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阴书密码
“殿下,这是什么?”左千户开口问道。
信是由他的手上交给朱桂的,但他没有看过,甚至拆都没拆过。
李景隆立刻不再说自己有勇气,独自领军的事,他还故意做出四下张望的样子,仿佛很是谨小慎微似的,但只要想想他历史上干过的事……唉!算了,不提了。
他也还是有用的。至少证明了“悟”这玩意儿不一定需要心如止水的理性,感性,太害怕也是可以的。
从这一角度上说,李景隆绝对属于实验素材中的稀有品质了。
朱桂笑了笑:“这是后方传过来的密信。出征前,我便让其准备十万人的物资,想必这已经准备好了。”
在场的将官瞪大了眼睛。他们都有一种原来殿下是为灭国而来的,不然为什么一开始便备下这么多的物资。
中原一直以北方草原为对手,对东南亚,老实说是看不上的。在中原看来东南亚的战争就是菜鸡互啄,大明一出手便灭了。
就像是永乐朝怼安南,也不是一上来便十万大军横推。而是派镇守广西都督佥事黄中领五千士兵(《大越史记全书》称领兵十万),护送陈朝“前国王孙”陈天平(陈添平)回越南(《明实录》把事件列在该年农历三月丙午,即4月4日;《大越史记全书》则列入农历四月八日,即4月26日)。当进入越南境内的支棱隘时,遇上胡军截击,明军不敌,陈天平及部份士兵被俘。陈天平经胡朝审讯後,被“处陵迟罪”。明成祖得悉後大怒,便“决意兴师”。
这才是第一次征安南。《大越史记全书》称共有八十万人,这绝对是夸大了的。要知道当时明军才多少人,还要与草原作战,怎么会调八十万大军打一个安南。
只可惜明史没有记载多少人数,更多的是记载“劳民伤财”。
到了明朝,历史已经不再是历史,而是刷声望的东西。到了清朝,又成了投献,讨好主子的玩具。
所以哪怕按照中原十倍夸大的习惯。第一次征安南大约应是八万--十万人之间。
然后安南灭了,大明扶陈天平登基。第一次征越结束。
所以,准备十万大军的物资绝对是奔着灭国来的。他们没理解错。
“它原本是本王安排的一重保险,本以为他们会好好与我们打上一场。”朱桂笑着,说出了一开始的安排,“这里森林众多。越人又习惯偷袭。在山林中不断受其骚扰,很难说这一仗会打多久。本王担心朝廷无法同时供应南北两线作战。正好本王还有些钱财,特别备下物资。本王可不想本王的士兵没死在战场上,反而死在了没吃的上。”
“现在咱们直接开进越境。这物资还是带上的好。”
左千户想了一下道:“殿下,所有物资都取回来?”
那可是十万人的物资。不说他们现在有没有这么多的人手运送这么多的物资,单是这里的雨季,一个不小心便足以毁了它们。
“当然要全运。”朱桂解释道,“不趁着越人服软的时候把物资运过去,难道还要一边与他们开战,一边派兵保护后勤线吗?”
南疆的地形决定了,在这绵长的山林中保护后勤线是件多么困难的事。就是后世的美军在这儿,都吃了大亏。而朱桂手上也没有充足的人手。
与其费力保护,不如一开始便不要后勤线。物资跟着大军走,这本就是他的计划。像是就食于敌,也是放弃后勤线的战法。
李惠宁看着朱桂手中的密信:“殿下,真的要打吗……”
“当然,我也不想打。如果可以他们主动内附,自然更好。”
这是个玩笑。却也是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次的玩笑。只不过是朝廷似乎都不是很重视。
重视的哪,有如这安南,却偏偏没有花大力气做事的人。毕竟如云南沐家几百年如一日的忠于国家,而不是自立为王,也就一个沐家了。
左千户想了一下说:“殿下,这批物资在哪?”
左千户是军人,而且是老朱派来一劳永逸解决南疆问题的军人。在这个大前题下,他已经做好了进攻的准备。只是一没想到,越人虎头蛇尾,说不打就不打了。而十三皇子不仅想打,甚至是准备灭其国。
决策上的大事,不是他可以过问。他只是用来完成朝延战略的查缺补漏者。
十三皇子要灭其国,他就会出击,并且为灭国尽可能的解决细节问题。现在十万大军的物资就是他要安全完整地运去越境的细节。
朱桂:“很好。我看一下。”
对左千户这样的军人,朱桂自然是喜欢的。相比较老郭家就小心太多了。
比如朱桂手中的密信,用的便是密码。需要对照《春秋》才可以翻译的军用密码。
而老郭家使用密码绝不是防的越人。中原王朝就没看的上越人过。他防的是老朱。
哪怕是朱桂出钱,老郭家也怕老朱误会了。
这远程投送物资的能力,但凡接触过军队的都明白,它只比直接控制军队的威力低半筹。
万一老朱拿这个说事儿,老郭家真就扛不住。
朱桂也明白,所以才没为难自己的这位便宜娘舅。毕竟信心这种事更看重的是朱桂的势力。
如果朱桂现在就一统东南亚,拥有百万战兵。身为朱桂的娘舅,为朱桂办事绝不会怕的偷偷摸摸。
但朱桂没有。所以哪怕朱桂说:“放心,舅舅,我是仙人,我会保护舅舅的。”
郭老舍也最多会呵呵呵:“好孩子!有你这句话,舅舅就是死了,也暝了。”
注意,这是一句绝对“场面”的假话来的。首先他一点儿也不想死,其次,万一老朱咔嚓了他,他是绝对不会暝目的。
同理之下,朱桂的话也就成了“暖人心”的场面话。
所以秘密行事已经是郭老舍的极限,哪怕是郭惠妃的请托,他们老郭家有且仅有的靠山开的口,也没用。
解密是一件繁琐的工作,特别是军事密码。
信本身是用阴书书写,这是西周时期被发明的一种密报形式。需要把阴书以一定的规则打乱偏旁,然后再对照《春秋》把偏旁重组形成文字,再通过重组的文字再以其中的规则组成句子,明白意思。
既然李景隆他们留守,朱桂自然要把这老郭家家传的密码教给他们,负责联络。
这也是朱桂叫他们参与这次军事会议的目的之一。
信是由他的手上交给朱桂的,但他没有看过,甚至拆都没拆过。
李景隆立刻不再说自己有勇气,独自领军的事,他还故意做出四下张望的样子,仿佛很是谨小慎微似的,但只要想想他历史上干过的事……唉!算了,不提了。
他也还是有用的。至少证明了“悟”这玩意儿不一定需要心如止水的理性,感性,太害怕也是可以的。
从这一角度上说,李景隆绝对属于实验素材中的稀有品质了。
朱桂笑了笑:“这是后方传过来的密信。出征前,我便让其准备十万人的物资,想必这已经准备好了。”
在场的将官瞪大了眼睛。他们都有一种原来殿下是为灭国而来的,不然为什么一开始便备下这么多的物资。
中原一直以北方草原为对手,对东南亚,老实说是看不上的。在中原看来东南亚的战争就是菜鸡互啄,大明一出手便灭了。
就像是永乐朝怼安南,也不是一上来便十万大军横推。而是派镇守广西都督佥事黄中领五千士兵(《大越史记全书》称领兵十万),护送陈朝“前国王孙”陈天平(陈添平)回越南(《明实录》把事件列在该年农历三月丙午,即4月4日;《大越史记全书》则列入农历四月八日,即4月26日)。当进入越南境内的支棱隘时,遇上胡军截击,明军不敌,陈天平及部份士兵被俘。陈天平经胡朝审讯後,被“处陵迟罪”。明成祖得悉後大怒,便“决意兴师”。
这才是第一次征安南。《大越史记全书》称共有八十万人,这绝对是夸大了的。要知道当时明军才多少人,还要与草原作战,怎么会调八十万大军打一个安南。
只可惜明史没有记载多少人数,更多的是记载“劳民伤财”。
到了明朝,历史已经不再是历史,而是刷声望的东西。到了清朝,又成了投献,讨好主子的玩具。
所以哪怕按照中原十倍夸大的习惯。第一次征安南大约应是八万--十万人之间。
然后安南灭了,大明扶陈天平登基。第一次征越结束。
所以,准备十万大军的物资绝对是奔着灭国来的。他们没理解错。
“它原本是本王安排的一重保险,本以为他们会好好与我们打上一场。”朱桂笑着,说出了一开始的安排,“这里森林众多。越人又习惯偷袭。在山林中不断受其骚扰,很难说这一仗会打多久。本王担心朝廷无法同时供应南北两线作战。正好本王还有些钱财,特别备下物资。本王可不想本王的士兵没死在战场上,反而死在了没吃的上。”
“现在咱们直接开进越境。这物资还是带上的好。”
左千户想了一下道:“殿下,所有物资都取回来?”
那可是十万人的物资。不说他们现在有没有这么多的人手运送这么多的物资,单是这里的雨季,一个不小心便足以毁了它们。
“当然要全运。”朱桂解释道,“不趁着越人服软的时候把物资运过去,难道还要一边与他们开战,一边派兵保护后勤线吗?”
南疆的地形决定了,在这绵长的山林中保护后勤线是件多么困难的事。就是后世的美军在这儿,都吃了大亏。而朱桂手上也没有充足的人手。
与其费力保护,不如一开始便不要后勤线。物资跟着大军走,这本就是他的计划。像是就食于敌,也是放弃后勤线的战法。
李惠宁看着朱桂手中的密信:“殿下,真的要打吗……”
“当然,我也不想打。如果可以他们主动内附,自然更好。”
这是个玩笑。却也是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次的玩笑。只不过是朝廷似乎都不是很重视。
重视的哪,有如这安南,却偏偏没有花大力气做事的人。毕竟如云南沐家几百年如一日的忠于国家,而不是自立为王,也就一个沐家了。
左千户想了一下说:“殿下,这批物资在哪?”
左千户是军人,而且是老朱派来一劳永逸解决南疆问题的军人。在这个大前题下,他已经做好了进攻的准备。只是一没想到,越人虎头蛇尾,说不打就不打了。而十三皇子不仅想打,甚至是准备灭其国。
决策上的大事,不是他可以过问。他只是用来完成朝延战略的查缺补漏者。
十三皇子要灭其国,他就会出击,并且为灭国尽可能的解决细节问题。现在十万大军的物资就是他要安全完整地运去越境的细节。
朱桂:“很好。我看一下。”
对左千户这样的军人,朱桂自然是喜欢的。相比较老郭家就小心太多了。
比如朱桂手中的密信,用的便是密码。需要对照《春秋》才可以翻译的军用密码。
而老郭家使用密码绝不是防的越人。中原王朝就没看的上越人过。他防的是老朱。
哪怕是朱桂出钱,老郭家也怕老朱误会了。
这远程投送物资的能力,但凡接触过军队的都明白,它只比直接控制军队的威力低半筹。
万一老朱拿这个说事儿,老郭家真就扛不住。
朱桂也明白,所以才没为难自己的这位便宜娘舅。毕竟信心这种事更看重的是朱桂的势力。
如果朱桂现在就一统东南亚,拥有百万战兵。身为朱桂的娘舅,为朱桂办事绝不会怕的偷偷摸摸。
但朱桂没有。所以哪怕朱桂说:“放心,舅舅,我是仙人,我会保护舅舅的。”
郭老舍也最多会呵呵呵:“好孩子!有你这句话,舅舅就是死了,也暝了。”
注意,这是一句绝对“场面”的假话来的。首先他一点儿也不想死,其次,万一老朱咔嚓了他,他是绝对不会暝目的。
同理之下,朱桂的话也就成了“暖人心”的场面话。
所以秘密行事已经是郭老舍的极限,哪怕是郭惠妃的请托,他们老郭家有且仅有的靠山开的口,也没用。
解密是一件繁琐的工作,特别是军事密码。
信本身是用阴书书写,这是西周时期被发明的一种密报形式。需要把阴书以一定的规则打乱偏旁,然后再对照《春秋》把偏旁重组形成文字,再通过重组的文字再以其中的规则组成句子,明白意思。
既然李景隆他们留守,朱桂自然要把这老郭家家传的密码教给他们,负责联络。
这也是朱桂叫他们参与这次军事会议的目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