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群贤毕至
“陛下,当年高邑一战,先帝命王彦章领兵,结果被晋军大败,折损精锐数万人,自那以后先帝就不再以其为统帅,这是为何?因为先帝深知此人可以为将,却无为帅之能。陛下若是以其为统帅,大军必败啊!”张汉杰急急忙忙劝阻道。
赵岩更是冷声道:“陛下,臣听说王彦章对陛下这些年不以他为主帅深感怨恨,常说陛下昏聩,不能识人,这才导致近些年接连兵败。陛下,如此狂妄之徒,怎能让他手握重兵?”
两人心中焦急,顿时以各种谗言试图阻止朱友贞。
被他们这么一说,朱友贞也变得有些迟疑起来:“这王彦章当真这么说过吗?”
“是啊,陛下。不仅如此,那王彦章还声称若是他为主将,必带兵进京来清君侧!”张汉杰连忙答道。
朱友贞顿时脸色不悦,道:“清君侧?王彦章这是把朕当做昏君吗?”
下方李振、敬翔二人见了顿时焦急起来,现在这可真是到了危机时刻,若是真让张汉杰二人得逞,让段凝去统领大军救援宋州,那么梁军最后的精锐就完了。
敬翔到了此时顾不得其他,他站出来大声喝道:“陛下,请听我一言!”
朱友贞愣了一下,转身向敬翔看去,只见这位老臣此时神色极为严肃的站在众臣最前方道:“当年先帝夺取天下的时候,从来都不认为我敬翔没有才能,不管大小事情都让老臣参与谋划。如今国势危急,而陛下却始终忽视老臣之言,老臣已经没有什么用了,不如去死。”
说完,敬翔转身就向大殿的柱子碰去,想要撞死在庭柱之上;幸好一旁李振眼疾手快,将他拉住,这才没有出现血溅五步的事情来。
但朝中上下众臣还是被他的举动给吓了一大跳,便是张汉杰和赵岩二人的气势也被压了下去,只好缩在一旁不言不语。
朱友贞连忙劝道:“敬先生乃是先帝旧臣,功勋卓著,朕岂敢不听先生之言。先生有什么想法不妨直言。”
不管怎么说,朱友贞对敬翔这个朱温时代的老臣还是非常敬重的,平时就算不听从他的意见,但也不敢对他有丝毫怠慢;如今敬翔都以死相谏了,朱友贞自然不敢再忽视其意见。
敬翔这才大声说道:“如今局势十分紧急,段凝此人无统兵之能,若是陛下用他为将,大军必败!唯有用王彦章为大将,才能挽救朝廷的危亡。”
“敬先生所言甚是,朕用王彦章为主将就是。”朱友贞只好点头答应下来,并且当场下令,以王彦章为南面招讨使,霍彦威为招讨副使,统领五万大军南下救援宋州。
至此,争论了两三天之久的朝议终于有了一个结果,老臣敬翔在关键时候站出来,以死相谏,最终迫使朱友贞以王彦章为统帅。
退朝之后,走出大殿的时候,李振暗自竖起了大拇指道:“关键时候还是敬先生力挽狂澜,在下自愧不如啊。”
敬翔却是担忧道:“局势只怕没有你想的那么好了,陛下虽然答应了以王彦章为统帅,但他心中更倾向于段凝,如今不过是勉强答应下来,日后若是局势有变,陛下必然会以段凝代替王彦章,到时候大事休矣。”说到这,他不由得摇了摇头。
他知道,自从杨师厚死后,这几年来朱友贞对那些功勋老将们心中多有忌惮,在任用那些将领时往往都在想着如何防备他们。
所以不管是刘鄩、贺瑰、霍彦威、寇彦卿、牛存节,他们虽然先后担任过北面招讨使,但只要战局有所不顺,朱友贞就会下旨将其罢免,换上新统帅。
如今虽然勉强任命王彦章为统帅,但敬翔很是怀疑,朱友贞的信任到底能持续多久,别战局稍微有些不顺利就将其免职了。
而在另一旁,张汉杰和赵岩二人在退朝之后也在小声商议着。
“不必担心,那王彦章虽然当上了招讨使,但吴军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只要他出点差错,到时候咱们自然有办法对付他。”
“不错,以前他是招讨副使,即便战事不利,责任都被推脱在主将身上;如今他成了招讨使,只要战事有所不顺,他身为主将就更加难以逃脱干系了。”
说到这,两人心中反而变得轻松起来。
……
八月底,梁国朝廷下令,从黄河沿线抽调四万梁军,再加上洛阳一万军队,一共五万人南下宁陵,汇合那里的一万多梁军,由王彦章统领,负责解围宋州。
消息传来时,宁陵城中的王彦章不由得大喜道:“陛下向来使用庸人为将,这一次总算是用对了人。”
霍彦威苦笑道:“不知朝廷的援军什么时候才能抵达宁陵,宋州那边的局势可是不怎么妙啊。”
宋州的局势何止是不妙,简直是危急到了极点。
就在梁国朝廷尚未作出决定之前,东路吴军在夺取砀山后,一面转道向北进攻辉州,一面派出部分兵力支援李承鼎,帮助他攻打宋州。
对于宋州这个战略要地,吴军乃是志在必得。
虽然因为宋州城池不大的原因,让吴军无法投入太多军队;而且因为宋州城四面环水,护城河又深又宽,一时间也难以将其截断,但吴军用苏州炮投掷大量榴弹却给守军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现在可不比当年,当年吴国攻城时虽然也曾经用过榴弹,但那时候的吴军除了要攻城外,同时还要练兵,所以很少使用榴弹,一般情况下都是以正常的手段来攻城。
但现在却不同,经过这么多年的准备,自然不可能放着最好的武器而不用。
接连的榴弹轰击让城中士气原本就不怎么高的守军叫苦连天,许多士兵趁着夜色逃出城外向吴军投降,守将全彦不能制止。
在这种情况下,全彦不断派人来请求援兵,显然城中的局势非常危急。
“朝廷援军?”王彦章闻言摇了摇头道:“兵贵神速,若是等待朝廷援军抵达后再出兵救援宋州,只怕时间已经来不及了。而且那样一来吴军也将会有所准备。”
“那王将军的意思,难道现在就率军救援宋州吗?”霍彦威有些迟疑道。
“不错,兵贵神速,本将现在就出兵,吴军一方定然想不到我军的行动这么迅速,肯定能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这……”霍彦威哑然道:“王将军,我军目前刚刚经过大败,目前士气低迷,用他们去主动进攻,这是不是有些冒险了?”
他虽然清楚宋州局势危急,同时也承认王彦章的说法有些道理,若是等到朝廷援军到了后再出兵,只怕真的迟了。
不过从他本心上来说,他还是觉得王彦章的决定有些草率了。
当日在宋州城西面三十里出被吴军突袭,霍彦威所部两万大军被打得大败,虽然因为天色黑了的缘故,让吴军的追击未能取得大的效果,但最终梁军的损失依旧惊人。
当霍彦威在宁陵收拢残部后才发现,他原本的两万大军已经只剩下不到一万人了。
这并不是说其他近万人都被吴军消灭了。
事实上,真正被吴军消灭或者俘虏的或许不超过五千人,其他的士兵其实都是趁乱当了逃兵。
南线的梁军原本士气就不高,再加上新打了败仗,大家都对击败吴军不抱希望,当逃兵的自然很多。
后来王彦章率领援军抵达时,虽然一度鼓舞了梁军的士气,击退吴军的进攻,但等到大家发现王彦章的援军竟然只有五千人时,大军的士气顿时再度低迷起来,不少人都觉得朝廷已经放弃了他们。
这样一支残兵败卒组成的军队,若是不经过整顿就投入战场,别说是用他们来发起进攻,就算是用他们来防御吴军的进攻都很难。
王彦章却是信心满满道:“就是因为我军士气低迷,所以现在就需要采取果断措施,对吴军发起主动进攻;不然若是被动防守的话,大军的士气将更加低迷,到时候不要敌军进攻,我军就不战而败了。”
霍彦威闻言点了点头,道:“王将军所言甚是,既然如此,那王将军就下令吧。”
“传令各部,本将已经被朝廷任命为南面招讨使,负责统领大军为宋州解围。命各部整顿军备,提振士气,等待朝廷援军到来。”王彦章转身对身旁传令兵道。
霍彦威闻言神色一亮,道:“王将军的意思是,故意让吴军以为我军将要等待援军抵达才出兵?然后将军再率领大军突然发动进攻,打敌军一个措手不及?”
“不错,若是以正常手段正面进攻,想要突破敌军防线只怕很难;所以本将要用谋略迷惑吴军,只希望吴军将领不要识破才好。”
……
同一时间,许州城中的匡国军节度使高季昌也在为吴军北伐的消息而犹豫着。
当初他听说了吴军北伐的消息时,惊得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半晌之后,才有些语无伦次的向身旁众人询问:“吴军在这个时候北伐了?这怎么可能?他们怎么可能在现在就北伐?”
这些问题自然没有人能回答他,因为梁震、倪可福等人同样惊呆了。
如今几天时间过去,高季昌依旧没有做出决定,到底应该抵挡吴军,还是应该直接向吴军投降。
若是投降吴军,吴国的政策早就摆在那里,他到了吴国之后肯定不会受到重用;但若是抵抗的话,以许州这点兵力,显然不可能挡住吴军进攻,失败是必然的事情。
虽说即便抵抗吴军失败后,他仍然可以逃回洛阳去,但失去了领地之后,他就算逃到洛阳又能如何,他并非朱友贞的亲信,到了洛阳依旧难以得到重用;更重要的是,如今梁国完全是一副大厦将倾的局势,谁都不知道梁国能坚守多久。
这两天为了这个问题,高季昌带着他的众多心腹反复商议了许久,最终也没能做出决断。
就算是梁震这个心腹谋臣同样有些不知所措。
他当初给的建议是向朝廷请求放弃许州,移镇延州,就像温韬当初放弃关中,选择移镇亳州一样。
这个计划原本进展得还不错,朱友贞虽然没有直接答应下来,但也做出了承诺,只要高季昌能协助朝廷在一个月内消灭朱友能的叛军,他就同意将高季昌调往延州。
所以前段时间他还在摩拳擦掌的准备出兵断掉朱友能的后路,谁知道就在那时候吴军北伐的消息传来,一下子就打乱了他的所有计划。
如今吴军即将打过来,他也不得不面临艰难的选择。
过了许久之后,很久没有开口的倪可福突然开口道:“节帅,根据目前得到的消息,荆襄那边的吴军在攻占了邓州、沁州等地后暂时停留在邓州,而寿州这边的吴军在攻占颖州和蔡州后,同样没有急着出兵北上。这些都说明吴军的打算应该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逐步吞食梁国地盘。”
“这种办法虽然看上去会让我方有了准备,但反过来也说明吴国的野心并非仅仅是占领地盘,更重要的是治理,是将这些地盘彻底统合起来;最后再集中力量一举攻灭梁国。”倪可福分析道。
“那么你的意思呢?”高季昌被他这无头无脑的话搞得有些糊涂。
“末将的意思是,吴军不慌不忙的进行这一切,这就需要不少时间才能攻占整个中原;而如今晋军正在黄河北岸虎视眈眈,他们一定不会坐视吴军单独吞并中原,到时候必然会出兵南下。”
“而一旦晋军南下,中原到底会归属于晋国还是吴国,如今犹未可知。节帅何不再观望一段时间?”倪可福道。
原本按照他们的估计,吴军会寻找一个晋军完全被拖住了的时机北伐,或者选择继续观望,等到晋国和梁国彻底两败俱伤后才会北伐。
但现在晋军虽然有河北之乱需要平定,但距离完全被拖住还差得远,至少黄河沿线还有不少晋军存在,若是晋王李存勖选择率军渡河南下,未必就没有与吴军一战之力。
赵岩更是冷声道:“陛下,臣听说王彦章对陛下这些年不以他为主帅深感怨恨,常说陛下昏聩,不能识人,这才导致近些年接连兵败。陛下,如此狂妄之徒,怎能让他手握重兵?”
两人心中焦急,顿时以各种谗言试图阻止朱友贞。
被他们这么一说,朱友贞也变得有些迟疑起来:“这王彦章当真这么说过吗?”
“是啊,陛下。不仅如此,那王彦章还声称若是他为主将,必带兵进京来清君侧!”张汉杰连忙答道。
朱友贞顿时脸色不悦,道:“清君侧?王彦章这是把朕当做昏君吗?”
下方李振、敬翔二人见了顿时焦急起来,现在这可真是到了危机时刻,若是真让张汉杰二人得逞,让段凝去统领大军救援宋州,那么梁军最后的精锐就完了。
敬翔到了此时顾不得其他,他站出来大声喝道:“陛下,请听我一言!”
朱友贞愣了一下,转身向敬翔看去,只见这位老臣此时神色极为严肃的站在众臣最前方道:“当年先帝夺取天下的时候,从来都不认为我敬翔没有才能,不管大小事情都让老臣参与谋划。如今国势危急,而陛下却始终忽视老臣之言,老臣已经没有什么用了,不如去死。”
说完,敬翔转身就向大殿的柱子碰去,想要撞死在庭柱之上;幸好一旁李振眼疾手快,将他拉住,这才没有出现血溅五步的事情来。
但朝中上下众臣还是被他的举动给吓了一大跳,便是张汉杰和赵岩二人的气势也被压了下去,只好缩在一旁不言不语。
朱友贞连忙劝道:“敬先生乃是先帝旧臣,功勋卓著,朕岂敢不听先生之言。先生有什么想法不妨直言。”
不管怎么说,朱友贞对敬翔这个朱温时代的老臣还是非常敬重的,平时就算不听从他的意见,但也不敢对他有丝毫怠慢;如今敬翔都以死相谏了,朱友贞自然不敢再忽视其意见。
敬翔这才大声说道:“如今局势十分紧急,段凝此人无统兵之能,若是陛下用他为将,大军必败!唯有用王彦章为大将,才能挽救朝廷的危亡。”
“敬先生所言甚是,朕用王彦章为主将就是。”朱友贞只好点头答应下来,并且当场下令,以王彦章为南面招讨使,霍彦威为招讨副使,统领五万大军南下救援宋州。
至此,争论了两三天之久的朝议终于有了一个结果,老臣敬翔在关键时候站出来,以死相谏,最终迫使朱友贞以王彦章为统帅。
退朝之后,走出大殿的时候,李振暗自竖起了大拇指道:“关键时候还是敬先生力挽狂澜,在下自愧不如啊。”
敬翔却是担忧道:“局势只怕没有你想的那么好了,陛下虽然答应了以王彦章为统帅,但他心中更倾向于段凝,如今不过是勉强答应下来,日后若是局势有变,陛下必然会以段凝代替王彦章,到时候大事休矣。”说到这,他不由得摇了摇头。
他知道,自从杨师厚死后,这几年来朱友贞对那些功勋老将们心中多有忌惮,在任用那些将领时往往都在想着如何防备他们。
所以不管是刘鄩、贺瑰、霍彦威、寇彦卿、牛存节,他们虽然先后担任过北面招讨使,但只要战局有所不顺,朱友贞就会下旨将其罢免,换上新统帅。
如今虽然勉强任命王彦章为统帅,但敬翔很是怀疑,朱友贞的信任到底能持续多久,别战局稍微有些不顺利就将其免职了。
而在另一旁,张汉杰和赵岩二人在退朝之后也在小声商议着。
“不必担心,那王彦章虽然当上了招讨使,但吴军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只要他出点差错,到时候咱们自然有办法对付他。”
“不错,以前他是招讨副使,即便战事不利,责任都被推脱在主将身上;如今他成了招讨使,只要战事有所不顺,他身为主将就更加难以逃脱干系了。”
说到这,两人心中反而变得轻松起来。
……
八月底,梁国朝廷下令,从黄河沿线抽调四万梁军,再加上洛阳一万军队,一共五万人南下宁陵,汇合那里的一万多梁军,由王彦章统领,负责解围宋州。
消息传来时,宁陵城中的王彦章不由得大喜道:“陛下向来使用庸人为将,这一次总算是用对了人。”
霍彦威苦笑道:“不知朝廷的援军什么时候才能抵达宁陵,宋州那边的局势可是不怎么妙啊。”
宋州的局势何止是不妙,简直是危急到了极点。
就在梁国朝廷尚未作出决定之前,东路吴军在夺取砀山后,一面转道向北进攻辉州,一面派出部分兵力支援李承鼎,帮助他攻打宋州。
对于宋州这个战略要地,吴军乃是志在必得。
虽然因为宋州城池不大的原因,让吴军无法投入太多军队;而且因为宋州城四面环水,护城河又深又宽,一时间也难以将其截断,但吴军用苏州炮投掷大量榴弹却给守军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现在可不比当年,当年吴国攻城时虽然也曾经用过榴弹,但那时候的吴军除了要攻城外,同时还要练兵,所以很少使用榴弹,一般情况下都是以正常的手段来攻城。
但现在却不同,经过这么多年的准备,自然不可能放着最好的武器而不用。
接连的榴弹轰击让城中士气原本就不怎么高的守军叫苦连天,许多士兵趁着夜色逃出城外向吴军投降,守将全彦不能制止。
在这种情况下,全彦不断派人来请求援兵,显然城中的局势非常危急。
“朝廷援军?”王彦章闻言摇了摇头道:“兵贵神速,若是等待朝廷援军抵达后再出兵救援宋州,只怕时间已经来不及了。而且那样一来吴军也将会有所准备。”
“那王将军的意思,难道现在就率军救援宋州吗?”霍彦威有些迟疑道。
“不错,兵贵神速,本将现在就出兵,吴军一方定然想不到我军的行动这么迅速,肯定能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这……”霍彦威哑然道:“王将军,我军目前刚刚经过大败,目前士气低迷,用他们去主动进攻,这是不是有些冒险了?”
他虽然清楚宋州局势危急,同时也承认王彦章的说法有些道理,若是等到朝廷援军到了后再出兵,只怕真的迟了。
不过从他本心上来说,他还是觉得王彦章的决定有些草率了。
当日在宋州城西面三十里出被吴军突袭,霍彦威所部两万大军被打得大败,虽然因为天色黑了的缘故,让吴军的追击未能取得大的效果,但最终梁军的损失依旧惊人。
当霍彦威在宁陵收拢残部后才发现,他原本的两万大军已经只剩下不到一万人了。
这并不是说其他近万人都被吴军消灭了。
事实上,真正被吴军消灭或者俘虏的或许不超过五千人,其他的士兵其实都是趁乱当了逃兵。
南线的梁军原本士气就不高,再加上新打了败仗,大家都对击败吴军不抱希望,当逃兵的自然很多。
后来王彦章率领援军抵达时,虽然一度鼓舞了梁军的士气,击退吴军的进攻,但等到大家发现王彦章的援军竟然只有五千人时,大军的士气顿时再度低迷起来,不少人都觉得朝廷已经放弃了他们。
这样一支残兵败卒组成的军队,若是不经过整顿就投入战场,别说是用他们来发起进攻,就算是用他们来防御吴军的进攻都很难。
王彦章却是信心满满道:“就是因为我军士气低迷,所以现在就需要采取果断措施,对吴军发起主动进攻;不然若是被动防守的话,大军的士气将更加低迷,到时候不要敌军进攻,我军就不战而败了。”
霍彦威闻言点了点头,道:“王将军所言甚是,既然如此,那王将军就下令吧。”
“传令各部,本将已经被朝廷任命为南面招讨使,负责统领大军为宋州解围。命各部整顿军备,提振士气,等待朝廷援军到来。”王彦章转身对身旁传令兵道。
霍彦威闻言神色一亮,道:“王将军的意思是,故意让吴军以为我军将要等待援军抵达才出兵?然后将军再率领大军突然发动进攻,打敌军一个措手不及?”
“不错,若是以正常手段正面进攻,想要突破敌军防线只怕很难;所以本将要用谋略迷惑吴军,只希望吴军将领不要识破才好。”
……
同一时间,许州城中的匡国军节度使高季昌也在为吴军北伐的消息而犹豫着。
当初他听说了吴军北伐的消息时,惊得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半晌之后,才有些语无伦次的向身旁众人询问:“吴军在这个时候北伐了?这怎么可能?他们怎么可能在现在就北伐?”
这些问题自然没有人能回答他,因为梁震、倪可福等人同样惊呆了。
如今几天时间过去,高季昌依旧没有做出决定,到底应该抵挡吴军,还是应该直接向吴军投降。
若是投降吴军,吴国的政策早就摆在那里,他到了吴国之后肯定不会受到重用;但若是抵抗的话,以许州这点兵力,显然不可能挡住吴军进攻,失败是必然的事情。
虽说即便抵抗吴军失败后,他仍然可以逃回洛阳去,但失去了领地之后,他就算逃到洛阳又能如何,他并非朱友贞的亲信,到了洛阳依旧难以得到重用;更重要的是,如今梁国完全是一副大厦将倾的局势,谁都不知道梁国能坚守多久。
这两天为了这个问题,高季昌带着他的众多心腹反复商议了许久,最终也没能做出决断。
就算是梁震这个心腹谋臣同样有些不知所措。
他当初给的建议是向朝廷请求放弃许州,移镇延州,就像温韬当初放弃关中,选择移镇亳州一样。
这个计划原本进展得还不错,朱友贞虽然没有直接答应下来,但也做出了承诺,只要高季昌能协助朝廷在一个月内消灭朱友能的叛军,他就同意将高季昌调往延州。
所以前段时间他还在摩拳擦掌的准备出兵断掉朱友能的后路,谁知道就在那时候吴军北伐的消息传来,一下子就打乱了他的所有计划。
如今吴军即将打过来,他也不得不面临艰难的选择。
过了许久之后,很久没有开口的倪可福突然开口道:“节帅,根据目前得到的消息,荆襄那边的吴军在攻占了邓州、沁州等地后暂时停留在邓州,而寿州这边的吴军在攻占颖州和蔡州后,同样没有急着出兵北上。这些都说明吴军的打算应该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逐步吞食梁国地盘。”
“这种办法虽然看上去会让我方有了准备,但反过来也说明吴国的野心并非仅仅是占领地盘,更重要的是治理,是将这些地盘彻底统合起来;最后再集中力量一举攻灭梁国。”倪可福分析道。
“那么你的意思呢?”高季昌被他这无头无脑的话搞得有些糊涂。
“末将的意思是,吴军不慌不忙的进行这一切,这就需要不少时间才能攻占整个中原;而如今晋军正在黄河北岸虎视眈眈,他们一定不会坐视吴军单独吞并中原,到时候必然会出兵南下。”
“而一旦晋军南下,中原到底会归属于晋国还是吴国,如今犹未可知。节帅何不再观望一段时间?”倪可福道。
原本按照他们的估计,吴军会寻找一个晋军完全被拖住了的时机北伐,或者选择继续观望,等到晋国和梁国彻底两败俱伤后才会北伐。
但现在晋军虽然有河北之乱需要平定,但距离完全被拖住还差得远,至少黄河沿线还有不少晋军存在,若是晋王李存勖选择率军渡河南下,未必就没有与吴军一战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