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再造未来

第二九二节 时代变了

    无论进入哪一个行业,能够做事的人才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大需求。森兰想要进入实体制造业,自然也少不得使用人才,这在顾可兰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对于什么是人才,到底该如何分辨人才这个问题,李希盈却有一番自己的见解,至少在她看来,有些时候,经验十足的企业管理者也未必是人才。

    “其实对于贪心的人,我见过的也不少了。我并不特别在意别人是不是贪心,要是那些高管们只是贪心,忍一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我担心的是,他们那些人的愚蠢说不定会给我们造成更大的麻烦,甚至可能比他们的贪婪更可怕。”

    说起来那些企业的管理者,李希盈也是有些无奈,这件事情她和杜立鼎曾经说过,杜立鼎也非常赞同她的想法,而现在,她也把这话告诉了顾可兰。

    “现在的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其实本身都是当年的国企领导人。他们虽然把企业私有化了,但是经营企业的方式还是当年国企的那一套思维模式。他们相信关系,相信自己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可以带来很好的商业渠道;他们相信自己的那一套管理模式可以让工人们下最大的力气干活,为公司服务——这样的想法,是他们很多人一辈子的经验,也是深信不疑的。”

    “这样的想法错了吗?”

    “就他们那一代人来说,这个想法不算错。”李希盈摇摇头,还是马上也做了回答,“但是如果就未来的时代来说,这套方法肯定就不行了。”

    “为什么?”

    “时代变了。”李希盈的回答就是简单的四个字,“现在和过去不一样了,就这么简单。以前他们可以这么赚钱,但是以后就不行了。”

    李希盈这话,简直是在否定整个制造业的生产模式了,这种态度也让顾可兰有些摸不准她的想法了。

    “有什么不行的?你说时代变了,可是时代再怎么变化,制造业只要能够制造出来产品就可以赚钱,这难道不是最正常的运作模式么?”

    “你要从宏观角度去看这个问题才行。”对此,李希盈摇摇手指,解释了起来,“咱们看待这个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你要是站在我的角度上看待问题,你就明白了。”

    “什么角度?”

    “跳出来单独的企业运营,看整个工业的发展:八九十年代,中国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我们的工业体系相对完整,同时人工费用非常便宜,各种成本非常低廉的基础上。一直到现在,我们的制造业还在吃着这个红利,那些低端的加工产业外国人为什么竞争不过我们?因为我们有最好的工业体系,配套设施,高素质工人,还有低廉的人力成本。我们可以用低价的优势提供充足的优质服务,这自然就让我们可以快速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是靠这个支撑的。”

    “以后就不行么了?”

    “当然不行了。”李希盈点点头,“随着国家的发展,这一切当然不可能和以前一样。我们的生活成本要是还像以前那么低,那才是真的要出大问题了。未来的日子里面,我们的生活水平肯定会提高,可是随之而来的也就有问题了。”

    说到这里,李希盈的神色也是有些喜忧参半,这其实已经超出了她能解决的范畴,她也想不出来好主意解决。

    “我国的经济一直都在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这是一件好事,但是从坏的一方面来说,这也意味着用工成本以后会越来越高,我国在这方面的优势将会被削弱不少。八九十年代我们赖以生存的优势,会随着我们的经济进步而逐步消失,这不是严苛的管理制度就能够改善的。”

    “你是说,我们的低端制造业将来成本也会上升,以后没法再做下去了?”

    “很有这种可能:从全球的角度来看,资本总是在向着成本低的地方流动的。要是我们的制造成本高了,他们肯定会去成本更低的地方:甚至这里面也有可能包括我,要是我们真的做了制造业,我也会选择制造成本低的地方。”

    说到这里,李希盈倒是也不讳言自己的选择,她对此也很诚实,“我们国内的制造业也许可以加班,也许可以加强管理。像是富士康那种做法,确实可以提高效率。但是当人工费用相差太过悬殊的时候,什么样的管理都无济于事,这也是不可否认的。”

    “照你这么说,以后再拼命加班,生产的产品可能也会成本过高,没有竞争力?”

    “有这种可能性。”李希盈继续说着,“不过这倒也还是需要看看的:因为照我看来,产业转移就算是发生,也很难有地方可去:现在世界上生活成本低的地方不多了,最多也就是往南亚东南亚转移。可是那些地方本身也不适合作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当年要是东南亚适合发展工业,RB人也不回来咱们国内投资。这些年过去,东南亚人还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长进,想要让他们生产产品只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顾可兰没有说话,她总觉得寄希望于敌人的不争气太过冒险了。

    “当然,要我说,我还是觉得与其指望别人不争气,还是我们自己努力的好。何况就算不说这个,其实我们国内的这些制造业大佬们也还得面对另外一个问题:现在的互联网行业已经发展起来了,产品的销售渠道和供求关系也在被互联网行业潜移默化的改变着。能够跟上这股潮流的,他们的企业将来就还会有发展的可能性,要是跟不上这股潮流,那也很有可能会被时代抛弃。”

    “你未免把自己的行当说的太高了吧?”

    听了李希盈这话,顾可兰也是哑然失笑。她怎么也不觉得互联网行业可以这么深入的影响到商业运作,李希盈的话似乎也有几分自吹自擂的意思在其中。

    “这可不是我把自己看高了——这是杜立鼎的看法。你要知道,他现在可是互联网行业第一人,他的话有些时候上面的一些专家都得当做参考意见的,事关互联网,我相信他的判断绝对正确——你最好也相信这一点。”

    李希盈的回答,让顾可兰有些哭笑不得,自己认识了杜立鼎那么久,竟然还需要别人提醒自己杜立鼎说话分量很重。

    “杜立鼎认为,互联网行业的出现本身就是对很多以往的社会关系的一种改变,忽视互联网环境,是最愚蠢的做法。你别看现在互联网行业似乎还没有多么了不起的地位,但是就在几年之内,互联网营销将会成为商家们最看重的营销方式之一,对某些行业来说,说不定会比电视广告都更加重要。而电商的发展也肯定会压缩制造厂商的利润,一些小的厂商会失去崛起的可能性,大的厂商也会利润降低。无所不在的互联网说不定也会拓宽商业渠道,建立新的商业网络,这些改变会使得整个商业模式都和现在不一样,这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我说时代变了,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按照杜立鼎的说法,时代变化之大是不可想象的。”

    说这句话的时候,李希盈的语气没有了刚才的低沉。她说得非常心平气和,仿佛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可是她越是这样说,顾可兰也能感觉到这强烈的自信背后的底气:对互联网行业,杜立鼎的了解却是非常深刻,这想法本来却是不容置疑。

    “所以,你觉得以前的那些商人们,没法适应以后的新时代吗?”

    “能适应才有鬼——那些国企的管理者出身的人,把压榨员工当做理所当然的事,也把和政府的交易当做自己最大的保证。你去看看连想为首的那些企业,他们那算是什么经营理念?他们所谓的管理,其实就是奋力压榨工人,他们所谓的市场,其实就是靠政府关系。这样的手法,怎么能够适应未来的时代?至于营销……那就更别提了。”

    对此,李希盈也是冷笑了两声,“他们那些人,巴结上司有一套,可太喜欢耍小聪明了。他们有些手段真是让人恶心。我再给你说个例子吧,健力宝92年给奥运冠军一批金罐,宣传的很是厉害。可实际上最近有消息说,那全都是假的,压根不是金的。这样的小手段,他们玩起来得心应手,可这样的手段我可容不下,要是想和我合作,他们也得学会了夹紧尾巴做人。”

    李希盈这话说得很狂,但是确实也无法反驳:森兰本来就是互联网巨头,要是以后那些公司想要在网络上做营销,自然也少不得和她打交道。而她也见不得那些说大话使小钱的人,这个问题上她一准不会心慈手软。

    工人的成本提高了,营销的渠道也更加严苛了,顾可兰想想这些,发现以后的制造业确实日子很不好过,李希盈说的一点错都没有。

    “面对这种状况,似乎真的不好办啊”

    顾可兰随口说了一句,而对此,李希盈倒是马上就回答了,“也没什么不好办,就只有一个出路,产业升级。想要改变自己产能低下,利润不足的问题,产业升级,改变自己生产产品的技术含量,这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那些更落后的地区抢走我们的低端制造业,我们就去抢过来发达国家的高端制造业,这是唯一的出路。”

    “可是那些东西哪有那么好抢啊。”

    “没错,确实不好抢。但是不好抢,不代表我们就可以不抢。这是我们唯一的出路,我们必须坚持走下去,他们不走,我们就替他们走下去。他们那些所谓的企业家们怕是做不来这事,那就换人来做——比起来他们那样的人才,能够促进工业发展,产业升级的人才,才是我们最需要的。”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