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7章 开阳公去找宋琳薇了
延兴十年,襄国公与世长辞,林晋请辞,表示告老还乡。
延兴帝不允。
文国丈都不服老了,林晋比文国丈差一辈,哪到告老还乡的时候。
文国丈还高兴林晋识趣呢,却没有想到延兴帝不同意,反而更看重林晋,文国丈暗里没少骂林晋阴险,以退为进。
于是等到文国丈病倒了,甚至病逝了,林晋还在丞相位上坐的稳稳的。
延兴十一年,文国丈病逝。
在谥号上,文太后和延兴帝又有一番的争论。
与皇帝相比,臣子的谥号要简明一些,大汉臣子谥号则是两个字,文官以文为谥号的第一个字。
臣子谥号最高的就是文正,依次是文贞,正、贞之后,其它字依次与文搭配有:
成、忠、端、定、简、懿、肃、毅、宪、庄、敬、裕、节、义、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洁、敏、达、通、介、安、烈、和。
文太后想文国丈的谥号为文正,再不然也是文贞,文成都不在她考虑内。
却不想,朝臣选出来的是文定,文太后哪里肯,这一听到消息,立马就找延兴帝了。
臣子谥号也并不是随便定的,也要根据为官政绩评定,当然也要看帝王,若是帝王觉得这个臣子,用文正,也不是不可以。
可问题是,文国丈为官这么多年,政绩平平,若不是生了个好女儿,被选中为太子妃,又从太子妃到皇后太后,这谥号都进不了前十。
而且襄国公去世的时候,谥号是文襄,真论起来,文国丈的政绩还不如襄国公呢。
但到底是延兴帝的外祖父,文太后生父,所以朝臣们就用了文定。
这已经很抬举文国丈了,可文太后不这么认为,始终抓着文国丈是延兴帝外祖父这一点,打着亲情的名义要文正文贞。
襄国公的谥号是文襄,多少因为爵位封号的原因而定的。
要是没有襄国公在前,延兴帝把文国丈的谥号往上提一提也没什么,当然文正文贞肯定不行的,延兴帝真要这么做,朝臣也不乐意。
文官爱惜羽毛,甚至也非常的在乎死后的名声,对谥号那可是在意的很,若延兴帝顺了文太后的意,估记就有朝臣要死誎了。
何贵太妃生父对于文国丈得了文定谥号还不服气呢。
他自认为比文国丈官做的好,不过家世比文家差了这么点,所以女儿成侧妃,文国丈的女儿是正妃。
但谁让文国丈命好,有个太后的女儿,皇帝又是亲外孙。
所以文国丈一辈子都压着他,连谥号都会在他之上,不过看在老对手比他走的早的份上,他也不计较了。
何老大人做好了心里安慰,却不想第二日早朝,听闻文国丈谥号成了文端。
文端刚好在文正文贞文成文忠之下,听闻是文太后和延兴帝交涉的结果,何老大人再一次感叹文国丈命好,就不知道他百年后的谥号是什么,希望不会和文国丈差太远。
何老大人这里羡慕呢,朝臣也是如此,谁让文国丈有个好女儿。
可文太后却不这么想,文正,文贞,文成,文忠,才到文端,这可是亲外祖,皇帝却一点也不念亲情,亲外祖死了也不愿意给个更好的谥号,这个不孝子。
文太后心里悲凉万分,十月怀胎辛辛苦苦生下的儿子,对生母对亲外祖都这般的无情,皇帝太让她失望了。
这会文太后都不免想到自己百年之后,她的谥号好不好的问题。
虽然延兴帝是她生的,可文太后却不敢对这儿子寄予厚望了。
因此,文太后做了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在文国丈死后,文太后除了搅和儿子后宫争斗,就是为自己想谥号尊号。
她要给自己想出最好的谥号和尊号,她百年后,以死相逼,碍着孝道,皇帝也得成全她。
文太后的想法没人知道,只是她再继续搅和延兴帝的后宫,与嫔妃争权斗势,想要最好的谥号尊号,怕是有些难。
不过现在文太后可不会想到这些,文国丈死后,延兴帝好似对文家比以前更好了,可朝堂上,文家的势头不如文国丈在的时候了。
延兴十二年,乐乐生下高青澜的第一个儿子,消息传回京中,夏枯草和林晋都很高兴,最高兴的自然是开阳公,收到消息的时候,整个人简直乐坏了,一晚都兴奋的没睡好。
延兴十三年,安安康康团团圆圆的孩子陆续出世,夏枯草和林晋就有三个孙子,四个孙女了。
而这一年,宁皇后留下来的二子一女,只剩下皇三子。
皇三子在宫中多次遇险,宁皇后的长子和女儿都死在宫斗中,延兴帝雷霆大怒,又血洗了一批人,才把皇三子接到宫中亲自教养。
宫中的皇子公主都是嫔妃争宠斗势的工具,皇后不在,太后又搅和,后宫嫔妃众多,个个心怀鬼胎,勾心斗角,互相争宠夺势,后宫新生儿早夭,宫中的皇子公主也越来越少。
文昭仪无子无宠,但文太后并没有就此放弃,就想着到时候让文昭仪养个孩子,扶持上位,文家又有希望了。
延兴十四年,延兴帝封皇三子为太子,文太后觉得三皇子还小,想让延兴帝缓缓,延兴帝哪会听劝。
皇三子被封为太子之后,就有延兴帝亲自带着身边教养,嫔妃的手也伸不到太子这里来了。
这一年,乐乐又为高青澜生了第二子,开阳公觉得纵然还有遗憾,但就算到了地底下,他也对的住列祖列宗了。
延兴十五年春,开阳公也与世长辞。
夏枯草和林晋收到消息的时候,都不可置信的很,在他们看来,开阳公一直好好的,也很勤于修身养性,怎么会突然就没了。
青娘叹了口气说从前战场上失踪那一回,开阳公的身体就受到了重创了,后来又带兵上战场,旧疾复发。
开阳公不让青娘告诉别人,即便开阳公注重养生,也有青娘帮忙调理身体,但若不这样,开阳公也活不了这么多年。所以开阳公死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病痛,他是安详离世,满怀着心愿离开的。
延兴帝不允。
文国丈都不服老了,林晋比文国丈差一辈,哪到告老还乡的时候。
文国丈还高兴林晋识趣呢,却没有想到延兴帝不同意,反而更看重林晋,文国丈暗里没少骂林晋阴险,以退为进。
于是等到文国丈病倒了,甚至病逝了,林晋还在丞相位上坐的稳稳的。
延兴十一年,文国丈病逝。
在谥号上,文太后和延兴帝又有一番的争论。
与皇帝相比,臣子的谥号要简明一些,大汉臣子谥号则是两个字,文官以文为谥号的第一个字。
臣子谥号最高的就是文正,依次是文贞,正、贞之后,其它字依次与文搭配有:
成、忠、端、定、简、懿、肃、毅、宪、庄、敬、裕、节、义、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洁、敏、达、通、介、安、烈、和。
文太后想文国丈的谥号为文正,再不然也是文贞,文成都不在她考虑内。
却不想,朝臣选出来的是文定,文太后哪里肯,这一听到消息,立马就找延兴帝了。
臣子谥号也并不是随便定的,也要根据为官政绩评定,当然也要看帝王,若是帝王觉得这个臣子,用文正,也不是不可以。
可问题是,文国丈为官这么多年,政绩平平,若不是生了个好女儿,被选中为太子妃,又从太子妃到皇后太后,这谥号都进不了前十。
而且襄国公去世的时候,谥号是文襄,真论起来,文国丈的政绩还不如襄国公呢。
但到底是延兴帝的外祖父,文太后生父,所以朝臣们就用了文定。
这已经很抬举文国丈了,可文太后不这么认为,始终抓着文国丈是延兴帝外祖父这一点,打着亲情的名义要文正文贞。
襄国公的谥号是文襄,多少因为爵位封号的原因而定的。
要是没有襄国公在前,延兴帝把文国丈的谥号往上提一提也没什么,当然文正文贞肯定不行的,延兴帝真要这么做,朝臣也不乐意。
文官爱惜羽毛,甚至也非常的在乎死后的名声,对谥号那可是在意的很,若延兴帝顺了文太后的意,估记就有朝臣要死誎了。
何贵太妃生父对于文国丈得了文定谥号还不服气呢。
他自认为比文国丈官做的好,不过家世比文家差了这么点,所以女儿成侧妃,文国丈的女儿是正妃。
但谁让文国丈命好,有个太后的女儿,皇帝又是亲外孙。
所以文国丈一辈子都压着他,连谥号都会在他之上,不过看在老对手比他走的早的份上,他也不计较了。
何老大人做好了心里安慰,却不想第二日早朝,听闻文国丈谥号成了文端。
文端刚好在文正文贞文成文忠之下,听闻是文太后和延兴帝交涉的结果,何老大人再一次感叹文国丈命好,就不知道他百年后的谥号是什么,希望不会和文国丈差太远。
何老大人这里羡慕呢,朝臣也是如此,谁让文国丈有个好女儿。
可文太后却不这么想,文正,文贞,文成,文忠,才到文端,这可是亲外祖,皇帝却一点也不念亲情,亲外祖死了也不愿意给个更好的谥号,这个不孝子。
文太后心里悲凉万分,十月怀胎辛辛苦苦生下的儿子,对生母对亲外祖都这般的无情,皇帝太让她失望了。
这会文太后都不免想到自己百年之后,她的谥号好不好的问题。
虽然延兴帝是她生的,可文太后却不敢对这儿子寄予厚望了。
因此,文太后做了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在文国丈死后,文太后除了搅和儿子后宫争斗,就是为自己想谥号尊号。
她要给自己想出最好的谥号和尊号,她百年后,以死相逼,碍着孝道,皇帝也得成全她。
文太后的想法没人知道,只是她再继续搅和延兴帝的后宫,与嫔妃争权斗势,想要最好的谥号尊号,怕是有些难。
不过现在文太后可不会想到这些,文国丈死后,延兴帝好似对文家比以前更好了,可朝堂上,文家的势头不如文国丈在的时候了。
延兴十二年,乐乐生下高青澜的第一个儿子,消息传回京中,夏枯草和林晋都很高兴,最高兴的自然是开阳公,收到消息的时候,整个人简直乐坏了,一晚都兴奋的没睡好。
延兴十三年,安安康康团团圆圆的孩子陆续出世,夏枯草和林晋就有三个孙子,四个孙女了。
而这一年,宁皇后留下来的二子一女,只剩下皇三子。
皇三子在宫中多次遇险,宁皇后的长子和女儿都死在宫斗中,延兴帝雷霆大怒,又血洗了一批人,才把皇三子接到宫中亲自教养。
宫中的皇子公主都是嫔妃争宠斗势的工具,皇后不在,太后又搅和,后宫嫔妃众多,个个心怀鬼胎,勾心斗角,互相争宠夺势,后宫新生儿早夭,宫中的皇子公主也越来越少。
文昭仪无子无宠,但文太后并没有就此放弃,就想着到时候让文昭仪养个孩子,扶持上位,文家又有希望了。
延兴十四年,延兴帝封皇三子为太子,文太后觉得三皇子还小,想让延兴帝缓缓,延兴帝哪会听劝。
皇三子被封为太子之后,就有延兴帝亲自带着身边教养,嫔妃的手也伸不到太子这里来了。
这一年,乐乐又为高青澜生了第二子,开阳公觉得纵然还有遗憾,但就算到了地底下,他也对的住列祖列宗了。
延兴十五年春,开阳公也与世长辞。
夏枯草和林晋收到消息的时候,都不可置信的很,在他们看来,开阳公一直好好的,也很勤于修身养性,怎么会突然就没了。
青娘叹了口气说从前战场上失踪那一回,开阳公的身体就受到了重创了,后来又带兵上战场,旧疾复发。
开阳公不让青娘告诉别人,即便开阳公注重养生,也有青娘帮忙调理身体,但若不这样,开阳公也活不了这么多年。所以开阳公死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病痛,他是安详离世,满怀着心愿离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