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3 烤红薯
罗用从后世带来的这些红薯的品种,红皮黄芯,蒸熟以后薯肉呈橘红色,口感软糯香甜略紧密,产量也很不错。
这也是在罗用读高中以后才比较普及的新品种,和他小时候吃的红薯有些不同,甜度比他小时候吃过的红薯更高,口感也更糯一些。
这年头甜食很稀罕,这天上午衙门里收完了红薯,当天中午做饭的时候,罗用就让人把那些嗑坏了的红薯挑出来蒸了,给县衙里这些人尝个鲜。
县衙里那些个小孩儿们一吃到红薯味儿,一个个就高兴得把眼睛眯了起来。
“好吃嘛?”有些没吃到的大人就问他们。
“好吃!甜!”
“好甜啊?”
“嗯!比金瓜还甜!”
“当真?莫不是骗人?”
“当真!可甜了!”
那些人又去看廊下晾着的那些个红薯,也都想吃吃看,可惜了,那都是要留着明年做种的,不敢蒸来吃。
好在近来菜铺子那边收了不少金瓜,今日罗用也让人搬了几个过来,切片炒了几大锅,给大伙儿当菜。
几个杂面饼子,一勺炒金瓜,一勺凉拌菜,再加上几大片蒸熟的熏肉,这便是今日的午饭了,杂面饼子管够,另外还煮了一大陶釜的玉米糊糊,谁要吃便去打,也不限量。
罗用也跟众人吃一样的饭菜,一口杂面饼子一口玉米糊糊,不时再夹两筷子菜,吃得挺不错。
所谓金瓜,也就是老南瓜,三年前李道宗的军队经过常乐县的时候,罗用偷偷往一辆运粮草的木车上塞了一把南瓜种子,后来这些种子落在高昌城外,生根发芽,结出南瓜,时人称之为金瓜。
这金瓜在大唐的土地上种植繁衍了两三年,直到今年秋天,罗用他们才终于可以敞开了吃。
这金瓜的口感甜而软糯,很受当地百姓喜爱,市面上常有农人担了金瓜进城来卖,价钱约莫是冬瓜的两倍。
在金瓜出现以前,时人常吃的蔬菜,除了一些叶子菜,就是一些瓠瓜胡瓜丝瓜冬瓜芦菔之类,那瓠瓜便是葫芦,胡瓜便是黄瓜,芦菔便是萝卜,都是一些滋味寡淡不填肚子的。
在这种大环境下,突然出现一种又甜又糯口味浓郁的金瓜,自然很受喜爱。
现如今在高昌敦煌常乐晋昌这一带,金瓜都已经比较普及了,长安百姓亦有种植,别的地方相对就比较少。
早几年被罗用随手藏在长安东市某公厕的一塑料袋玉米种子,倒是得到了很好的推广。
现如今天南海北的许多百姓都种玉米,罗用现在每天也要吃掉不少玉米面,主要就是玉米饼和玉米糊糊,他们这里这两年玉米的价钱要比粟米低些。
“县令,这红薯藤要作何处置?”吃罢饭,一名杂役问罗用。
“先搬去柴房,我另有用处。”罗用回道。
其实这些红薯藤也可以用来直接扦插种植新的红薯,只是季节不对,眼瞅着就要入冬了,红薯这种作物喜阳,这时候已经很难种得活了。
后世好像也有一种将前一年的红薯藤储存起来,来年开春扦插种植的技术,但罗用对这种技术了解不多。
红薯的推广种植甚为着紧,若是不想像金瓜那般,让当地百姓在整整三年以后才能吃上这个物什,就要下大力气去推动推广。
罗用打算将这些红薯藤先收到空间里,待到来年开春再找机会拿出来。
“你去坊间看看,这两日谁家若是收了红薯的,便把红薯藤收回来,便说是我要的。”罗用想了想,又对那名杂役言道。
“喏。”杂役垂手躬身道。
“也不白拿,从库房里取些熏肉,用熏肉与他们换来。”眼下这时节肉价很贵,熏肉在这时候也算是好东西了,尤其他们县里的作坊做出来的熏肉,滋味甚佳。
“与每保长一条熏肉?”那杂役确认道。
“两条吧。”罗用说道:“你与他们说,眼下正是收税的时候,公府吏员忙碌,一时抽不出人手,便先让他们把收来的红薯放在廊下略微晾晒,收在屋中阴凉处,待过些时日,我再令人去教他们储存之法。”
“喏。”
这名杂役得了罗用吩咐,这便到库房领取熏肉去了。
若在平时,这样的活计也轮不到他来做,只是眼下正是收秋税的时节,衙门里的吏员们个个都很忙碌。
又因着那白叠花,近日往来与他们常乐县的商贾也很多,差役们不仅要在城中巡视,时常还要轮换下乡,人手也颇紧张。
这名杂役来到库房,与一名正在清点库房的吏员说了这件事,那吏员便让他进去与自己一起挑选熏肉。
因为这个熏肉是要送给各保长的,他们常乐县城虽然不大,保长倒也不少,这熏肉有大有小,总要挑些大小相当的送出去,别到时候这家给得大了,那家又给得小了,平白惹人不快。
每保长二条熏肉,选好之后,用染成青色的麻线略略一捆,打上活结,一捆捆整齐地放到箩筐里。
不多时,那名杂役便挑着一担子熏肉出了县衙,走街串巷与城中各保长传话送腊肉去了。
近来常乐县城颇为热闹,有过往的胡商,有过来收白叠花的商贾,还有不少来他们这里来卖白叠花种子的伊吾人高昌人。
伊吾高昌那边眼下种植白叠花的人并不多,这会儿交通便利了,又听说这白叠花价高,于是那两边不少人过来瞧究竟。
这些人里面有富余的,也有贫困的,有进出酒肆客舍出售豪爽的,也有衣着寒酸坐在街头啃着从自家带来的干粮的。
另外还有一些专门从凉州张掖那边过来,千里迢迢就为了乘一回木轨马车,跑到敦煌与高昌之间的那一片荒原之上,去看看传说中那座桥的。
这乘坐木轨马车的人多了,收入自然也多,只是木轨道的损耗也比较严重。预计今年入冬后,从常乐县到晋昌城的这一段木轨道,要从头到尾进行一次仔细地检查和修缮。
罗用这些天也颇忙碌,这日下午安排好了手头上的工作,难得有些闲暇,便去了彭二那边的织布作坊一趟。
刚到作坊门口,便遇见有几名管事正领着人,将那成车成车的白叠花往那作坊里面运,进了作坊,看到一个经常跟在罗二娘身边的管事,正指挥着几个强壮的妇人卸货,罗用便招招手示意她过来。
“县令寻我何事?”
那管事正忙着,被身边一个妇人拍了一下手臂提醒,回头一看,见是罗用寻她,笑着便过去了。
“我阿姊今日在哪个村?”罗用问她。
于是那管事便说了罗二娘今日到了哪个村,然后又讲了她们这几日的安排,另外还说了一些她们在乡下的生活,乡人对罗二娘都十分敬重,招待得很周到,让罗用不用担心云云。
罗用点点头,他知道二娘在乡下过得不错,那些轮换回来的巡逻队的人也是这般说。
“你今日可要出城?”罗用又问她。
“待卸完了这些货,便要出去了。”那些个本地的外地的商贾也是拼得很,一个个的见缝就钻,二娘她们虽然占据优势,却也是双拳难敌四手,眼下正是收购白叠花的要紧时候,可不敢懈怠。
“善,路上当心着些。”罗用说着又从怀里摸出一个纸包:“这是与我阿姊的,你帮我捎带过去吧。”
“喏。”那管事当即便将这个纸包收好,也不多问。
罗二娘这些时日在乡下是过得不错,吃得好住得好,却也不清闲。
采摘白叠花的活计最是需要人手,她们借住的那些个村正里正家,常常也是全家老小下地采棉。
二娘也不是坐在屋里指点江山,她也是日日都要到地头上去收货,最多忙得累了,寻个阴凉处稍坐歇息。
这一日,她们依旧是忙碌了整整一日,待到太色渐暗才收工回去,吃罢饭稍作梳洗,一群女子坐在屋中算账说话。
不多时,今日运货进城的队伍也回来了,带队的管事将一个纸包递与二娘,言是罗县令让她捎来。
二娘高高兴兴地接过纸包,将其放在炕桌上,拆开来一看,见是两个不足巴掌大小的细长红薯。两个红薯都略略有些损伤,应是存不到来年开春,所以才让人给她带过来,让她也尝个鲜。
这红薯二娘见过,当初阿普他们刚到常乐县的时候,她便去凑过热闹。后来罗用令人将那些红薯催芽,长出红薯藤,分与坊间各保,她也是知道的,催芽那几日还时常过去看。
“这便是红薯吧?”
“听那些昆仑人说,这物什可好吃了,十分香甜。”
“烤着吃最香。”
“我这便去拿火盆来。”
“屋里太闷,还是去院子里烤吧。”
“嘘,小声着些,莫要惊扰了主人家。”
“……”
于是这一群大娘子小娘子们,拿柴的拿柴,点火的点火,这便在屋外院子里烤起了红薯。
那两个不大不小的红薯,必定是不够她们这么多人分的,倒也没关系,吃得着便吃一口,吃不着便闻个味儿,好歹长个见识,待到来年,说不定她们自己家就能种上了。
这也是在罗用读高中以后才比较普及的新品种,和他小时候吃的红薯有些不同,甜度比他小时候吃过的红薯更高,口感也更糯一些。
这年头甜食很稀罕,这天上午衙门里收完了红薯,当天中午做饭的时候,罗用就让人把那些嗑坏了的红薯挑出来蒸了,给县衙里这些人尝个鲜。
县衙里那些个小孩儿们一吃到红薯味儿,一个个就高兴得把眼睛眯了起来。
“好吃嘛?”有些没吃到的大人就问他们。
“好吃!甜!”
“好甜啊?”
“嗯!比金瓜还甜!”
“当真?莫不是骗人?”
“当真!可甜了!”
那些人又去看廊下晾着的那些个红薯,也都想吃吃看,可惜了,那都是要留着明年做种的,不敢蒸来吃。
好在近来菜铺子那边收了不少金瓜,今日罗用也让人搬了几个过来,切片炒了几大锅,给大伙儿当菜。
几个杂面饼子,一勺炒金瓜,一勺凉拌菜,再加上几大片蒸熟的熏肉,这便是今日的午饭了,杂面饼子管够,另外还煮了一大陶釜的玉米糊糊,谁要吃便去打,也不限量。
罗用也跟众人吃一样的饭菜,一口杂面饼子一口玉米糊糊,不时再夹两筷子菜,吃得挺不错。
所谓金瓜,也就是老南瓜,三年前李道宗的军队经过常乐县的时候,罗用偷偷往一辆运粮草的木车上塞了一把南瓜种子,后来这些种子落在高昌城外,生根发芽,结出南瓜,时人称之为金瓜。
这金瓜在大唐的土地上种植繁衍了两三年,直到今年秋天,罗用他们才终于可以敞开了吃。
这金瓜的口感甜而软糯,很受当地百姓喜爱,市面上常有农人担了金瓜进城来卖,价钱约莫是冬瓜的两倍。
在金瓜出现以前,时人常吃的蔬菜,除了一些叶子菜,就是一些瓠瓜胡瓜丝瓜冬瓜芦菔之类,那瓠瓜便是葫芦,胡瓜便是黄瓜,芦菔便是萝卜,都是一些滋味寡淡不填肚子的。
在这种大环境下,突然出现一种又甜又糯口味浓郁的金瓜,自然很受喜爱。
现如今在高昌敦煌常乐晋昌这一带,金瓜都已经比较普及了,长安百姓亦有种植,别的地方相对就比较少。
早几年被罗用随手藏在长安东市某公厕的一塑料袋玉米种子,倒是得到了很好的推广。
现如今天南海北的许多百姓都种玉米,罗用现在每天也要吃掉不少玉米面,主要就是玉米饼和玉米糊糊,他们这里这两年玉米的价钱要比粟米低些。
“县令,这红薯藤要作何处置?”吃罢饭,一名杂役问罗用。
“先搬去柴房,我另有用处。”罗用回道。
其实这些红薯藤也可以用来直接扦插种植新的红薯,只是季节不对,眼瞅着就要入冬了,红薯这种作物喜阳,这时候已经很难种得活了。
后世好像也有一种将前一年的红薯藤储存起来,来年开春扦插种植的技术,但罗用对这种技术了解不多。
红薯的推广种植甚为着紧,若是不想像金瓜那般,让当地百姓在整整三年以后才能吃上这个物什,就要下大力气去推动推广。
罗用打算将这些红薯藤先收到空间里,待到来年开春再找机会拿出来。
“你去坊间看看,这两日谁家若是收了红薯的,便把红薯藤收回来,便说是我要的。”罗用想了想,又对那名杂役言道。
“喏。”杂役垂手躬身道。
“也不白拿,从库房里取些熏肉,用熏肉与他们换来。”眼下这时节肉价很贵,熏肉在这时候也算是好东西了,尤其他们县里的作坊做出来的熏肉,滋味甚佳。
“与每保长一条熏肉?”那杂役确认道。
“两条吧。”罗用说道:“你与他们说,眼下正是收税的时候,公府吏员忙碌,一时抽不出人手,便先让他们把收来的红薯放在廊下略微晾晒,收在屋中阴凉处,待过些时日,我再令人去教他们储存之法。”
“喏。”
这名杂役得了罗用吩咐,这便到库房领取熏肉去了。
若在平时,这样的活计也轮不到他来做,只是眼下正是收秋税的时节,衙门里的吏员们个个都很忙碌。
又因着那白叠花,近日往来与他们常乐县的商贾也很多,差役们不仅要在城中巡视,时常还要轮换下乡,人手也颇紧张。
这名杂役来到库房,与一名正在清点库房的吏员说了这件事,那吏员便让他进去与自己一起挑选熏肉。
因为这个熏肉是要送给各保长的,他们常乐县城虽然不大,保长倒也不少,这熏肉有大有小,总要挑些大小相当的送出去,别到时候这家给得大了,那家又给得小了,平白惹人不快。
每保长二条熏肉,选好之后,用染成青色的麻线略略一捆,打上活结,一捆捆整齐地放到箩筐里。
不多时,那名杂役便挑着一担子熏肉出了县衙,走街串巷与城中各保长传话送腊肉去了。
近来常乐县城颇为热闹,有过往的胡商,有过来收白叠花的商贾,还有不少来他们这里来卖白叠花种子的伊吾人高昌人。
伊吾高昌那边眼下种植白叠花的人并不多,这会儿交通便利了,又听说这白叠花价高,于是那两边不少人过来瞧究竟。
这些人里面有富余的,也有贫困的,有进出酒肆客舍出售豪爽的,也有衣着寒酸坐在街头啃着从自家带来的干粮的。
另外还有一些专门从凉州张掖那边过来,千里迢迢就为了乘一回木轨马车,跑到敦煌与高昌之间的那一片荒原之上,去看看传说中那座桥的。
这乘坐木轨马车的人多了,收入自然也多,只是木轨道的损耗也比较严重。预计今年入冬后,从常乐县到晋昌城的这一段木轨道,要从头到尾进行一次仔细地检查和修缮。
罗用这些天也颇忙碌,这日下午安排好了手头上的工作,难得有些闲暇,便去了彭二那边的织布作坊一趟。
刚到作坊门口,便遇见有几名管事正领着人,将那成车成车的白叠花往那作坊里面运,进了作坊,看到一个经常跟在罗二娘身边的管事,正指挥着几个强壮的妇人卸货,罗用便招招手示意她过来。
“县令寻我何事?”
那管事正忙着,被身边一个妇人拍了一下手臂提醒,回头一看,见是罗用寻她,笑着便过去了。
“我阿姊今日在哪个村?”罗用问她。
于是那管事便说了罗二娘今日到了哪个村,然后又讲了她们这几日的安排,另外还说了一些她们在乡下的生活,乡人对罗二娘都十分敬重,招待得很周到,让罗用不用担心云云。
罗用点点头,他知道二娘在乡下过得不错,那些轮换回来的巡逻队的人也是这般说。
“你今日可要出城?”罗用又问她。
“待卸完了这些货,便要出去了。”那些个本地的外地的商贾也是拼得很,一个个的见缝就钻,二娘她们虽然占据优势,却也是双拳难敌四手,眼下正是收购白叠花的要紧时候,可不敢懈怠。
“善,路上当心着些。”罗用说着又从怀里摸出一个纸包:“这是与我阿姊的,你帮我捎带过去吧。”
“喏。”那管事当即便将这个纸包收好,也不多问。
罗二娘这些时日在乡下是过得不错,吃得好住得好,却也不清闲。
采摘白叠花的活计最是需要人手,她们借住的那些个村正里正家,常常也是全家老小下地采棉。
二娘也不是坐在屋里指点江山,她也是日日都要到地头上去收货,最多忙得累了,寻个阴凉处稍坐歇息。
这一日,她们依旧是忙碌了整整一日,待到太色渐暗才收工回去,吃罢饭稍作梳洗,一群女子坐在屋中算账说话。
不多时,今日运货进城的队伍也回来了,带队的管事将一个纸包递与二娘,言是罗县令让她捎来。
二娘高高兴兴地接过纸包,将其放在炕桌上,拆开来一看,见是两个不足巴掌大小的细长红薯。两个红薯都略略有些损伤,应是存不到来年开春,所以才让人给她带过来,让她也尝个鲜。
这红薯二娘见过,当初阿普他们刚到常乐县的时候,她便去凑过热闹。后来罗用令人将那些红薯催芽,长出红薯藤,分与坊间各保,她也是知道的,催芽那几日还时常过去看。
“这便是红薯吧?”
“听那些昆仑人说,这物什可好吃了,十分香甜。”
“烤着吃最香。”
“我这便去拿火盆来。”
“屋里太闷,还是去院子里烤吧。”
“嘘,小声着些,莫要惊扰了主人家。”
“……”
于是这一群大娘子小娘子们,拿柴的拿柴,点火的点火,这便在屋外院子里烤起了红薯。
那两个不大不小的红薯,必定是不够她们这么多人分的,倒也没关系,吃得着便吃一口,吃不着便闻个味儿,好歹长个见识,待到来年,说不定她们自己家就能种上了。