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蔡京寿宴(二)
高俅和蔡京正说着话,蔡夫人四处张望了一会,招手对旁边的小厮问道“可有内黄来的我侄儿姜德到?”
那小厮摇头说道“却没听到此人唱名。”
蔡夫人跺脚说道“我这侄儿,好不知事,我三番五次嘱咐,怎么还是晚了?”
梁世杰在旁边劝道“我看这时间也没到吉时,兴许是路上耽误了吧。”
蔡夫人看了一眼正在高谈阔论的蔡京说道“我这爹爹最好面子,如真的晚到,却还要你我二人说和一番才是。”
“妹妹你这是怎么了?”蔡绦走过来问道“看妹妹你的样子,似乎有什么心事啊。”
蔡夫人连忙拉着蔡绦说道“四哥你来了正好,你可还记得我有一在内黄认得侄儿,便是送那十二生肖的!”
蔡绦敲了一下脑袋说道“想起来了,爹爹可是对那十二生肖爱不释手呢,怎么了?他可是有什么麻烦?”
蔡夫人哼道“现在没有,等会就怕有了,这小娃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到现在也没到,我怕他等会到了爹爹生气!”
蔡绦笑道“我说什么事情呢,如此小事,无需放在心上,爹爹必然不会为一小子生气。”
正说着,又有人高唱道“官家到!”
一声叫,众人惊,蔡京的脸上充满了喜色,众多前来贺寿的大臣却有喜有怨,如同一场大戏。
只看到杨戬走在前面开路,赵佶笑着走在身后,在赵佶的后面,是十个长相无一不清秀的娃娃,蔡京连忙上前拱手说道“老臣何德何能,小小诞辰,还劳烦官家亲至!”
赵佶抚须笑道“太师为国为民,劳苦功高,这寿诞一事,朕怎能不来呢?朕今日也匆忙,未带什么寿礼,就赐爱卿千亩良田吧,待他日爱卿年老,也可以依靠这些颐养天年了。”
蔡京感动的两眼落泪说道“微臣叩谢官家!”
“爹爹这是作甚?官家爱爹爹才会如此的,说来爹爹年纪也确实大了些,最近看字都有些看不清了吧?”一个长相儒雅的中年人从赵佶的队伍中走出来,扶起蔡京说道。
蔡京一看这人,顿时心中火起,哼了一声,甩开衣袖,说道“蔡攸,你也来了?”
蔡攸笑道“爹爹的寿诞,孩儿怎么敢不来呢?孩儿听闻爹爹身体一向不好,特带来从北地来的百年雪参为爹爹固本调元呢。”
赵佶也知道这对父子一向不和,笑道“好啦,好啦,太师啊,蔡攸也是来为你贺寿的,你就消消气吧,你们之间的误会啊,太深啦!”
太师府外,许贯忠对姜德说道“主公,可以进去了。”
姜德微微点头,拉着许贯忠说道“许先生,这是我们在东京的第一战,可愿意随我同往?”
许贯忠笑道“许本自跟随主公,便愿和主公赴刀山火海,何况一酒宴?请!”
“请!”
——太师府
赵佶劝和蔡京和蔡攸后,便和众亲密大臣说着话,只等酒宴摆下,就在此时,听到一阵唱名。
“内黄姜德贺!”
“内黄姜德贺!!”
“内黄姜德贺!!!”
赵佶听着有些奇怪,对旁边的杨戬问道“这姜德可是那日你和我说的姜德?”
杨戬有些拿不准的说道“应该就是此人了,但此子怎么如此失礼?都快开宴了才到?”
众人齐齐看去,看到一个少年郎走在前面,一个儒生和几个小厮走在后面,众小厮扛着一个一人高的巨物,上面盖着红布,看不清到底是什么,最后跟着的又是几个少年郎,不禁都有几分好奇。
“三哥,你最博学,你说那红布下会是什么?”赵福金对自己旁边的赵楷问道。
赵楷皱了思考了起来,半天说不出话来,旁边最为年长的定王说道“四姐莫要为难三哥了,他才多大,能有什么见识?依我看,恐怕是什么木器。”
赵楷由于长相清秀,又极为聪明,所以在赵佶的众子中最为得宠,也最为定王赵桓忌惮,只要一有机会,赵桓便会想办法扫赵楷脸面,还小的赵楷虽然还不明白为什么,但也对赵桓心有不服,时常针锋相对。
赵楷哼道“我却不这么看,此子敢如此晚到,必然有所依仗,我看此物必然是不可多得的宝物。”
性子柔顺的赵玉盘、赵金奴连忙打岔说别的事情,反而是七岁的赵金罗有些不依不饶的说道“既然如此,我们不如下个赌注,如谁说的对,东西都归他!”
赵楷看向赵桓道“你可敢来?”
赵桓回道“怕你怎地?”说着,就从自己怀中掏出一块玉佩说道“这是我娘赠给我的玉佩,你该下注何物?”
赵楷笑道“好,这是爹爹送给我的玉佩,我就下注此物!我说此物必定比金银还贵,价值千金!诸位哥哥,你们来不来,九哥,说你呢!怎么又躲到后面了?”
赵枢挥挥手有些嘲笑的说道“三哥你干嘛为难九哥,九哥能有什么好东西?”
赵福金看向赵构,有些可怜他,但也不说话,皇子皇女之间差距很大,赵构的母亲不过是一个宫女,因为在做宫女的时候和郑贵妃交好,结为姐妹,然后由郑贵妃引荐才被赵佶宠幸,即使生下了赵构,也不过位居郡君,直到今年才刚刚升为了婉容,并不得宠,这一不得宠,赏赐也就少了,子以母贵,赵构的母亲不受宠,自然赵构也就不受宠了。
这群皇子说着话,那边的姜德也上前对蔡京拜道“孩儿姜德见过太师,祝太师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赵佶抚须轻言“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哈哈,好词,好语啊!”
蔡京眼睛微眯,也不上前,直接说道“你便是内黄的姜德?”
蔡夫人看到姜德来了,连忙上前对蔡京说道“爹爹,这便是我那侄儿。”
蔡京嗯了一声,对姜德问道“老夫过寿,你为何晚到?”
姜德笑道“孩儿本是内黄小子,父母皆不在人间,蒙姨娘不弃,待我如姐如母,今日得知太师过寿,早在数日前便已到达东京,只是为了等寿礼,故而晚了一些。”
那小厮摇头说道“却没听到此人唱名。”
蔡夫人跺脚说道“我这侄儿,好不知事,我三番五次嘱咐,怎么还是晚了?”
梁世杰在旁边劝道“我看这时间也没到吉时,兴许是路上耽误了吧。”
蔡夫人看了一眼正在高谈阔论的蔡京说道“我这爹爹最好面子,如真的晚到,却还要你我二人说和一番才是。”
“妹妹你这是怎么了?”蔡绦走过来问道“看妹妹你的样子,似乎有什么心事啊。”
蔡夫人连忙拉着蔡绦说道“四哥你来了正好,你可还记得我有一在内黄认得侄儿,便是送那十二生肖的!”
蔡绦敲了一下脑袋说道“想起来了,爹爹可是对那十二生肖爱不释手呢,怎么了?他可是有什么麻烦?”
蔡夫人哼道“现在没有,等会就怕有了,这小娃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到现在也没到,我怕他等会到了爹爹生气!”
蔡绦笑道“我说什么事情呢,如此小事,无需放在心上,爹爹必然不会为一小子生气。”
正说着,又有人高唱道“官家到!”
一声叫,众人惊,蔡京的脸上充满了喜色,众多前来贺寿的大臣却有喜有怨,如同一场大戏。
只看到杨戬走在前面开路,赵佶笑着走在身后,在赵佶的后面,是十个长相无一不清秀的娃娃,蔡京连忙上前拱手说道“老臣何德何能,小小诞辰,还劳烦官家亲至!”
赵佶抚须笑道“太师为国为民,劳苦功高,这寿诞一事,朕怎能不来呢?朕今日也匆忙,未带什么寿礼,就赐爱卿千亩良田吧,待他日爱卿年老,也可以依靠这些颐养天年了。”
蔡京感动的两眼落泪说道“微臣叩谢官家!”
“爹爹这是作甚?官家爱爹爹才会如此的,说来爹爹年纪也确实大了些,最近看字都有些看不清了吧?”一个长相儒雅的中年人从赵佶的队伍中走出来,扶起蔡京说道。
蔡京一看这人,顿时心中火起,哼了一声,甩开衣袖,说道“蔡攸,你也来了?”
蔡攸笑道“爹爹的寿诞,孩儿怎么敢不来呢?孩儿听闻爹爹身体一向不好,特带来从北地来的百年雪参为爹爹固本调元呢。”
赵佶也知道这对父子一向不和,笑道“好啦,好啦,太师啊,蔡攸也是来为你贺寿的,你就消消气吧,你们之间的误会啊,太深啦!”
太师府外,许贯忠对姜德说道“主公,可以进去了。”
姜德微微点头,拉着许贯忠说道“许先生,这是我们在东京的第一战,可愿意随我同往?”
许贯忠笑道“许本自跟随主公,便愿和主公赴刀山火海,何况一酒宴?请!”
“请!”
——太师府
赵佶劝和蔡京和蔡攸后,便和众亲密大臣说着话,只等酒宴摆下,就在此时,听到一阵唱名。
“内黄姜德贺!”
“内黄姜德贺!!”
“内黄姜德贺!!!”
赵佶听着有些奇怪,对旁边的杨戬问道“这姜德可是那日你和我说的姜德?”
杨戬有些拿不准的说道“应该就是此人了,但此子怎么如此失礼?都快开宴了才到?”
众人齐齐看去,看到一个少年郎走在前面,一个儒生和几个小厮走在后面,众小厮扛着一个一人高的巨物,上面盖着红布,看不清到底是什么,最后跟着的又是几个少年郎,不禁都有几分好奇。
“三哥,你最博学,你说那红布下会是什么?”赵福金对自己旁边的赵楷问道。
赵楷皱了思考了起来,半天说不出话来,旁边最为年长的定王说道“四姐莫要为难三哥了,他才多大,能有什么见识?依我看,恐怕是什么木器。”
赵楷由于长相清秀,又极为聪明,所以在赵佶的众子中最为得宠,也最为定王赵桓忌惮,只要一有机会,赵桓便会想办法扫赵楷脸面,还小的赵楷虽然还不明白为什么,但也对赵桓心有不服,时常针锋相对。
赵楷哼道“我却不这么看,此子敢如此晚到,必然有所依仗,我看此物必然是不可多得的宝物。”
性子柔顺的赵玉盘、赵金奴连忙打岔说别的事情,反而是七岁的赵金罗有些不依不饶的说道“既然如此,我们不如下个赌注,如谁说的对,东西都归他!”
赵楷看向赵桓道“你可敢来?”
赵桓回道“怕你怎地?”说着,就从自己怀中掏出一块玉佩说道“这是我娘赠给我的玉佩,你该下注何物?”
赵楷笑道“好,这是爹爹送给我的玉佩,我就下注此物!我说此物必定比金银还贵,价值千金!诸位哥哥,你们来不来,九哥,说你呢!怎么又躲到后面了?”
赵枢挥挥手有些嘲笑的说道“三哥你干嘛为难九哥,九哥能有什么好东西?”
赵福金看向赵构,有些可怜他,但也不说话,皇子皇女之间差距很大,赵构的母亲不过是一个宫女,因为在做宫女的时候和郑贵妃交好,结为姐妹,然后由郑贵妃引荐才被赵佶宠幸,即使生下了赵构,也不过位居郡君,直到今年才刚刚升为了婉容,并不得宠,这一不得宠,赏赐也就少了,子以母贵,赵构的母亲不受宠,自然赵构也就不受宠了。
这群皇子说着话,那边的姜德也上前对蔡京拜道“孩儿姜德见过太师,祝太师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赵佶抚须轻言“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哈哈,好词,好语啊!”
蔡京眼睛微眯,也不上前,直接说道“你便是内黄的姜德?”
蔡夫人看到姜德来了,连忙上前对蔡京说道“爹爹,这便是我那侄儿。”
蔡京嗯了一声,对姜德问道“老夫过寿,你为何晚到?”
姜德笑道“孩儿本是内黄小子,父母皆不在人间,蒙姨娘不弃,待我如姐如母,今日得知太师过寿,早在数日前便已到达东京,只是为了等寿礼,故而晚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