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西出阳关
阳关,坐落于敦煌城西南一百余里处的古董滩上。阳关是防御西北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关隘,也是丝绸之路上中原通往西域等地的重要门户。阳关,凭水为隘,据川当险,与玉门关南北呼应。阳关古塞建在荒漠之中,占有“一夫当关,万人莫开”之险要地势。阳关和玉门关,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名扬中外,情系古今。两者都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军事重地和驿站,是通往西域的重要门户。
唐代诗人王维曾留诗《送元二使安西》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宋代诗人赵彦端亦留诗《点绛唇途中逢管倅》曰:“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这两首古诗,描写的就是与阳关古道相关的情景。
蓝天化、林如雪、池青三人为了前往西凉郡昆仑山寻找上古神器昆仑镜,在敦煌城与新任郡守赵守仁等人离别后,一路上纵马西行,没过多久便到达了阳关古塞。
望着西方天际落日的余晖,蓝天化不由得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蓝天化对池青说道:“池大哥,这里便是有名的阳关要塞了!我们已经到达了敦煌郡的边塞,出了阳关,再往西行,便是楼兰古国遗址了。历史上有名的楼兰古国,存在了八百多年,突然就莫名其妙的消失了。可以想象,此地的自然条件有多么的恶劣,所以咱们穿越此地,一定要多加小心啊!从阳关前往昆仑山,约有三千里的路程,前行的路上多是高原戈壁,顺利的话,也得需要四五天的路程。池大哥,在这里人生地不熟,咱们可得千万小心啊!”
池青闻言应道:“是啊,兄弟,咱们当加倍小心才是!”
林如雪在旁边说道:“唉,还好,赵守仁将军已经给咱们备下了足够的食物和水,这一路前行,还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麻烦事呢!但愿老天爷能保佑咱们顺利一些吧!”
蓝天化欣赏了一会阳关古塞的美丽风光,抬头望望西方天空的夕阳即将落山,于是双腿用力一夹,扬鞭喊道:“池大哥,如雪,天色不早了,咱们起程啦!”
蓝天化扬鞭抽了下马屁股,那马受鞭,拼命往前冲了出去,池青与林如雪紧跟着追了上来。
三匹骏马在落日的余晖下,甩开四蹄,矫健的向前奔跑着,将阳关古塞渐渐的抛在了身后。
入夜之后,蓝天化三人进入了楼兰古国遗址所在的地界。
楼兰古国,历史上曾用名鄯善国,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国,处于通向西域的枢纽位置。它的范围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如今只留下了一片废墟遗迹。楼兰古国所在地区崎岖薄瘠,沙卤少田,寄田仰谷分国。国出玉,多葭苇、红柳、胡杨、白草,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骆驼,能作兵,与若羌同。楼兰古国在汉朝的时候曾经比较兴盛,后来随着境内罗布泊湖水的北移,使楼兰城水源枯渴,树木枯死,百姓皆弃城出走,留下死城一座,在肆虐的沙漠风暴中,楼兰终于被沙丘湮没了。楼兰的消失跟人们破坏当地的生态也有关系。楼兰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汉、匈奴及其他游牧国家,经常在楼兰国土上挑起战争。为了本国的利益过度垦种,使水利设施、良好的植物受到严重破坏。公元三世纪后,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下游河床被风沙淤塞,在尉犁东南改道南流,致使楼兰城郭岿然,人烟断绝,国久空旷,城皆荒芜,而今只存留下楼兰古国的一些历史遗迹。
望着楼兰古国所存留下来的这些断壁残垣,蓝天化禁不住记起了宋代诗人李曾伯所作的《水调歌头?万里长淮北》:“万里长淮北,青是汉时山。几年壁垒相望,高枕度春闲。不道草庐家杰,手袖伊吾长剑,驰志在楼兰。钟鼓令秋肃,毡罽胆冰寒。诗书帅,金横带,玉为鞍。天生如结数辈,虏岂易江南。京索成皋此际,东郭韩卢俱困,故老正争看。琳檄未能草,冯铗直空弹。”回想当年,楼兰古国是多么的繁荣昌盛,而今却是到处秋风肃然,令人不由得扼腕叹息。
第二天下午,蓝天化三人终于穿过了且末县城,离开了楼兰古国的地界。
再往西行,仍然是一望无际的荒原戈壁,而且沿途人烟稀少,土地荒凉,气候寒冷。
林如雪骑在马上,半开玩笑的说道:“池大哥,天化,这鬼地方好寒冷啊!难怪这里取名西凉郡,看来不无道理!”
蓝天化哈哈笑道:“嗯,这西凉郡地处高原山地,寒冷是在所难免的。如雪,你要是觉得冷,就多穿两件衣服啊!你包裹里不是带着好几件衣服吗?”
林如雪点点头应道:“嗯,我包裹里衣服是有几件,不过还不至于冷到多穿几件衣服那份上。”
池青闻言,哈哈笑道:“如雪,天化,咱们加快速度往前赶,只要咱们动起来,身上就会暖和些哇!”
林如雪说道:“池大哥,从阳关出来,咱们已经走过三分之一的路了,还有接近三分之二的路程,咱们得加紧往前赶啊!”
蓝天化应道:“没错,剩下的路程,咱们尽量加紧往前赶,争取在后天落日之前,到达昆仑山口北麓的和阗县城,咱们在和阗县城好好的休整一下,养足了精神,然后再去登山。”
池青笑道:“天化,如雪,那咱们就放马驰骋,看看谁先赶到和阗县城,你们看如何?”
林如雪和蓝天化闻言,急忙挥舞马鞭,驱赶着骏马向前急奔了起来。
蓝天化三人又经过了一天两夜,纵马西行了两千余里路,终于在第三天接近晌午的时候,到达了西凉郡西部昆仑山口北麓的和阗县城。
唐代诗人王维曾留诗《送元二使安西》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宋代诗人赵彦端亦留诗《点绛唇途中逢管倅》曰:“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这两首古诗,描写的就是与阳关古道相关的情景。
蓝天化、林如雪、池青三人为了前往西凉郡昆仑山寻找上古神器昆仑镜,在敦煌城与新任郡守赵守仁等人离别后,一路上纵马西行,没过多久便到达了阳关古塞。
望着西方天际落日的余晖,蓝天化不由得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蓝天化对池青说道:“池大哥,这里便是有名的阳关要塞了!我们已经到达了敦煌郡的边塞,出了阳关,再往西行,便是楼兰古国遗址了。历史上有名的楼兰古国,存在了八百多年,突然就莫名其妙的消失了。可以想象,此地的自然条件有多么的恶劣,所以咱们穿越此地,一定要多加小心啊!从阳关前往昆仑山,约有三千里的路程,前行的路上多是高原戈壁,顺利的话,也得需要四五天的路程。池大哥,在这里人生地不熟,咱们可得千万小心啊!”
池青闻言应道:“是啊,兄弟,咱们当加倍小心才是!”
林如雪在旁边说道:“唉,还好,赵守仁将军已经给咱们备下了足够的食物和水,这一路前行,还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麻烦事呢!但愿老天爷能保佑咱们顺利一些吧!”
蓝天化欣赏了一会阳关古塞的美丽风光,抬头望望西方天空的夕阳即将落山,于是双腿用力一夹,扬鞭喊道:“池大哥,如雪,天色不早了,咱们起程啦!”
蓝天化扬鞭抽了下马屁股,那马受鞭,拼命往前冲了出去,池青与林如雪紧跟着追了上来。
三匹骏马在落日的余晖下,甩开四蹄,矫健的向前奔跑着,将阳关古塞渐渐的抛在了身后。
入夜之后,蓝天化三人进入了楼兰古国遗址所在的地界。
楼兰古国,历史上曾用名鄯善国,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国,处于通向西域的枢纽位置。它的范围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如今只留下了一片废墟遗迹。楼兰古国所在地区崎岖薄瘠,沙卤少田,寄田仰谷分国。国出玉,多葭苇、红柳、胡杨、白草,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骆驼,能作兵,与若羌同。楼兰古国在汉朝的时候曾经比较兴盛,后来随着境内罗布泊湖水的北移,使楼兰城水源枯渴,树木枯死,百姓皆弃城出走,留下死城一座,在肆虐的沙漠风暴中,楼兰终于被沙丘湮没了。楼兰的消失跟人们破坏当地的生态也有关系。楼兰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汉、匈奴及其他游牧国家,经常在楼兰国土上挑起战争。为了本国的利益过度垦种,使水利设施、良好的植物受到严重破坏。公元三世纪后,流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下游河床被风沙淤塞,在尉犁东南改道南流,致使楼兰城郭岿然,人烟断绝,国久空旷,城皆荒芜,而今只存留下楼兰古国的一些历史遗迹。
望着楼兰古国所存留下来的这些断壁残垣,蓝天化禁不住记起了宋代诗人李曾伯所作的《水调歌头?万里长淮北》:“万里长淮北,青是汉时山。几年壁垒相望,高枕度春闲。不道草庐家杰,手袖伊吾长剑,驰志在楼兰。钟鼓令秋肃,毡罽胆冰寒。诗书帅,金横带,玉为鞍。天生如结数辈,虏岂易江南。京索成皋此际,东郭韩卢俱困,故老正争看。琳檄未能草,冯铗直空弹。”回想当年,楼兰古国是多么的繁荣昌盛,而今却是到处秋风肃然,令人不由得扼腕叹息。
第二天下午,蓝天化三人终于穿过了且末县城,离开了楼兰古国的地界。
再往西行,仍然是一望无际的荒原戈壁,而且沿途人烟稀少,土地荒凉,气候寒冷。
林如雪骑在马上,半开玩笑的说道:“池大哥,天化,这鬼地方好寒冷啊!难怪这里取名西凉郡,看来不无道理!”
蓝天化哈哈笑道:“嗯,这西凉郡地处高原山地,寒冷是在所难免的。如雪,你要是觉得冷,就多穿两件衣服啊!你包裹里不是带着好几件衣服吗?”
林如雪点点头应道:“嗯,我包裹里衣服是有几件,不过还不至于冷到多穿几件衣服那份上。”
池青闻言,哈哈笑道:“如雪,天化,咱们加快速度往前赶,只要咱们动起来,身上就会暖和些哇!”
林如雪说道:“池大哥,从阳关出来,咱们已经走过三分之一的路了,还有接近三分之二的路程,咱们得加紧往前赶啊!”
蓝天化应道:“没错,剩下的路程,咱们尽量加紧往前赶,争取在后天落日之前,到达昆仑山口北麓的和阗县城,咱们在和阗县城好好的休整一下,养足了精神,然后再去登山。”
池青笑道:“天化,如雪,那咱们就放马驰骋,看看谁先赶到和阗县城,你们看如何?”
林如雪和蓝天化闻言,急忙挥舞马鞭,驱赶着骏马向前急奔了起来。
蓝天化三人又经过了一天两夜,纵马西行了两千余里路,终于在第三天接近晌午的时候,到达了西凉郡西部昆仑山口北麓的和阗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