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神兵利器
李翊留下萧会考察鄯阐府的风土人情,带着郭准、连骏、仇封等人,随着杨怀应的大队人马直奔西山大营而去。
这时的杨怀应对李翊答应结盟之事早已是满怀喜悦。而且相互之间推心置腹的交谈之下,更有了惺惺相惜的好感。
通过他毫不避讳的介绍,李翊才知道,大义宁国在东京驻扎了大量的人马,总数已经接近全国总兵力的三分之二。
其中大部分都驻扎在靠近通海的昆阳大营里,以便直接面对南部的通海驻军。
而西山大营作为总预备队,是重要的第二梯队和武器制作、粮食储备基地,随时都可以补充上去,以阻挡通海方面的正面进攻。
按照杨怀应的说法,大义宁国的铁骑数量,是通海方面的三倍以上,武器也要精良的多,而且粮草充足,百姓拥护。
如果能得到云南方面的积极响应,只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就能彻底消灭通海的反叛势力。
所以他们目前正在积极备战,储备军粮、武器,一旦条件成熟,与通海方面的大战可以说是一触即发,说来说去,也只是在等李翊积极响应了。
李翊虽然自始至终没有正面回答他的要求,但是模棱两可的话还是会说的。李翊一边打着擦边球不置可否,一边对他的军力部署表示出浓厚的兴趣,除了大加赞扬,就是深深佩服,更使得杨怀应满心欢悦。
想必在他的心目中,云南已经是大义宁国最重要的盟友了。
李翊知道自己有点不厚道,但形势不饶人,顶风而行总不如顺水推舟。
大义宁国虽然看似强盛无比,但是高层之间早已分崩离析,占人口近半的各白蛮、黑蛮部落都已经离心离德、人心背离,就算你武力再强大又有何用,只不过是银样镴枪头罢了。
嘿嘿!你就接着沾沾自喜吧!我哪有时间陪着你玩。
虽然杨怀应推心置腹的欣赏李翊,真心实意想和他深入交往。
但是李翊也不能拿整个云南的命运和前途开玩笑啊!毕竟还有息息相关的近二十万云南百姓的安危幸福呢!
权衡利弊之后,孰重孰轻李翊还是分得清的。
其实,大义宁国的军力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军容再强大,铠甲再鲜明又有什么用,其实李翊最看重的是他们的兵器制作工艺。
要知道,在云南,由于铁器炼制工艺的落后,根本就打造不出这么精致耐用的兵器,这也是云南军队战斗力始终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西山大营的一座规模庞大,专门制作各色武器的作坊里,一溜十二座高大的冶炼炉一字排开。
在烈焰飞腾的炉火旁,数百名工匠赤膊上阵,挥汗如雨的敲击着炽热的毛坯,反复锻打的声音就像固定的音符,此起彼伏,节奏感强烈。
李翊随着杨怀应围着作坊转来转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不时的还问上几句。特别是高炉的构造设计,以前自己可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
所以李翊详细的观察了一遍,还趁机请教了工匠们制作武器的工艺流程,并把细节牢牢的记在了心里。
杨怀应看起来一点也没有怀疑李翊的动机,当然他也不可能想到,李翊这个文弱书生能看出什么门道,反而不厌其烦的为他做了详细的介绍。
他一边领着李翊四处参观,一边怡然自得的道:“贵国幅员辽阔,据有岭南两广之地,且濒临大海,珍珠犀玉等物可说是应有尽有。”
“我们大义宁国虽为小国,没有什么地利优势,能拿的出手的也就只有这神兵利器了,别的不敢说,就这兵器制造之术我们却是当仁不让的。”
“当年南诏时制作的著名的铎鞘、郁刀、南诏剑等,其制作之法流传至今,时至今日仍然是我国的不传之密。”
“而其中以铎鞘尤为高贵,其状如刀乾残刃,装以金穹铁簜,其锋利是“所指而无不洞”。绿婆摩求、亏云孚都是其中的珍品。”
“但是制作起来却是相当繁琐,大概每成一刀必费十年之功,实在是难得之极。”
“郁刀是仅次于铎鞘的兵器,大都是民间之物,其刀刃中炼有巨毒,中人肌肤者立死。近年来由于太过歹毒,所以已经很少有存世的了。”
“而南诏剑也一直流传了下来,其中最精良、最著名的就是浪人剑了。”
“这种剑由于只能由王室贵族和高级将官佩戴,大都由京城御用作坊精工打制,每每都要花费数年之功,所以产量也是非常之少。”
“李大帅这次能亲临敝国,实在让我等无比荣幸。为了表示小王对贵国的敬仰之情,也是因为老弟作为我们大义宁国的尊贵客人,我们怎么说都应该有所表示。”
“所以,为兄谨代表本国国主郑重的向老弟赠送一把本王专用的浪剑,和一把亏云孚的泽鞘宝刀,希望老弟千万莫要推辞啊!”
说着招手让人把刀和剑都拿了过来。
李翊闻言又惊又喜,这可不是天上掉馅饼吗?早就听说了南诏刀剑的精良和珍贵,欲求之而不可得的东西,竟然这么容易就得到了,怎么能不让自己欣喜万分呢?
特别是杨怀应自己专用的浪剑,怎么说也差不了,另外一把亏云孚泽鞘宝刀,想必也已经是很难得的了。
稍微客气了一番后,李翊顺势接过杨怀应递过来的浪剑和宝刀,爱不释手的把玩起来。
虽然自己不是行家里手,但是这兵器的优劣与否还是一看便知,无论是剑刃的锋利度还是外表做工,这两把刀剑都是兵器中的极品,和逯龙赠送给自己的那把稀世短剑‘炎龙’相比,看起来一点也不逊色。
鉴赏完毕,李翊顺手把刀剑都交给身后的连骏,满怀感激的对杨怀应道:“杨兄赠给我如此名贵的刀剑,却让小弟我如何报答啊!”
“小弟空空两手,什么东西也拿不出来,却一下子就得到杨兄这么多的贵重物品,杨兄对我实在是太抬爱了。”
:。:
这时的杨怀应对李翊答应结盟之事早已是满怀喜悦。而且相互之间推心置腹的交谈之下,更有了惺惺相惜的好感。
通过他毫不避讳的介绍,李翊才知道,大义宁国在东京驻扎了大量的人马,总数已经接近全国总兵力的三分之二。
其中大部分都驻扎在靠近通海的昆阳大营里,以便直接面对南部的通海驻军。
而西山大营作为总预备队,是重要的第二梯队和武器制作、粮食储备基地,随时都可以补充上去,以阻挡通海方面的正面进攻。
按照杨怀应的说法,大义宁国的铁骑数量,是通海方面的三倍以上,武器也要精良的多,而且粮草充足,百姓拥护。
如果能得到云南方面的积极响应,只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就能彻底消灭通海的反叛势力。
所以他们目前正在积极备战,储备军粮、武器,一旦条件成熟,与通海方面的大战可以说是一触即发,说来说去,也只是在等李翊积极响应了。
李翊虽然自始至终没有正面回答他的要求,但是模棱两可的话还是会说的。李翊一边打着擦边球不置可否,一边对他的军力部署表示出浓厚的兴趣,除了大加赞扬,就是深深佩服,更使得杨怀应满心欢悦。
想必在他的心目中,云南已经是大义宁国最重要的盟友了。
李翊知道自己有点不厚道,但形势不饶人,顶风而行总不如顺水推舟。
大义宁国虽然看似强盛无比,但是高层之间早已分崩离析,占人口近半的各白蛮、黑蛮部落都已经离心离德、人心背离,就算你武力再强大又有何用,只不过是银样镴枪头罢了。
嘿嘿!你就接着沾沾自喜吧!我哪有时间陪着你玩。
虽然杨怀应推心置腹的欣赏李翊,真心实意想和他深入交往。
但是李翊也不能拿整个云南的命运和前途开玩笑啊!毕竟还有息息相关的近二十万云南百姓的安危幸福呢!
权衡利弊之后,孰重孰轻李翊还是分得清的。
其实,大义宁国的军力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军容再强大,铠甲再鲜明又有什么用,其实李翊最看重的是他们的兵器制作工艺。
要知道,在云南,由于铁器炼制工艺的落后,根本就打造不出这么精致耐用的兵器,这也是云南军队战斗力始终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西山大营的一座规模庞大,专门制作各色武器的作坊里,一溜十二座高大的冶炼炉一字排开。
在烈焰飞腾的炉火旁,数百名工匠赤膊上阵,挥汗如雨的敲击着炽热的毛坯,反复锻打的声音就像固定的音符,此起彼伏,节奏感强烈。
李翊随着杨怀应围着作坊转来转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不时的还问上几句。特别是高炉的构造设计,以前自己可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
所以李翊详细的观察了一遍,还趁机请教了工匠们制作武器的工艺流程,并把细节牢牢的记在了心里。
杨怀应看起来一点也没有怀疑李翊的动机,当然他也不可能想到,李翊这个文弱书生能看出什么门道,反而不厌其烦的为他做了详细的介绍。
他一边领着李翊四处参观,一边怡然自得的道:“贵国幅员辽阔,据有岭南两广之地,且濒临大海,珍珠犀玉等物可说是应有尽有。”
“我们大义宁国虽为小国,没有什么地利优势,能拿的出手的也就只有这神兵利器了,别的不敢说,就这兵器制造之术我们却是当仁不让的。”
“当年南诏时制作的著名的铎鞘、郁刀、南诏剑等,其制作之法流传至今,时至今日仍然是我国的不传之密。”
“而其中以铎鞘尤为高贵,其状如刀乾残刃,装以金穹铁簜,其锋利是“所指而无不洞”。绿婆摩求、亏云孚都是其中的珍品。”
“但是制作起来却是相当繁琐,大概每成一刀必费十年之功,实在是难得之极。”
“郁刀是仅次于铎鞘的兵器,大都是民间之物,其刀刃中炼有巨毒,中人肌肤者立死。近年来由于太过歹毒,所以已经很少有存世的了。”
“而南诏剑也一直流传了下来,其中最精良、最著名的就是浪人剑了。”
“这种剑由于只能由王室贵族和高级将官佩戴,大都由京城御用作坊精工打制,每每都要花费数年之功,所以产量也是非常之少。”
“李大帅这次能亲临敝国,实在让我等无比荣幸。为了表示小王对贵国的敬仰之情,也是因为老弟作为我们大义宁国的尊贵客人,我们怎么说都应该有所表示。”
“所以,为兄谨代表本国国主郑重的向老弟赠送一把本王专用的浪剑,和一把亏云孚的泽鞘宝刀,希望老弟千万莫要推辞啊!”
说着招手让人把刀和剑都拿了过来。
李翊闻言又惊又喜,这可不是天上掉馅饼吗?早就听说了南诏刀剑的精良和珍贵,欲求之而不可得的东西,竟然这么容易就得到了,怎么能不让自己欣喜万分呢?
特别是杨怀应自己专用的浪剑,怎么说也差不了,另外一把亏云孚泽鞘宝刀,想必也已经是很难得的了。
稍微客气了一番后,李翊顺势接过杨怀应递过来的浪剑和宝刀,爱不释手的把玩起来。
虽然自己不是行家里手,但是这兵器的优劣与否还是一看便知,无论是剑刃的锋利度还是外表做工,这两把刀剑都是兵器中的极品,和逯龙赠送给自己的那把稀世短剑‘炎龙’相比,看起来一点也不逊色。
鉴赏完毕,李翊顺手把刀剑都交给身后的连骏,满怀感激的对杨怀应道:“杨兄赠给我如此名贵的刀剑,却让小弟我如何报答啊!”
“小弟空空两手,什么东西也拿不出来,却一下子就得到杨兄这么多的贵重物品,杨兄对我实在是太抬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