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广场协议
日本广岛,秋间化工机株式会社的副总裁办公室,米内隆吉正在向自己的属下大发雷霆:
“怎么回事,厄瓜多尔的化工厂项目,为什么被荷兰人抢走了?去年我去厄瓜多尔访问的时候,已经和他们的工业部长谈好了,你们需要做的只是落实合同条款而已,居然还能把项目给弄丢了,你们到底做了什么?”
销售总监森重士垂着头,听着上司的咆哮,不敢插嘴。秋间会社是一家家族企业,总裁是个不管事的老头,会社的日常事务都是由副总裁米内隆吉负责的。米内隆吉今年已经奔60了,身体依然很健壮,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脾气日长,手下都害怕他。
好不容易等到米内隆吉嚷完了,森重士这才怯生生地抬起头来,说道:“副总裁,你听我解释。这个化工厂项目,目前厄瓜多尔方面还没有最终确定交给谁做,只是倾向于交给荷兰人。出现这个变故的主要原因,是日元在过去半年中的持续升值,厄瓜多尔方面觉得价格上难以承受,所以转向了荷兰人。”
“日元升值?”米内隆吉脸色阴沉,“又是因为日元升值,我也不知道政府那些人都在想什么,日元再这样升下去,我们这些做实业的都要完蛋了。”
日元升值是从去年9月的广场协议开始的,而广场协议的缘由,则要追述到更早的时期。
上世纪50年代,日本还是一个刚刚从战败之中爬起来的弱国,工业水平低下,产品缺乏竞争力。当时,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是300比1,这个汇率水平还是比较符合实际购买力状况的。
60年代至70年代,日本经济经历了20年的高速增长,日本企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品逐渐拥有了竞争力,开始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而与此同时,日元的汇率并没有明显提高,与购买力相比,日元的币值就显得严重低估了。日元低估的结果,是日本商品相比欧美商品,尤其是相比美国商品,有了明显的价格优势,这一点与后世中国商品的情况颇为相似。
与日本类似,二战的另一个战败国联邦德国在此时也表现出了咄咄逼人的态势,大量德国制造的商品行销全球,侵占着英美等国家的既得利益。
与日本、德国的高速增长相对应,英美等国经济陷入了长期的滞胀,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各种经济刺激手段,却仍然无法让国家走向振兴。英美的大财团经过研究,认为本国经济的萧条主要来自于日、德的竞争,而日、德的竞争优势,又在于它们“操纵汇率”,低估币值,实行变相的倾销。
上述的指责,又与新世纪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指责如出一辙,太阳底下从来没有新鲜事,这也是一个证明吧。
为了打击日、德的出口,1985年9月,美、日、西德、法、英五国的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召开会议,达成了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的协议,俗称“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的核心内容,是要求日元、马克对美元实施升值,从而改善美国的外贸条件,遏制日本、德国商品的竞争力。这个协议对于日、德的经济是不利的,但他们却无法反对,尤其是日本,作为在政治上完全依附于美国的一个附庸,只能眼睁睁地等着别人剪自己的羊毛。
广场协议之前,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为250比1,在三个月时间里,汇率便上升到了200比1。至1986年年底,更进一步上升至152比1。
日元的大幅度升值,导致了日本的出口商品价格上升。原来250日元的商品,在美国市场上标价是1美元,美元,老百姓自然就会减少对日本商品的购买,转而购买美国商品,从而失去美国制造业的复兴。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分析。美国制造业的衰退,并不仅仅是由于日本人的竞争所导致的,美国社会自身的原因也是不容忽视的。广场协议推高了日元汇率,打击了日本商品,但随即来自于东南亚的商品便取代日本商品,成为美国企业的新的竞争者。再往后,传说中的“中国制造”开始发威,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此时正是广场协议签订之后半年的时间,日元升值带来的影响已经呈现。如厄瓜多尔化工厂的这个项目,秋间会社最早向厄瓜多尔方面的报价是100亿日元,相当于4000万美元的样子,而随着日元升值,100亿日元就变成了5000万美元,凭空多出来1000万美元,人家当然要重新考虑一下。
类似于这样的事情,在过去几个月里已经发生了好几回了。有些客户提出希望降价,回到原来的价位上,有些客户则开始寻求其他的供货方,毕竟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其他国家也能生产同类设备的。凭心而论,即便在日元升值之后,日本产品依然是比较便宜的,这得益于日本比欧洲更低的劳动力成本,但客户的心理就这么奇怪,人家觉得欧洲人的价格高,肯定是东西更好。过去因为你的东西便宜,大家选了你,现在你的东西涨价了,人家还不如再加点钱,买更好的东西。
日元升值对于日本企业来说,有利有弊。有利的一面就是用日元去国际市场上买东西的时候,日元更值钱了。而弊端则在于,按日元报价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显得更贵了,会失去一部分市场。
这其实也与新世纪的中国相似,人民币升值之后,出国旅游的人觉得开心了,因为人民币比过去更值钱了。而出口型的企业就难受了,东西不好卖了,外国客商都转向什么越南、孟加拉之类的地方采购去了。
“副总裁,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森重士硬着头皮说道,“因为日元升值,咱们的产品竞争力正在下降,韩国人正在抢我们的市场。如果我们不能改变这个情况,咱们就会失去很多传统市场,而这又会使我们的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啊。”
“可是日元升值是大藏省那些官僚搞出来的事情,我们还能怎么办?”米内隆吉没好气地说道。
森重士道:“日元升值是我们改变不了的事情,我们能做的,就是相应地降低一些我们的产品价格,向客户让出一部分利润。否则的话,我们根本就无法拿到订单。”
“上个月,咱们不是已经搞过一轮降价吗?我们的30万吨化肥成套设备的交钥匙价格下降了3%。”米内隆吉道。
森重士苦笑道:“这个降价幅度根本不足以抵销日元升值的影响。日元升值的幅度是25%,我们光下降3%的价格有什么用?”
米内隆吉质疑道:“你不会是要求公司把产品价格下降20%吧?如果是这样,咱们还能有利润吗?”
森重士道:“下降20%倒也不必,如果能够下降10%左右,我觉得我们还是有希望挽回厄瓜多尔那个项目的,在其他的项目上,我们也会有更强的竞争力。”
米内隆吉道:“这不可能,价格下降10%,咱们的利润就非常微薄了。目前国内的物价上涨得非常快,咱们的雇员工资也在不断提高。成本提高了,咱们不涨价都算是很不容易了,怎么可能还把价格下降10%呢?”
“如果是这样,那就麻烦了。”森重士有些郁闷了,他是负责营销的,对于生产方面的情况不了解,也没法说什么。
“可是,副总裁,韩国人的设备报价,能够比我们低15%以上,是不是我们还没有发掘出公司的潜力呢?”森重士的助理多田吾夫插话道。
米内隆吉摇摇头,道:“多田君,不同国家之间的事情是没法对比的。我们的生产成本也比美英要低,因为我们的人工成本总体来说是比他们更低的。韩国是一个后起国家,人力成本比我们低得多,这也是他们的设备报价比我们低的原因之一。举例来说,你和森君去拉美,一天的补助是8万日元,而如果是一位韩国的销售人员,他拿的补助连2万日元都不到。”
“这……”多田吾夫哑了。如果米内隆吉举一个其他的例子,他或许还能够批评一下。现在人家说的是自己拿的补助太多了,自己还能说啥?让公司降低自己的补助吗,那是傻瓜才会要求的事情。
“你们先下去吧,这件事情让我想一想。你们还要和厄瓜多尔方面继续联系,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抓住。价格方面,我们最多可以再有2%左右的余地,你们就在这个范围内和对方谈吧。”米内隆吉道。
“好的,我们会努力的。”森重士和多田吾夫齐声答应着,然后鞠躬离开了。
“成本!成本真是一个大问题啊!”米内隆吉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捶着自己的脑袋感叹道。
秘书轻轻地推门进来了,说道:“副总裁,楼下有两位中国人想拜访您,他们说他们是中国国家重大装备办公室的。”
“哦,我知道。”米内隆吉随口说道,“请他们进来吧。”
“怎么回事,厄瓜多尔的化工厂项目,为什么被荷兰人抢走了?去年我去厄瓜多尔访问的时候,已经和他们的工业部长谈好了,你们需要做的只是落实合同条款而已,居然还能把项目给弄丢了,你们到底做了什么?”
销售总监森重士垂着头,听着上司的咆哮,不敢插嘴。秋间会社是一家家族企业,总裁是个不管事的老头,会社的日常事务都是由副总裁米内隆吉负责的。米内隆吉今年已经奔60了,身体依然很健壮,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脾气日长,手下都害怕他。
好不容易等到米内隆吉嚷完了,森重士这才怯生生地抬起头来,说道:“副总裁,你听我解释。这个化工厂项目,目前厄瓜多尔方面还没有最终确定交给谁做,只是倾向于交给荷兰人。出现这个变故的主要原因,是日元在过去半年中的持续升值,厄瓜多尔方面觉得价格上难以承受,所以转向了荷兰人。”
“日元升值?”米内隆吉脸色阴沉,“又是因为日元升值,我也不知道政府那些人都在想什么,日元再这样升下去,我们这些做实业的都要完蛋了。”
日元升值是从去年9月的广场协议开始的,而广场协议的缘由,则要追述到更早的时期。
上世纪50年代,日本还是一个刚刚从战败之中爬起来的弱国,工业水平低下,产品缺乏竞争力。当时,日元对美元的汇率是300比1,这个汇率水平还是比较符合实际购买力状况的。
60年代至70年代,日本经济经历了20年的高速增长,日本企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品逐渐拥有了竞争力,开始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而与此同时,日元的汇率并没有明显提高,与购买力相比,日元的币值就显得严重低估了。日元低估的结果,是日本商品相比欧美商品,尤其是相比美国商品,有了明显的价格优势,这一点与后世中国商品的情况颇为相似。
与日本类似,二战的另一个战败国联邦德国在此时也表现出了咄咄逼人的态势,大量德国制造的商品行销全球,侵占着英美等国家的既得利益。
与日本、德国的高速增长相对应,英美等国经济陷入了长期的滞胀,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各种经济刺激手段,却仍然无法让国家走向振兴。英美的大财团经过研究,认为本国经济的萧条主要来自于日、德的竞争,而日、德的竞争优势,又在于它们“操纵汇率”,低估币值,实行变相的倾销。
上述的指责,又与新世纪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指责如出一辙,太阳底下从来没有新鲜事,这也是一个证明吧。
为了打击日、德的出口,1985年9月,美、日、西德、法、英五国的财长和央行行长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召开会议,达成了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的协议,俗称“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的核心内容,是要求日元、马克对美元实施升值,从而改善美国的外贸条件,遏制日本、德国商品的竞争力。这个协议对于日、德的经济是不利的,但他们却无法反对,尤其是日本,作为在政治上完全依附于美国的一个附庸,只能眼睁睁地等着别人剪自己的羊毛。
广场协议之前,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为250比1,在三个月时间里,汇率便上升到了200比1。至1986年年底,更进一步上升至152比1。
日元的大幅度升值,导致了日本的出口商品价格上升。原来250日元的商品,在美国市场上标价是1美元,美元,老百姓自然就会减少对日本商品的购买,转而购买美国商品,从而失去美国制造业的复兴。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分析。美国制造业的衰退,并不仅仅是由于日本人的竞争所导致的,美国社会自身的原因也是不容忽视的。广场协议推高了日元汇率,打击了日本商品,但随即来自于东南亚的商品便取代日本商品,成为美国企业的新的竞争者。再往后,传说中的“中国制造”开始发威,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此时正是广场协议签订之后半年的时间,日元升值带来的影响已经呈现。如厄瓜多尔化工厂的这个项目,秋间会社最早向厄瓜多尔方面的报价是100亿日元,相当于4000万美元的样子,而随着日元升值,100亿日元就变成了5000万美元,凭空多出来1000万美元,人家当然要重新考虑一下。
类似于这样的事情,在过去几个月里已经发生了好几回了。有些客户提出希望降价,回到原来的价位上,有些客户则开始寻求其他的供货方,毕竟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其他国家也能生产同类设备的。凭心而论,即便在日元升值之后,日本产品依然是比较便宜的,这得益于日本比欧洲更低的劳动力成本,但客户的心理就这么奇怪,人家觉得欧洲人的价格高,肯定是东西更好。过去因为你的东西便宜,大家选了你,现在你的东西涨价了,人家还不如再加点钱,买更好的东西。
日元升值对于日本企业来说,有利有弊。有利的一面就是用日元去国际市场上买东西的时候,日元更值钱了。而弊端则在于,按日元报价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显得更贵了,会失去一部分市场。
这其实也与新世纪的中国相似,人民币升值之后,出国旅游的人觉得开心了,因为人民币比过去更值钱了。而出口型的企业就难受了,东西不好卖了,外国客商都转向什么越南、孟加拉之类的地方采购去了。
“副总裁,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森重士硬着头皮说道,“因为日元升值,咱们的产品竞争力正在下降,韩国人正在抢我们的市场。如果我们不能改变这个情况,咱们就会失去很多传统市场,而这又会使我们的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啊。”
“可是日元升值是大藏省那些官僚搞出来的事情,我们还能怎么办?”米内隆吉没好气地说道。
森重士道:“日元升值是我们改变不了的事情,我们能做的,就是相应地降低一些我们的产品价格,向客户让出一部分利润。否则的话,我们根本就无法拿到订单。”
“上个月,咱们不是已经搞过一轮降价吗?我们的30万吨化肥成套设备的交钥匙价格下降了3%。”米内隆吉道。
森重士苦笑道:“这个降价幅度根本不足以抵销日元升值的影响。日元升值的幅度是25%,我们光下降3%的价格有什么用?”
米内隆吉质疑道:“你不会是要求公司把产品价格下降20%吧?如果是这样,咱们还能有利润吗?”
森重士道:“下降20%倒也不必,如果能够下降10%左右,我觉得我们还是有希望挽回厄瓜多尔那个项目的,在其他的项目上,我们也会有更强的竞争力。”
米内隆吉道:“这不可能,价格下降10%,咱们的利润就非常微薄了。目前国内的物价上涨得非常快,咱们的雇员工资也在不断提高。成本提高了,咱们不涨价都算是很不容易了,怎么可能还把价格下降10%呢?”
“如果是这样,那就麻烦了。”森重士有些郁闷了,他是负责营销的,对于生产方面的情况不了解,也没法说什么。
“可是,副总裁,韩国人的设备报价,能够比我们低15%以上,是不是我们还没有发掘出公司的潜力呢?”森重士的助理多田吾夫插话道。
米内隆吉摇摇头,道:“多田君,不同国家之间的事情是没法对比的。我们的生产成本也比美英要低,因为我们的人工成本总体来说是比他们更低的。韩国是一个后起国家,人力成本比我们低得多,这也是他们的设备报价比我们低的原因之一。举例来说,你和森君去拉美,一天的补助是8万日元,而如果是一位韩国的销售人员,他拿的补助连2万日元都不到。”
“这……”多田吾夫哑了。如果米内隆吉举一个其他的例子,他或许还能够批评一下。现在人家说的是自己拿的补助太多了,自己还能说啥?让公司降低自己的补助吗,那是傻瓜才会要求的事情。
“你们先下去吧,这件事情让我想一想。你们还要和厄瓜多尔方面继续联系,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抓住。价格方面,我们最多可以再有2%左右的余地,你们就在这个范围内和对方谈吧。”米内隆吉道。
“好的,我们会努力的。”森重士和多田吾夫齐声答应着,然后鞠躬离开了。
“成本!成本真是一个大问题啊!”米内隆吉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捶着自己的脑袋感叹道。
秘书轻轻地推门进来了,说道:“副总裁,楼下有两位中国人想拜访您,他们说他们是中国国家重大装备办公室的。”
“哦,我知道。”米内隆吉随口说道,“请他们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