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我在红楼修文物

391.第391章

    欢迎进入前情回顾环节,寻找隐藏的彩蛋,现新惊喜!宝玉就冲石咏一努嘴,说:石大哥哥既然是金石字画的行家,想必该是听说过的。

    石咏就算是再老实,也知道这是个当众落人薛蟠面子的事儿,他们表兄弟之间无所谓,自己一个外人可就当下他只摇摇头,说:在下孤陋寡闻,这个‘庚黄’却是没怎么听说。

    宝玉听了嘻嘻一笑,命人取笔过来,在手心里写了两个字,举给薛蟠看:别是这两个字吧?其实与‘庚黄’相去不远。1

    众人一看,只见宝玉手里写的是唐寅两个字,一时都笑道:想必就是这唐寅了!

    薛蟠却觉得有点儿没意思,讪笑道:许是一时眼花,看差了。

    宝玉此前见石咏避而不谈,不去得罪薛蟠,大约觉得他有点儿虚伪,当下又追问:石大哥哥,小弟都能想到的,你既是熟知古董文玩,不该不知道这唐寅唐伯虎吧!

    石咏坐在席上,只一本正经地说:薛大爷刚才说了是‘庚黄’,宝二爷也问的是‘庚黄’,我确实是没听说过‘庚黄’,所以答了不知道‘庚黄’

    他一板一眼地一个字一个字说出来,话音未落,雅间里已经笑成一片,唱曲的姑娘手里的琵琶也停了,离官刚给贾琏斟了一杯酒,手里的酒壶险些合在自己身上。

    贾琏笑着拍拍石咏的肩,说:我这石兄弟啊,人特别老实。所以他有个外号,叫做‘石呆子’!你们说说,这外号和谁的特别配?

    自然是薛大爷!

    旁人一起笑,却也无人敢将薛蟠那薛大傻子或是呆霸王的外号直接说出口。

    薛蟠见旁人拿他取笑,倒也不恼,举杯冲石咏一扬,说:石兄弟

    他明明看着比石咏还要小一点儿,却跟着贾琏称呼石咏兄弟。

    难得你我有缘,今日一会,你要是不嫌弃,就喝了这一杯,咱们算是交了这个朋友!话才说罢,薛蟠咕咚一扬脖,将手里的酒盅一饮而尽。

    石咏没法子,只得也将手里的酒干了。对面薛蟠登时露出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

    石咏对这薛蟠的第一印象其实不算坏,薛蟠就算是纨绔,至少也是个颇为直爽豪气的纨绔。可是只是一想到冯渊英莲那档子事儿,石咏就提醒自己,薛蟠同时也是个骄奢强横,没有任何法制观念的纨绔。

    一时酒席散了,石咏别过贾琏等人,见时间还早,索性悠哉悠哉地从前门出来,一路用走的,往椿树胡同溜达过去。

    刚到琉璃厂,忽听有人高声说:去,把他给我带过来!正是薛蟠的声音。

    石咏一扭头,只见薛蟠喝得脸红红的,满脸酒意,脖子后面的领口里正插着一把扇子,正伸手指着自己。

    石咏头一个反应该是脚底抹油,赶紧逃跑,没曾想被薛蟠身边的小厮拦住,恭恭敬敬地请到薛蟠面前,其中一人小心翼翼地向石咏解释:石大爷莫要误会,我们爷是真喝多了些,真没别的意思。

    看着薛蟠这样一副醉醺醺的模样,石咏心里难免想:不能喝,就不要喝这么多么!

    来石兄弟,你来替爷鉴赏下,这‘庚黄’的画

    薛蟠打了一个酒嗝,伸手一撩一家古画字帖铺子门口的竹帘撩开,不是‘庚黄’,这‘糖银’还是‘果银’的画儿,到底是不是真的,值多少钱!

    难为他,醉醺醺的,竟然还记着早先酒席上的事儿。可见这个薛大傻子不学无术,记性,倒也还可以。

    石咏便被薛家的长随拥进了店。

    店主人一见石咏是个十几岁的年轻小伙子,一下子放了心,那笑容就都堆在脸上,引着石咏往店内一张楠木大方桌上过去。那儿摊着一张好画儿。

    这是唐寅唐伯虎的真迹!店主人恭恭敬敬地请石咏过去看,一心想着,以石咏这点儿年纪,待看清了画里的内容,怕是要面红耳赤心猿意马一番,恐怕也没什么心思去细看这画的真假吧。再者,对方这点儿年纪,就算是看,怕也看不出这画里的玄机。

    岂料石咏俯身,见方桌上搁着一柄水晶磨的放大镜2,就先取过来,拿在手里,先看纸色,再看题款名章,之后便转脸去看画中内容。只见他一面看一面点头,低声说:工笔重彩,铁线描劲细流畅,用色浓艳靡丽,艳而不俗。的确是唐寅的风格。

    他手里举着放大镜,竟是仔仔细细将画中人物一一看过,脸上没有半点异样。

    店主人则站在石咏身边,担忧地抖抖胡子,觉得这年轻人行家架势摆得太足,莫非这画儿这画儿落到他眼中,真的只有线条和用色不成?

    石咏一时看过,放下了放大镜,直起身,暗自沉吟。

    旁边薛蟠喷着酒气问:怎样?

    石咏没有马上作答,而是凝神望着画面呆,心中在想:唐寅的画在明代,甚至画家本人在世的时候就伪作极多,市面上十幅里,恐怕有九幅是假的。只不过他对古书画鉴别其实只是一知半解,只能摆个架子出来唬唬人,眼下没有其它的辅助手段和工具,他其实并不能判断这到底是不是真迹。

    他沉吟半晌,忽然觉得画幅上名章处有点儿怪异,赶紧又伸手取了放大镜,打算再看清楚一些。这一动作,立时将店老板唬了一跳,伸手一捂名章,就将这画朝起卷,同时大声地说:薛大爷,您不是说了,要是有这唐寅的画儿,多给您寻几幅吗?小店刚巧又新到了几幅唐伯虎和仇英的画儿,画的都是人物,人物

    刚才那幅画里,显见的是有点儿小猫腻儿了。

    薛蟠一点头:像刚才那样的,有多少拿多少出来,让我石兄弟一一都鉴别鉴别

    店主望着石咏,那脸上的神情,立时有点儿苦。他有种预感,剩下的那些画儿,这能通过石咏这对火眼金睛检视的,恐怕并不多。

    这时恰好外头的热闹给这店老板解了围。

    大买卖,大买卖!

    山西会馆的赵老爷买到了一只周鼎,一只周鼎啊!

    石咏闻言一震:周鼎?

    这听起来怎么这么耳熟?

    他当即转身想要出了这古画字帖铺子,没想到薛蟠比他还喜欢热闹,当即伸手一拍石咏的肩膀,带着三分醉意说:走,看看去!

    店老板见走了这两尊神,悄悄舒了一口气,心想:人不可貌相,以后再遇上这年轻人,仿作绝不能这么轻轻易易地就拿出来了。

    石咏则与薛蟠一道,走进山西会馆看热闹。

    这赵老爷是山西的一名行商,父子两个来京城跑一笔生意,暂住在山西会馆里。老爷子赵德裕酷爱金石,尤其钟情三代及至秦汉时的钟鼎鬲盘彝尊之类器物。其子赵龄石也是个精明能干的商人。

    如今赵老爷子买下的周鼎被放置在山西会馆一进院子的正中,供人参观欣赏。其余进来看热闹的,大多看一眼宝鼎之后,便进去向赵老爷子道贺,恭喜他竟然能买到这样一件宝物。

    石咏却与旁人不同,只管一个人在那只周鼎面前蹲下,盯着这只三足鼎,皱着眉头,仔细打量。

    忽然一个沉闷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看什么看!

    两人作别之后,那名小同窗就转身回到学塾里去了。

    他是夫子的儿子,叫姜鸿祯,是弟弟的朋友呢。石喻向哥哥解释。

    石咏则有些好奇:怎么样?二婶给你做的饼子,中晌够吃吗?

    石家不富裕,平日里大家中饭都只吃饼子咸菜,到了晚上石大娘和王氏会带着大家改善伙食,添上个把荤素搭配的菜,还都将菜里的肉让给两个男孩子。

    石喻早上上学之前,王氏也是往他的书箱里装上几个现烙的饼子。前两天,石喻说饼子不够吃,向王氏又多讨了几个。王氏心疼儿子,哪有不答应的?

    鸿祯觉得我的饼子好吃,我就分给他一半!

    石咏挑挑眉,心想:原来是这样啊

    鸿祯就去自家厨房里,把师娘留给他的一勺炖肉舀出来,咱们俩就一起用饼子夹肉吃。哥,鸿祯家的炖肉可香了。鸿祯却说咱家的饼子做得好,外头脆里头韧,有嚼头。

    二婶王氏的烙饼确实做得很美味,但是石咏却想,怎么听起来好像是这夫子府上的炖肉听起来更诱人呢!

    哥,我和鸿祯是好朋友,我们的东西都不藏私,都是要分给对方的。

    听到弟弟这样说,石咏多少放了心,他原本觉得姜夫子家听上去像是有点儿在暗中帮衬石喻,可现在听来,喻哥儿与同窗该是真友谊,彼此都没有保留的。

    打小的朋友之间单纯的友谊最为可贵。石咏很高兴弟弟在学塾里这么快就有了朋友。

    然而有友谊在,并不意味着没有竞争。石喻一回到家,就自己去打了清水,在石咏给他打磨出来的一块青石板上练起字来。

    鸿祯的字写得也很好,我可不能被他比下去了。石喻一面用功,一面自言自语。

    京城纸贵,上好的宣纸要几百钱才得一刀。石咏便想了个办法,将原本弃置在院子里的一片青石板表面慢慢用砂纸打磨光滑。这片石板吸水程度与宣纸相差仿佛,石喻用毛笔蘸着水慢慢地写,待整片板面写完,前头最早写下的几个字也就干了。如此一来,循环往复,石喻就能好好练字而不用费纸了。

    石咏眼看着弟弟认认真真地练字,心里暗暗舒了口气,心想,看这情形,拜姜夫子为师的事儿,该是稳了。

    他转回自己屋里,将宝镜从怀中取出,放在另外两件器物旁边。

    出奇的是,这卫子夫的金盘与杨玉环的香囊却正在热烈地交谈。香囊一扫此前的哀伤,言语之间似乎非常兴奋。

    石咏仔细听了听,现那两位竟然是在谈音乐。

    这也难怪,卫子夫本就是歌姬出身,而杨玉环则更是精于音律乐理,简直能算是器乐演奏家和舞蹈家了。这两位一旦讨论起乐律和乐器,便大感趣味相投。尤其是杨玉环比卫子夫晚了数百年,无论是乐器还是乐理,唐代较汉代都有很大展。杨玉环所懂的比卫子夫多了不少,当下一样一样讲来,令金盘叹服不已,将香囊好生赞了又赞。

    石咏与宝镜在旁边,则完全插不上话。

    让它们好好聊聊吧!宝镜告诉石咏,一千年了,才好不容易遇上个能谈得来的,在此一聚之后,又不知会天南地北地在哪里了。

    听见宝镜这样说,香囊当即停顿下来,转而问石咏:咏哥儿,你难道会将我们送走,将我们从此分开吗?

    香囊说话的声音应该就是杨玉环本人的声音。石咏手上这三件器物里,宝镜的声音苍劲而豪迈,金盘的声音沉稳而肃穆,然而香囊说起话来,却令人觉得她不过二十许人,声音娇嫩甜美,糯糯的,教人觉得根本无法拒绝。

    香囊这样软语相求,石咏就算是想要开口解释的,这时候也支支吾吾的,无法把话说出口。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宝镜替石咏开了口,咏哥儿让咱们重见天日,能感知这千年之后的人世间,咱们已经很走运了。说到底,咱们只是几具老而不死的物件儿,世事沉浮,就算是一时分开了,过个几年,许是又能重聚了呢?

    石咏轻轻地点头,食人之禄忠人之事,贾琏托付给他修复这两件器物,他便需谨守承诺,将这两件器物修复完成之后,物归原主。

    这两件器物里,尤其是那只木瓜,如今已经摇身一变,成为精美绝伦的银香囊。贾府的人见了之后,未必真的会把这两件东西送进当铺里。所以金盘与香囊的去向,石咏也没本事预知。但他想武皇说得对,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何况京中世家勋贵的圈子就这么大,就算是分开,也许过个几年,也终有机会能重聚呢?

    石咏越是这么被安慰,心里便越百味杂陈。

    他特别特别想让他经手的这些器物都留在自己身边,尤其这些,由他亲手修缮重现光彩甚至通了灵的古董物件儿。

    可是细想想,在现代的时候不也是这样吗?有时他们那些研究员一连忙碌了好几个月,才成功修缮的一批文物,说送走就送走了,那时候心里还真是会空落落的难受。可是一旦他走在博物馆的大厅里,看见人们围着展柜隔着玻璃观赏文物,听到一声声赞叹的时候,却立即感受到无限满足。

    被修复的器物能得到更多人的欣赏,本是他心底的小小愿望。

    只不过,无论如何,他都希望这些老物件儿能得到妥善的对待。

    几天之后就是石咏与贾琏约定的日子,两人在琉璃厂碰了面,贾琏还是扯了石咏去上回那家食肆,一坐下就兴致勃勃地问:怎么样,得了吗?

    他见石咏还是带了上次那两只锦盒,当即捧了第一只,说:这只赵飞燕的金盘

    不是,是卫子夫的金盘!

    石咏若无其事地纠正。

    贾琏:你这样说也对!这不能年代能再早些,更值些钱么?

    顿了片刻,贾琏省过来:不对,赵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有这个名头在,才最值钱!

    卫皇后虽然出身歌者,可是当年也一样善舞。你回头这么说,准保旁人觉得耳目一新。而且,卫后是位贤后,这金盘,即便堂堂正正搁在正堂里,也没人会说嘴的。

    石咏向贾琏委婉解释,隐隐约约地听见金盘在锦盒里向他致谢。

    贾琏想想也是,点头应了,打开锦盒,只见里面重新鎏过金的圆盘华贵璀璨,与原先简直不是一个器物,可是仔细看,却见金盘表面的卷草纹却依然清晰如旧,与原来的一模一样。

    贾琏啪的一声扣上盒盖,抬起头,带着难以置信的表情盯着石咏:好家伙,看不出来,你这小子,真不简单!

    重新鎏金之后的金盘太过精美,令贾琏有点儿不相信这东西竟是他家的。

    石兄弟,你是怎么学会这手艺的呀?贾琏冷不丁就问。

    这个么石咏笑了笑,琏二爷住惯了内城,不知我们这些外城长大的小孩子家从小就在各种手工作坊里到处跑来跑去玩儿的,看得多了,也就会了一点儿。上回凑巧,修了一只碗,叫杨掌柜见到了,他就将我记住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