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真正的圣人
海瑞的忠君是有前提的,那就是皇上要真正履行自己作为君王的职责,不能贪图享乐,要把全部身心都扑在治理国家、爱护百姓上,如果做不到,就是失职,就该挨骂。
公平而论,嘉靖帝的确是明朝中期很出色的皇上,就算他一心修道,对国家治理方面仍然是卓有成效,大兴文治,改良礼仪服饰,尤其是让锦衣卫变成了无事可做的清水衙门,东厂、西厂则根本取缔,宦官不再插手朝政,就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也基本没权,一切都是亲历亲为,跟朱元璋一样。非常了不起的一代明君。
他重用严嵩并非一味的糊涂,而是要用严嵩的手来打破朝臣们结党营私的局面,破除杨廷和执政时的遗患,只是后来做过头了,没刹得住车。
海瑞认为嘉靖帝不应该耽于修道,而是应该像太祖皇帝那样把自己奉献给国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治理国家中,如果这样,嘉靖帝的成就将跟太祖朱元璋一样伟大。这也是一代忠臣的一片苦心,难能可贵。
海瑞骂嘉靖帝非常狠,实质充满了对君王的期盼和忠诚,而且这才是他内心深处忠君的观念,否则就是阿君谀圣,是无耻之徒,该当万死。..
嘉靖帝是聪明玲珑人,从万言书中读出了海瑞的真实心理,所以他一再称赞海瑞是忠臣,是真忠,但他还是受不了海瑞那些近似恶毒的语气,还是想要杀他,却又觉得不能杀功臣,这才犹豫再犹豫,最后自己被气死了,也没能下手杀海瑞。
秉笔太监说隆庆帝容不下海瑞就是这道理,如果海瑞在朝中待久了,一样要骂隆庆帝,最起码君王好色就是失德,那时候不知海瑞会骂出什么花样了,可能会更恶毒吧。
海瑞的爱民也是真正的爱民如子,不是假的,他是真正把穷苦百姓当作自己的子民来爱戴,他当县令时,只要是富人和穷人的官司,结果不用想,富人一定会输掉官司。
如果按都察院或是刑部官员的说法,就是不对的,在大明三尺法前人人都应当平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可是海瑞认为这都是放狗屁,穷人跟富人在法律面前天生就不平等,如果一个穷人跟富人打官司,那就一定是这个穷人被逼到无路可走、拼死一搏的地步,所以官司不用审理,富人就是有罪,必须输掉官司。
这也符合当时的实情,在明朝中期,对科举的重视已经畸形,一个举人就可以横行乡里,鱼肉乡民,无人可治,更不用说那些进士和退隐的官员,举人进士都来自何处,大多数都来自富户。穷人能读得起书的有几个?又有几人能中上举人?都是中了秀才后就赶紧当塾师赚钱养家糊口了。
所以在海瑞治理的县里,富人敛手,不敢横行,想把海瑞挤走或者试图陷害他的人也大有人在,却都没法得手,海瑞的言行实在是挑不出一点毛病,但凡了解他的人,哪怕是恨他的人,也不得不称赞一声,这是圣人,真的是圣人啊。
对上司,海瑞也从不给任何颜面。他的上司甚至不敢到海瑞的县里来,来了不但没有公务接待,还不能随意勒索,更不能吃白食。谁能自带着干粮清水下县视察啊。
胡宗宪总督江南时,势焰熏天,大军经过海瑞的县里,征集民夫耕牛为大军运输粮草,结果海瑞自己一个人腰扎麻绳,拉着一辆牛车来了。
胡宗宪的部下见一个县令自己拉着牛车来,都不知道怎么回事,海瑞跟他们说,现在正是农忙季节,民夫和耕牛都在地里播种,耽误了就影响收成,就会影响国税收入,县里只有他一个闲人,所以他来了。
胡宗宪听到报告后,吓得出了一身的汗,赶紧命令大军把旗帜都收起来,悄悄绕过这个县,去别的地方耀武扬威去。他是真心服了海瑞这个倔头了。
一次胡宗宪的儿子借着父亲的名头来到江南,以省亲为名,大肆敛财,所过州县,官员们都献出不少金银,可惜这位公子哥不知道海瑞大人的威名,来到海瑞的县里,在驿馆里伸手要钱,还霸道无比。
海瑞听说后,把这位公子哥连同他带来的豪奴恶仆全都抓了起来,不由分说,一顿板子鞭子的痛打,说这位公子哥是冒充的,故意败坏胡军门的名声。
这位公子哥欲哭无泪,还真没法证明胡宗宪真是他亲爹,就算开证明信也得回京城是吧,可是已经被海瑞绑了,哪也去不了。
一顿毒打后,这位公子哥只好承认是冒充的,不然真的要被打死了,他爹权利再大,也没法令他起死回生。
海瑞在他招供后,就让衙役们压着这位公子哥连同那些被打得爹娘都不认识的奴仆们送到了胡宗宪的军营,还写了一封信,说素闻胡军门治军有方,治家有方,决不会有四处坑蒙拐骗的儿子,此人必然是无赖恶棍,因为事关胡军门清誉,送交胡军门亲自处理。
胡宗宪看到被打得都认不出来的儿子,也是欲哭无泪,连个屁都没敢放,悄悄让人把儿子连夜送回京城了,那些沿途敲诈来的钱财自然都被海瑞充公上交了。
胡宗宪当时威权极重,巡抚、布政使、总兵官在他面前都得跪着说话,唯独海瑞,他却不敢招惹半分。
一天胡宗宪大开军门,召集各封疆大吏和总兵官们开会,却只是叹息着说了一句话:“今天是海县令老母过生日,海县令买了二斤猪肉。”说完就退下了。
几天的工夫,这条爆炸性的新闻就传遍了江南:海县令老母过生日,买了二斤猪肉。
当时年景还是不错的,就是一般人家一个月也要吃几次猪肉,那时候猪肉并不贵,只有山区极贫苦人家才一年到头吃不上一顿肉。
可是县令不论在哪里,想要天天吃肉都不成问题,别说县令,就是三班衙役的头儿,那些捕快也是天天吃肉的。
可是海县令买二斤猪肉就成了轰动全国的新闻,可见海瑞的生活俭省到何等地步。
他每个月只靠五两银子的官俸生活,粮食是朝廷配给的,吃的菜是自己在县衙的地里种的,只有食盐、布匹这些是买来的。
五两银子放在一般人家也能过不错的日子,可是县官毕竟要花钱的地方多,所以他肉都吃不起,他既不吃请,也不请客,每天一家人就是清水白菜的过日子,这份辛苦就是一般的百姓也是耐不住的。
所以胡宗宪才会感慨,才会特地召集部下宣布这一新闻,那是发自内心的钦佩啊,那意思是说,你们看看,我胡宗宪不跟他掰扯,是因为这个。
文官们对海瑞的看法也是同样的矛盾,对海瑞只要提到这个名字,就会心生高山仰止、心向往之的想法,如同看一座高峰、一面大海,可是让谁当海瑞也不干,当官就算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也不能把自己弄成这样吧,这不是正常人过的日子,而是苦行僧。
海瑞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圣人,他不是孔子那样的圣人,他没有著书立说,也没有传下教统,他在私生活上更为检点,没有孔子“子见南子”那样的尴尬。
他比孔子更像一个圣人,春秋时期吃肉可是比明朝困难多了,孔子却还是天天有肉吃的,并且讲究的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不仅要吃的好,而且要吃的精。
孔子不缺肉吃,至少门下收了三千弟子就有三千块腊肉吧,每块腊肉都有十斤八斤的分量吧,没有一块腊肉,对不起啊,孔子是不收为弟子的,更不用说孔子门下多的是贵族子弟。
这当然不是说孔圣人不好,相反,孔圣人更贴近人情,更让人觉得亲近和蔼。
海瑞则是把圣人准则严格贯彻到实际生活的人,也是唯一的一个这样的圣人。
在嘉靖年间,也有人攻击海瑞,说他诈伪矫饰自己,是伪圣人。明朝第一大才子杨慎知道后第一个上书痛斥此人“不知人间有羞耻事”,这句话在当时就是骂人最狠的,原出自宋朝的欧阳修。
杨慎自称:自识字起,就知道海刚峰为天下伟人,崇仰之情溢于纸上。
可杨慎也做不来海瑞,他被流放到云南时,身边还是带着一百多个奴仆,每日交往的都是封疆大吏,依然过着王侯般的生活。
这就是海瑞吧,人人景仰,视之为泰山北斗,可是没人能做到海瑞,除非是佛教里那些真正虔诚的苦行僧。
所以当海瑞落难下狱时,跟他毫无交情的徐阶倾尽全力施以援手,想尽办法推迟嘉靖帝下达死刑命令,最后保住了海瑞的一条命,如果没有徐阶全力巧妙的斡旋,海瑞早就死在狱里了,皇上是有直接杀人特权的,这估计也是工于心计的徐阶一辈子做过的唯一一件不求回报,不为市恩的一件善事。
海瑞到了江南稽查土地耕田,查到徐阶头上,也没因为他是自己的救命恩人给半分情面,而是更加严厉的稽查到底,并且上书汇报给朝廷,徐阶也没感到意外,如果海瑞不这样做反而对不起他当初的一番营救了,他本来就是因为海瑞是圣人才施加援手的,认为圣朝不应该杀这样的圣人。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英雄都是惺惺相惜的,哪怕理念不完全一致。
公平而论,嘉靖帝的确是明朝中期很出色的皇上,就算他一心修道,对国家治理方面仍然是卓有成效,大兴文治,改良礼仪服饰,尤其是让锦衣卫变成了无事可做的清水衙门,东厂、西厂则根本取缔,宦官不再插手朝政,就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也基本没权,一切都是亲历亲为,跟朱元璋一样。非常了不起的一代明君。
他重用严嵩并非一味的糊涂,而是要用严嵩的手来打破朝臣们结党营私的局面,破除杨廷和执政时的遗患,只是后来做过头了,没刹得住车。
海瑞认为嘉靖帝不应该耽于修道,而是应该像太祖皇帝那样把自己奉献给国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治理国家中,如果这样,嘉靖帝的成就将跟太祖朱元璋一样伟大。这也是一代忠臣的一片苦心,难能可贵。
海瑞骂嘉靖帝非常狠,实质充满了对君王的期盼和忠诚,而且这才是他内心深处忠君的观念,否则就是阿君谀圣,是无耻之徒,该当万死。..
嘉靖帝是聪明玲珑人,从万言书中读出了海瑞的真实心理,所以他一再称赞海瑞是忠臣,是真忠,但他还是受不了海瑞那些近似恶毒的语气,还是想要杀他,却又觉得不能杀功臣,这才犹豫再犹豫,最后自己被气死了,也没能下手杀海瑞。
秉笔太监说隆庆帝容不下海瑞就是这道理,如果海瑞在朝中待久了,一样要骂隆庆帝,最起码君王好色就是失德,那时候不知海瑞会骂出什么花样了,可能会更恶毒吧。
海瑞的爱民也是真正的爱民如子,不是假的,他是真正把穷苦百姓当作自己的子民来爱戴,他当县令时,只要是富人和穷人的官司,结果不用想,富人一定会输掉官司。
如果按都察院或是刑部官员的说法,就是不对的,在大明三尺法前人人都应当平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可是海瑞认为这都是放狗屁,穷人跟富人在法律面前天生就不平等,如果一个穷人跟富人打官司,那就一定是这个穷人被逼到无路可走、拼死一搏的地步,所以官司不用审理,富人就是有罪,必须输掉官司。
这也符合当时的实情,在明朝中期,对科举的重视已经畸形,一个举人就可以横行乡里,鱼肉乡民,无人可治,更不用说那些进士和退隐的官员,举人进士都来自何处,大多数都来自富户。穷人能读得起书的有几个?又有几人能中上举人?都是中了秀才后就赶紧当塾师赚钱养家糊口了。
所以在海瑞治理的县里,富人敛手,不敢横行,想把海瑞挤走或者试图陷害他的人也大有人在,却都没法得手,海瑞的言行实在是挑不出一点毛病,但凡了解他的人,哪怕是恨他的人,也不得不称赞一声,这是圣人,真的是圣人啊。
对上司,海瑞也从不给任何颜面。他的上司甚至不敢到海瑞的县里来,来了不但没有公务接待,还不能随意勒索,更不能吃白食。谁能自带着干粮清水下县视察啊。
胡宗宪总督江南时,势焰熏天,大军经过海瑞的县里,征集民夫耕牛为大军运输粮草,结果海瑞自己一个人腰扎麻绳,拉着一辆牛车来了。
胡宗宪的部下见一个县令自己拉着牛车来,都不知道怎么回事,海瑞跟他们说,现在正是农忙季节,民夫和耕牛都在地里播种,耽误了就影响收成,就会影响国税收入,县里只有他一个闲人,所以他来了。
胡宗宪听到报告后,吓得出了一身的汗,赶紧命令大军把旗帜都收起来,悄悄绕过这个县,去别的地方耀武扬威去。他是真心服了海瑞这个倔头了。
一次胡宗宪的儿子借着父亲的名头来到江南,以省亲为名,大肆敛财,所过州县,官员们都献出不少金银,可惜这位公子哥不知道海瑞大人的威名,来到海瑞的县里,在驿馆里伸手要钱,还霸道无比。
海瑞听说后,把这位公子哥连同他带来的豪奴恶仆全都抓了起来,不由分说,一顿板子鞭子的痛打,说这位公子哥是冒充的,故意败坏胡军门的名声。
这位公子哥欲哭无泪,还真没法证明胡宗宪真是他亲爹,就算开证明信也得回京城是吧,可是已经被海瑞绑了,哪也去不了。
一顿毒打后,这位公子哥只好承认是冒充的,不然真的要被打死了,他爹权利再大,也没法令他起死回生。
海瑞在他招供后,就让衙役们压着这位公子哥连同那些被打得爹娘都不认识的奴仆们送到了胡宗宪的军营,还写了一封信,说素闻胡军门治军有方,治家有方,决不会有四处坑蒙拐骗的儿子,此人必然是无赖恶棍,因为事关胡军门清誉,送交胡军门亲自处理。
胡宗宪看到被打得都认不出来的儿子,也是欲哭无泪,连个屁都没敢放,悄悄让人把儿子连夜送回京城了,那些沿途敲诈来的钱财自然都被海瑞充公上交了。
胡宗宪当时威权极重,巡抚、布政使、总兵官在他面前都得跪着说话,唯独海瑞,他却不敢招惹半分。
一天胡宗宪大开军门,召集各封疆大吏和总兵官们开会,却只是叹息着说了一句话:“今天是海县令老母过生日,海县令买了二斤猪肉。”说完就退下了。
几天的工夫,这条爆炸性的新闻就传遍了江南:海县令老母过生日,买了二斤猪肉。
当时年景还是不错的,就是一般人家一个月也要吃几次猪肉,那时候猪肉并不贵,只有山区极贫苦人家才一年到头吃不上一顿肉。
可是县令不论在哪里,想要天天吃肉都不成问题,别说县令,就是三班衙役的头儿,那些捕快也是天天吃肉的。
可是海县令买二斤猪肉就成了轰动全国的新闻,可见海瑞的生活俭省到何等地步。
他每个月只靠五两银子的官俸生活,粮食是朝廷配给的,吃的菜是自己在县衙的地里种的,只有食盐、布匹这些是买来的。
五两银子放在一般人家也能过不错的日子,可是县官毕竟要花钱的地方多,所以他肉都吃不起,他既不吃请,也不请客,每天一家人就是清水白菜的过日子,这份辛苦就是一般的百姓也是耐不住的。
所以胡宗宪才会感慨,才会特地召集部下宣布这一新闻,那是发自内心的钦佩啊,那意思是说,你们看看,我胡宗宪不跟他掰扯,是因为这个。
文官们对海瑞的看法也是同样的矛盾,对海瑞只要提到这个名字,就会心生高山仰止、心向往之的想法,如同看一座高峰、一面大海,可是让谁当海瑞也不干,当官就算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也不能把自己弄成这样吧,这不是正常人过的日子,而是苦行僧。
海瑞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圣人,他不是孔子那样的圣人,他没有著书立说,也没有传下教统,他在私生活上更为检点,没有孔子“子见南子”那样的尴尬。
他比孔子更像一个圣人,春秋时期吃肉可是比明朝困难多了,孔子却还是天天有肉吃的,并且讲究的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不仅要吃的好,而且要吃的精。
孔子不缺肉吃,至少门下收了三千弟子就有三千块腊肉吧,每块腊肉都有十斤八斤的分量吧,没有一块腊肉,对不起啊,孔子是不收为弟子的,更不用说孔子门下多的是贵族子弟。
这当然不是说孔圣人不好,相反,孔圣人更贴近人情,更让人觉得亲近和蔼。
海瑞则是把圣人准则严格贯彻到实际生活的人,也是唯一的一个这样的圣人。
在嘉靖年间,也有人攻击海瑞,说他诈伪矫饰自己,是伪圣人。明朝第一大才子杨慎知道后第一个上书痛斥此人“不知人间有羞耻事”,这句话在当时就是骂人最狠的,原出自宋朝的欧阳修。
杨慎自称:自识字起,就知道海刚峰为天下伟人,崇仰之情溢于纸上。
可杨慎也做不来海瑞,他被流放到云南时,身边还是带着一百多个奴仆,每日交往的都是封疆大吏,依然过着王侯般的生活。
这就是海瑞吧,人人景仰,视之为泰山北斗,可是没人能做到海瑞,除非是佛教里那些真正虔诚的苦行僧。
所以当海瑞落难下狱时,跟他毫无交情的徐阶倾尽全力施以援手,想尽办法推迟嘉靖帝下达死刑命令,最后保住了海瑞的一条命,如果没有徐阶全力巧妙的斡旋,海瑞早就死在狱里了,皇上是有直接杀人特权的,这估计也是工于心计的徐阶一辈子做过的唯一一件不求回报,不为市恩的一件善事。
海瑞到了江南稽查土地耕田,查到徐阶头上,也没因为他是自己的救命恩人给半分情面,而是更加严厉的稽查到底,并且上书汇报给朝廷,徐阶也没感到意外,如果海瑞不这样做反而对不起他当初的一番营救了,他本来就是因为海瑞是圣人才施加援手的,认为圣朝不应该杀这样的圣人。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英雄都是惺惺相惜的,哪怕理念不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