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章 可怜的地球君
地球君是一位腰宽略大于身高的圆胖子,平均直径是12742千米,高度超过万米的地球发动机放在地面上巍峨高耸,但是在宇宙角度看像是足球上粘着的沙粒一样渺小。
尽管小广场上这颗地球地形模型拥有接近三米的庞大体型,但是小小沙粒放大千倍也还只是一根不到2毫米的纤细毛刺。一般人就算注意到它们也都不会在意,若非袁洋最近正在重读大刘作品集,也不会第一时间想起《流浪地球》。
那是十多年前发表的一篇短篇小说,用第一人称讲述了主角“我”在地球“逃逸时代”所经历的一些事情。
在他出生前,科学家发现持续照耀地球40多亿年太阳突然出了问题,将在几百年后发生一次“氦闪”爆发,届时突然膨胀的太阳会将水星、金星还有地球统统吞噬。
也许,爆发之后地球还会被“吐”出来,但那时人类赖以存在的地壳生态圈必然会发生剧变,不再适宜生物生存。至于上面的人类,他们应该早就在太阳风卷过地球时化作了高温气体,成为太阳这个伟大存在的一部分了。
虽然“托体同山阿、魂归大地”是地球上大部分人能够接受的死法,虽然构成人体的所有原子本质上都来自宇宙,特别是氧、碳、氮、钠、铁等重元素更是来自远古恒星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但是全人类重新气化变成原子回归太阳,却不是人们愿意接受的。
彻底毁灭的莫大危机逼迫全人类团结起来,将地球这颗人类诞生的摇篮改造成了一颗行星级移民船,载着大家艰难地逃离太阳系,奔向最近的比邻星。
半人马座a星是全天第三亮星,因此很早就被人类注意到了,我国古代就将出现在南方春季夜空的它称之为“南门二”,和另一颗“南门一”(半人马座e星)共同构成了“天之南门”。直到近代借助天文望远镜,人们才发现它是由三颗恒星组成的三合星系统,其中距离地球最近的c星proxima在中文里被翻译成了比邻星又是“严复式信达雅”的典型例子。
实际上这位“比邻”离得并不近,它距离地球超过四点二光年,人类想要到达那里,需要的时间必须以千年甚至万年计算,时间长短取决于携带火箭燃料的数量,除非使用传说中“曲率引擎”实现超光速飞行甚至。
不过即便如此,比邻星作为除太阳以外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依然吸引了天文学家和小说家和编剧家的无穷兴趣。
前者关注它,是因为离得近看得清,可以和太阳一起对比研究。
后者关注它,是因为离得近要过去,这颗“第二太阳”被认为是人类踏足宇宙时代所必然停靠的“第一码头”,成为无数科幻故事发生的地方。
像是创下影史最高票房记录的科幻大片《阿凡达》,它的舞台“潘多拉星”就是比邻星所在的半人马a星系统a星的气态行星polyphe迷s(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的卫星。其大小和地球相似,拥有丰富且独特的生态系统以及早期的类人文明。
不过可惜,这颗星球却是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虚构出来的。
百多年来,特别是哈勃太空望远镜上天25年以来,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们就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寻找着“另一个地球”。然而直到目前为止,找到的都只是些“歪瓜裂枣”,人类依然孤独,依然只有一个地球。
这也是故事中的人类为什么拼着耗费巨大代价,也要化身蜗牛党把整个地球搬上漫长旅途的原因。不带上地球君,哪有那么多的燃料和补给给你消耗?不带上地球君,到了比邻星又去那里落脚?
根据计划,人们先要让自转中的地球停下来(刹车时代),然后使用地球背面的上万台推进器推着这个笨重的摇篮逐渐加速,赶在“氦闪”前离开太阳系(逃逸时代),经过长达1800年的漫漫征途(流浪时代1),再逐渐减速靠近比邻星(流浪时代2),最终成功入轨迎来新生(新太阳时代)。
整个过程将要持续2500年,幸存者的后代们才能在未来某一天离开赖以躲藏的地下城市,在比邻星阳光的照耀下,重建满目疮痍、瘦了几圈的地球。
25个世纪、一百代人、真-天翻地覆、几十亿人的孤单逃亡、团结与猜疑、坚持与背叛,让这个短小故事充满了矛盾冲突和引人看点,拥有非常好的改编价值。既可以做成反应人性与世情变迁的黑暗文艺片和宇宙公路片,也可以做成卖特效的灾难片,相信比起《后天》、《2012》这些完全不会逊色。
最妙的是,还不容易碰上剪刀手。
有整个地球做舞台,完全可以把影片场景放到曼哈顿、夏威夷、巴黎和悉尼,把这些地方再毁上三遍又三遍啊!
刹车时代地球发动机加热大气让地面不再适宜活动居住,城市人去楼空犹如鬼城,上演名叫“逃离xx”的灾难片;逃逸时代穿越小行星带迎面撞上流星轰击,爆-炸遍地烟尘漫天这是“废土求生”;到了流浪时代,得不到太阳辐射的地球逐渐变冷,天空落下蓝色液氧和无色液氮构成的冻雨,氧冰氮雪覆盖地球,进一步改变地貌毁灭地表上的人类痕迹,这是“极度深寒”。
而且对于蜜蜂来说,这部电影简直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一样,因为维护管理虚拟地球引擎的关系,他们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地球资料,虽不如几大国地球物理研究所科学严谨的,却胜在生动翔实。有它们作为基础,将来做电影构建场景时就要省不少事。实际上马竞就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才早早拿下了这部小说的改编权,并且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在半小时后开始的新品发布会上,马竞正式解释了四个图形所代表的意思,表盘指的是第二代蜜蜂表、火球是专供反基逗士的slc版通信基站、蜜蜂蓝圈代表蜜蜂6手机正式上市,而这个地球图案也的确是代表《流浪地球》电影版。
二代蜜蜂表延续传统保留了石英机芯和指针,不过却在屏幕上集成了透明的双色墨水屏以及触控层,操作更加方便,对时再也不需要手机。但也仅限于此,和其他厂家的智能手表相比,蜜蜂表还是太过像表没有新意。
而且马竞也无意在这里多说这个,只说是稍后会有试戴体验活动,欢迎参加。
如果说二代蜜蜂表只是稍显中庸保守的话,光版基站就更像是一个笑话。实际上蜜蜂早在两个月前就已经发布了这款产品。不过那天是愚人节,很多科技公司都发布了明显恶搞的黑科技产品,蜜蜂这款“蜜蜂光站,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基站辐射了”的产品,也被大家理所当然地当成了恶搞玩笑。
可谁料,这居然是真的?
然后具体信息也没有了,马竞只说是下个月会有一个示范小区落成,欢迎届时参观。
至于波s6和bp6,大家已经试用几个月,早都没有什么亮点可以爆了,自然也是兴趣缺缺。
所以大家的关注焦点毫无疑问地,集中到了这部一看就很牛的科幻电影上面。
马竞显然早有准备,甚至还带来了一段预告片。
这也是为什么把袁洋他们请到鹭大创新中心的原因,他准备的预告片只有vr版本,而世界上最好的影院级vr系统就在这里。
影片有vr版本,这也是很自然的选择,这种cg大片基本上标配3d,蜜蜂又在vr上独步全球,在此基础上增加vr格式完全顺理成章,媒体观众们并没有任何怀疑。反而兴致勃勃,有一种参与历史的兴奋感,就是不知道啥时候上映,可别像魔兽大电影一样拍十年啊!
由于到场记者的数量比较多,只好让大家登录抽签决定使用资格。好在大家口袋里都有智能手机,输入大屏幕上显示的网址,填上自己的座位号,很快就完成了抽签。
蜜蜂的手脚很快,台上还有明星在串场表演,一只只两轮平衡车就分做四队从大厅四角鱼贯驶入,车身和轮胎上装饰的蓝色led灯在灯光昏暗的大厅中显得非常醒目。虽然明知道修改程序让其自行移动对蜜蜂来说并不困难,但是看到蓝色的光流铺展开来默默汇入人群,还是让大家感到了感到了一丝丝震撼。
车身踏板上铺着一块垫子,上面便是分发给每个人的梦行者头显,送到面前只需要弯腰拾取即可。
袁洋他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是这栋球形建筑首次启用的三楼大厅,从这里往上直到“球壳”都是空的,形成了一个类似商场天井的结构,足以容纳上千人在此集会。
他运气比较背,拿到的是一台n3,效果更好的nt和n7都没有他的份,好在他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接下来全球的预告片,并没有多少时间烦恼这个。
因为他来过一次留下了使用数据,袁洋很快就完成了设备调试。不过其他人还在调试,他只能等着,好在还有精美的风景片可以看。
然后他就感觉到了不同之处,和上次来看到的相比,眼前的画面更加精细真实,但是自由度却要小很多。自己只能通过转头抬头来控制视角环视四周,却没办法如上次那样控制“身体”移动,一开始他觉得是椅子不支持的愿意,但是等他试着站起走了几步,就发现依然如故,显然是影片“锁了”视角。
没等他想明白为什么,眼前就是一黑,然后出现一行文字提示:“‘地球号’深空移民船即将出发,请回到自己位置上做好,谢谢合作!”
显然,预告片要开始了。
片子只有90秒,内容是地球穿越小行星带的遭遇,不知何故没有一个人类演员露脸出镜,大家只能跟随“导演视角”穿过被激光、太空核武、反物质湮灭的光影装点的分外璀璨的外太空,来到灰尘满天的大气中。
尽管太空舰队动用多种武器严密追踪、梯次拦截这些可能撞到“地球号”飞船的冰冷石头,但还是有更多的小石子儿成了漏网之鱼迎面撞了上来。
流星其实是地球偶然捕获的空间碎屑,这些被太阳风吹下来的彗星碎屑落入大气层时,因其极高动能被转换成热能而发光发热,并不是真的燃烧。因为实际重量很小,大多数流星都在半空消失,到达地面的少之又少尤为珍贵。
这一次划破照亮西半球黑暗天空的流星们,不但数量更加密集,轻松超越每小时千颗的“流星暴”标准,而且个头也都个顶个的大,最终可以到达地面的数量绝对是史上最多。只是这回却没有人跑去捡流星发财,甚至观看这亿年难遇奇观的人都只有袁洋他们这些隐形的看客。
流星砸在陆地上,只是砸个大坑引发满天烟尘,然后就偃旗息鼓了。可要是砸在冰冻的海面上,却会引发一次“凌汛”版的海啸:撞击引发的狂猛浪涛裹挟着大块的碎冰汹涌向前,漫过海岛、拍击海岸,把一座座早就陷入衰颓的海滨城市再次洗了个遍。
“受难”专业户自由女神像,就在袁洋眼前来了把“冰涛挑战”,却实力不济落败碎成几块,引来一阵惊呼。
从半分钟前,他耳边就响起了惊呼尖叫声,眼前的场景中并没有饥荒奔逃的人类角色,声音自然是身边的媒体观众们发出来的,即使袁洋已经把n3的隔音设置开到了最大,依然不能彻底阻隔它们。
不过袁洋却无心吐槽蜜蜂吹嘘的电子降噪为何失效,而是烦躁地喊着“再来一遍!再来一遍!”
虽然刚才被吓得各种嗷嗷叫,但是回过神来以后大家还是想要再看看,“刚才那是太紧张,我都没来及看清细节,这次应该就不会了……”
尽管小广场上这颗地球地形模型拥有接近三米的庞大体型,但是小小沙粒放大千倍也还只是一根不到2毫米的纤细毛刺。一般人就算注意到它们也都不会在意,若非袁洋最近正在重读大刘作品集,也不会第一时间想起《流浪地球》。
那是十多年前发表的一篇短篇小说,用第一人称讲述了主角“我”在地球“逃逸时代”所经历的一些事情。
在他出生前,科学家发现持续照耀地球40多亿年太阳突然出了问题,将在几百年后发生一次“氦闪”爆发,届时突然膨胀的太阳会将水星、金星还有地球统统吞噬。
也许,爆发之后地球还会被“吐”出来,但那时人类赖以存在的地壳生态圈必然会发生剧变,不再适宜生物生存。至于上面的人类,他们应该早就在太阳风卷过地球时化作了高温气体,成为太阳这个伟大存在的一部分了。
虽然“托体同山阿、魂归大地”是地球上大部分人能够接受的死法,虽然构成人体的所有原子本质上都来自宇宙,特别是氧、碳、氮、钠、铁等重元素更是来自远古恒星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但是全人类重新气化变成原子回归太阳,却不是人们愿意接受的。
彻底毁灭的莫大危机逼迫全人类团结起来,将地球这颗人类诞生的摇篮改造成了一颗行星级移民船,载着大家艰难地逃离太阳系,奔向最近的比邻星。
半人马座a星是全天第三亮星,因此很早就被人类注意到了,我国古代就将出现在南方春季夜空的它称之为“南门二”,和另一颗“南门一”(半人马座e星)共同构成了“天之南门”。直到近代借助天文望远镜,人们才发现它是由三颗恒星组成的三合星系统,其中距离地球最近的c星proxima在中文里被翻译成了比邻星又是“严复式信达雅”的典型例子。
实际上这位“比邻”离得并不近,它距离地球超过四点二光年,人类想要到达那里,需要的时间必须以千年甚至万年计算,时间长短取决于携带火箭燃料的数量,除非使用传说中“曲率引擎”实现超光速飞行甚至。
不过即便如此,比邻星作为除太阳以外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依然吸引了天文学家和小说家和编剧家的无穷兴趣。
前者关注它,是因为离得近看得清,可以和太阳一起对比研究。
后者关注它,是因为离得近要过去,这颗“第二太阳”被认为是人类踏足宇宙时代所必然停靠的“第一码头”,成为无数科幻故事发生的地方。
像是创下影史最高票房记录的科幻大片《阿凡达》,它的舞台“潘多拉星”就是比邻星所在的半人马a星系统a星的气态行星polyphe迷s(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的卫星。其大小和地球相似,拥有丰富且独特的生态系统以及早期的类人文明。
不过可惜,这颗星球却是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虚构出来的。
百多年来,特别是哈勃太空望远镜上天25年以来,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们就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寻找着“另一个地球”。然而直到目前为止,找到的都只是些“歪瓜裂枣”,人类依然孤独,依然只有一个地球。
这也是故事中的人类为什么拼着耗费巨大代价,也要化身蜗牛党把整个地球搬上漫长旅途的原因。不带上地球君,哪有那么多的燃料和补给给你消耗?不带上地球君,到了比邻星又去那里落脚?
根据计划,人们先要让自转中的地球停下来(刹车时代),然后使用地球背面的上万台推进器推着这个笨重的摇篮逐渐加速,赶在“氦闪”前离开太阳系(逃逸时代),经过长达1800年的漫漫征途(流浪时代1),再逐渐减速靠近比邻星(流浪时代2),最终成功入轨迎来新生(新太阳时代)。
整个过程将要持续2500年,幸存者的后代们才能在未来某一天离开赖以躲藏的地下城市,在比邻星阳光的照耀下,重建满目疮痍、瘦了几圈的地球。
25个世纪、一百代人、真-天翻地覆、几十亿人的孤单逃亡、团结与猜疑、坚持与背叛,让这个短小故事充满了矛盾冲突和引人看点,拥有非常好的改编价值。既可以做成反应人性与世情变迁的黑暗文艺片和宇宙公路片,也可以做成卖特效的灾难片,相信比起《后天》、《2012》这些完全不会逊色。
最妙的是,还不容易碰上剪刀手。
有整个地球做舞台,完全可以把影片场景放到曼哈顿、夏威夷、巴黎和悉尼,把这些地方再毁上三遍又三遍啊!
刹车时代地球发动机加热大气让地面不再适宜活动居住,城市人去楼空犹如鬼城,上演名叫“逃离xx”的灾难片;逃逸时代穿越小行星带迎面撞上流星轰击,爆-炸遍地烟尘漫天这是“废土求生”;到了流浪时代,得不到太阳辐射的地球逐渐变冷,天空落下蓝色液氧和无色液氮构成的冻雨,氧冰氮雪覆盖地球,进一步改变地貌毁灭地表上的人类痕迹,这是“极度深寒”。
而且对于蜜蜂来说,这部电影简直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一样,因为维护管理虚拟地球引擎的关系,他们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地球资料,虽不如几大国地球物理研究所科学严谨的,却胜在生动翔实。有它们作为基础,将来做电影构建场景时就要省不少事。实际上马竞就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才早早拿下了这部小说的改编权,并且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在半小时后开始的新品发布会上,马竞正式解释了四个图形所代表的意思,表盘指的是第二代蜜蜂表、火球是专供反基逗士的slc版通信基站、蜜蜂蓝圈代表蜜蜂6手机正式上市,而这个地球图案也的确是代表《流浪地球》电影版。
二代蜜蜂表延续传统保留了石英机芯和指针,不过却在屏幕上集成了透明的双色墨水屏以及触控层,操作更加方便,对时再也不需要手机。但也仅限于此,和其他厂家的智能手表相比,蜜蜂表还是太过像表没有新意。
而且马竞也无意在这里多说这个,只说是稍后会有试戴体验活动,欢迎参加。
如果说二代蜜蜂表只是稍显中庸保守的话,光版基站就更像是一个笑话。实际上蜜蜂早在两个月前就已经发布了这款产品。不过那天是愚人节,很多科技公司都发布了明显恶搞的黑科技产品,蜜蜂这款“蜜蜂光站,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基站辐射了”的产品,也被大家理所当然地当成了恶搞玩笑。
可谁料,这居然是真的?
然后具体信息也没有了,马竞只说是下个月会有一个示范小区落成,欢迎届时参观。
至于波s6和bp6,大家已经试用几个月,早都没有什么亮点可以爆了,自然也是兴趣缺缺。
所以大家的关注焦点毫无疑问地,集中到了这部一看就很牛的科幻电影上面。
马竞显然早有准备,甚至还带来了一段预告片。
这也是为什么把袁洋他们请到鹭大创新中心的原因,他准备的预告片只有vr版本,而世界上最好的影院级vr系统就在这里。
影片有vr版本,这也是很自然的选择,这种cg大片基本上标配3d,蜜蜂又在vr上独步全球,在此基础上增加vr格式完全顺理成章,媒体观众们并没有任何怀疑。反而兴致勃勃,有一种参与历史的兴奋感,就是不知道啥时候上映,可别像魔兽大电影一样拍十年啊!
由于到场记者的数量比较多,只好让大家登录抽签决定使用资格。好在大家口袋里都有智能手机,输入大屏幕上显示的网址,填上自己的座位号,很快就完成了抽签。
蜜蜂的手脚很快,台上还有明星在串场表演,一只只两轮平衡车就分做四队从大厅四角鱼贯驶入,车身和轮胎上装饰的蓝色led灯在灯光昏暗的大厅中显得非常醒目。虽然明知道修改程序让其自行移动对蜜蜂来说并不困难,但是看到蓝色的光流铺展开来默默汇入人群,还是让大家感到了感到了一丝丝震撼。
车身踏板上铺着一块垫子,上面便是分发给每个人的梦行者头显,送到面前只需要弯腰拾取即可。
袁洋他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是这栋球形建筑首次启用的三楼大厅,从这里往上直到“球壳”都是空的,形成了一个类似商场天井的结构,足以容纳上千人在此集会。
他运气比较背,拿到的是一台n3,效果更好的nt和n7都没有他的份,好在他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接下来全球的预告片,并没有多少时间烦恼这个。
因为他来过一次留下了使用数据,袁洋很快就完成了设备调试。不过其他人还在调试,他只能等着,好在还有精美的风景片可以看。
然后他就感觉到了不同之处,和上次来看到的相比,眼前的画面更加精细真实,但是自由度却要小很多。自己只能通过转头抬头来控制视角环视四周,却没办法如上次那样控制“身体”移动,一开始他觉得是椅子不支持的愿意,但是等他试着站起走了几步,就发现依然如故,显然是影片“锁了”视角。
没等他想明白为什么,眼前就是一黑,然后出现一行文字提示:“‘地球号’深空移民船即将出发,请回到自己位置上做好,谢谢合作!”
显然,预告片要开始了。
片子只有90秒,内容是地球穿越小行星带的遭遇,不知何故没有一个人类演员露脸出镜,大家只能跟随“导演视角”穿过被激光、太空核武、反物质湮灭的光影装点的分外璀璨的外太空,来到灰尘满天的大气中。
尽管太空舰队动用多种武器严密追踪、梯次拦截这些可能撞到“地球号”飞船的冰冷石头,但还是有更多的小石子儿成了漏网之鱼迎面撞了上来。
流星其实是地球偶然捕获的空间碎屑,这些被太阳风吹下来的彗星碎屑落入大气层时,因其极高动能被转换成热能而发光发热,并不是真的燃烧。因为实际重量很小,大多数流星都在半空消失,到达地面的少之又少尤为珍贵。
这一次划破照亮西半球黑暗天空的流星们,不但数量更加密集,轻松超越每小时千颗的“流星暴”标准,而且个头也都个顶个的大,最终可以到达地面的数量绝对是史上最多。只是这回却没有人跑去捡流星发财,甚至观看这亿年难遇奇观的人都只有袁洋他们这些隐形的看客。
流星砸在陆地上,只是砸个大坑引发满天烟尘,然后就偃旗息鼓了。可要是砸在冰冻的海面上,却会引发一次“凌汛”版的海啸:撞击引发的狂猛浪涛裹挟着大块的碎冰汹涌向前,漫过海岛、拍击海岸,把一座座早就陷入衰颓的海滨城市再次洗了个遍。
“受难”专业户自由女神像,就在袁洋眼前来了把“冰涛挑战”,却实力不济落败碎成几块,引来一阵惊呼。
从半分钟前,他耳边就响起了惊呼尖叫声,眼前的场景中并没有饥荒奔逃的人类角色,声音自然是身边的媒体观众们发出来的,即使袁洋已经把n3的隔音设置开到了最大,依然不能彻底阻隔它们。
不过袁洋却无心吐槽蜜蜂吹嘘的电子降噪为何失效,而是烦躁地喊着“再来一遍!再来一遍!”
虽然刚才被吓得各种嗷嗷叫,但是回过神来以后大家还是想要再看看,“刚才那是太紧张,我都没来及看清细节,这次应该就不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