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467 走亲又访友
第467章467走亲又访友
“娘,吃肉。”百合给朱氏夹一筷子肉,把话头岔开,引来月娘感激地看她一眼。
百合心里暗暗叹气,月娘跟青松成亲才一年,他们又在京城这等米价似珍珠、柴钱抵香料的地方过活,休说生孩子了,连自家想过得轻快些也不容易。
再说孩子的事多半还是靠缘分,急不得,当日她多少年不得生,为此没少被婆婆奚落,连自家都死心了。后头养好身子,连得如真如纯哥儿俩,如今谁不羡慕她?
月娘毕竟还算新媳妇,在这事上头面皮薄,面色不大好看,朱氏吃两口肉,还想说:“当日我一嫁到这屋里,就一个接一个生……”
百合翻个白眼:“当日你生了多少女娃儿,要不是有个青松,你不把我们当人看还好说,旁人也不把你当人看。”
朱氏给百合戳到痛处,总算闭嘴,吃完饭才趁着月娘去厨房收拾的当口,与百合说:“你咋糊涂了哩?月娘再亲,能亲过青松?你不说帮着我,反拆我的台,你到底是谁家的人!”
百合道:“当初我生不出孩子,我那养婆婆可没少下舌头,要不是你女婿稳得住,我还能过上人过的日子?你干啥都成,只别学老宋家那个死了的,要不然回头青松两个拌嘴,还得怪到你头上。”
不过百合还是与月娘说:“你们要是能生,尽快生个也好。就是一时手头周转不开,只管与我来说,我还能不管亲兄弟不成?”
月娘与百合还肯说实话——实在朱氏不是个能讲理的人,“我们倒也没专门不肯生,就是看缘分罢。”
“这就对哩,”百合笑道,“我娘要是再说,你别全藏在心里自个儿委屈,告诉青松,让他说娘去。”
月娘惊讶地看着百合,百合道:“谁的娘谁管,青松娶你来一道过日子,可不是为了让娘磋磨你,你也别轻贱了自个儿。”
月娘晓得李家最能做主的人就是这个嫁得极好的大姑子,登时如吃了一颗定心丸,点头道:“我记得了。”
宋好年他们来时,大包小包带了不少东西,有从家带来的吃食瓜果,也有信王府给小舅爷置办的礼物,这会子堆在堂屋里,越发插不下脚去。
宋好年看这般忙乱,遂与李篾匠告辞:“今儿我们先回去,过两日青松得空,让他奉着你们到王府去。”
李篾匠还有些慌:“王爷那样尊贵,能见我们?”
宋好年咧嘴笑:“我老丈人丈母娘,自然见得,你们也休慌,派来礼官教习礼仪,你们跟着学,大面上头不出错就成。”
朱氏兴冲冲道:“大年,那我也能见着娘娘?”
“能。”
朱氏不禁搓着手道,“我这眼睛也不晓得修了哪辈子的福气,见娘娘一回,死了也甘心。”
宋好年夫妻两个都忍着笑,他们迟早还得见皇帝哩!
月娘和窦五娘送他们出门,回来说:“你家大姐、大姐夫当真可亲,不是那等轻狂人。”
月娘道:“别说他们那样尊贵,就是没那层身份,单凭他们心性本事,日子过得也不会差,难怪我们家那口子提起他们,都没口子夸。”
宋好年也跟百合说青松:“他如今也很懂事,能吃苦,那屋子浅窄得很,比村里老屋子都不如,亏他忍得!”
“年轻人就该吃些苦,将来才有本钱享福,”百合道,“不过这屋子确实挤得很,他们几个住着还好,我爹娘一来,只怕打转身都困难得很。”
宋好年说:“咱们名下还有好几所屋子哩,赶明儿挑一处离得近的,让老丈人丈母娘搬去住,再给雇两个丫头——也省得月娘不自在。”
百合扑哧一笑,掐宋好年胳膊一把:“就你刁钻!”
宋好年难得说句刁钻话,自个儿也禁不住笑起来。巷子外头王金早候在那里,瞧见他们过来,连忙铺开毡毯扶人上车,马车摇摇地回信王府去。
宋好年夫妻两个这回来京城,难免要访亲拜友,自家兄弟那里,人家把闺女托付给他们小一年,如今人送回来,总要再给个交代。
要说宋好年这几位兄弟真应了龙生九子那句话,性情不一,太子与宋好年没说几句,就问他将来如何安排如真、如纯,可曾想好请谁当先生一类的话,宋好年道:“我是想过,不过还没想明白,左右他们还小,过两年再筹划也不迟。”
太子最爱操心,当时就拉着他兄弟密密筹措起来,宋好年直愣神:“大哥,你都不问和圳、含芷在我那里过得好不好。”
太子笑道:“和圳先前那事情怪不得你,我已教训过他,他也学乖,再不会犯那样错误。芷姐儿长高一大截,功课也没落下,我有什么不放心?”
长平公主与太子一道给皇帝抚养长大,反应也与太子差不多,只顾关心她弟弟在疫病里头病倒,身子骨可好了没有,宜安缠着她:“娘,你都不问问我好不好!”
长平公主道:“你还这样精神,一看就好得不得了。”
宜安摸着小脸:“你就没觉得我晒黑了?”
长平公主:“我当日带病上阵,晒得比你李舅舅还黑,不信你去问你爹。”
宜安转转眼珠子,果真去问沐驸马,沐驸马红着脸道:“当日我头一回见你娘就是在战场上,她比我还黑,可我只觉得她像颗黑珍珠,这世上再没有比她更美、更光彩夺目之人。”
至于后来宫中相见,长平公主换回宫装,被皇后打扮得文静端雅,沐清和险些不敢认那就是一刀斫断敌将头颅的姑娘。
信王世子慈炯和世子妃又是另一样反应,尤其世子妃世家出身,又与百合总有些不合榫,总觉着含芳去乡下一回,未免学会许多粗野做派。
含芳回家头一日,世子妃恨不得把她含在嘴里。谁知好事不过夜,当晚世子妃就从头到尾给她挑了一堆毛病出来,行动就有话说,把个含芳难过得直嚷嚷:“娘,你既这样嫌我,我还寻昭仁姑姑去。”
世子妃气个倒仰:“敢学你姑姑,我打断你的腿!”
昭仁郡主不肯嫁人,帝后不着急,信王、信王妃随她去,可世子妃不能放任自个儿闺女被她带坏。
第二日,世子妃头一件大事就是要把闺女这些个毛病掰过来,含芳身边跟四五个嬷嬷,这个提醒她仪态,那个要管她说话,还有两个专门伺候她梳头洗浴,定要把那点子村气磨得干干净净。
好在世子晓得宋好年没坏心,他闺女也没给二哥二嫂教歪,肯出言劝两句:“你别过头,我看芳姐儿这一年也不错,功课没落下。”
世子妃怒冲冲道:“妾管教女儿,殿下休要拆妾的台!”
世子碰一鼻子灰,到底他媳妇就是这性情,没法扭转过来,只好随她去。
永郡王慈照家里,含艾是庶女,慈照的王妃虽不当含艾是眼中钉肉中刺,可待她也没多亲热,这一年庶长女不在家,他们嫡支亲亲密密一家人,倒过得十分和谐。
含艾一回来,永郡王妃心头未免有些不舒服,不过还是好好将她安顿下,慈照不冷不热,也疼含艾,可就是不如疼和场那样全心全意,好在和场生性单纯,很爱与含艾一处玩耍,姐弟两个关系不错。
除去与这些个兄弟见面,还有些朋友也不能落下,沐三公子沐清汲是个无事忙的富贵闲人,青松在京城也多亏有他照顾,因此未免要会上一会。
再有陈彬、王丰等锦衣卫,或与宋好年有旧交,或多次护送他往返太平县与京城之间,宋好年为人实诚,也不肯为自个儿尊贵就断了与他们交情。
还有一门顶要紧的亲戚:刘月娘娘家。
月娘本就是京城人,她兄长等人都住在京里,青松能在京城扎根,月娘兄长也出过力气。他们家更给文娃说了窦五娘这样一门亲事,论起来亲戚们弯弯绕绕,能攀上些关系的,礼数都不能少。
左右宋好年身上没差事,遂一家一家拜访过去,众人成日家吃酒摆宴,还未到中秋时,倒热闹出几分团圆模样。
信王与信王妃派人去青松家里头给李篾匠老俩口问安,又派人去教习礼仪:不说学大礼,起码见人的基本要学。
到青松休沐日,估摸着爹娘学得差不多,全家沐浴更衣,收拾得干干净净,带上几样礼物,到信王府来走亲戚。
李篾匠与朱氏这辈子也没见过王府长啥样,远远看见仪门就禁不住腿软,青松倒是常来,指点着与他们说哪一处是啥地方。
亲戚见面无须在正殿,信王与信王妃一道在花厅上见老俩口,朱氏一路走来只顾乱看,眼珠子都不够用,咂嘴念佛道:“阿弥陀佛,王府咋就这样气派哩!”
两对老亲家见面,一厢是大明顶尊贵的亲王,一辈子高雅得不得了,一厢是头回离开乡下的老夫妇,张嘴全是土味儿,亏得一厢肯低头,一方心虚不敢乱来,一时间倒也平和。
“娘,吃肉。”百合给朱氏夹一筷子肉,把话头岔开,引来月娘感激地看她一眼。
百合心里暗暗叹气,月娘跟青松成亲才一年,他们又在京城这等米价似珍珠、柴钱抵香料的地方过活,休说生孩子了,连自家想过得轻快些也不容易。
再说孩子的事多半还是靠缘分,急不得,当日她多少年不得生,为此没少被婆婆奚落,连自家都死心了。后头养好身子,连得如真如纯哥儿俩,如今谁不羡慕她?
月娘毕竟还算新媳妇,在这事上头面皮薄,面色不大好看,朱氏吃两口肉,还想说:“当日我一嫁到这屋里,就一个接一个生……”
百合翻个白眼:“当日你生了多少女娃儿,要不是有个青松,你不把我们当人看还好说,旁人也不把你当人看。”
朱氏给百合戳到痛处,总算闭嘴,吃完饭才趁着月娘去厨房收拾的当口,与百合说:“你咋糊涂了哩?月娘再亲,能亲过青松?你不说帮着我,反拆我的台,你到底是谁家的人!”
百合道:“当初我生不出孩子,我那养婆婆可没少下舌头,要不是你女婿稳得住,我还能过上人过的日子?你干啥都成,只别学老宋家那个死了的,要不然回头青松两个拌嘴,还得怪到你头上。”
不过百合还是与月娘说:“你们要是能生,尽快生个也好。就是一时手头周转不开,只管与我来说,我还能不管亲兄弟不成?”
月娘与百合还肯说实话——实在朱氏不是个能讲理的人,“我们倒也没专门不肯生,就是看缘分罢。”
“这就对哩,”百合笑道,“我娘要是再说,你别全藏在心里自个儿委屈,告诉青松,让他说娘去。”
月娘惊讶地看着百合,百合道:“谁的娘谁管,青松娶你来一道过日子,可不是为了让娘磋磨你,你也别轻贱了自个儿。”
月娘晓得李家最能做主的人就是这个嫁得极好的大姑子,登时如吃了一颗定心丸,点头道:“我记得了。”
宋好年他们来时,大包小包带了不少东西,有从家带来的吃食瓜果,也有信王府给小舅爷置办的礼物,这会子堆在堂屋里,越发插不下脚去。
宋好年看这般忙乱,遂与李篾匠告辞:“今儿我们先回去,过两日青松得空,让他奉着你们到王府去。”
李篾匠还有些慌:“王爷那样尊贵,能见我们?”
宋好年咧嘴笑:“我老丈人丈母娘,自然见得,你们也休慌,派来礼官教习礼仪,你们跟着学,大面上头不出错就成。”
朱氏兴冲冲道:“大年,那我也能见着娘娘?”
“能。”
朱氏不禁搓着手道,“我这眼睛也不晓得修了哪辈子的福气,见娘娘一回,死了也甘心。”
宋好年夫妻两个都忍着笑,他们迟早还得见皇帝哩!
月娘和窦五娘送他们出门,回来说:“你家大姐、大姐夫当真可亲,不是那等轻狂人。”
月娘道:“别说他们那样尊贵,就是没那层身份,单凭他们心性本事,日子过得也不会差,难怪我们家那口子提起他们,都没口子夸。”
宋好年也跟百合说青松:“他如今也很懂事,能吃苦,那屋子浅窄得很,比村里老屋子都不如,亏他忍得!”
“年轻人就该吃些苦,将来才有本钱享福,”百合道,“不过这屋子确实挤得很,他们几个住着还好,我爹娘一来,只怕打转身都困难得很。”
宋好年说:“咱们名下还有好几所屋子哩,赶明儿挑一处离得近的,让老丈人丈母娘搬去住,再给雇两个丫头——也省得月娘不自在。”
百合扑哧一笑,掐宋好年胳膊一把:“就你刁钻!”
宋好年难得说句刁钻话,自个儿也禁不住笑起来。巷子外头王金早候在那里,瞧见他们过来,连忙铺开毡毯扶人上车,马车摇摇地回信王府去。
宋好年夫妻两个这回来京城,难免要访亲拜友,自家兄弟那里,人家把闺女托付给他们小一年,如今人送回来,总要再给个交代。
要说宋好年这几位兄弟真应了龙生九子那句话,性情不一,太子与宋好年没说几句,就问他将来如何安排如真、如纯,可曾想好请谁当先生一类的话,宋好年道:“我是想过,不过还没想明白,左右他们还小,过两年再筹划也不迟。”
太子最爱操心,当时就拉着他兄弟密密筹措起来,宋好年直愣神:“大哥,你都不问和圳、含芷在我那里过得好不好。”
太子笑道:“和圳先前那事情怪不得你,我已教训过他,他也学乖,再不会犯那样错误。芷姐儿长高一大截,功课也没落下,我有什么不放心?”
长平公主与太子一道给皇帝抚养长大,反应也与太子差不多,只顾关心她弟弟在疫病里头病倒,身子骨可好了没有,宜安缠着她:“娘,你都不问问我好不好!”
长平公主道:“你还这样精神,一看就好得不得了。”
宜安摸着小脸:“你就没觉得我晒黑了?”
长平公主:“我当日带病上阵,晒得比你李舅舅还黑,不信你去问你爹。”
宜安转转眼珠子,果真去问沐驸马,沐驸马红着脸道:“当日我头一回见你娘就是在战场上,她比我还黑,可我只觉得她像颗黑珍珠,这世上再没有比她更美、更光彩夺目之人。”
至于后来宫中相见,长平公主换回宫装,被皇后打扮得文静端雅,沐清和险些不敢认那就是一刀斫断敌将头颅的姑娘。
信王世子慈炯和世子妃又是另一样反应,尤其世子妃世家出身,又与百合总有些不合榫,总觉着含芳去乡下一回,未免学会许多粗野做派。
含芳回家头一日,世子妃恨不得把她含在嘴里。谁知好事不过夜,当晚世子妃就从头到尾给她挑了一堆毛病出来,行动就有话说,把个含芳难过得直嚷嚷:“娘,你既这样嫌我,我还寻昭仁姑姑去。”
世子妃气个倒仰:“敢学你姑姑,我打断你的腿!”
昭仁郡主不肯嫁人,帝后不着急,信王、信王妃随她去,可世子妃不能放任自个儿闺女被她带坏。
第二日,世子妃头一件大事就是要把闺女这些个毛病掰过来,含芳身边跟四五个嬷嬷,这个提醒她仪态,那个要管她说话,还有两个专门伺候她梳头洗浴,定要把那点子村气磨得干干净净。
好在世子晓得宋好年没坏心,他闺女也没给二哥二嫂教歪,肯出言劝两句:“你别过头,我看芳姐儿这一年也不错,功课没落下。”
世子妃怒冲冲道:“妾管教女儿,殿下休要拆妾的台!”
世子碰一鼻子灰,到底他媳妇就是这性情,没法扭转过来,只好随她去。
永郡王慈照家里,含艾是庶女,慈照的王妃虽不当含艾是眼中钉肉中刺,可待她也没多亲热,这一年庶长女不在家,他们嫡支亲亲密密一家人,倒过得十分和谐。
含艾一回来,永郡王妃心头未免有些不舒服,不过还是好好将她安顿下,慈照不冷不热,也疼含艾,可就是不如疼和场那样全心全意,好在和场生性单纯,很爱与含艾一处玩耍,姐弟两个关系不错。
除去与这些个兄弟见面,还有些朋友也不能落下,沐三公子沐清汲是个无事忙的富贵闲人,青松在京城也多亏有他照顾,因此未免要会上一会。
再有陈彬、王丰等锦衣卫,或与宋好年有旧交,或多次护送他往返太平县与京城之间,宋好年为人实诚,也不肯为自个儿尊贵就断了与他们交情。
还有一门顶要紧的亲戚:刘月娘娘家。
月娘本就是京城人,她兄长等人都住在京里,青松能在京城扎根,月娘兄长也出过力气。他们家更给文娃说了窦五娘这样一门亲事,论起来亲戚们弯弯绕绕,能攀上些关系的,礼数都不能少。
左右宋好年身上没差事,遂一家一家拜访过去,众人成日家吃酒摆宴,还未到中秋时,倒热闹出几分团圆模样。
信王与信王妃派人去青松家里头给李篾匠老俩口问安,又派人去教习礼仪:不说学大礼,起码见人的基本要学。
到青松休沐日,估摸着爹娘学得差不多,全家沐浴更衣,收拾得干干净净,带上几样礼物,到信王府来走亲戚。
李篾匠与朱氏这辈子也没见过王府长啥样,远远看见仪门就禁不住腿软,青松倒是常来,指点着与他们说哪一处是啥地方。
亲戚见面无须在正殿,信王与信王妃一道在花厅上见老俩口,朱氏一路走来只顾乱看,眼珠子都不够用,咂嘴念佛道:“阿弥陀佛,王府咋就这样气派哩!”
两对老亲家见面,一厢是大明顶尊贵的亲王,一辈子高雅得不得了,一厢是头回离开乡下的老夫妇,张嘴全是土味儿,亏得一厢肯低头,一方心虚不敢乱来,一时间倒也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