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第189章
石咏对广州那位傅云生的敬仰之情有如滔滔江水,晓得人家铁定是学好了理化,穿到哪个时空都不怕。这煤油,铁定是傅云生进口了石油之后炼化的产物,而这些沥青,应当就是炼煤油之后的副产品,傅云生不愿浪费,一并就叫人送到他这儿来消化了。
相形之下,他这个研究古代工艺美术出身的文艺小青年简直是个彻头彻尾的理科学渣,若不是碰巧曾研究过古代玻璃的成分,又有工匠相帮,他哪儿能做出玻璃来啊!
当下石咏激动地问了那管事,问这一次从南边进了多少煤油与沥青进京。管事答曰煤油五百缸,沥青五百桶,说是一个月之后还会再抵京一批,数量是现在的两倍。石咏掂量掂量,觉得这两样东西都是急需,这点儿哪儿够。
他有心写封信给傅云生,岂料薛家管事这时候将傅云生写给石咏的信取了出来,说:“对不住,石大爷,险些将这信给忘了。”
石咏知道对方是个“同乡”,但没想到对方竟先给自己来了信。他一拆信纸,扫了一眼,只见信上都是字母,心里难免紧张,毕竟好长时间没用过外语了。可是他仔细一看,却发现对方其实也没有难为他,这信上写的乃是汉语拼音。
只见对方笔迹粗豪,一个个字母倾斜到似乎要飞起。石咏慢慢读着,发现对方写了一行话:时机未至,等有机会我联系你!
除了这行话之外,信的末尾还龙飞凤舞了一行大字,石咏依样读来,竟是“小子不赖”四个字。他一怔,心想对方怎么知道自己是个年轻小子,瞥眼一看薛家管事,石咏又明白了,定是这管事给透出去的。
薛家管事马上腆着脸夸石咏:“没想到石大爷连洋人的文字都看得懂。”
石咏少不了也装装样子,板着脸说:“这算不得什么,皇上,还有好几位皇子阿哥,都是看得懂洋文的……”
康熙早年间与欧洲传教士往来较多,对西学又感兴趣,能看得懂洋文自然没什么。他膝下好几位阿哥,据传也看得懂洋文,其中就有九阿哥、十六阿哥……
石咏一想起九阿哥心里就敲响警钟:看来,他还得将这信毁去,免得叫人发现了这是“假”洋文。
见过薛家管事,石咏安排将南边采买来的东西先送到城外玻璃厂。那里对库存有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因此煤油虽然是易燃品,可也有人能好生照看,免得生什么祸事。
将这一切都安排妥当,石咏便赶去金鱼胡同见十三阿哥。这时天色已晚,石咏原没想到十三阿哥府上会有客,岂料被府上管事迎进外书房,才见到雍亲王正盘腿坐在十三阿哥外书房的炕上,鼻梁上架着眼镜儿,正刷刷地奋笔疾书。
石咏向他问安,雍亲王也只抬起眼,冲石咏看了一眼,说:“你回你的事儿,不用理我!”说着,又伏低了继续书写。
十三阿哥则与石咏坐在一旁的酸枝木书桌边。石咏今天正好带了一具煤油灯灯具过来,这是他在玻璃厂的研发处新打造出来的,与煤油灯的“军需版”不同,是煤油灯的“民间版”,是石咏打算先解决了军中用度之后,再开发出来在民间售卖的。
石咏将那盛着煤油灯的匣子先取了出来,连匣子一道放在书桌上,接着便向十三阿哥交代了南面得了煤油与沥青两样的事儿。
十三阿哥听说煤油可以先紧着军中的用度,而沥青则可以用于筑路、防水等多项用途,不禁念了一声佛,连声说太好了。
旁边雍亲王也忍不住抬头看了十三阿哥一眼。
十三阿哥登时笑道:“四哥,这不是近朱者赤么?平日听您念佛念得多了,我也多些佛性。您瞧这不是老天保佑,心想事成么,早先茂行制的油灯,如今就寻到了合适的灯油供应了。不止有灯油,还有另一样好物,叫什么沥青的!”
石咏冲十三阿哥点点头。
这时候雍亲王似乎已经将一封书信写完了,一面将纸笺装起来,一面说:“可茂行刚才不也提了,那是要靠从海外采买才能造得出来么?若是以后需要更多,岂不是真金白银都就此要往海外流出去?”
石咏却不这么认为。他大致知道这个时空的海外贸易情况,知道中华海关每年向外出口大量的丝绸、茶叶、瓷器,关银乃是净流入,而且顺差惊人。借这样的顺差与盈余,多进口些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型商品岂不是好?再者,海关即使是在进口货物的时候,也一样会抽关税,海关的银子,会都流到中央财政的兜儿里。
若是顺差得太久了,教那些往来贸易的海商无利可图,积怨日深,对中华未必有利。对方既然海上实力强大,远隔重洋照样能来到广州等口岸进行贸易,想必在航海、星象、甚至火器上都有些建树,不可小觑。与其为将来留下隐患,倒不如借着进口物资的机会,让海商多少也能赚点儿,双方各取所需,互不相扰,以求共同发展。
石咏不算是个善于表达的人,但好歹也将自己想说的一条条都表述出来。对面十三阿哥与从头至尾都冷着脸的雍亲王,石咏虽然心头发怵,可还是将该说的都说了,没有保留。
雍亲王盯着石咏不说话,十三阿哥则问:“茂行,这些,难道也是你幼年时比邻而居的那名广州工匠所说的吗?”
这个……石咏挠挠头,赶紧解释:“回十三爷的话,这个不止是卑职幼年的见闻,早先薛家管事有提起广州口岸的观感,卑职才琢磨出这些来的。”
十三阿哥登时舒畅地笑了,说:“这才是么,若真有这么神的工匠,我真想命人去广州,将你口中的这人物给找出来。”
十三阿哥这里总算混了过去,雍亲王那边却没有那么好糊弄,只见这一位始终盯着石咏,看得他心里直发毛。
好在最后雍亲王舒了口气,摇摇头,说:“年轻人,虽说观点新颖,可还是有欠周详,欠考虑啊欠考虑。”
石咏无语,心道感情刚才这一位一直盯着自己不做声,是自己又在心里想了一番海贸的事儿啊!
不过,他承认他所想的偏幼稚,且一知半解,可他还是希望所说的话对未来的上位者能有一星半点的触动。
雍亲王清了清嗓子,正要点拨石咏他刚才哪里说得“欠考虑”,这边十三阿哥府上的管事进来,向外书房里的人躬身禀报:“回爷的话,十四爷来了。”
石咏一惊,不便再坐着,当即站了起来,他刚刚起身,门外头就已经响起一声响亮的招呼:“四哥,你也在!”
早年间石咏在十三阿哥那次生辰宴上见过十四阿哥一面,但是没什么交流,倒是没想到今日能见到这一位与雍亲王同胞手足二人一起同框。
石咏见到十四阿哥进来,依礼向对方问安。十三阿哥便微笑着提醒:“十四弟还记得么,这是二嫂的侄儿,如今跟着小十六当差的那个。”
借着这个机会,石咏偷眼又打量一番十四阿哥,上次十三阿哥府上黄带子太多,他实在是没机会一一仔细辨认。只见这位十四阿哥与雍亲王在一处,确实眉眼颇为相像,可见得是同胞手足。然而十四阿哥年纪尚轻,身形也更加魁梧壮实,面相略有些坦白;相形之下,四爷雍亲王则显得更加秀逸些,当然脸上的神情则要更加肃穆,一点儿笑意也无。
十四阿哥随意一挥手,连声叫石咏起来,说:“当然记得。对了四哥在十三哥这儿商量什么?十三哥还召了这个小子来见,是不是造办处又做出什么有趣的物事了?”
十三阿哥没说话,他略微觉得十四阿哥缺了些礼数,不等人招呼就自说自话地闯进来——他和这位弟弟,关系着实还没好到这程度。再者十三阿哥也有些拿不准,不知道该不该让十四阿哥见到石咏等人制的煤油灯。
然而雍亲王却冲十四阿哥点了点头,说:“这小子又琢磨出了个什么……灯。刚到这儿还没来得及看呢。”
在这位冷面王的心中,可能他们刚才讨论的海贸问题,比石咏他们造出的煤油灯更为紧要,在思虑周全之前,雍亲王不想教十四阿哥知道。
十四阿哥的目光,在两位兄长的脸上一转,又落回到石咏这儿:“你叫什么来着……瓜尔佳,瓜尔佳·石咏,想起来了……”
石咏却真的无语了,他从头到尾都姓石啊!
“……什么新奇玩意儿,爷也一并见识见识。”十四阿哥口气亲昵,与人自来熟,仿佛已经认识了石咏一辈子。
石咏看了看沉默不语的十三阿哥,又想明白了雍亲王的心思,忽然灵机一动,答道:“回十四爷的话,这是玻璃厂新造出来的,叫做‘美人灯’!”
“美人灯?”三位皇子阿哥齐齐地问。
雍亲王脸上登时有点儿不屑,十三阿哥一怔,随即悟了些什么,微笑起来;而十四阿哥则看看石咏这副年轻面孔,露出一脸坏笑,说:“做个灯还能想着美人儿,来,叫爷也见见,什么叫美人灯!”
石咏当即讪笑道:“十四爷见笑了。这不是有句老话叫‘美人灯吹吹就坏了’吗?我们这这具灯是玻璃制的,即使有大风吹着,也是吹不坏的。”
说着他当真伸手,从十三阿哥面前的匣子里,将他早先准备当做“民用”拳头产品的煤油灯给取了出来。
只见这煤油灯最主要的部件灯罩呈梨形,靠近灯座附近是优美的一条弧线,越往上越细,最终成为一条细细的玻璃管。整个灯的造型瘦长,远远看去,那形态,倒真的有点儿美人儿的意思。
十三阿哥见到石咏设计的这柄灯,忍着笑说:“可见得是‘美人灯’的意思了。”
雍亲王则点点头,赞了一句:“还成!”
石咏登时受宠若惊,他估摸这自己这柄灯,就是因为灯罩的线条流畅优美简洁,才得了雍亲王的两字赞许——以雍亲王的审美,这声赞许,是多么值得人激动啊。
石咏内心书写成就感的小本本上,登时又划了个勾。
然而十四阿哥见不过是个器型较美的灯具,登时便失了兴趣。此前十三阿哥的玻璃厂在拍卖会上卖过磨砂玻璃灯罩,所以十四阿哥也不觉得吃惊或是新奇,因此他也没怎么看这煤油灯灯座上的复杂构造,便扭过头,对雍亲王与十三阿哥说:“四哥,十三哥,今天弟弟刚得到的消息,策旺阿拉布坦遣将进藏,西面有变!”
雍亲王与十三阿哥一听,都是大吃一惊,齐齐问:“可是真的?”
雍亲王又补了一句:“兵部的消息?”
十四阿哥郑重地点了点头。
旁边石咏尴尬了,连忙道:“卑职……卑职应该回避一下……”
十四阿哥一伸手拍在他肩膀上,说:“没事儿,你不是自己人么?听着也不打紧!”
石咏难免心里吐槽——谁跟你自己人啊!十四阿哥将这么大的军政要事四下里传播,丝毫也不避忌,这不能不教石咏对这位的观感直线坠落:这位,若不是神经大条,便是另有所图吧!
眼下他只能老实装隐形人,免得四和十三两位真将他认作了某人的自己人。
这时十四阿哥郑重说:“兵部刚得的消息,策妄阿拉布坦派台吉大策凌敦多布带了兵,从伊犁出发,现在应该已经进藏了。两位哥哥,弟弟是一听到这消息,就赶来通知哥哥们了。”
这时雍亲王与十三阿哥互视一眼,恐怕也想到了石咏适才曾想到的。
十四阿哥与胞兄不算要好,与十三阿哥也不算亲近,这突如其来送消息上门,总透着些诡异。
“两位哥哥,消息已经送到了,小弟要再赶回兵部,与兵部几位大人再商议一阵,就不扰两位哥哥了。弟弟告辞!”
十四阿哥说着向雍亲王与十三阿哥拱拱手,随即告辞。
屋内登时又只留下三人,十三阿哥望望兄长,叹息一声,说:“若是西北有变,四哥这里,钱粮上又要为难了。”
雍亲王点点头,说:“就怕会苦了寻常百姓。”
十三阿哥沉默了一阵,抬起头,果断对石咏说:“眼下是台吉大策凌敦多布将将入藏,距离西北要用兵怕还有一段时日。石咏,咱们趁着这个机会,将早先筹划的那几件军需,一鼓作气,全制出来。石咏,你可做得到?”
石咏一凛,觉得十三阿哥在这只言片语之间激发了前所未有的豪气,只这简简单单一句问话,便似正在大帐中运筹帷幄一般,决心非凡。
石咏赶紧应道:“做得到的,技术都已经成熟,工匠也都已训练出来,只要十三爷一声令下,马上就能大批量产出。”
十三阿哥所惦记的军需,就是单筒、双筒的“瞭望镜”,以及防风、避水,携带方便的手提式煤油灯。
旁边雍亲王也为十三阿哥的这份态度而动容,突然一拍炕桌,说:“老十三,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你……你可是有这份心,想要请命出征?若是这样,哥哥便全力向皇阿玛举荐你,老十三……”
相形之下,他这个研究古代工艺美术出身的文艺小青年简直是个彻头彻尾的理科学渣,若不是碰巧曾研究过古代玻璃的成分,又有工匠相帮,他哪儿能做出玻璃来啊!
当下石咏激动地问了那管事,问这一次从南边进了多少煤油与沥青进京。管事答曰煤油五百缸,沥青五百桶,说是一个月之后还会再抵京一批,数量是现在的两倍。石咏掂量掂量,觉得这两样东西都是急需,这点儿哪儿够。
他有心写封信给傅云生,岂料薛家管事这时候将傅云生写给石咏的信取了出来,说:“对不住,石大爷,险些将这信给忘了。”
石咏知道对方是个“同乡”,但没想到对方竟先给自己来了信。他一拆信纸,扫了一眼,只见信上都是字母,心里难免紧张,毕竟好长时间没用过外语了。可是他仔细一看,却发现对方其实也没有难为他,这信上写的乃是汉语拼音。
只见对方笔迹粗豪,一个个字母倾斜到似乎要飞起。石咏慢慢读着,发现对方写了一行话:时机未至,等有机会我联系你!
除了这行话之外,信的末尾还龙飞凤舞了一行大字,石咏依样读来,竟是“小子不赖”四个字。他一怔,心想对方怎么知道自己是个年轻小子,瞥眼一看薛家管事,石咏又明白了,定是这管事给透出去的。
薛家管事马上腆着脸夸石咏:“没想到石大爷连洋人的文字都看得懂。”
石咏少不了也装装样子,板着脸说:“这算不得什么,皇上,还有好几位皇子阿哥,都是看得懂洋文的……”
康熙早年间与欧洲传教士往来较多,对西学又感兴趣,能看得懂洋文自然没什么。他膝下好几位阿哥,据传也看得懂洋文,其中就有九阿哥、十六阿哥……
石咏一想起九阿哥心里就敲响警钟:看来,他还得将这信毁去,免得叫人发现了这是“假”洋文。
见过薛家管事,石咏安排将南边采买来的东西先送到城外玻璃厂。那里对库存有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因此煤油虽然是易燃品,可也有人能好生照看,免得生什么祸事。
将这一切都安排妥当,石咏便赶去金鱼胡同见十三阿哥。这时天色已晚,石咏原没想到十三阿哥府上会有客,岂料被府上管事迎进外书房,才见到雍亲王正盘腿坐在十三阿哥外书房的炕上,鼻梁上架着眼镜儿,正刷刷地奋笔疾书。
石咏向他问安,雍亲王也只抬起眼,冲石咏看了一眼,说:“你回你的事儿,不用理我!”说着,又伏低了继续书写。
十三阿哥则与石咏坐在一旁的酸枝木书桌边。石咏今天正好带了一具煤油灯灯具过来,这是他在玻璃厂的研发处新打造出来的,与煤油灯的“军需版”不同,是煤油灯的“民间版”,是石咏打算先解决了军中用度之后,再开发出来在民间售卖的。
石咏将那盛着煤油灯的匣子先取了出来,连匣子一道放在书桌上,接着便向十三阿哥交代了南面得了煤油与沥青两样的事儿。
十三阿哥听说煤油可以先紧着军中的用度,而沥青则可以用于筑路、防水等多项用途,不禁念了一声佛,连声说太好了。
旁边雍亲王也忍不住抬头看了十三阿哥一眼。
十三阿哥登时笑道:“四哥,这不是近朱者赤么?平日听您念佛念得多了,我也多些佛性。您瞧这不是老天保佑,心想事成么,早先茂行制的油灯,如今就寻到了合适的灯油供应了。不止有灯油,还有另一样好物,叫什么沥青的!”
石咏冲十三阿哥点点头。
这时候雍亲王似乎已经将一封书信写完了,一面将纸笺装起来,一面说:“可茂行刚才不也提了,那是要靠从海外采买才能造得出来么?若是以后需要更多,岂不是真金白银都就此要往海外流出去?”
石咏却不这么认为。他大致知道这个时空的海外贸易情况,知道中华海关每年向外出口大量的丝绸、茶叶、瓷器,关银乃是净流入,而且顺差惊人。借这样的顺差与盈余,多进口些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型商品岂不是好?再者,海关即使是在进口货物的时候,也一样会抽关税,海关的银子,会都流到中央财政的兜儿里。
若是顺差得太久了,教那些往来贸易的海商无利可图,积怨日深,对中华未必有利。对方既然海上实力强大,远隔重洋照样能来到广州等口岸进行贸易,想必在航海、星象、甚至火器上都有些建树,不可小觑。与其为将来留下隐患,倒不如借着进口物资的机会,让海商多少也能赚点儿,双方各取所需,互不相扰,以求共同发展。
石咏不算是个善于表达的人,但好歹也将自己想说的一条条都表述出来。对面十三阿哥与从头至尾都冷着脸的雍亲王,石咏虽然心头发怵,可还是将该说的都说了,没有保留。
雍亲王盯着石咏不说话,十三阿哥则问:“茂行,这些,难道也是你幼年时比邻而居的那名广州工匠所说的吗?”
这个……石咏挠挠头,赶紧解释:“回十三爷的话,这个不止是卑职幼年的见闻,早先薛家管事有提起广州口岸的观感,卑职才琢磨出这些来的。”
十三阿哥登时舒畅地笑了,说:“这才是么,若真有这么神的工匠,我真想命人去广州,将你口中的这人物给找出来。”
十三阿哥这里总算混了过去,雍亲王那边却没有那么好糊弄,只见这一位始终盯着石咏,看得他心里直发毛。
好在最后雍亲王舒了口气,摇摇头,说:“年轻人,虽说观点新颖,可还是有欠周详,欠考虑啊欠考虑。”
石咏无语,心道感情刚才这一位一直盯着自己不做声,是自己又在心里想了一番海贸的事儿啊!
不过,他承认他所想的偏幼稚,且一知半解,可他还是希望所说的话对未来的上位者能有一星半点的触动。
雍亲王清了清嗓子,正要点拨石咏他刚才哪里说得“欠考虑”,这边十三阿哥府上的管事进来,向外书房里的人躬身禀报:“回爷的话,十四爷来了。”
石咏一惊,不便再坐着,当即站了起来,他刚刚起身,门外头就已经响起一声响亮的招呼:“四哥,你也在!”
早年间石咏在十三阿哥那次生辰宴上见过十四阿哥一面,但是没什么交流,倒是没想到今日能见到这一位与雍亲王同胞手足二人一起同框。
石咏见到十四阿哥进来,依礼向对方问安。十三阿哥便微笑着提醒:“十四弟还记得么,这是二嫂的侄儿,如今跟着小十六当差的那个。”
借着这个机会,石咏偷眼又打量一番十四阿哥,上次十三阿哥府上黄带子太多,他实在是没机会一一仔细辨认。只见这位十四阿哥与雍亲王在一处,确实眉眼颇为相像,可见得是同胞手足。然而十四阿哥年纪尚轻,身形也更加魁梧壮实,面相略有些坦白;相形之下,四爷雍亲王则显得更加秀逸些,当然脸上的神情则要更加肃穆,一点儿笑意也无。
十四阿哥随意一挥手,连声叫石咏起来,说:“当然记得。对了四哥在十三哥这儿商量什么?十三哥还召了这个小子来见,是不是造办处又做出什么有趣的物事了?”
十三阿哥没说话,他略微觉得十四阿哥缺了些礼数,不等人招呼就自说自话地闯进来——他和这位弟弟,关系着实还没好到这程度。再者十三阿哥也有些拿不准,不知道该不该让十四阿哥见到石咏等人制的煤油灯。
然而雍亲王却冲十四阿哥点了点头,说:“这小子又琢磨出了个什么……灯。刚到这儿还没来得及看呢。”
在这位冷面王的心中,可能他们刚才讨论的海贸问题,比石咏他们造出的煤油灯更为紧要,在思虑周全之前,雍亲王不想教十四阿哥知道。
十四阿哥的目光,在两位兄长的脸上一转,又落回到石咏这儿:“你叫什么来着……瓜尔佳,瓜尔佳·石咏,想起来了……”
石咏却真的无语了,他从头到尾都姓石啊!
“……什么新奇玩意儿,爷也一并见识见识。”十四阿哥口气亲昵,与人自来熟,仿佛已经认识了石咏一辈子。
石咏看了看沉默不语的十三阿哥,又想明白了雍亲王的心思,忽然灵机一动,答道:“回十四爷的话,这是玻璃厂新造出来的,叫做‘美人灯’!”
“美人灯?”三位皇子阿哥齐齐地问。
雍亲王脸上登时有点儿不屑,十三阿哥一怔,随即悟了些什么,微笑起来;而十四阿哥则看看石咏这副年轻面孔,露出一脸坏笑,说:“做个灯还能想着美人儿,来,叫爷也见见,什么叫美人灯!”
石咏当即讪笑道:“十四爷见笑了。这不是有句老话叫‘美人灯吹吹就坏了’吗?我们这这具灯是玻璃制的,即使有大风吹着,也是吹不坏的。”
说着他当真伸手,从十三阿哥面前的匣子里,将他早先准备当做“民用”拳头产品的煤油灯给取了出来。
只见这煤油灯最主要的部件灯罩呈梨形,靠近灯座附近是优美的一条弧线,越往上越细,最终成为一条细细的玻璃管。整个灯的造型瘦长,远远看去,那形态,倒真的有点儿美人儿的意思。
十三阿哥见到石咏设计的这柄灯,忍着笑说:“可见得是‘美人灯’的意思了。”
雍亲王则点点头,赞了一句:“还成!”
石咏登时受宠若惊,他估摸这自己这柄灯,就是因为灯罩的线条流畅优美简洁,才得了雍亲王的两字赞许——以雍亲王的审美,这声赞许,是多么值得人激动啊。
石咏内心书写成就感的小本本上,登时又划了个勾。
然而十四阿哥见不过是个器型较美的灯具,登时便失了兴趣。此前十三阿哥的玻璃厂在拍卖会上卖过磨砂玻璃灯罩,所以十四阿哥也不觉得吃惊或是新奇,因此他也没怎么看这煤油灯灯座上的复杂构造,便扭过头,对雍亲王与十三阿哥说:“四哥,十三哥,今天弟弟刚得到的消息,策旺阿拉布坦遣将进藏,西面有变!”
雍亲王与十三阿哥一听,都是大吃一惊,齐齐问:“可是真的?”
雍亲王又补了一句:“兵部的消息?”
十四阿哥郑重地点了点头。
旁边石咏尴尬了,连忙道:“卑职……卑职应该回避一下……”
十四阿哥一伸手拍在他肩膀上,说:“没事儿,你不是自己人么?听着也不打紧!”
石咏难免心里吐槽——谁跟你自己人啊!十四阿哥将这么大的军政要事四下里传播,丝毫也不避忌,这不能不教石咏对这位的观感直线坠落:这位,若不是神经大条,便是另有所图吧!
眼下他只能老实装隐形人,免得四和十三两位真将他认作了某人的自己人。
这时十四阿哥郑重说:“兵部刚得的消息,策妄阿拉布坦派台吉大策凌敦多布带了兵,从伊犁出发,现在应该已经进藏了。两位哥哥,弟弟是一听到这消息,就赶来通知哥哥们了。”
这时雍亲王与十三阿哥互视一眼,恐怕也想到了石咏适才曾想到的。
十四阿哥与胞兄不算要好,与十三阿哥也不算亲近,这突如其来送消息上门,总透着些诡异。
“两位哥哥,消息已经送到了,小弟要再赶回兵部,与兵部几位大人再商议一阵,就不扰两位哥哥了。弟弟告辞!”
十四阿哥说着向雍亲王与十三阿哥拱拱手,随即告辞。
屋内登时又只留下三人,十三阿哥望望兄长,叹息一声,说:“若是西北有变,四哥这里,钱粮上又要为难了。”
雍亲王点点头,说:“就怕会苦了寻常百姓。”
十三阿哥沉默了一阵,抬起头,果断对石咏说:“眼下是台吉大策凌敦多布将将入藏,距离西北要用兵怕还有一段时日。石咏,咱们趁着这个机会,将早先筹划的那几件军需,一鼓作气,全制出来。石咏,你可做得到?”
石咏一凛,觉得十三阿哥在这只言片语之间激发了前所未有的豪气,只这简简单单一句问话,便似正在大帐中运筹帷幄一般,决心非凡。
石咏赶紧应道:“做得到的,技术都已经成熟,工匠也都已训练出来,只要十三爷一声令下,马上就能大批量产出。”
十三阿哥所惦记的军需,就是单筒、双筒的“瞭望镜”,以及防风、避水,携带方便的手提式煤油灯。
旁边雍亲王也为十三阿哥的这份态度而动容,突然一拍炕桌,说:“老十三,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你……你可是有这份心,想要请命出征?若是这样,哥哥便全力向皇阿玛举荐你,老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