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二连击
周一清早,阳光明媚。
苗晓秋7点半左右来到学校。
她像往常一样,先从传达室里拿了报纸。
然后在校门口那些值日生们充满激情活力的高分贝的问好声中,微笑着朝左右两排的孩子们点点头,脚步不紧不慢地走过了学校的前廊。
拐弯上了行政楼的楼梯,苗校长翻着报纸,走到三楼自己办公室的门前。
开门进去,屋里的空气略有点闷。
一天半没人来,气味闻着就不对了。
在小学里当领导,就是这点不太好。行政上的力量太弱,几乎享受不到身为一个领导应有的排场和待遇。不仅水到自己烧,茶要自己倒,报告要自己写,甚至以百里坊小学这么薄弱的基础设施配给,校领导和老师们,连吃饭问题都要自己解决——虽说有那么点饭补,但总归还是没有单位食堂整时整点的饭菜来得方便和舒服。
苗校长开了窗,让新鲜空气透进来。
然后又去隔壁的卫生间打了盆水,把房间里的桌椅书柜擦了一遍。
忙活完毕坐下来,热水瓶里倒还有一些前天剩下的已经凉了的白开水,苗晓秋小事不矫情,凉白开也照样喝,给杯子里倒上满满一壶,这才总算完成了办公的准备工作。
与此同时,学校的晨会广播也响了起来。
苗校长很少在晨会上露脸。
一来学校本来就有金校长这个正牌主持工作,她就算有个市人大代表的头衔,也不好在单位的具体工作上过多插手主要领导的事务。二来她本身就生性淡薄,不喜欢热闹的环境,也不喜欢出风头。以前在市教育局上班的时候就不喜欢开会和讲话,现在到百里坊小学当个副校长,面对一大群小孩子,就更没有多讲话的必要。
在苗晓秋想来,如果退休之前能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让百里坊小学的规模更进一步,就是她从政生涯最好的收尾了。甚至更退一步讲,能让学校多个食堂,或者把后面专供一二年级孩子使用的小木楼再翻新一遍,那也是个不错的成果。
苗晓秋最近心情很好,学校里多了个小神童,就像多了个外挂。
只要林淼这孩子能尽快出一点大成绩,那么她向区里甚至市里要钱,说话都能硬上几分。
像这样的机会,一辈子只有一次。
孩子很快就会毕业,她必须得抓紧时间——
把林淼这个得天独厚的资源往死里用。
昨天晚上,《东瓯日报》的一个老资格的记者给她打了个电话,说是今天要过来采访林淼。是关于林淼直接跳到5年纪,并且拿了瓯城区小学奥数竞赛一等奖的事情。
苗晓秋昨晚已经把事情跟金校长说,并且连夜做了点安排。
现在就等报社的记者上门,这种事,她和金校长自然得亲自出面接待。
“喂喂喂,同学们,都安静了啊。今天我们一共有三件事,第一件事……”学校的广播音乐一停,金校长的声音随即响起。
苗校长听着老金的话,心里头那点雀跃稍微平静了一些。
她坐下来,翻开今天最新的《东瓯日报》,随意地看了眼头版头条,照常是市领导昨天又开了什么会,做了什么讲话,布置了什么任务。
苗晓秋已经不在线上工作了,觉得没什么意思,又随意地翻到后面去。
《东瓯日报》的内容很多,信息量很大,几乎每一天都有足足24个版面。
苗晓秋翻得很快,翻到关于文体教卫的那一版时,稍微停顿了一下。
等今天的采访结束,关于百里坊小学和林淼的那条新闻,应该就会被登在这里吧?
“唉,第七版的版面还是太角落了点,如果能拿个市一等奖,这孩子可能就要上头版了……”苗校长心里觉得有点可惜。
她私底下也跟区奥数队的朱老师打听过,朱老师对林淼倒是印象不错,说潜力还有,等过几年拿个省一等奖都不成问题,但是目前——还需要多锻炼。
言下之意,基本就是今年想在市里拿个好名次,是希望不大了。
毕竟孩子的智力也是要一步一步开发出来的,就算是天才,也需要靠时间来积累经验。
苗校长听朱老师那么一说,心就凉了半截。
她隐隐有预感,林淼恐怕不会老老实实地在百里坊小学读完这仅有的两年。
说不定,这个学期一结束,这孩子就要以转校相威胁,逼学校让他跳到六年级去了……
“头疼啊……得想个别的办法啊,要不拉去参加书法比赛好了……不过小学的硬笔字比赛,影响力又太小。林国荣这个爸也不知是怎么当的,孩子这么好的天分,也不晓得早点送去学大字……”苗晓秋嘀咕着,正走神呢,盯着报纸的眼睛里,却突然瞥到了那个她正在念叨、然而理论上却绝不应该在报纸上出现的名字——
林国荣!
苗晓秋还当是自己眼花了,赶紧再仔细一看。
下一刻,当她明明白白地看到“林国荣”这三个字,整个人瞬间都不好了。
敢问堂堂《东瓯日报》,到底是什么时候堕落到这种地步的?
苗晓秋定了定神,一看是第八版的文学版,首先摇了摇头,心说一定是重名,没理由的。接着再一看标题那片文章的大标题——《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嗯,很有意境感觉……
绝对不是同一个人……
苗晓秋连文章都不细看了,怀着不愿意相信的心情,直接跳过了正文。
正文底下,有一段用小一号的字体标注的作者说明。
只见上面写道:“作者林国荣,系瓯城区西城街道职工。本文摘自其处女作散文集《小院杂谈》,该书目前已完成校稿编辑工作,将于本月(94年11月)由东瓯日报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西城街道职工?
苗校长感觉天都黑了。
居然真的是那个林国荣?
不对!
不可能的!
“一定是他儿子写的!”苗校长洞察先机,激动地猛一拍桌。
奶奶个熊!大新闻来了啊!
……
同一时刻,东瓯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病房。
戴建武在亲人的搀扶下,从病床上坐了起来。
前天抢救了半天,他总算没梗死,因为送医及时,眼下已经脱离危险,只要注意控制血压,应该修养上一个星期就能出院。
刚刚吃过早饭躺了一会儿,老戴觉得有点躺不住,就让陪在床边照顾他的儿媳妇儿,拿点报纸、杂志什么的给他看看。
戴建武平素喜好文学,舞文弄墨的事情也没少干,业余时间经常给一些小报投投稿,偶尔也有发表的时候。所以在单位里,他和同样身为“知识分子”的胡剑慧和许佳昌,一直以来都并称“西城三杆笔”。直到后来来了林国荣,因为写报告还算过得去,居然就有人奉承说是“西城四杆笔”,戴建武和许佳昌都不屑和林国荣这种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满肚子草的人齐名,唯有胡剑慧会做人,每当听到这种说话,总是哈哈一笑,完全看不出她有什么反感。
哼!这个林国荣,早晚死得惨!
戴建武默默想到,稍微激动了一下,就看到床边的血压计数据在往上跳。
他赶紧做深呼吸,让自己放松下来。
然后那血压又缓缓下降,让老戴长松了一口气。
“爸,报纸。”戴建武没等多久,他的儿媳妇儿去护士站里拿来了一份《东瓯日报》。
戴建武有点艰难地把报纸摊开,头条看都没看,就直奔最喜欢的第八版。
翻到文学版,戴上老花镜。
戴建武一眼就瞧见了一个版面中间那个很显眼的标题。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嗯,不错,有点意思……”老戴面露微笑,轻轻点头。
再往下一看作者的名字,老戴一瞬间脸色就变了。
坐在旁边的少妇见状吓坏了,明明前一秒老爷子还高高兴兴的,怎么突然就脸色发白了?
“爸,你怎么了?”少妇急忙问道,“哪里不舒服吗?”
“等一下……”老戴强忍着不适,打住了少妇的话,然后再继续往下看,跳过正文,来到最后那一段小字上面。
他快速地浏览过去。
当读完这一小段,戴建武根本都还来不及说话,就突然间感觉到天旋地转,嘴角一歪,两眼一闭,完全失去了意识……
“爸!爸!医生!快来啊!救命啊——!”
病房里顿时乱成一团。
“啪!”就在这时,房内的电视机里传出一声脆响。
只见评书大师单田芳,卷起袖子,猛一拍惊堂木,用他那独树一帜的口条,表情丰富地念白道:“最是文人二三言,说来杀人——不见血!”
苗晓秋7点半左右来到学校。
她像往常一样,先从传达室里拿了报纸。
然后在校门口那些值日生们充满激情活力的高分贝的问好声中,微笑着朝左右两排的孩子们点点头,脚步不紧不慢地走过了学校的前廊。
拐弯上了行政楼的楼梯,苗校长翻着报纸,走到三楼自己办公室的门前。
开门进去,屋里的空气略有点闷。
一天半没人来,气味闻着就不对了。
在小学里当领导,就是这点不太好。行政上的力量太弱,几乎享受不到身为一个领导应有的排场和待遇。不仅水到自己烧,茶要自己倒,报告要自己写,甚至以百里坊小学这么薄弱的基础设施配给,校领导和老师们,连吃饭问题都要自己解决——虽说有那么点饭补,但总归还是没有单位食堂整时整点的饭菜来得方便和舒服。
苗校长开了窗,让新鲜空气透进来。
然后又去隔壁的卫生间打了盆水,把房间里的桌椅书柜擦了一遍。
忙活完毕坐下来,热水瓶里倒还有一些前天剩下的已经凉了的白开水,苗晓秋小事不矫情,凉白开也照样喝,给杯子里倒上满满一壶,这才总算完成了办公的准备工作。
与此同时,学校的晨会广播也响了起来。
苗校长很少在晨会上露脸。
一来学校本来就有金校长这个正牌主持工作,她就算有个市人大代表的头衔,也不好在单位的具体工作上过多插手主要领导的事务。二来她本身就生性淡薄,不喜欢热闹的环境,也不喜欢出风头。以前在市教育局上班的时候就不喜欢开会和讲话,现在到百里坊小学当个副校长,面对一大群小孩子,就更没有多讲话的必要。
在苗晓秋想来,如果退休之前能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让百里坊小学的规模更进一步,就是她从政生涯最好的收尾了。甚至更退一步讲,能让学校多个食堂,或者把后面专供一二年级孩子使用的小木楼再翻新一遍,那也是个不错的成果。
苗晓秋最近心情很好,学校里多了个小神童,就像多了个外挂。
只要林淼这孩子能尽快出一点大成绩,那么她向区里甚至市里要钱,说话都能硬上几分。
像这样的机会,一辈子只有一次。
孩子很快就会毕业,她必须得抓紧时间——
把林淼这个得天独厚的资源往死里用。
昨天晚上,《东瓯日报》的一个老资格的记者给她打了个电话,说是今天要过来采访林淼。是关于林淼直接跳到5年纪,并且拿了瓯城区小学奥数竞赛一等奖的事情。
苗晓秋昨晚已经把事情跟金校长说,并且连夜做了点安排。
现在就等报社的记者上门,这种事,她和金校长自然得亲自出面接待。
“喂喂喂,同学们,都安静了啊。今天我们一共有三件事,第一件事……”学校的广播音乐一停,金校长的声音随即响起。
苗校长听着老金的话,心里头那点雀跃稍微平静了一些。
她坐下来,翻开今天最新的《东瓯日报》,随意地看了眼头版头条,照常是市领导昨天又开了什么会,做了什么讲话,布置了什么任务。
苗晓秋已经不在线上工作了,觉得没什么意思,又随意地翻到后面去。
《东瓯日报》的内容很多,信息量很大,几乎每一天都有足足24个版面。
苗晓秋翻得很快,翻到关于文体教卫的那一版时,稍微停顿了一下。
等今天的采访结束,关于百里坊小学和林淼的那条新闻,应该就会被登在这里吧?
“唉,第七版的版面还是太角落了点,如果能拿个市一等奖,这孩子可能就要上头版了……”苗校长心里觉得有点可惜。
她私底下也跟区奥数队的朱老师打听过,朱老师对林淼倒是印象不错,说潜力还有,等过几年拿个省一等奖都不成问题,但是目前——还需要多锻炼。
言下之意,基本就是今年想在市里拿个好名次,是希望不大了。
毕竟孩子的智力也是要一步一步开发出来的,就算是天才,也需要靠时间来积累经验。
苗校长听朱老师那么一说,心就凉了半截。
她隐隐有预感,林淼恐怕不会老老实实地在百里坊小学读完这仅有的两年。
说不定,这个学期一结束,这孩子就要以转校相威胁,逼学校让他跳到六年级去了……
“头疼啊……得想个别的办法啊,要不拉去参加书法比赛好了……不过小学的硬笔字比赛,影响力又太小。林国荣这个爸也不知是怎么当的,孩子这么好的天分,也不晓得早点送去学大字……”苗晓秋嘀咕着,正走神呢,盯着报纸的眼睛里,却突然瞥到了那个她正在念叨、然而理论上却绝不应该在报纸上出现的名字——
林国荣!
苗晓秋还当是自己眼花了,赶紧再仔细一看。
下一刻,当她明明白白地看到“林国荣”这三个字,整个人瞬间都不好了。
敢问堂堂《东瓯日报》,到底是什么时候堕落到这种地步的?
苗晓秋定了定神,一看是第八版的文学版,首先摇了摇头,心说一定是重名,没理由的。接着再一看标题那片文章的大标题——《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嗯,很有意境感觉……
绝对不是同一个人……
苗晓秋连文章都不细看了,怀着不愿意相信的心情,直接跳过了正文。
正文底下,有一段用小一号的字体标注的作者说明。
只见上面写道:“作者林国荣,系瓯城区西城街道职工。本文摘自其处女作散文集《小院杂谈》,该书目前已完成校稿编辑工作,将于本月(94年11月)由东瓯日报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西城街道职工?
苗校长感觉天都黑了。
居然真的是那个林国荣?
不对!
不可能的!
“一定是他儿子写的!”苗校长洞察先机,激动地猛一拍桌。
奶奶个熊!大新闻来了啊!
……
同一时刻,东瓯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病房。
戴建武在亲人的搀扶下,从病床上坐了起来。
前天抢救了半天,他总算没梗死,因为送医及时,眼下已经脱离危险,只要注意控制血压,应该修养上一个星期就能出院。
刚刚吃过早饭躺了一会儿,老戴觉得有点躺不住,就让陪在床边照顾他的儿媳妇儿,拿点报纸、杂志什么的给他看看。
戴建武平素喜好文学,舞文弄墨的事情也没少干,业余时间经常给一些小报投投稿,偶尔也有发表的时候。所以在单位里,他和同样身为“知识分子”的胡剑慧和许佳昌,一直以来都并称“西城三杆笔”。直到后来来了林国荣,因为写报告还算过得去,居然就有人奉承说是“西城四杆笔”,戴建武和许佳昌都不屑和林国荣这种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满肚子草的人齐名,唯有胡剑慧会做人,每当听到这种说话,总是哈哈一笑,完全看不出她有什么反感。
哼!这个林国荣,早晚死得惨!
戴建武默默想到,稍微激动了一下,就看到床边的血压计数据在往上跳。
他赶紧做深呼吸,让自己放松下来。
然后那血压又缓缓下降,让老戴长松了一口气。
“爸,报纸。”戴建武没等多久,他的儿媳妇儿去护士站里拿来了一份《东瓯日报》。
戴建武有点艰难地把报纸摊开,头条看都没看,就直奔最喜欢的第八版。
翻到文学版,戴上老花镜。
戴建武一眼就瞧见了一个版面中间那个很显眼的标题。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嗯,不错,有点意思……”老戴面露微笑,轻轻点头。
再往下一看作者的名字,老戴一瞬间脸色就变了。
坐在旁边的少妇见状吓坏了,明明前一秒老爷子还高高兴兴的,怎么突然就脸色发白了?
“爸,你怎么了?”少妇急忙问道,“哪里不舒服吗?”
“等一下……”老戴强忍着不适,打住了少妇的话,然后再继续往下看,跳过正文,来到最后那一段小字上面。
他快速地浏览过去。
当读完这一小段,戴建武根本都还来不及说话,就突然间感觉到天旋地转,嘴角一歪,两眼一闭,完全失去了意识……
“爸!爸!医生!快来啊!救命啊——!”
病房里顿时乱成一团。
“啪!”就在这时,房内的电视机里传出一声脆响。
只见评书大师单田芳,卷起袖子,猛一拍惊堂木,用他那独树一帜的口条,表情丰富地念白道:“最是文人二三言,说来杀人——不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