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4.第394章
孟氏一向是个精明人, 然而在石咏看来,她这次却是连出昏招, 将自己推入最被动最不利的深渊。
孟氏一错, 在于自视太高, 以为可以以一己之力拿捏百官;孟氏二错, 则在于手中有用的把柄只是唯一的一本账簿,她却将此轻易明示,并借此威胁, 原本她在暗旁人在明, 这一下子便情势颠倒,将自己推到了明处。
最要命的是, 此刻孟氏已经露出黔驴技穷的样子, 旁人却依旧有一百种法子可以对付她。
此刻石咏与庆德在一旁看着孟氏跪地痛哭,庆德忍不住在一旁问“难道那本账簿就在锦官坊, 此刻已经被烧掉了”他见石咏转过头盯着他, 庆德连忙摇手“我这绝不是幸灾乐祸, 只是,只是”
在忠勇伯府,庆德一家子算是与孟氏走得最近的, 但是此刻见到孟氏一败涂地, 庆德头一件想起的,依旧是那本簿子。可见孟氏此前的所作所为是多么的不得人心了。所以到了此刻,旁人见了锦官坊被焚,只有拍手叫好的份儿。
石咏见孟氏这种哭法, 心里也无法确定孟氏到底是为苦心经营的铺子连带铺子里无数精美的货品被焚,还是因为唯一可恃的护身符原本也在这铺子里一道被焚去了。
此刻锦官坊所在之处的明火尽数扑灭,四处是焦黑的断壁残垣,白烟袅袅地从废墟之间升腾直上。锦官坊被焚,被烧的不仅仅是孟氏这一间,左右的铺子也多有受到牵连的。立时便有人拥到孟氏跟前,与她交涉“你这个婆娘是不是在外头得罪了什么人,闹得人来点你的铺子”
“何以见得她就是得罪了人的”有好事的聚在一旁听笑话。
“要不是得罪了人,怎么今儿个天还未亮的时候,就有人过来往铺子里扔火把,这才烧起来的”
孟氏一听,伸手背擦去眼泪,双手撑着地面站起身,昂起头,手往腰间一叉,冷笑道“感情你们早先见着人来放火,却各扫门前雪,对不对那感情好,我原本还想赔偿左右邻里一点儿损失的,既然如此,各位,我只有活该二字送与诸位”
她早先哭得凄惨无比,此刻却被激发了胸中的倔强,再也不顾原先在人前那富家太太的形象,双手叉着腰大着嗓门儿,口沫横飞,吐沫星子几乎要喷到来人脸上。
可是她这样一副态度,反倒教对方立即软化下来了,笑道“我就知道店东太太是个有实力的,这区区一个铺子,算得了什么店东太太,看在大家左邻右舍这么久的份儿上,您给行行好,支应点儿银子,绝不敢说是赔偿,只是拉扯咱们一把,咱就感激不尽了。”
见到孟氏公然声称她手里还有钱,还能赔偿左邻右舍,旁人的嘴脸立即不一样,纷纷上前巴结,还一起将早先来锦官坊放火的那些“小毛贼”骂了个狗血淋头,还有力主要去顺天府帮孟氏报案作证的。人人那话里话外的意思,请孟氏发发慈悲,行行好。
孟氏听着旁人恭维,心里舒服,原本的气度又回来了,挺直腰板,冲旁边随侍的丫头那里随意挥了挥手。那丫头立即上前,替孟氏将她两边垂散的鬓发都抿了上去,又替她理了理头上钗环、身上衣饰,这才退到一旁。
“大家的心思我也明白,这么些年左邻右舍一场,我也不忍见大伙儿受这样的损失。这样吧。我家的大掌柜今天下午会再过来一趟,有什么要求,你们向他提”孟氏看似大方地将这一切都安排下去。可是石咏冷眼旁观,却觉得孟氏有打肿脸充胖子的嫌疑她成功地自己在众人面前昂起了头,却又免不了背上了更多的经济压力,顾着面子,底子却没法儿好看。
孟氏却颇以此为傲。她说完这些,眼见着早先冷语相加的左邻右舍立即又换了嘴脸,就继续昂首说道“各位,旁人都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我只告诉大家一句,我手里的青山上柴够着呢”
石咏听了便明白,孟氏那本册子根本没放在锦官坊铺子里,此后可以继续做她的“生财之道”。连石咏一旁的庆德也都听懂了,面露忧色,大声道“咏哥儿,你瞅你这位二、二她,她到底还是棋高一着啊”他原本想说孟氏是石咏“二婶”,到最后一刻才省起,忍住了没直接说出来。
庆德的话连孟氏都听见了。她忍不住便扶着丫鬟的手,走到石咏与庆德面前,冷笑道“两位大人,还当真是好闲那”
庆德一向不敢得罪这一位,点头哈腰地向孟氏问好。石咏却只轻描淡写地向孟氏点了点头,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话确实是没错。可是夫人想清楚了,您的青山,到底是什么,到底是一本不会说话的簿子,还是别的什么。”
石咏此刻不得不暗自感慨,这孟氏是不是智商下降,所以连出昏招。连庆德都看出来那本簿子不在锦官坊了,孟氏还得意洋洋地丝毫不曾觉察。
不管怎样,石唯与石真都姓石,而且这两个孩子都没有什么过错。石咏看在这两个隔房的弟妹面上,少不得还要点醒孟氏一回。于是他认真说完这一句,不再多说,只紧紧盯着孟氏。
孟氏刚听见的时候,眼带蔑视,望着石咏,对他所说的不屑一顾。石咏的表情却始终不变。孟氏便渐渐皱起了眉头,“你的意思是说”
她陡然想起了什么,双眼瞬间睁大,眼里流露出恐惧,也死死地盯着石咏“你是说,我”
石咏见她已经想到,便点到即止,转身便走。庆德两下里瞅了瞅,连忙追随石咏而去,口中道“茂行,茂行你等等我”
只留孟氏一个站在锦官坊已经被烧毁的铺子跟前,遍体生寒,已近盛夏的天气,孟氏几乎从头顶到足尖,都忍不住地发起抖来。
距离锦官坊烧去没几日,石咏便听忠勇伯府那边传来八卦,说是孟氏已经偷偷把膝下的一儿一女送出京城,不知送往哪里去了。京里就只留孟氏一个,单打独斗。
石咏却知道孟氏这样做,并不等于了结。在儿女的平安与保全与利用那本册子之间,她可能只能选择一个。
没隔几日,石咏就接到任命,要出京南下一趟,巡视宁波新成立的海关与通商口岸。除此之外,他还奉了密旨,要到杭州亲眼看一看杭州将军年羹尧的情形。虽说雍正每天都能通过杭州官员的密旨了解年羹尧的动向,但是龙椅上那一位恐怕还是不能放心。石咏作为一名与年羹尧既有过节又有牵连的官员,许是比较中立客观的人选。
这次南下,因有不少理藩院与户部的年轻官员同往,加之石咏的两个双胞胎儿子还未满周岁,如英也走不开,石咏索性没有携带家人同往,而是应承了快去快回。除了石咏那为数不多的随身行李之外,东厢的三件文物自然也被如英安排,装了一只藤箱,由石咏随身带着。
他六月头出发,满打满算着要回京中过中秋的,因此一路上自然是马不停蹄地行船赶路。岂知他刚赶到扬州,如英给他的急信已经先一步送到了扬州,信上记述的则是孟氏的近况。
原来这孟氏除了上回锦官坊的铺子被烧以外,转眼她住的院子也遭了一回火厄。幸好发现得早,没有出什么大事,也没有伤及性命。但问题是孟氏这院子是她租下的,不是她买的。房东听闻孟氏惹上了麻烦,不愿她再继续往下住,索性将孟氏以前预付的租金都退了回去,客客气气地请她搬离。
孟氏无法,只得收拾了箱笼准备搬离。岂料她的手下刚刚将东西搬出宅子,准备装车的时候,不知何处冒出来一群街头混混,当街抢了东西,往四面八方就跑。孟氏拦得了这个,拦不住那个,转眼间东西被人抢去了大半。孟氏立即报官,顺天府的差役帮着找了几日,只追回一些无关痛痒的衣物日用品之类,值钱的物事一样没寻回来
石咏看到这里,掩信沉思,心道这孟氏的处境比他想象得还要糟糕。毕竟只要那册子还在她手上一天,她便始终是旁人的目标一旦她将这册子缴给官府,或是干脆毁了去,她固然不会再成为目标,可是却就此失去唯一的护身符,以后的情形更加堪忧。
这简直就是走进了一个死胡同。
他长长叹了一口气,继续去看如英的来信,却见如英在信上写道那孟氏捡了一日,前来椿树胡同拜见王氏。这一次见面,孟氏颇有托孤之意,明言王氏才是石宏武亲自承认的唯一正妻,而她膝下两个孩子,石唯与石真,都应认王氏做嫡母才是。
孟氏放下身段,苦苦相求王氏庇护自己的一儿一女,反而将王氏给唬住了,再加上王氏一向都是没啥主意的没脚蟹,此刻听到孟氏相求,反而愣住了不敢发一言,也不敢给孟氏任何承诺。
无奈孟氏只能亲上忠勇伯府,请求忠勇伯富达礼庇护膝下儿女,口口声声他们也是上过瓜尔佳氏族谱的,族里有责任庇护。富达礼当即便不软不硬地顶回去,只说是因为族里的原因牵连到这两个孩子的,族里理应庇护;可万一超出瓜尔佳氏宗族能力之外,便实在是爱莫能助了。
石咏见富达礼这话里拒绝之意颇为明显,可是想想也是人之常情,忠勇伯府从未想过与那么多官员对立,凭什么要替孟氏出头。再说,伯府也得有这个出头的能力才行那
如英的信写到这里,基本便将孟氏的情形说完了。她在信的末尾也简要交代了家里的情形,只说大家都好,要石咏放心。
石咏却知道,孟氏基本上已经山穷水尽,走投无路了。唯一的悬念是她最后将怎样处理那本册子,会不会铤而走险。
从扬州继续南下,一路上石咏并未再接到旁的书信,但他本能地知道京里一定出事了。因为他沿路接到邸报,自然见到百官检举,朝中官员纷纷上书弹劾年羹尧,其中不乏“年选”被提拔起来的官员。弹劾的名目更是层出不穷,从年羹尧昔日在四川做官时的结党营私,一直到年羹尧在抚远大将军任上的交横跋扈,甚至年羹尧被降职之后任杭州将军之后的行为都有人弹劾。
弹劾的理由也非常奇葩,说是年羹尧自从任杭州将军以来,每天时常在涌金门前发呆,他是曾经杀伐疆场的年大将军,自带凶悍气质,所以很多百姓都不敢走涌金门,只好绕道岂料这也成了年羹尧的罪状,可见花花轿子人人抬,反过来也是一样眼见着年羹尧眼下失了圣宠,便是人人上来踩一脚。
石咏便知京里孟氏那里一定是出事了,要么是她那本册子被毁,要么册子的内容是通过非官方的渠道流传出去,册子上所涉及的人便尽力出首,告发年羹尧,试图撇清证明自己的“无辜”。
待石咏来到杭州,邸报上的消息已经是年羹尧昔日几名下属李唯钧、孟逢时等,已经尽皆下狱受审,而年羹尧的两个儿子,年斌与年富,已经在青海被就地羁押,等着送回京中。
到了杭州,石咏先去拜见石喻的舅舅王子腾,隐约向王子腾提及他奉旨来看年羹尧的情形。王子腾对石咏面露同情,拍拍这个晚辈的肩道“去看看吧,只是这位依旧总摆着年大将军的谱儿,始终坚信明日京中便会下圣旨,旨意一到他便官复原职了。所以你尽量顺着毛捋,这位不是个好脾气的,须防他当面给你没脸,或者对你不利。”
这些年,王子腾的日子也不好过,史家被抄,贾府被抄了一半,他自己在任上则始终战战兢兢。数年不见,石咏发现他两鬓已然白了一半。
石咏谢过王子腾的提点,也婉拒了王子腾要他带几个人的好意,独自一人便去涌金门见年羹尧。
六月尾的天气,杭州城里骄阳似火,临近西湖的涌金门处倒也有些许凉意。这么热的天气里,年羹尧依旧是杭州将军的全副行头,穿着官袍官靴,独坐在涌金门城门的阴凉处,悠悠地乘凉。
石咏则比年羹尧潇洒得多,他只穿着一身清凉透气的丝麻常服,趿着麻底布鞋,就来到了涌金门。果然如旁人弹劾这年羹尧时所言的,左近百姓,都不敢走这涌金门正因为年羹尧在此处支了一张八仙桌,摆了一副太师椅。远处,几名年羹尧麾下的亲兵悄无声息地侍候护卫,一只小茶炉就顿在不远处的风炉上,一名亲兵执着一柄蒲扇轻轻扇火。这边年羹尧则懒洋洋地提醒一句“这茶呀,还是要蟹眼水才行”
石咏来到年羹尧面前,他官阶比年羹尧低,自然主动上前见礼。年羹尧坐在太师椅上,稍稍抬起眼皮,淡淡地说“自报家门本将军若非必要,不会认识像你这样的人。”
石咏一点儿也不着恼,反而微笑着道“事实上,年将军早已识得本人,不仅识得,怕是还熟悉得很。”
他一口京城口音,年羹尧一听,上半身便从太师椅上支起,紧紧盯着石咏,打量半晌方摇摇头,干脆地道“不认得,你到底是何人”他曾经谋夺石家的扇子,却压根儿不记得石咏的样貌。
石咏自报家门的同时,年羹尧的脸色越发暗沉,上半身也慢慢靠回去,显然记起了石咏是谁,与他有什么纠葛,又曾造成了什么改变。
“下官来杭州公干,顺便来探视将军。”石咏说明来意。
年羹尧陡然眼皮一翻,眼中精光直射,冷飕飕地望着石咏,寒声道“所以你是来奚落本将军的正因为本将军当日曾经皇上进言,提及你家传之物,你便怀恨在心,待见到本将军被降职了,你便得意了告诉你,本将军是昔日皇上钦点的抚远大将军、一等公、太子太保,就算是相中了你家一两把扇子又如何你承望这这件事便能扳倒本将军不成”
石咏却摇摇头,态度极其和煦地道“我来见将军,绝不是为了奚落。可是也想提醒您一句,借着我家扇子的事,告发弹劾将军的,也根本不是我。”
率先告发弹劾年羹尧的,压根儿就不是石咏,而是当初年羹尧自己选定的合谋者贾雨村。
作者有话要说 跟大家说一个事儿,从明天开始起,本文就要改成每天一更了。文文已经接近尾声,还有一个大情节就是收尾完结了。某乔会日更六千加,直到整个文完结,力争有个完整而有力的结局。更新时间暂定每天中午十一点半,如有更改,会事先在作话里说。郑重感谢大家的一路陪伴,谢谢你们。
孟氏一错, 在于自视太高, 以为可以以一己之力拿捏百官;孟氏二错, 则在于手中有用的把柄只是唯一的一本账簿,她却将此轻易明示,并借此威胁, 原本她在暗旁人在明, 这一下子便情势颠倒,将自己推到了明处。
最要命的是, 此刻孟氏已经露出黔驴技穷的样子, 旁人却依旧有一百种法子可以对付她。
此刻石咏与庆德在一旁看着孟氏跪地痛哭,庆德忍不住在一旁问“难道那本账簿就在锦官坊, 此刻已经被烧掉了”他见石咏转过头盯着他, 庆德连忙摇手“我这绝不是幸灾乐祸, 只是,只是”
在忠勇伯府,庆德一家子算是与孟氏走得最近的, 但是此刻见到孟氏一败涂地, 庆德头一件想起的,依旧是那本簿子。可见孟氏此前的所作所为是多么的不得人心了。所以到了此刻,旁人见了锦官坊被焚,只有拍手叫好的份儿。
石咏见孟氏这种哭法, 心里也无法确定孟氏到底是为苦心经营的铺子连带铺子里无数精美的货品被焚,还是因为唯一可恃的护身符原本也在这铺子里一道被焚去了。
此刻锦官坊所在之处的明火尽数扑灭,四处是焦黑的断壁残垣,白烟袅袅地从废墟之间升腾直上。锦官坊被焚,被烧的不仅仅是孟氏这一间,左右的铺子也多有受到牵连的。立时便有人拥到孟氏跟前,与她交涉“你这个婆娘是不是在外头得罪了什么人,闹得人来点你的铺子”
“何以见得她就是得罪了人的”有好事的聚在一旁听笑话。
“要不是得罪了人,怎么今儿个天还未亮的时候,就有人过来往铺子里扔火把,这才烧起来的”
孟氏一听,伸手背擦去眼泪,双手撑着地面站起身,昂起头,手往腰间一叉,冷笑道“感情你们早先见着人来放火,却各扫门前雪,对不对那感情好,我原本还想赔偿左右邻里一点儿损失的,既然如此,各位,我只有活该二字送与诸位”
她早先哭得凄惨无比,此刻却被激发了胸中的倔强,再也不顾原先在人前那富家太太的形象,双手叉着腰大着嗓门儿,口沫横飞,吐沫星子几乎要喷到来人脸上。
可是她这样一副态度,反倒教对方立即软化下来了,笑道“我就知道店东太太是个有实力的,这区区一个铺子,算得了什么店东太太,看在大家左邻右舍这么久的份儿上,您给行行好,支应点儿银子,绝不敢说是赔偿,只是拉扯咱们一把,咱就感激不尽了。”
见到孟氏公然声称她手里还有钱,还能赔偿左邻右舍,旁人的嘴脸立即不一样,纷纷上前巴结,还一起将早先来锦官坊放火的那些“小毛贼”骂了个狗血淋头,还有力主要去顺天府帮孟氏报案作证的。人人那话里话外的意思,请孟氏发发慈悲,行行好。
孟氏听着旁人恭维,心里舒服,原本的气度又回来了,挺直腰板,冲旁边随侍的丫头那里随意挥了挥手。那丫头立即上前,替孟氏将她两边垂散的鬓发都抿了上去,又替她理了理头上钗环、身上衣饰,这才退到一旁。
“大家的心思我也明白,这么些年左邻右舍一场,我也不忍见大伙儿受这样的损失。这样吧。我家的大掌柜今天下午会再过来一趟,有什么要求,你们向他提”孟氏看似大方地将这一切都安排下去。可是石咏冷眼旁观,却觉得孟氏有打肿脸充胖子的嫌疑她成功地自己在众人面前昂起了头,却又免不了背上了更多的经济压力,顾着面子,底子却没法儿好看。
孟氏却颇以此为傲。她说完这些,眼见着早先冷语相加的左邻右舍立即又换了嘴脸,就继续昂首说道“各位,旁人都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我只告诉大家一句,我手里的青山上柴够着呢”
石咏听了便明白,孟氏那本册子根本没放在锦官坊铺子里,此后可以继续做她的“生财之道”。连石咏一旁的庆德也都听懂了,面露忧色,大声道“咏哥儿,你瞅你这位二、二她,她到底还是棋高一着啊”他原本想说孟氏是石咏“二婶”,到最后一刻才省起,忍住了没直接说出来。
庆德的话连孟氏都听见了。她忍不住便扶着丫鬟的手,走到石咏与庆德面前,冷笑道“两位大人,还当真是好闲那”
庆德一向不敢得罪这一位,点头哈腰地向孟氏问好。石咏却只轻描淡写地向孟氏点了点头,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话确实是没错。可是夫人想清楚了,您的青山,到底是什么,到底是一本不会说话的簿子,还是别的什么。”
石咏此刻不得不暗自感慨,这孟氏是不是智商下降,所以连出昏招。连庆德都看出来那本簿子不在锦官坊了,孟氏还得意洋洋地丝毫不曾觉察。
不管怎样,石唯与石真都姓石,而且这两个孩子都没有什么过错。石咏看在这两个隔房的弟妹面上,少不得还要点醒孟氏一回。于是他认真说完这一句,不再多说,只紧紧盯着孟氏。
孟氏刚听见的时候,眼带蔑视,望着石咏,对他所说的不屑一顾。石咏的表情却始终不变。孟氏便渐渐皱起了眉头,“你的意思是说”
她陡然想起了什么,双眼瞬间睁大,眼里流露出恐惧,也死死地盯着石咏“你是说,我”
石咏见她已经想到,便点到即止,转身便走。庆德两下里瞅了瞅,连忙追随石咏而去,口中道“茂行,茂行你等等我”
只留孟氏一个站在锦官坊已经被烧毁的铺子跟前,遍体生寒,已近盛夏的天气,孟氏几乎从头顶到足尖,都忍不住地发起抖来。
距离锦官坊烧去没几日,石咏便听忠勇伯府那边传来八卦,说是孟氏已经偷偷把膝下的一儿一女送出京城,不知送往哪里去了。京里就只留孟氏一个,单打独斗。
石咏却知道孟氏这样做,并不等于了结。在儿女的平安与保全与利用那本册子之间,她可能只能选择一个。
没隔几日,石咏就接到任命,要出京南下一趟,巡视宁波新成立的海关与通商口岸。除此之外,他还奉了密旨,要到杭州亲眼看一看杭州将军年羹尧的情形。虽说雍正每天都能通过杭州官员的密旨了解年羹尧的动向,但是龙椅上那一位恐怕还是不能放心。石咏作为一名与年羹尧既有过节又有牵连的官员,许是比较中立客观的人选。
这次南下,因有不少理藩院与户部的年轻官员同往,加之石咏的两个双胞胎儿子还未满周岁,如英也走不开,石咏索性没有携带家人同往,而是应承了快去快回。除了石咏那为数不多的随身行李之外,东厢的三件文物自然也被如英安排,装了一只藤箱,由石咏随身带着。
他六月头出发,满打满算着要回京中过中秋的,因此一路上自然是马不停蹄地行船赶路。岂知他刚赶到扬州,如英给他的急信已经先一步送到了扬州,信上记述的则是孟氏的近况。
原来这孟氏除了上回锦官坊的铺子被烧以外,转眼她住的院子也遭了一回火厄。幸好发现得早,没有出什么大事,也没有伤及性命。但问题是孟氏这院子是她租下的,不是她买的。房东听闻孟氏惹上了麻烦,不愿她再继续往下住,索性将孟氏以前预付的租金都退了回去,客客气气地请她搬离。
孟氏无法,只得收拾了箱笼准备搬离。岂料她的手下刚刚将东西搬出宅子,准备装车的时候,不知何处冒出来一群街头混混,当街抢了东西,往四面八方就跑。孟氏拦得了这个,拦不住那个,转眼间东西被人抢去了大半。孟氏立即报官,顺天府的差役帮着找了几日,只追回一些无关痛痒的衣物日用品之类,值钱的物事一样没寻回来
石咏看到这里,掩信沉思,心道这孟氏的处境比他想象得还要糟糕。毕竟只要那册子还在她手上一天,她便始终是旁人的目标一旦她将这册子缴给官府,或是干脆毁了去,她固然不会再成为目标,可是却就此失去唯一的护身符,以后的情形更加堪忧。
这简直就是走进了一个死胡同。
他长长叹了一口气,继续去看如英的来信,却见如英在信上写道那孟氏捡了一日,前来椿树胡同拜见王氏。这一次见面,孟氏颇有托孤之意,明言王氏才是石宏武亲自承认的唯一正妻,而她膝下两个孩子,石唯与石真,都应认王氏做嫡母才是。
孟氏放下身段,苦苦相求王氏庇护自己的一儿一女,反而将王氏给唬住了,再加上王氏一向都是没啥主意的没脚蟹,此刻听到孟氏相求,反而愣住了不敢发一言,也不敢给孟氏任何承诺。
无奈孟氏只能亲上忠勇伯府,请求忠勇伯富达礼庇护膝下儿女,口口声声他们也是上过瓜尔佳氏族谱的,族里有责任庇护。富达礼当即便不软不硬地顶回去,只说是因为族里的原因牵连到这两个孩子的,族里理应庇护;可万一超出瓜尔佳氏宗族能力之外,便实在是爱莫能助了。
石咏见富达礼这话里拒绝之意颇为明显,可是想想也是人之常情,忠勇伯府从未想过与那么多官员对立,凭什么要替孟氏出头。再说,伯府也得有这个出头的能力才行那
如英的信写到这里,基本便将孟氏的情形说完了。她在信的末尾也简要交代了家里的情形,只说大家都好,要石咏放心。
石咏却知道,孟氏基本上已经山穷水尽,走投无路了。唯一的悬念是她最后将怎样处理那本册子,会不会铤而走险。
从扬州继续南下,一路上石咏并未再接到旁的书信,但他本能地知道京里一定出事了。因为他沿路接到邸报,自然见到百官检举,朝中官员纷纷上书弹劾年羹尧,其中不乏“年选”被提拔起来的官员。弹劾的名目更是层出不穷,从年羹尧昔日在四川做官时的结党营私,一直到年羹尧在抚远大将军任上的交横跋扈,甚至年羹尧被降职之后任杭州将军之后的行为都有人弹劾。
弹劾的理由也非常奇葩,说是年羹尧自从任杭州将军以来,每天时常在涌金门前发呆,他是曾经杀伐疆场的年大将军,自带凶悍气质,所以很多百姓都不敢走涌金门,只好绕道岂料这也成了年羹尧的罪状,可见花花轿子人人抬,反过来也是一样眼见着年羹尧眼下失了圣宠,便是人人上来踩一脚。
石咏便知京里孟氏那里一定是出事了,要么是她那本册子被毁,要么册子的内容是通过非官方的渠道流传出去,册子上所涉及的人便尽力出首,告发年羹尧,试图撇清证明自己的“无辜”。
待石咏来到杭州,邸报上的消息已经是年羹尧昔日几名下属李唯钧、孟逢时等,已经尽皆下狱受审,而年羹尧的两个儿子,年斌与年富,已经在青海被就地羁押,等着送回京中。
到了杭州,石咏先去拜见石喻的舅舅王子腾,隐约向王子腾提及他奉旨来看年羹尧的情形。王子腾对石咏面露同情,拍拍这个晚辈的肩道“去看看吧,只是这位依旧总摆着年大将军的谱儿,始终坚信明日京中便会下圣旨,旨意一到他便官复原职了。所以你尽量顺着毛捋,这位不是个好脾气的,须防他当面给你没脸,或者对你不利。”
这些年,王子腾的日子也不好过,史家被抄,贾府被抄了一半,他自己在任上则始终战战兢兢。数年不见,石咏发现他两鬓已然白了一半。
石咏谢过王子腾的提点,也婉拒了王子腾要他带几个人的好意,独自一人便去涌金门见年羹尧。
六月尾的天气,杭州城里骄阳似火,临近西湖的涌金门处倒也有些许凉意。这么热的天气里,年羹尧依旧是杭州将军的全副行头,穿着官袍官靴,独坐在涌金门城门的阴凉处,悠悠地乘凉。
石咏则比年羹尧潇洒得多,他只穿着一身清凉透气的丝麻常服,趿着麻底布鞋,就来到了涌金门。果然如旁人弹劾这年羹尧时所言的,左近百姓,都不敢走这涌金门正因为年羹尧在此处支了一张八仙桌,摆了一副太师椅。远处,几名年羹尧麾下的亲兵悄无声息地侍候护卫,一只小茶炉就顿在不远处的风炉上,一名亲兵执着一柄蒲扇轻轻扇火。这边年羹尧则懒洋洋地提醒一句“这茶呀,还是要蟹眼水才行”
石咏来到年羹尧面前,他官阶比年羹尧低,自然主动上前见礼。年羹尧坐在太师椅上,稍稍抬起眼皮,淡淡地说“自报家门本将军若非必要,不会认识像你这样的人。”
石咏一点儿也不着恼,反而微笑着道“事实上,年将军早已识得本人,不仅识得,怕是还熟悉得很。”
他一口京城口音,年羹尧一听,上半身便从太师椅上支起,紧紧盯着石咏,打量半晌方摇摇头,干脆地道“不认得,你到底是何人”他曾经谋夺石家的扇子,却压根儿不记得石咏的样貌。
石咏自报家门的同时,年羹尧的脸色越发暗沉,上半身也慢慢靠回去,显然记起了石咏是谁,与他有什么纠葛,又曾造成了什么改变。
“下官来杭州公干,顺便来探视将军。”石咏说明来意。
年羹尧陡然眼皮一翻,眼中精光直射,冷飕飕地望着石咏,寒声道“所以你是来奚落本将军的正因为本将军当日曾经皇上进言,提及你家传之物,你便怀恨在心,待见到本将军被降职了,你便得意了告诉你,本将军是昔日皇上钦点的抚远大将军、一等公、太子太保,就算是相中了你家一两把扇子又如何你承望这这件事便能扳倒本将军不成”
石咏却摇摇头,态度极其和煦地道“我来见将军,绝不是为了奚落。可是也想提醒您一句,借着我家扇子的事,告发弹劾将军的,也根本不是我。”
率先告发弹劾年羹尧的,压根儿就不是石咏,而是当初年羹尧自己选定的合谋者贾雨村。
作者有话要说 跟大家说一个事儿,从明天开始起,本文就要改成每天一更了。文文已经接近尾声,还有一个大情节就是收尾完结了。某乔会日更六千加,直到整个文完结,力争有个完整而有力的结局。更新时间暂定每天中午十一点半,如有更改,会事先在作话里说。郑重感谢大家的一路陪伴,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