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有惊无险
对朱桂来说,现在才是最危险的时候。挑破脓疱之后,如果圆不回来,那可就没有以后了。
不过……朱桂看了朱元璋一眼,心想:有他在,应该可以圆过去吧!
“父皇,母后,曾经我因为各方面都不如我的太子哥哥,看太子哥哥成为太子而不满,但是,这么久以来我已经认识到太子哥哥确实比我适合当太子,就凭他对我们兄弟的耐心和责任心是我远远比不上的。但我不满不是这些……”
“你到底想要什么?”朱元璋进一步说道。到了这一刻,朱元璋也在盯着朱桂。以他的阅历,朱桂是不是在撒谎,他看的出,至少他认为他可以。
“我想要让太子哥明白,他是一个优秀的太子,但绝对不是一个优秀的诸君。父皇,我坚信这一点。”
“哦。为什么这么说?”朱元璋问道。
朱桂看了眼一边的黄子澄道:“父皇,太子哥是仁,但是太子哥过于重视文官了。”
“重视文官有什么不对?就为了这,你不满?简直是不可理喻。”马皇后忍不住呵斥道。
马皇后与老朱不同,她自己也是认可以文御武的。
朱桂没有答话。朱元璋也没有说话。一时沉默了下来。
过了一会,一个中年官员问道:“所以你殴打黄大人,以及坐在龙椅上,都是为了证明除非动用武力,否则文官起不了任何作用,是吧?”
这个中年官员,朱桂并不认识,也许原朱桂认识,但是现在的朱桂不认识,不过这也是现在朱桂想要的。
“是的。”认真想了一下,觉得没有什么陷阱,朱桂承认道。
“就为了这?就因为你太子哥与文官交好,所以你就做了这么多多余的事。”朱元璋沉吟了一下说道
“我很抱歉父皇。我始终认为大明的天下还没有到马放南山的时候。父皇虽然以武功打下了大明,但是天下还没有到了平定的时候,哪怕平定了,武也不可废。”
“武力至上吗?朱桂,你的观念很危险。不过这个理由太牵强。”朱元璋认可朱桂的观念,但是他却也觉得“马上可以得天下,不可以治天下”,是对的。所以他听完遗憾的摇摇头。
“不是武力至上,而是大明至上,武力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不是全部。”
“你的说法大同小异,只是程度上的问题。说了这么多,你还是在羡慕嫉妒太子吧。”
话题说到这一步,朱桂感觉已经有点失控了,朱元璋认准了什么事,果然不是什么人的“嘴遁”都可以奏效。不过,朱桂还是要努力一下。
“父皇,如果为我大明立功的人都比不上几场科举的话,那么大明与大宋又有什么区别。”
“是这样啊!”
接下来又是一阵沉默。
“命题抛出的太大了。该怎么办?要主动坦白吗?还是再等等机会?”
朱元璋到底在想什么,到底有没有被忽悠住。他不开口,没人知道,也没人再说话。安静的空气似乎飘来了不好的氛围。正当朱桂快要忍不住这气氛的时候。朱元璋的声音再次传来。
“朱桂,关于你殴打朝廷官员的行为,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终于过去了。朱桂知道朱元璋不再提龙椅的事,这事也就过去了,而只要这事过去,他的人生便不会再有什么问题了。朱桂强忍住心中的狂喜,装出一副错愕的表情望了望朱元璋,就好像不明白为什么又提这事是的,接着犹豫的低下头,然后似乎下定决心般的说到:“我撒谎了,父皇。”
“具体什么情况,你重新说清楚。”
“我不喜欢黄大人。我觉得黄大人不过是口舌之辈。他们自诩为才智之士,为国出主意,但实际上却是与国大害。”
“你这么认为?”朱元璋震惊的问道。
“是的。”朱桂答道,“他们为太子哥出主意,太子哥不听,那是关闭言路。太子哥听了,失败了,那是执行不利。太子哥听了,又顺利实施了,是他们建言有功。甚至……”
朱桂的大脑快速运转,验证接下来的话应该不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所以继续道:“甚至败亡了,他们也可以重新换个主子,继续当他们的官。而没有军队保护的我朱家,却一定会死!这天下的好处全让他们得了。”
真是语惊四座。
旁边的马皇后气愤的用颤抖的手指指着朱桂说道:“胡言乱语,无法无天。我大明万世传承……”
听到这话,朱桂无语,秦始皇也是这么想的,真想带她去看看朱允汶的下场。
老朱为了孙子,搞死了大明武将,只留下帮文官帮他,结果……历史书上写的很是清楚。
“陛下,臣忠于大明,日月可鉴……”
朱桂正想着,黄子澄扑通一下跪下,大表忠心。
黄子澄的忠心,朱桂当然知道。历史上记载:建文四年,燕军逐渐逼近南京,明惠帝谋求与朱棣谈和,便把黄子澄和齐泰眨谪到外地,仍密令二人募兵。南京陷落前,明惠帝召黄子澄回京,未至而南京已失守。黄子澄密谋继续反抗朱棣,行踪被人告发,因而被捕。
后燕王朱棣(即明成祖永乐帝)亲自审问,黄子澄抗词不屈,被肢解而死。清乾隆年间,追谥忠悫。
但那又怎么样?当这货支持削藩,也就是削朱桂自己,不趁着老朱还活着,坑他。老朱一死,就是他要坑自己了。这不过是先下手为强罢了。
再者说了,大明的大青巾也就是那样了,不能说忠心的一个也没有,但大多数是有奶就是娘。朱桂也没有说错,不是吗?
最重要的是老朱怎么看。
而朱元璋的政策,历史上写的很明白,他不信任文官,对文官的态度,其实也就比用大青巾帽子撒尿的刘邦好上那么一点儿。比起什么文臣武将之能,朱元璋本质上是更相信武力的。不然也不会派出儿子掌权。
所以朱桂的一番惊人之言,大明其他年代,绝对会被大青巾报复死,唯独洪武朝,最多也就是个有惊无险。
不过……朱桂看了朱元璋一眼,心想:有他在,应该可以圆过去吧!
“父皇,母后,曾经我因为各方面都不如我的太子哥哥,看太子哥哥成为太子而不满,但是,这么久以来我已经认识到太子哥哥确实比我适合当太子,就凭他对我们兄弟的耐心和责任心是我远远比不上的。但我不满不是这些……”
“你到底想要什么?”朱元璋进一步说道。到了这一刻,朱元璋也在盯着朱桂。以他的阅历,朱桂是不是在撒谎,他看的出,至少他认为他可以。
“我想要让太子哥明白,他是一个优秀的太子,但绝对不是一个优秀的诸君。父皇,我坚信这一点。”
“哦。为什么这么说?”朱元璋问道。
朱桂看了眼一边的黄子澄道:“父皇,太子哥是仁,但是太子哥过于重视文官了。”
“重视文官有什么不对?就为了这,你不满?简直是不可理喻。”马皇后忍不住呵斥道。
马皇后与老朱不同,她自己也是认可以文御武的。
朱桂没有答话。朱元璋也没有说话。一时沉默了下来。
过了一会,一个中年官员问道:“所以你殴打黄大人,以及坐在龙椅上,都是为了证明除非动用武力,否则文官起不了任何作用,是吧?”
这个中年官员,朱桂并不认识,也许原朱桂认识,但是现在的朱桂不认识,不过这也是现在朱桂想要的。
“是的。”认真想了一下,觉得没有什么陷阱,朱桂承认道。
“就为了这?就因为你太子哥与文官交好,所以你就做了这么多多余的事。”朱元璋沉吟了一下说道
“我很抱歉父皇。我始终认为大明的天下还没有到马放南山的时候。父皇虽然以武功打下了大明,但是天下还没有到了平定的时候,哪怕平定了,武也不可废。”
“武力至上吗?朱桂,你的观念很危险。不过这个理由太牵强。”朱元璋认可朱桂的观念,但是他却也觉得“马上可以得天下,不可以治天下”,是对的。所以他听完遗憾的摇摇头。
“不是武力至上,而是大明至上,武力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不是全部。”
“你的说法大同小异,只是程度上的问题。说了这么多,你还是在羡慕嫉妒太子吧。”
话题说到这一步,朱桂感觉已经有点失控了,朱元璋认准了什么事,果然不是什么人的“嘴遁”都可以奏效。不过,朱桂还是要努力一下。
“父皇,如果为我大明立功的人都比不上几场科举的话,那么大明与大宋又有什么区别。”
“是这样啊!”
接下来又是一阵沉默。
“命题抛出的太大了。该怎么办?要主动坦白吗?还是再等等机会?”
朱元璋到底在想什么,到底有没有被忽悠住。他不开口,没人知道,也没人再说话。安静的空气似乎飘来了不好的氛围。正当朱桂快要忍不住这气氛的时候。朱元璋的声音再次传来。
“朱桂,关于你殴打朝廷官员的行为,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终于过去了。朱桂知道朱元璋不再提龙椅的事,这事也就过去了,而只要这事过去,他的人生便不会再有什么问题了。朱桂强忍住心中的狂喜,装出一副错愕的表情望了望朱元璋,就好像不明白为什么又提这事是的,接着犹豫的低下头,然后似乎下定决心般的说到:“我撒谎了,父皇。”
“具体什么情况,你重新说清楚。”
“我不喜欢黄大人。我觉得黄大人不过是口舌之辈。他们自诩为才智之士,为国出主意,但实际上却是与国大害。”
“你这么认为?”朱元璋震惊的问道。
“是的。”朱桂答道,“他们为太子哥出主意,太子哥不听,那是关闭言路。太子哥听了,失败了,那是执行不利。太子哥听了,又顺利实施了,是他们建言有功。甚至……”
朱桂的大脑快速运转,验证接下来的话应该不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所以继续道:“甚至败亡了,他们也可以重新换个主子,继续当他们的官。而没有军队保护的我朱家,却一定会死!这天下的好处全让他们得了。”
真是语惊四座。
旁边的马皇后气愤的用颤抖的手指指着朱桂说道:“胡言乱语,无法无天。我大明万世传承……”
听到这话,朱桂无语,秦始皇也是这么想的,真想带她去看看朱允汶的下场。
老朱为了孙子,搞死了大明武将,只留下帮文官帮他,结果……历史书上写的很是清楚。
“陛下,臣忠于大明,日月可鉴……”
朱桂正想着,黄子澄扑通一下跪下,大表忠心。
黄子澄的忠心,朱桂当然知道。历史上记载:建文四年,燕军逐渐逼近南京,明惠帝谋求与朱棣谈和,便把黄子澄和齐泰眨谪到外地,仍密令二人募兵。南京陷落前,明惠帝召黄子澄回京,未至而南京已失守。黄子澄密谋继续反抗朱棣,行踪被人告发,因而被捕。
后燕王朱棣(即明成祖永乐帝)亲自审问,黄子澄抗词不屈,被肢解而死。清乾隆年间,追谥忠悫。
但那又怎么样?当这货支持削藩,也就是削朱桂自己,不趁着老朱还活着,坑他。老朱一死,就是他要坑自己了。这不过是先下手为强罢了。
再者说了,大明的大青巾也就是那样了,不能说忠心的一个也没有,但大多数是有奶就是娘。朱桂也没有说错,不是吗?
最重要的是老朱怎么看。
而朱元璋的政策,历史上写的很明白,他不信任文官,对文官的态度,其实也就比用大青巾帽子撒尿的刘邦好上那么一点儿。比起什么文臣武将之能,朱元璋本质上是更相信武力的。不然也不会派出儿子掌权。
所以朱桂的一番惊人之言,大明其他年代,绝对会被大青巾报复死,唯独洪武朝,最多也就是个有惊无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