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妙笔生花!
经帖这一部分,只需要死记硬背就能回答所有的题目,对于许仙来说是最简单的。两世灵魂融合,本来就过目不忘的他,在开启修行之后,更是堪称储存器。
大离王朝科考需要背的经义,都存储在许仙脑海里。
用后世地球的话来说,这部分相当于是送分题。
至于墨义,在经帖的程度上虽然难度有所上升,但其实大致还是只要熟背经文,也很轻松简单,不是问题。
这两个部分,许仙提笔行云流水,用很短的时间就尽数答完。
策论,算是整个考试最重要的部分了。
贺亮口中对于许仙来说最困难的,在以往的测试中,许仙经常在这部分离题万里。其实并不是如此,只不过是以前的许仙学问太差,不是读书的料,死记硬背的东西还可以靠勤能补拙,但是要让他议论当前政治向朝廷献策,就是为难他了,绞尽脑汁也写不出什么可圈可点的东西来。
但偏偏,朝廷举办科举考试想要选拔的人才,就是想要能够找出对朝廷有用,能够帮助治理天下之人。
如果策论做的不好,其他部分再怎么优秀,在科举考试方面基本上也不会有太大的作为。
“五国破灭,原因何在?”
许仙看着策论部分的第一题,心中略微思量一翻,就有了结果。
‘五国’是在大离王朝之前的时代,那时没有形成统一王朝,而是五个大诸侯国分封天下,持续了数百年的战乱。最终却被一个小国‘秦国’异军突起,不断壮大,成为最大的霸主,灭了五国,统一天下。
关于秦国灭五国,这是之后数百年的时间内,一个经久不衰的命题。因为这里面牵扯到的方方面面实在是太多,总有说不完的原因。
因为秦国官员、政治、军队、百姓,都有值得可圈可点的地方,是他们最终能够成功吞并五国的原因之一。
朝代更替,后来的王朝也会在很多方面借鉴秦国的政策。
府试靠这道题,倒不算是多么刁钻,但却可以将考生的素质划分出来。
这个命题可以写的东西很多,只要有真才实学,很容易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优秀文章。
但是,如果考生就算愚笨,也可以走捷径方法。
在这之前,已经太多前辈先贤都用此作过文章,用某位前辈的观点推陈出行,稍微改动,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番,府试也能勉强过关。
如果是以前的许仙,大致也会走第二条路。
但现在的许仙,自然不可能了。
……
……
许仙选择先将最简单的经帖和墨义回答完毕,但有人做题的顺序却和他想法,会先做后面的策论或者诗赋。
比如,远近闻名的神童方仲永。
对于他来说,经帖和墨义这种题目,实在是太简单没有丝毫的难度,他都没有多少兴趣去回答,所以他的目光首先就放在了策论和诗赋上。
看见策论的题目,他也是略微沉思了一番,便文思如泉涌,开始写起来。
他写的,自然是一个新颖无人写过的观点,并且还足够惊艳。
此时考场号舍之外,几名身穿官服,头戴官帽之人正在巡视着。其中为首一人身穿青色官袍,绣有白鹇鸟,佩绶盘雕,此人正是杭州府的学政大人徐正清。
徐正清乃是前任皇帝神宗时期的进士及第,任翰林院的大学士,不知道什么原因在朝廷失宠,才被贬到了杭州府来做学政。
不过终究是京师来人,一时失宠并不能代表什么,或许将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调回京城了,所以就算徐正清无品级,但杭州知府大人也会给徐正清面子。
一般来说,府试考取童生,徐正清并不用亲自出面巡视,只需要手下就行了。到了院试时,才会重视几分。
但今天徐正清还是来了,因为他收的弟子,得意门生神童方仲永,也在考场中。
“嗯?有才气涌动!”
徐正清和一干官员正在闲聊着,忽然神色一动,朝着东号舍的一片区域看去。
普通人无法感应到什么,但是凡是拥有大离王朝正品官阶之人,此时都是心有所感,明显感觉到一股‘才气’盘旋了一会儿后,冲破房顶,最后在天空中犹如盛开出一朵鲜花。
“妙笔生花!府试时就能做到的,咱们杭州府已经有多年没有出现过了吧?上一位,还是那位江南第一才子李蟠……”有人惊讶道。
“那应该是方仲永所在的位置吧?”有人脸上带着笑意,转而对徐正清说道:“恭喜学政大人,收了一个好徒弟啊。”
读书人在未有功名之前,就算才华出众,也不可能有‘才气’。
才气,与浩然正气不同。如果确切的比喻,更像是‘气运’的一种!
所以只有在经历了科举考试,得到了大离王朝的承认,才能有用才气。因为在大离王朝,朝廷相当于是气运的掌控者!
方仲永参加府试,尚未出结果之时,在考场上便才气涌动,妙笔生花,就代表他这次的童生之位已经提前得到了大离王朝的承认。
相当于提前晋级!
这是很难的,整个大离王朝每次的府试之中,也找不出十个能够未出结果‘先证位’的天才。
许仙昨晚用来降妖的浩然正气,则不同。
浩然正气虽然也多是读书人身上具有,但却属于才气和法力的结合,读书人就算不参加科举考试,如果是天资非凡之辈,也照样能够修炼出来。
……
……
听见众人对方仲永的夸奖,徐正清没有说话,但脸上的笑意却是掩饰不住。
显然,对他这位徒弟很满意。
方仲永,的确是他被贬到杭州府一来,最大的收获。
有这么一个天资聪慧的弟子,将来对他也是有所帮助的。所以当初第一次见面见识了方仲永的天赋才情后,他就主动收徒。
“今天不是说那位作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许仙,也参加考试了吗?他是在什么方位,不知道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徐正清问道。
许仙因为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名气算是已经在杭州府城彻底传开了,下至刚上私塾的孩童,上至徐正清这些朝廷官员,都有所耳闻。
当然,徐正清听说,主要还是因为他的宝贝女儿徐慕娥的缘故。
自从上次在西湖边上分开之后,徐慕娥就抛开了对许仙的成见,对其大肆推崇,多次在徐正清面前提及。
本来徐慕娥只有最欣赏的两个青年才子,一个是当日和她一起出城游玩碰见了许仙的林飞,还有一位就是她的小师弟,徐正清的弟子方仲永。
但现在,她最欣赏的人似乎变成了许仙。
在方仲永才气涌动后的一段时间,整片考场都寂静无声,再无异常情况发生,众人心中大致就明白过来。
“这名许仙听说才华学识其实并不怎么样,能够做出这首名篇诗作来,应该是侥幸吧?在策论方面,应该是远远不如方仲永的。”
“是啊。能做出好的诗词,未必能在科举考试中大放光彩。”
众人纷纷说道。
甚至还有人道:“听说现在还有传言,其实这首诗根本不是许仙所做,他在钱塘县的不少同窗都认为他不可能做出如此绝妙的诗篇。这首诗,真正的作者恐怕另有他人,他有窃取他人成果的嫌疑。”
这种流言,自然是和许仙打了赌的李冲传出来。
徐正清摇了摇头,没做评价。
他倒是希望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能够多出现一些惊才绝艳的天才,这样他也有教化之功。要是这学子能够大放光彩,平步青云,最终能够鱼跃龙门,有机会面圣,他也会受益匪浅。
只是在他心里其实也觉得,一个原来名声不显,并不怎么聪慧之人,忽然之间做出传世篇章,的确有些匪夷所思。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次的府试,算是一次试金石。
是否有真才实学,会检验出来。
……
……
号舍之内,小小少年方仲永停下笔,看见自己做出的策论篇目,小脸上依然是那副不苟言笑的认真脸。
“这篇策论,算是我写过最好的篇目之一,是超常发挥了。凭这篇文章,应该可以胜过许仙了吧?”
想到这里,那常年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微笑,虽然显得有些不正常……
……
……
“五国破灭的原因么?”
许仙稍微思索,回忆了一会儿,便提笔开写:“五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五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没错,许仙写下的正是前世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也就是苏轼父亲的经典名篇——《六国论》。
许仙将六国,改成了五国。
在许仙记忆中,自秦国以后,包括大离王朝在内的时代,无数人所著关于五国破灭的观点,大多都是从秦国自身出发,很少有将原因放在五国自身身上。
现在,许仙却是将这个观点搬出来。
五国破灭的原因,不是武器不锐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不断的割地贿赂秦国!
而且,现在的大离王朝,和前世地球上宋朝的形势有些相同。
虽然大离王朝自身还算富庶繁华,百姓生活不错,但其实已经内忧外患,矛盾重重。蛮夷之地的几个国家屡屡侵犯边境,入大离王朝领土范围内烧杀抢夺,边关年年传来坏消息。
但是大离王朝之内,虽然有不少人义愤填膺,主张请战。
但却有很大一部分官员主张怀柔政策,不要与蛮夷之国硬拼,哪怕是割地赔礼也在所不惜!
这些人还美其名曰,是为了保证这歌舞太平的盛世!
但这太平盛世之下,却是污秽处处,妖魔鬼怪都变得有些不受控制起来,有种国之将乱的征兆。
就好比昨晚辛十二娘,一只狐妖竟然堂而皇之的出现在杭州府城之内,准备吸取许仙精元。
要是在真正的盛世,妖精是不敢这样猖狂的。
国家越动乱,对于妖怪的镇压才会越弱。
许仙这篇《五国论》,不仅仅分析了五国破灭的原因,如果是聪明人,一眼就看出这篇文章乃是借古讽今,实则是在抨击那些主张怀柔政策之人。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许仙,终于停笔了。
大离王朝科考需要背的经义,都存储在许仙脑海里。
用后世地球的话来说,这部分相当于是送分题。
至于墨义,在经帖的程度上虽然难度有所上升,但其实大致还是只要熟背经文,也很轻松简单,不是问题。
这两个部分,许仙提笔行云流水,用很短的时间就尽数答完。
策论,算是整个考试最重要的部分了。
贺亮口中对于许仙来说最困难的,在以往的测试中,许仙经常在这部分离题万里。其实并不是如此,只不过是以前的许仙学问太差,不是读书的料,死记硬背的东西还可以靠勤能补拙,但是要让他议论当前政治向朝廷献策,就是为难他了,绞尽脑汁也写不出什么可圈可点的东西来。
但偏偏,朝廷举办科举考试想要选拔的人才,就是想要能够找出对朝廷有用,能够帮助治理天下之人。
如果策论做的不好,其他部分再怎么优秀,在科举考试方面基本上也不会有太大的作为。
“五国破灭,原因何在?”
许仙看着策论部分的第一题,心中略微思量一翻,就有了结果。
‘五国’是在大离王朝之前的时代,那时没有形成统一王朝,而是五个大诸侯国分封天下,持续了数百年的战乱。最终却被一个小国‘秦国’异军突起,不断壮大,成为最大的霸主,灭了五国,统一天下。
关于秦国灭五国,这是之后数百年的时间内,一个经久不衰的命题。因为这里面牵扯到的方方面面实在是太多,总有说不完的原因。
因为秦国官员、政治、军队、百姓,都有值得可圈可点的地方,是他们最终能够成功吞并五国的原因之一。
朝代更替,后来的王朝也会在很多方面借鉴秦国的政策。
府试靠这道题,倒不算是多么刁钻,但却可以将考生的素质划分出来。
这个命题可以写的东西很多,只要有真才实学,很容易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优秀文章。
但是,如果考生就算愚笨,也可以走捷径方法。
在这之前,已经太多前辈先贤都用此作过文章,用某位前辈的观点推陈出行,稍微改动,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番,府试也能勉强过关。
如果是以前的许仙,大致也会走第二条路。
但现在的许仙,自然不可能了。
……
……
许仙选择先将最简单的经帖和墨义回答完毕,但有人做题的顺序却和他想法,会先做后面的策论或者诗赋。
比如,远近闻名的神童方仲永。
对于他来说,经帖和墨义这种题目,实在是太简单没有丝毫的难度,他都没有多少兴趣去回答,所以他的目光首先就放在了策论和诗赋上。
看见策论的题目,他也是略微沉思了一番,便文思如泉涌,开始写起来。
他写的,自然是一个新颖无人写过的观点,并且还足够惊艳。
此时考场号舍之外,几名身穿官服,头戴官帽之人正在巡视着。其中为首一人身穿青色官袍,绣有白鹇鸟,佩绶盘雕,此人正是杭州府的学政大人徐正清。
徐正清乃是前任皇帝神宗时期的进士及第,任翰林院的大学士,不知道什么原因在朝廷失宠,才被贬到了杭州府来做学政。
不过终究是京师来人,一时失宠并不能代表什么,或许将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调回京城了,所以就算徐正清无品级,但杭州知府大人也会给徐正清面子。
一般来说,府试考取童生,徐正清并不用亲自出面巡视,只需要手下就行了。到了院试时,才会重视几分。
但今天徐正清还是来了,因为他收的弟子,得意门生神童方仲永,也在考场中。
“嗯?有才气涌动!”
徐正清和一干官员正在闲聊着,忽然神色一动,朝着东号舍的一片区域看去。
普通人无法感应到什么,但是凡是拥有大离王朝正品官阶之人,此时都是心有所感,明显感觉到一股‘才气’盘旋了一会儿后,冲破房顶,最后在天空中犹如盛开出一朵鲜花。
“妙笔生花!府试时就能做到的,咱们杭州府已经有多年没有出现过了吧?上一位,还是那位江南第一才子李蟠……”有人惊讶道。
“那应该是方仲永所在的位置吧?”有人脸上带着笑意,转而对徐正清说道:“恭喜学政大人,收了一个好徒弟啊。”
读书人在未有功名之前,就算才华出众,也不可能有‘才气’。
才气,与浩然正气不同。如果确切的比喻,更像是‘气运’的一种!
所以只有在经历了科举考试,得到了大离王朝的承认,才能有用才气。因为在大离王朝,朝廷相当于是气运的掌控者!
方仲永参加府试,尚未出结果之时,在考场上便才气涌动,妙笔生花,就代表他这次的童生之位已经提前得到了大离王朝的承认。
相当于提前晋级!
这是很难的,整个大离王朝每次的府试之中,也找不出十个能够未出结果‘先证位’的天才。
许仙昨晚用来降妖的浩然正气,则不同。
浩然正气虽然也多是读书人身上具有,但却属于才气和法力的结合,读书人就算不参加科举考试,如果是天资非凡之辈,也照样能够修炼出来。
……
……
听见众人对方仲永的夸奖,徐正清没有说话,但脸上的笑意却是掩饰不住。
显然,对他这位徒弟很满意。
方仲永,的确是他被贬到杭州府一来,最大的收获。
有这么一个天资聪慧的弟子,将来对他也是有所帮助的。所以当初第一次见面见识了方仲永的天赋才情后,他就主动收徒。
“今天不是说那位作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许仙,也参加考试了吗?他是在什么方位,不知道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徐正清问道。
许仙因为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名气算是已经在杭州府城彻底传开了,下至刚上私塾的孩童,上至徐正清这些朝廷官员,都有所耳闻。
当然,徐正清听说,主要还是因为他的宝贝女儿徐慕娥的缘故。
自从上次在西湖边上分开之后,徐慕娥就抛开了对许仙的成见,对其大肆推崇,多次在徐正清面前提及。
本来徐慕娥只有最欣赏的两个青年才子,一个是当日和她一起出城游玩碰见了许仙的林飞,还有一位就是她的小师弟,徐正清的弟子方仲永。
但现在,她最欣赏的人似乎变成了许仙。
在方仲永才气涌动后的一段时间,整片考场都寂静无声,再无异常情况发生,众人心中大致就明白过来。
“这名许仙听说才华学识其实并不怎么样,能够做出这首名篇诗作来,应该是侥幸吧?在策论方面,应该是远远不如方仲永的。”
“是啊。能做出好的诗词,未必能在科举考试中大放光彩。”
众人纷纷说道。
甚至还有人道:“听说现在还有传言,其实这首诗根本不是许仙所做,他在钱塘县的不少同窗都认为他不可能做出如此绝妙的诗篇。这首诗,真正的作者恐怕另有他人,他有窃取他人成果的嫌疑。”
这种流言,自然是和许仙打了赌的李冲传出来。
徐正清摇了摇头,没做评价。
他倒是希望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能够多出现一些惊才绝艳的天才,这样他也有教化之功。要是这学子能够大放光彩,平步青云,最终能够鱼跃龙门,有机会面圣,他也会受益匪浅。
只是在他心里其实也觉得,一个原来名声不显,并不怎么聪慧之人,忽然之间做出传世篇章,的确有些匪夷所思。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次的府试,算是一次试金石。
是否有真才实学,会检验出来。
……
……
号舍之内,小小少年方仲永停下笔,看见自己做出的策论篇目,小脸上依然是那副不苟言笑的认真脸。
“这篇策论,算是我写过最好的篇目之一,是超常发挥了。凭这篇文章,应该可以胜过许仙了吧?”
想到这里,那常年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微笑,虽然显得有些不正常……
……
……
“五国破灭的原因么?”
许仙稍微思索,回忆了一会儿,便提笔开写:“五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五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没错,许仙写下的正是前世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也就是苏轼父亲的经典名篇——《六国论》。
许仙将六国,改成了五国。
在许仙记忆中,自秦国以后,包括大离王朝在内的时代,无数人所著关于五国破灭的观点,大多都是从秦国自身出发,很少有将原因放在五国自身身上。
现在,许仙却是将这个观点搬出来。
五国破灭的原因,不是武器不锐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不断的割地贿赂秦国!
而且,现在的大离王朝,和前世地球上宋朝的形势有些相同。
虽然大离王朝自身还算富庶繁华,百姓生活不错,但其实已经内忧外患,矛盾重重。蛮夷之地的几个国家屡屡侵犯边境,入大离王朝领土范围内烧杀抢夺,边关年年传来坏消息。
但是大离王朝之内,虽然有不少人义愤填膺,主张请战。
但却有很大一部分官员主张怀柔政策,不要与蛮夷之国硬拼,哪怕是割地赔礼也在所不惜!
这些人还美其名曰,是为了保证这歌舞太平的盛世!
但这太平盛世之下,却是污秽处处,妖魔鬼怪都变得有些不受控制起来,有种国之将乱的征兆。
就好比昨晚辛十二娘,一只狐妖竟然堂而皇之的出现在杭州府城之内,准备吸取许仙精元。
要是在真正的盛世,妖精是不敢这样猖狂的。
国家越动乱,对于妖怪的镇压才会越弱。
许仙这篇《五国论》,不仅仅分析了五国破灭的原因,如果是聪明人,一眼就看出这篇文章乃是借古讽今,实则是在抨击那些主张怀柔政策之人。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许仙,终于停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