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风
第二天一早,唐通在头痛欲裂中醒来。
醒过来的一瞬间他便是想都不想的将佩刀抽出来,满怀敌意的向周围看去,但是却并没有发现一个人,只见到空荡荡的房间。
唐通冲过去想要开门,但房门已经上锁,门外侍立的两名吴军兵士听见里面的动静,便是朝里面冷哼着道:
“呦,侯爷醒过来了?”
“我家爵爷有过吩咐,说等侯爷醒来,先喝口茶醒醒酒,今夜有要事商谈!”听那兵士说完,唐通转头果然见到早就摆在桌上的那碗凉茶。
唐通昨日真是被吴三桂那忠肝义胆的表现给骗了,一个不小心多喝几杯就被灌倒,说实在的,他不仅低估了吴三桂的酒量,也高估了自己的酒量。
亦或者,这酒中可能下了什么蒙汗药,但唐通怎么想都想不通,如果是下了药,吴三桂喝的比自己还多,为什么没事?
踢门无果之后,唐通愤恨坐在桌上,看着那碗淡黄色的凉茶,却怎么看怎么觉得气,哪里还有心思去喝。
极度愤怒之下,唐通‘哐啷’一声将桌案踢翻,扯脖子喊道:
“吴三桂!你关宁军到底有多少人,关得住老子和高第两个人,下面那忠于朝廷的近十万人马,你他娘关得住吗?”
“到时候风大闪了腰,惹得皇帝震怒,将京城吴府满门抄斩,你哭都来不及!!”
......
总的来说,这崇祯十七年的事情还称得上一切顺利,虽然磕磕撞撞,但总归是快将这要命的一年撑过去了。
崇祯皇帝虽然恢复了朝会,但毕竟在后世慵懒惯了,想在短时间内养成勤劳早朝的好习惯显然是不太可能,所以大明朝每日例行的朝会也就变成三日一次,这又开了一次先河。
朝臣们对此颇有微词,崇祯皇帝却毫无反应,依旧我行我素。
开玩笑,自己可不是历史上的崇祯皇帝,整天和东林党斡旋,哪还有什么时间去做实事。
甚至厚脸皮的崇祯皇帝还在想,万历皇帝三十一年不上朝,自己这两天一次,实在是太勤快了。
大约是五日之后的清晨,正在和群臣例行朝议的崇祯皇帝忽然接到来自山海关的急报,当即是吃了一惊。
这次朝议的主旨是山东总兵刘泽清部属的处置和新任山东总兵的人选。
本来崇祯皇帝想让刘泽清死的惨一些,但没成想他死的更惨,本来崇祯还想将刘家满门抄斩,但现在也被那些地方的人提前搞定。
由此,崇祯皇帝见到了百姓对这些地方上弄权的武将究竟有多么痛恨。
山东一带临近京畿,非常重要,所以下一个总兵的人选也是要精挑细选,崇祯皇帝和朝臣们商议了几日,也是广收建议,不会断然决定。
要是一个不小心再出一个刘泽清,那可就是自掘坟墓了。
实际上,崇祯皇帝心中对此早有人选,杨御藩和牟文绶都不错,之所以在朝堂上议,一是要走正常程序,二则是想听听自己是不是遗漏了哪位忠于朝廷的将才。
黄得功去蓟镇了,周遇吉、白广恩还有高杰都陷在山西,唐通则是被打发到山海关和吴三桂周旋,高第和马科就更别提了。
这样看来,山东一带的总兵人选,倒还真不是那么好选。
杨御藩和牟文绶都能独当一面,正在崇祯皇帝细细思索最后决断的时候,忽然听见吴三桂手下军饷又把人扣下的事,当即是怒火中烧。
崇祯皇帝一是怒吴三桂僭越的野心,二则是气唐通太他娘的不争气了。
本来这小子在良乡城外击溃阿巴泰让崇祯皇帝眼前一亮,觉得可以重用,这才让他去山海关和吴三桂较量较量,本想怎么也能给吴三桂带去点麻烦,让他畏首畏尾,不再和自己迎杠,但没成想这么快就败下阵来。
又惊又怒之下,崇祯皇帝也是怎么都想不通。
加上高第所部的守军,山海关内效忠自己的兵马要有近十万之众,吴军才多少人,难道那些兵都是吃屎的,一个晚上全被制服了?
看来崇祯十七年能稳稳当当过去是不可能的了,这吴三桂就是见不得人好,非要给你捅出个篓子。
片刻之后,崇祯皇帝挥手道:“司礼监拟旨,擢牟文绶为山东总兵,加五军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少保,率部移驻曹州,让李凤翔亲自去一趟兖州。”
“莱州总兵杨御藩从剿刘泽清有功,叙功升三屯总兵,加五军都督府右都督,协助蓟镇总兵黄得功镇守蓟州。”
本来这消息来之前,朝臣们还在热火朝天的讨论山东总兵人选,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的,然而现在很显然,这昏君又来了个一锤定音。
内阁首辅魏藻德,还有次辅蒋德璟原来也是东林党的人,现在全都改投到保皇党名下,成了这昏君的狗腿子。
所以现在崇祯皇帝就算不经朝议直接发旨,法律程序上来讲,其实也是正儿八经的圣旨,再算不得中旨了。
至于朝议什么的,那更是崇祯皇帝一个人的舞台,对于臣子们的建议,心情好了就采纳一些,心情不好就是直接命人给你轰出大殿,也是没什么好说的。
“启奏陛下,山东总兵一事还需从长计议。”所有人都没什么好说的,实际上就算有想说的,在这昏君眼前也不会有谁敢跳出来。
正待这时,御史刘宗周却忽然出列,昂头道:
“牟文绶虽颇有战功,然则履历不足,难堪重任,左良玉久屯武昌,陛下可许诺其为山东总兵,届时左良玉必对朝廷感恩戴德,矢志以报皇恩。”
朝中臣子深知崇祯皇帝杀伐之果决,心中不免为刘宗周捏了把冷汗,不多时,只听崇祯皇帝冷笑说道:
“刘御史此言差矣!左良玉骄横跋扈,其行比刘泽清有过之而无不急,国朝至今已近十七载,对这等弄权武将拉拢可少?有没有起到应有的效用?”
见刘宗周说不出话来,崇祯皇帝便是挥手斥其思想保守、陈旧,紧跟着说道:
“左良玉身受朝廷厚恩,手握重兵却在地方上骄横跋扈,逢战避逃,罪过大于功勋,毫无悔过之意,留之何用?”
“朕此时不杀,已经是对他天大的恩赐,更别提要将山东重地交予其手,那岂不是与虎谋皮?朕意已决,爱卿不必再提!”
刘宗周没想到往常对左良玉不断退让的崇祯皇帝,这次的态度却如此坚决,而且想到崇祯皇帝对姜襄、王承胤和刘泽清等武将的处置方式,想必是已经下定了这种决心。
崇祯皇帝在朝堂之上斥责刘宗周保守陈旧的话他也是听在耳中,当下细细沉思之后,也是不再多说,退入列中。
“臣遵旨。”
醒过来的一瞬间他便是想都不想的将佩刀抽出来,满怀敌意的向周围看去,但是却并没有发现一个人,只见到空荡荡的房间。
唐通冲过去想要开门,但房门已经上锁,门外侍立的两名吴军兵士听见里面的动静,便是朝里面冷哼着道:
“呦,侯爷醒过来了?”
“我家爵爷有过吩咐,说等侯爷醒来,先喝口茶醒醒酒,今夜有要事商谈!”听那兵士说完,唐通转头果然见到早就摆在桌上的那碗凉茶。
唐通昨日真是被吴三桂那忠肝义胆的表现给骗了,一个不小心多喝几杯就被灌倒,说实在的,他不仅低估了吴三桂的酒量,也高估了自己的酒量。
亦或者,这酒中可能下了什么蒙汗药,但唐通怎么想都想不通,如果是下了药,吴三桂喝的比自己还多,为什么没事?
踢门无果之后,唐通愤恨坐在桌上,看着那碗淡黄色的凉茶,却怎么看怎么觉得气,哪里还有心思去喝。
极度愤怒之下,唐通‘哐啷’一声将桌案踢翻,扯脖子喊道:
“吴三桂!你关宁军到底有多少人,关得住老子和高第两个人,下面那忠于朝廷的近十万人马,你他娘关得住吗?”
“到时候风大闪了腰,惹得皇帝震怒,将京城吴府满门抄斩,你哭都来不及!!”
......
总的来说,这崇祯十七年的事情还称得上一切顺利,虽然磕磕撞撞,但总归是快将这要命的一年撑过去了。
崇祯皇帝虽然恢复了朝会,但毕竟在后世慵懒惯了,想在短时间内养成勤劳早朝的好习惯显然是不太可能,所以大明朝每日例行的朝会也就变成三日一次,这又开了一次先河。
朝臣们对此颇有微词,崇祯皇帝却毫无反应,依旧我行我素。
开玩笑,自己可不是历史上的崇祯皇帝,整天和东林党斡旋,哪还有什么时间去做实事。
甚至厚脸皮的崇祯皇帝还在想,万历皇帝三十一年不上朝,自己这两天一次,实在是太勤快了。
大约是五日之后的清晨,正在和群臣例行朝议的崇祯皇帝忽然接到来自山海关的急报,当即是吃了一惊。
这次朝议的主旨是山东总兵刘泽清部属的处置和新任山东总兵的人选。
本来崇祯皇帝想让刘泽清死的惨一些,但没成想他死的更惨,本来崇祯还想将刘家满门抄斩,但现在也被那些地方的人提前搞定。
由此,崇祯皇帝见到了百姓对这些地方上弄权的武将究竟有多么痛恨。
山东一带临近京畿,非常重要,所以下一个总兵的人选也是要精挑细选,崇祯皇帝和朝臣们商议了几日,也是广收建议,不会断然决定。
要是一个不小心再出一个刘泽清,那可就是自掘坟墓了。
实际上,崇祯皇帝心中对此早有人选,杨御藩和牟文绶都不错,之所以在朝堂上议,一是要走正常程序,二则是想听听自己是不是遗漏了哪位忠于朝廷的将才。
黄得功去蓟镇了,周遇吉、白广恩还有高杰都陷在山西,唐通则是被打发到山海关和吴三桂周旋,高第和马科就更别提了。
这样看来,山东一带的总兵人选,倒还真不是那么好选。
杨御藩和牟文绶都能独当一面,正在崇祯皇帝细细思索最后决断的时候,忽然听见吴三桂手下军饷又把人扣下的事,当即是怒火中烧。
崇祯皇帝一是怒吴三桂僭越的野心,二则是气唐通太他娘的不争气了。
本来这小子在良乡城外击溃阿巴泰让崇祯皇帝眼前一亮,觉得可以重用,这才让他去山海关和吴三桂较量较量,本想怎么也能给吴三桂带去点麻烦,让他畏首畏尾,不再和自己迎杠,但没成想这么快就败下阵来。
又惊又怒之下,崇祯皇帝也是怎么都想不通。
加上高第所部的守军,山海关内效忠自己的兵马要有近十万之众,吴军才多少人,难道那些兵都是吃屎的,一个晚上全被制服了?
看来崇祯十七年能稳稳当当过去是不可能的了,这吴三桂就是见不得人好,非要给你捅出个篓子。
片刻之后,崇祯皇帝挥手道:“司礼监拟旨,擢牟文绶为山东总兵,加五军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少保,率部移驻曹州,让李凤翔亲自去一趟兖州。”
“莱州总兵杨御藩从剿刘泽清有功,叙功升三屯总兵,加五军都督府右都督,协助蓟镇总兵黄得功镇守蓟州。”
本来这消息来之前,朝臣们还在热火朝天的讨论山东总兵人选,这个不行那个也不行的,然而现在很显然,这昏君又来了个一锤定音。
内阁首辅魏藻德,还有次辅蒋德璟原来也是东林党的人,现在全都改投到保皇党名下,成了这昏君的狗腿子。
所以现在崇祯皇帝就算不经朝议直接发旨,法律程序上来讲,其实也是正儿八经的圣旨,再算不得中旨了。
至于朝议什么的,那更是崇祯皇帝一个人的舞台,对于臣子们的建议,心情好了就采纳一些,心情不好就是直接命人给你轰出大殿,也是没什么好说的。
“启奏陛下,山东总兵一事还需从长计议。”所有人都没什么好说的,实际上就算有想说的,在这昏君眼前也不会有谁敢跳出来。
正待这时,御史刘宗周却忽然出列,昂头道:
“牟文绶虽颇有战功,然则履历不足,难堪重任,左良玉久屯武昌,陛下可许诺其为山东总兵,届时左良玉必对朝廷感恩戴德,矢志以报皇恩。”
朝中臣子深知崇祯皇帝杀伐之果决,心中不免为刘宗周捏了把冷汗,不多时,只听崇祯皇帝冷笑说道:
“刘御史此言差矣!左良玉骄横跋扈,其行比刘泽清有过之而无不急,国朝至今已近十七载,对这等弄权武将拉拢可少?有没有起到应有的效用?”
见刘宗周说不出话来,崇祯皇帝便是挥手斥其思想保守、陈旧,紧跟着说道:
“左良玉身受朝廷厚恩,手握重兵却在地方上骄横跋扈,逢战避逃,罪过大于功勋,毫无悔过之意,留之何用?”
“朕此时不杀,已经是对他天大的恩赐,更别提要将山东重地交予其手,那岂不是与虎谋皮?朕意已决,爱卿不必再提!”
刘宗周没想到往常对左良玉不断退让的崇祯皇帝,这次的态度却如此坚决,而且想到崇祯皇帝对姜襄、王承胤和刘泽清等武将的处置方式,想必是已经下定了这种决心。
崇祯皇帝在朝堂之上斥责刘宗周保守陈旧的话他也是听在耳中,当下细细沉思之后,也是不再多说,退入列中。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