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教育先行
学校的教材也是全部统一的,这是李翊本人亲自制定教学目的和章程,由袁国策、林易等人,组织了一批本地大儒,夜以继日的编写而成的。
教材的内容被限定在通俗易懂的基础上,还加上了算数等实用的内容,总体来说还是针对性很强的。
这些教材每年一套二本,一共五套十本。
现在由于时间仓促,只能先准备今年的教材。
以后学年的则暂时沿用以前的教学书目,然后再根据教学情况再进行修订。
教材的内容确定了,教材的印制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
这么多适龄入学儿童,突然间要统一教材,时间紧,任务重,所用书籍的数量可是非常庞大的。
要知道现在还没有活字印刷术啊!
手写教材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也根本来不及。
即便是现在比较先进的雕版印刷,却是既费时、又费力,而且成本还非常高。
现在到八月十七的开学,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了。
按照人工抄写或雕版印刷的速度,要想人手一本教科书,恐怕是来不及了。
所以李翊趁机提出了活字印刷的新理念。
虽然绝大多数人对此一头露水,但是这可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啊!
再过一百年左右,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就要问世了。
若是现在捷足先登,把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提前了一百年,不知道算不算剽窃,毕昇老人家是不是有点郁闷。
但这毕竟也是对中华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的。
只是李翊的这种想法虽然好,但是活字的制作材料却难以选择。
云南这个地儿没有那种质地细密的泥土,胶泥活字就无法推广。
铅活字就更不用想了,那时候云南还没有开采铅矿呢!
即便其他地方有的是,但却都是杂质甚多的粗铅,受墨情况不太理想
铜活字虽好,但是铜的产量现在还很有限,况且成本太高,也不容易推广。
用木头做活字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像枣木就是非常理想的材料。
但是那时候南方种植的很少,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候,想得到足够数量的现成材料也有些困难。
最后,还是林易及时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云南周边大量野生着的铁力木了。
这种木材质地非常坚硬,而且纹理细密,应该非常适合于制作活字。
李翊一听之下,欣喜异常,立即让人采伐了一些。
经过试验发现,这种木材虽然雕刻难度有点大。
但受墨情况非常理想,远远超出了李翊的预期,果然是制作木活字的最佳材料。
而且这种木材种植面积非常广泛,取材很方便,成本也相应的降低了许多。
李翊立即派人搜罗了当地几十名擅于雕版的好手,首先在刻制活字上下功夫。
而且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他们很快就熟悉了活字印刷的流程。
有了这时代最先进的技术,这么多人一起动手,两个月内肯定会将所需的教科书印刷出来,这是一点没有问题的。
为了形成规模优势,李翊下令成立了官办的云南印书局,用活字印刷书籍的新兴产业就此开张了。
另外,为了拣选活字方便,李翊还‘发明’了转轮排字盘,大大提高了活字印刷的速度。
至于纸张等物,云南的造纸技术还相当落后,只能是向就近的川蜀采购,完全可以满足自身的需求。
但李翊也对此有了一个想法,虽然云南暂时造不出著名的鄱阳白和歙州澄心堂纸那样的精致纸张。
但是囿于云南的地理优势,造纸材料却数不胜数,制造麻纸、竹纸的材料随处都是。
只要官府能大力推动,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造纸产业就会崛起为云南的支柱产业。
为了尽可能的弥补教育开支的不足,今后还要扩大印书局的规模。
接揽官府用书和商业用书的印刷业务,只要是不被朝廷禁止传播的书籍,都可以刊行印刷。
甚至向云南周边辐射售卖,所得利润用于各项教育开支。
官办教师的培训工作也已经同时开展起来了。
新版教科书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有官办教师不但要具备识文断字的能力,而且还要精通算数,并且拥有良好的人品和作风。
这些方面的条件都要具备,才能成为一名官府承认的,有教学资格的教师。
担任官办教师的门槛虽然比较高,但是收入也非常理想。
每名合格的教师,每年能够获得二万钱以上的收入,这些钱足够一家四五口人衣食无忧的过上一年的了。
这一次,由于大量川南灾民的到来。
官府对云南所有的居住人口都进行统计,包括散居在云南各地的堡寨村庄。
由于原住民担心统计人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赋税做准备,一开始也有相当大的抵触情绪。
经过各级政府官员不遗余力的做工作和适时推出的惠民政策相结合,再加上林家堡、郭家寨等主要地方势力的积极参与,很快就打消了原住民们的疑虑,统计工作也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了。
川南灾民已经在官府的帮助下开始建设家园了,这是李翊倡导的‘安居乐业’工程的主要内容,目的就是要达到‘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
为了帮助这些灾民长期稳定的居住下来,李翊根据钱士塘的建议,准备沿着南盘江两岸建造大批的村庄。
由于官府现在的力量有限,只能采取灾民自力更生,官府有限协助的办法,主要的建造工作就由灾民他们自己完成。
官府再根据其人口和年龄因素,向他们提供部分建筑材料和安居补贴,并根据家庭人口数量提供适量农具。
这一段时间云南收到了大量的捐助,不算通海方面和大义宁国的馈赠,仅仅云南富户和官员们就足足捐助了折合价值七万多两白银的钱币和粮食、布匹等物。
再加上李翊自己捐助的七万两银子,这大约十五万两银子,如果只用在关键地方的话,维持半年的费用应该不成问题。
当然了,现在最关键的地方就是为川南灾民建设住宅、开垦荒地、修造学堂、提供生活补贴等。
在这半年之内,更急迫的就是赶紧找到生财的门路,以免坐吃山空。
而学堂的建设,由于全部由官府出资建设,所以也是用度不菲。
根据地域和村落位置的不同,确定建造十七家学堂,所需费用大概就要一万多两银子,再加上聘请老师的费用,也不是个小数目了。
不过,虽然费用高昂,但是仍然值得我们去做,再穷不能穷教育吗!
按照现在的建设速度,两个月后开学是不会耽误的了。
:。:
教材的内容被限定在通俗易懂的基础上,还加上了算数等实用的内容,总体来说还是针对性很强的。
这些教材每年一套二本,一共五套十本。
现在由于时间仓促,只能先准备今年的教材。
以后学年的则暂时沿用以前的教学书目,然后再根据教学情况再进行修订。
教材的内容确定了,教材的印制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
这么多适龄入学儿童,突然间要统一教材,时间紧,任务重,所用书籍的数量可是非常庞大的。
要知道现在还没有活字印刷术啊!
手写教材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也根本来不及。
即便是现在比较先进的雕版印刷,却是既费时、又费力,而且成本还非常高。
现在到八月十七的开学,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了。
按照人工抄写或雕版印刷的速度,要想人手一本教科书,恐怕是来不及了。
所以李翊趁机提出了活字印刷的新理念。
虽然绝大多数人对此一头露水,但是这可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啊!
再过一百年左右,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就要问世了。
若是现在捷足先登,把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提前了一百年,不知道算不算剽窃,毕昇老人家是不是有点郁闷。
但这毕竟也是对中华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的。
只是李翊的这种想法虽然好,但是活字的制作材料却难以选择。
云南这个地儿没有那种质地细密的泥土,胶泥活字就无法推广。
铅活字就更不用想了,那时候云南还没有开采铅矿呢!
即便其他地方有的是,但却都是杂质甚多的粗铅,受墨情况不太理想
铜活字虽好,但是铜的产量现在还很有限,况且成本太高,也不容易推广。
用木头做活字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像枣木就是非常理想的材料。
但是那时候南方种植的很少,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候,想得到足够数量的现成材料也有些困难。
最后,还是林易及时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云南周边大量野生着的铁力木了。
这种木材质地非常坚硬,而且纹理细密,应该非常适合于制作活字。
李翊一听之下,欣喜异常,立即让人采伐了一些。
经过试验发现,这种木材虽然雕刻难度有点大。
但受墨情况非常理想,远远超出了李翊的预期,果然是制作木活字的最佳材料。
而且这种木材种植面积非常广泛,取材很方便,成本也相应的降低了许多。
李翊立即派人搜罗了当地几十名擅于雕版的好手,首先在刻制活字上下功夫。
而且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他们很快就熟悉了活字印刷的流程。
有了这时代最先进的技术,这么多人一起动手,两个月内肯定会将所需的教科书印刷出来,这是一点没有问题的。
为了形成规模优势,李翊下令成立了官办的云南印书局,用活字印刷书籍的新兴产业就此开张了。
另外,为了拣选活字方便,李翊还‘发明’了转轮排字盘,大大提高了活字印刷的速度。
至于纸张等物,云南的造纸技术还相当落后,只能是向就近的川蜀采购,完全可以满足自身的需求。
但李翊也对此有了一个想法,虽然云南暂时造不出著名的鄱阳白和歙州澄心堂纸那样的精致纸张。
但是囿于云南的地理优势,造纸材料却数不胜数,制造麻纸、竹纸的材料随处都是。
只要官府能大力推动,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造纸产业就会崛起为云南的支柱产业。
为了尽可能的弥补教育开支的不足,今后还要扩大印书局的规模。
接揽官府用书和商业用书的印刷业务,只要是不被朝廷禁止传播的书籍,都可以刊行印刷。
甚至向云南周边辐射售卖,所得利润用于各项教育开支。
官办教师的培训工作也已经同时开展起来了。
新版教科书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有官办教师不但要具备识文断字的能力,而且还要精通算数,并且拥有良好的人品和作风。
这些方面的条件都要具备,才能成为一名官府承认的,有教学资格的教师。
担任官办教师的门槛虽然比较高,但是收入也非常理想。
每名合格的教师,每年能够获得二万钱以上的收入,这些钱足够一家四五口人衣食无忧的过上一年的了。
这一次,由于大量川南灾民的到来。
官府对云南所有的居住人口都进行统计,包括散居在云南各地的堡寨村庄。
由于原住民担心统计人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赋税做准备,一开始也有相当大的抵触情绪。
经过各级政府官员不遗余力的做工作和适时推出的惠民政策相结合,再加上林家堡、郭家寨等主要地方势力的积极参与,很快就打消了原住民们的疑虑,统计工作也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了。
川南灾民已经在官府的帮助下开始建设家园了,这是李翊倡导的‘安居乐业’工程的主要内容,目的就是要达到‘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
为了帮助这些灾民长期稳定的居住下来,李翊根据钱士塘的建议,准备沿着南盘江两岸建造大批的村庄。
由于官府现在的力量有限,只能采取灾民自力更生,官府有限协助的办法,主要的建造工作就由灾民他们自己完成。
官府再根据其人口和年龄因素,向他们提供部分建筑材料和安居补贴,并根据家庭人口数量提供适量农具。
这一段时间云南收到了大量的捐助,不算通海方面和大义宁国的馈赠,仅仅云南富户和官员们就足足捐助了折合价值七万多两白银的钱币和粮食、布匹等物。
再加上李翊自己捐助的七万两银子,这大约十五万两银子,如果只用在关键地方的话,维持半年的费用应该不成问题。
当然了,现在最关键的地方就是为川南灾民建设住宅、开垦荒地、修造学堂、提供生活补贴等。
在这半年之内,更急迫的就是赶紧找到生财的门路,以免坐吃山空。
而学堂的建设,由于全部由官府出资建设,所以也是用度不菲。
根据地域和村落位置的不同,确定建造十七家学堂,所需费用大概就要一万多两银子,再加上聘请老师的费用,也不是个小数目了。
不过,虽然费用高昂,但是仍然值得我们去做,再穷不能穷教育吗!
按照现在的建设速度,两个月后开学是不会耽误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