻陇右一带士卒,又皆乃久经战阵、对抗反叛羌胡的精锐,战力极强。且扶风太守盖勋也乃一员允文允武的名将,更极力支持皇甫将军东进讨伐董公。”

    “此番关东群贼起兵,董公对此已寝食难安。若皇甫将军起兵响应关东群贼,那以皇甫将军用兵之韬略,董公立时将面临灭顶之灾!”

    何咸这一下目瞪口呆,他的确一直忽略了陇右的皇甫嵩。毕竟,历史上被董卓一纸诏书召入了雒阳,麾下四万精锐士卒皆归了董公统御。

    可现在经贾诩一点破,他才发现历史不能那般想当然。至少,在事情未成定局之前,他便不能将皇甫嵩这一重大隐患视而不见。这个时候,何咸看向贾诩的目光已然凝肃了许多,之前的一丝骄矜之心早已随风而去。可贾诩却似乎不想止步于此,最后一手又竟指向了雒阳,断言道:“前两处隐忧还不过疥癣之疾,然此处却乃真正致命

    隐患所在!”此言一出,何咸立时大为不解,甚至都以为贾诩喝高了:“师父,雒阳一带乃古都之所,俯瞰天下。此地东有成皋险隘,西有崤山为屏障,北靠黄河天堑,南有伊水和洛水围绕。且当年黄巾之乱时,先父又

    在雒阳设置八关拱卫,如此四面皆有地势护体,可谓固若金汤。师父又怎能说,此地乃董公最大隐患?”

    贾诩淡然地摆了摆手,忧叹了一句道:“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贾诩这句话很是颇含深意,且他至此也就说了这一句便不再多言。帐下武将如许凉、吴匡、无名甚至包括徐晃、柳媚儿,一时都不知贾诩何意。然而,何咸却身形微微一震,随即对贾诩露出了无以复加的

    敬佩眼神。

    这句话出自《论语》中‘季氏将伐颛臾’一篇,说的是鲁大夫季孙要攻打鲁国的附庸颛臾,而孔子指出季孙的优患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的勾心斗尾。

    以古事喻现实,这是时人最喜欢的说话方式。此时贾诩抬出这番典故,隐喻董卓乃季孙,而关东群雄不过颛臾,那一切就很明了——贾诩的意思,是说董卓真正的忧患,就在雒阳之内的那些士人身上!自董卓掌权之后,在李儒的谋划下,他是想着通过和士人的积极合作,稳固自己的统治基础。然后再依靠士人的支持逐步削平地方势力,一统天下。毕竟,董卓也知他能马上取江山,却不可能马上治江山

    ,真正掌握着王朝命脉的,还是牢不可摧的士人集团。

    因此,董卓在掌权后的四个月里对士人非常信任。甚至可以说是慌不迭的用一张热乎乎的胖脸,贴向了士人的冷屁股。然而,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信任换来的,却是士人起兵讨伐他的阴谋顺利实施!

    这时候,要派兵讨伐士人的叛乱吗?

    对于以袁绍为首的士人武装,董卓应该是有自信有取胜把握的。毕竟那些士人都没有带兵经验,只会高谈阔论,所带之兵也都没有经过大战锻炼,不是他那虎狼之师的对手。

    但若要出兵讨伐,派兵少不够用;派兵多了,朝中那些士人怎么办?

    董卓虽然靠武力控制了朝廷,但他作为外来的武人,在朝中没有根基,相反倒是士人的势力在雒阳盘根错节。若大军外出,朝中士人趁机发动叛乱,那他董卓将死无葬身之地了!

    可以说,关外的群雄一盘散沙,难以聚集成一股真正的势力。可董卓这里更是内忧外患,朝不保夕。

    听贾诩这么一分析后,何咸不由动容懊恼:他知道历史上董卓打败了关东诸侯,便以为这一切很容易。可没想到董卓当前处境竟如此凶险,一步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早知道如此,自己在河东的时候,就应该反了他娘的!果然,这没文化还真不行啊.

    而这时候,何咸又止不住想起了那个至今还要无音讯、令他蛋疼的第三位武将,更加懊恼不已:早知道如此,就该先将姚广孝召唤出来的。说不定有姚广孝的贴身指导,自己现在都已经造反成功了。现在,就是后悔也来不及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